陝西省城鄉供水用水條例
❶ 陝西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是指用於或者規劃用於城鄉居民生活飲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按照規模劃分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水井、水窖等。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是指進入輸水管網送到用戶和具有一定供水規模(供水人口一般大於1000人)的現用、備用和規劃飲用水水源。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是指供水小於一定規模(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的現用、備用和規劃飲用水水源。第三條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堅持統籌規劃、保護優先、節約用水、綜合治理、嚴格監管、確保安全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飲用水水源保護經費應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依法編制的國土空間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供水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有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水質負責,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第六條縣級以上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配置確定飲用水水源,擬定飲用水供水方案,依法做好飲用水取水管理和水源涵養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縣級以上發展改革、公安、民政、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本轄區內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依法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的作用,開展宣傳教育,增強村(居)民飲用水水源安全保護意識。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飲用水水源及相關設施的義務,有權對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水源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投訴或者舉報。
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建設和運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大對飲用水水源生態保護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依法給予生態保護補償,指導和推進飲用水水源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之間建立橫向補償關系。第十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飲用水水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指定有關部門或者機構負責飲用水水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具體工作,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賠償責任。
對破壞、污染飲用水水源生態環境的行為,檢察機關、法律規定的其他機關和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第二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飲用水水源普查和環境狀況調查工作,按照水量充足、水質優良、風險可控的原則確定現用、備用和規劃飲用水水源。
飲用水水源的確定,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水質標准、規范等要求。已有的飲用水水源不符合國家有關水質標准、規范要求,且不能保障供水安全的,應當重新確定飲用水水源,或者共享相鄰飲用水水源。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合理布局飲用水水源取水口。設區的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衛生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門,在普查基礎上對飲用水水源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確定;跨行政區域的,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確定。第十三條鄉(鎮)、村飲用水水源,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跨行政區域的,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確定。
❷ 渭南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陝西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地,是指用於或者規劃用於城鄉居民生活飲用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關的陸域,按照《陝西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分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第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遵循國家有關水質標准、規范等要求確定水源,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規劃,合理布局取水口,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或者保護范圍,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機制,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納入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第四條市、縣(市、區)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擬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保護范圍的劃定方案。
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合理配置確定飲用水水源,擬定飲用水供水方案,依法做好飲用水取水管理和水源涵養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市、縣(市、區)發展改革、公安、民政、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五條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相關工作,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納入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開展宣傳教育。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落實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對因劃定調整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或者保護范圍,造成相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設置地理界標、警示標志、隔離防護設施及宣傳牌,治理周邊環境,保證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依據國家相關技術要求劃定和調整並向社會公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隔離防護設施或者標志。第八條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范,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河流型水源地取水口上游不小於1000米,下游不小於100米,兩岸縱深不小於50米,但不超過集雨范圍;
(二)湖庫型水源地取水口半徑200米范圍的區域,但不超過集雨范圍;
(三)水窖水源地保護范圍是集水場地區域;
(四)地下水水源地保護范圍為取水口周邊30米至50米范圍。第九條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內,除遵守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外,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廁所、化糞池和滲水坑,利用廢棄井排放污水;
(二)施用高殘留、高毒農葯,隨意丟棄和處置農葯包裝物和清洗物;
(三)建造畜禽養殖設施;
(四)設立糞便、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站;
(五)設立有毒有害化學物品倉庫、堆棧;
(六)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七)堆放醫療垃圾;
(八)焚燒垃圾;
(九)從事洗滌、旅遊、水產養殖或者游泳、垂釣等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第十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每三年開展一次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對水源地保護范圍內污染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建立動態資料庫。
對於因受污染已不能達到飲用水水源水質要求的,及時撤銷和調整水源地。第十一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機制。聯村供水的經營單位設立專人負責水源地環境管理;單村、聯戶、單戶取水的村安排專人負責水源地環境管理。第十二條供水單位、村(組)應當加強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衛生防護,做好衛生清理與消毒工作。看管維護周邊環境及設施,發現違法行為,及時制止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村(組)管理的供水設施設備的維護更新。
❸ 銅川市城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城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根據國務院《城市供水條例》和《陝西省城鄉供水用水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以下簡稱二次供水),是指通過二次供水設施將城市公共供水儲存、加壓後提供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本條例所稱二次供水設施,是指從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取水點閥門位置至用戶計量水表前設施的總稱,包括泵房、水箱(池)、水泵、閥門、電控裝置、消毒設備、壓力水容器、供水管道等設施。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市區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連接的二次供水及其管理活動。第四條市城市供水主管部門負責二次供水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區衛生主管部門負責二次供水的衛生監督檢測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住建、公安、規劃、質監、價格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二次供水的相關管理工作。第五條二次供水應當採用安全可靠、衛生環保、節能節水的技術和設備,推行智能化管理。
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研發生產節能節水、安全高效、凈化水質的二次供水設施。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投訴、舉報。
城市供水、衛生等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及時處理投訴、舉報的問題。第二章建設管理第七條城市供水主管部門依據城市供水專項規劃,統籌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建設,依法確定二次供水設施的設置。第八條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生活飲用水水壓要求超過本市公共供水管網壓力標准,不能滿足用水需求的,建設單位或者產權人應當配套建設二次供水設施。
二次供水項目的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二次供水設施屬於建設項目配套工程的,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第九條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方案須經衛生主管部門和供水單位參與技術審查。第十條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施工,應當執行國家和本省有關規范和標准,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表出戶、一戶一表、計量到戶;
(二)儲水設施的容積、加壓設施、管道口徑符合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連接的條件和管理要求;
(三)儲水設施應當獨立設置,生活飲用水、消防用水不得合用儲水設施;
(四)儲水設施應當密封,防鼠、防塵、防滲漏、耐腐蝕;
(五)涉水材料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相關質量標准和飲用水衛生標准,不得使用國家和本省明令禁止或淘汰的管材、配件、設備以及其他非環保儲水設施;
(六)儲水設施和泵房周圍2米范圍內不得有污水管線,10米范圍內不得設置化糞池、滲水井和其他有污染的設施,不得堆放有毒、有害、易腐蝕物質;
(七)二次供水設施周邊應當設置必要的安防設施;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要求。第十一條二次供水設施完工後,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技術規范,進行沖洗、試壓、消毒等,經具有法定資質的水質檢測機構檢測合格並出具《水質檢測報告》。第十二條二次供水設施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組織驗收。驗收時,須有衛生主管部門和供水單位參與。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擅自將二次供水設施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連接。
二次供水設施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應當在三個月內將工程檔案資料移交城鄉建設檔案機構並向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備案。
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對既有二次供水設施的工程檔案資料應當進行收集、備存,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配合。第三章運行維護管理第十三條鼓勵將二次供水設施移交供水單位管理,實行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
二次供水設施未移交供水單位管理的,由產權人或者其委託的單位負責運行維護。
二次供水設施移交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四條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制度、服務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用水低谷時間蓄水;
(二)水泵機組運行噪音不得高於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標准;
(三)屋頂水箱及裸露在外的二次供水設施應當按照規范和異常寒冷天氣正常供水的要求,採取防污、防腐、防凍措施;
(四)及時修復、更新銹蝕、損壞、老化的二次供水設施及部件;
(五)落實治安防範責任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措施,對二次供水設施實施封閉式管理;
(六)建立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檔案,對運行情況、故障處理、清洗、消毒、檢驗、更新改造等逐一記錄歸檔。
❹ 中衛市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居民飲用水水源地、供水設施、水質保護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保護應當堅持保障公眾健康、城鄉統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鼓勵組建區域性、專業化供水單位或者行業組織,對飲用水安全供水實行統一管理,對二次供水統建統管。
鼓勵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發展城鄉一體化供水。
鼓勵開發、應用和推廣城鄉居民飲用水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第四條飲用水水源地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保護區,實行級別保護。第五條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是本轄區內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的責任主體,負責轄區內飲用水安全。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居民飲用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城鄉飲用水正常運營、水質檢測的財政投入機制,保障正常供水、水質檢測需要的經費;制訂安全供水應急預案,保障安全供水;明確城鄉飲用水供水運營管理責任單位,加強城鄉飲用水安全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有關部門、單位做好水源地的保護、供水設施維護等工作,並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做好相關工作。第六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保設施的管護和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評估及污染源的監控,並定期公布監測結果。
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城鄉居民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監測工作。定期監測轄區內水質情況並向社會公開水質監測報告;對水化學處理劑的開發和使用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
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鄉(鎮)村飲用水供水、用水設施建設及監督管理。制訂、實施轄區內飲用水水源涵養計劃;建立健全水質監測、檢測網路,確保水質達標;劃定飲用水水源涵養范圍,保障供水安全。
住建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飲用水供水、用水設施建設及其監督管理。對城市公共供水、設施建設、水壓、水質等進行監督、檢查;對供水設備、供水管材的使用依法進行監督、檢查。
發改、國土、市場監督管理、價格、公安、交通、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居民飲用水的相關行政管理工作。第二章水源地保護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劃定城鄉居民飲用水水源地,設置水源保護區。水源保護區一般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增設準保護區。
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市、縣(區)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規劃、建設備用和應急飲用水水源地,並加強管理與保護。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一個月內公布飲用水水源地和水源保護區的名稱及四址范圍,接受社會監督。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置界樁、標志碑、警示標志、圍網等防護設施;在毗鄰或者穿越水源地的道路設置運輸有毒化學製品、放射性固體物、醫療垃圾等有毒有害物品車輛禁止通行標志;督促相關部門加強對各類防護設施的管護。第九條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
(二)改建的建設項目中新增水污染物和排污量;
(三)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葯;
(四)開礦、採石、挖沙以及非撫育和更新性砍伐水源涵養林;
(五)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暗管排放、灌注、傾倒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或者其他放射性固體廢物;
(六)利用或者開挖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輸送或者儲存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條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除第九條規定的禁止行為外,禁止下列行為:
(一)設置排污口;
(二)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三)從事污染飲用水水源的畜禽、水產養殖、旅遊等活動,未採取防止污染措施的;
(四)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
(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
(六)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七)排放劇毒廢液,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可溶性劇毒廢渣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八)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標准,向水源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熱廢水或者含病原體的污水;
(九)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十)使用不符合標準的污水進行農田灌溉;
(十一)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❺ 陝西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本省境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必須遵守本條例。屬於國家管理許可權的水資源,國家另有規定的,按國家規定辦理。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塘、水庫中的水、屬於集體所有。
一切單位和個人依法取得的水資源使用權及其它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四條水資源管理必須貫徹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有效保護、節約用水、講求效益的原則,以發揮最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
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第六條各級水利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轄區內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工作。第七條省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有關水資源的法律、法規,負責水行政執法工作;
(二)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進行水資源調查、評價,組織編制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規劃;
(三)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水的長期供求計劃,組織制較水量分配、調度方案;
(四)統籌城鄉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統一調配和協調,處理水事糾紛;
(五)負責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的實施與監督管理;
(六)負責水資源保護工作,協同環保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七)歸口管理全省節約用水工作;
(八)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
市、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其轄區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其具體職責,參照前款規定。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水資源管理工作。城市建設部門負責歸口管理城市節約用水、城市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對水體污染進行調查、監督和評價,對水污染防治措施進行監督管理;地質礦產部門參與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地下水資源,進行地下水資源勘察管理,監測、統計、分析及開發利用監督管理。
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第三章開發利用第九條開發利用水資源必須進行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全省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地質礦產、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部門統一進行。
水資源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成果必須經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地質礦產等有關部門審定後,方可作為編制水資源規劃的依據。供建設設計使用的地下水源地的勘探報告,應經礦產儲量管理機構審批。第十條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在水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按流域或者區域制訂統一規劃。規劃分為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全省和跨地市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及渭河、涇河、北洛河、漢江的流域綜合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地市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江河的流域或者區域綜合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地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防洪、灌溉、航運、城市和工業供水、水力發電、漁業、水質保護、水文測驗、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動態監測等專業規劃,由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準的規劃是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核准。第十一條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農業、工業用水和航運需要。在水源不足的地區,應當限制城市規模和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的發展。第十二條開發利用水資源,要統籌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條件許可的地方,應當採取措施,增加蓄水量,充分開發利用地表水。開采地下水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持采補平衡,深層地下水應當限量開采。在容易發生鹽鹼化的地區,應當採取灌排結合、渠井結合等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水位。
❻ 榆林市節約用水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各環節的節約用水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節約用水應當堅持統籌規劃、總量控制、合理配置、全程監管、提高效率的原則,建立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節約用水機制。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節約用水工作負總責,將節約用水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節約用水項目及工作經費,制定節約用水政策和措施,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節約用水相關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節約用水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編制並監督實施節約用水規劃和年度計劃,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等制度;
(二)指導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三)指導煤炭礦井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開發利用工作;
(四)組織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
(五)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職責。
市、縣(市、區)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節約用水相關工作。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節約用水投入機制,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節約用水工作;對節水改造、節水示範和非常規水開發利用等項目,可以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水利、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教育等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節約用水知識,提高全社會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節約用水公益性宣傳和輿論監督。第八條本市實行節約用水目標責任考核評價制度。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節約用水工作納入對所屬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評價的內容。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用水的義務,對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有權勸阻或者投訴、舉報。
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公布投訴、舉報方式,方便公眾監督。收到投訴、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調查處理,並向投訴人、舉報人反饋處理結果。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水資源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節約用水獎勵辦法,對在節約用水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節約用水管理第十一條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節約用水規劃以及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區域、行業節約用水規劃和年度節約用水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編制節約用水規劃應當堅持減少水資源消耗,優先利用地表水,限制開采地下水,鼓勵利用非常規水的原則。
節約用水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按照規劃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二條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規劃,電力開發、石油化工、煤炭等高用水行業的專項規劃以及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規劃,應當依法進行水資源論證,保證規劃的布局和規模與當地水資源條件相適應。
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在依法申請取水許可時應當一並提交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作為取水許可審批的重要依據。第十三條對於與取用水相關的水利規劃、水利工程項目、需開展水資源論證的相關規劃、辦理取水許可的非水利建設項目等規劃和建設項目,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開展節水評價。第十四條市、縣(市、區)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節約用水規劃、用水定額以及年度可用水量,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年度用水計劃,對年度用水實行總量和強度控制。
❼ 西安市城市供水用水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城市供水用水活動,保障城市供水用水安全,維護供水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城市供水條例》、《陝西省城鄉供水用水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供水用水和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設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本條例所稱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企業以城市公共供水設施向居民和單位的生活、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提供用水。
本條例所稱自建設施供水,是指單位和個人以其自建水源、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主要向本單位、本居住小區的生活、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提供用水。
本條例所稱二次供水,是指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設施供水通過儲存、加壓等措施再供給用戶的供水方式。第四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供水用水的行政管理和監督工作。
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及市轄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城市供水用水的行政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規劃、建設、市政公用、工商、環保、衛生、質量技術監督、價格、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委託有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轄區內的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城市供水用水的水政監察工作,及時查處損壞城市供水設施和非法取水的行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第六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的建設、改造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並在財政預算中列出專項資金,保障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第七條城市供水用水實行開發水源與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保障供水水量與保證水質並重,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生產及其他用水的原則。第八條城市供水用水應當採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及新型環保材料,改善水質,提高水的利用率。
鼓勵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科學技術研發、應用和推廣。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第九條城市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優先利用地表水,充分利用再生水,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的原則,制定年度城市供水計劃,合理調度配置城市供水水源。第十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在城市供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設置醒目標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毀壞和擅自移動。第十一條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區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新建自備水源工程取水;已建成的自備水源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門限期關閉。
因生產經營特殊需要,確需使用自備水源或者建設自備水源工程取水的,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因城市公共供水水源不足等特殊情況,無法保障正常供水時,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採取臨時限制措施,優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第三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設第十三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時,需要配套建設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工程的,應當同時建設。第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供水水壓要求超過國家規定的公共供水水壓標準的,建設單位應當自行建設二次供水設施。
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方案應當滿足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連接的基本條件和管理要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審查建設項目時,應就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方案,徵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公共供水企業的意見。
二次供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第十五條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按照國家及本省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實施。
禁止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范圍承接城市供水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等業務。第十六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供水工程項目,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開工七日前辦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城市供水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當對城市供水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七條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按規定組織驗收,驗收時應當通知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涉及利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供水工程專項驗收,並通知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公共供水企業參加,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❽ 陝西省城鄉供水用水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城鄉供水用水活動,保障供水用水安全,維護供水單位和用水戶的合法權益,協調發展城鄉供水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國務院《城市供水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城鄉供水用水及其管理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城鄉生活、生產用水的需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列出專項資金,保障城鄉供水事業的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各自職責許可權范圍內供水用水的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衛生、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價格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供水用水的相關行政管理工作。第五條城鄉供水實行開發水源與節約用水相結合、優先保障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原則,確保城鄉供水用水安全。第六條鼓勵研究、開發、應用和推廣城鄉供水用水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城鄉供水建設、管理、保護和科研等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城鄉供水發展規劃,經上級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城鄉供水發展規劃應當納入城鄉規劃。
城鄉供水發展規劃應當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
城鄉供水發展規劃需要修改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第九條有條件的鄉村應當實行集中供水。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和支持興建鄉村集中供水設施。
沒有條件實行集中供水的鄉村,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勘探水源,採取打井、修渠、建蓄水井(池)等多種措施,保障缺水鄉村村民的飲用水安全。
鼓勵社會各方投資、捐資興建鄉村集中供水設施。
鄉村集中供水設施產權屬投資人所有。第十條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中水生產納入城鄉供水發展規劃,通過多種渠道投資興建中水生產設施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加強污水的回收利用,規定中水使用的范圍和補償辦法,提高中水利用率。第十一條城鄉供水工程建設項目應當符合城鄉供水發展規劃,並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第十二條城鄉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符合國家及本省技術標准和規范,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監理單位和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承擔供水工程質量監督的責任。第十三條城鄉供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供水設施及器具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標准。
城鄉供水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應當在三個月內將工程檔案資料移交城鄉建設檔案機構並向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四條建築物高度對水壓的要求超過國家規定的水壓標准時,建設單位應當自行設置蓄水池、加壓站等二次供水設施。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施工應當執行國家和本省的相關標准。
二次供水設施竣工後,建設單位組織驗收時應當通知供水單位參加。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三章水源與水質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協調全省用水計劃,建設公共備用水源。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鄉供水發展規劃,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有計劃的開發新水源,建設公共備用水源,並採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
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監督管理,依照《陝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執行。第十六條城鎮公共供水系統覆蓋區域內,不得新建自備水源工程取水,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限期關閉已建的自備水源工程。實行集中供水的鄉村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逐步關閉自備水源。
公共供水系統不能滿足用水戶需要,確需使用自備水源或者建設自備水源工程取水的,須經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批准前應當徵求供水單位的意見。自備水源工程供水,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及國家、省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
❾ 陝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證飲用水水質,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實施細則,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集中式供水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保護。第三條 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實行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符合規定標准。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優先安排退耕還林還草項目,營造和保護水源涵養林;有計劃地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防治環境污染,保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水、林業、農業、衛生、建設、國土資源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對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 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的義務,對污染和破壞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舉報。第二章 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和水質標准第七條 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按照水源類別分為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地下水水源保護區。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又分為江河水源保護區和湖泊、水庫水源保護區,其陸域從水域正常水位線起計算。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般實行三級保護,按照防護要求,分別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戶區。第八條 飲用水江河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一)一級保護區:從取水點起計算,上游一千米至下游一百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一百米的陸域;
(二)二級保護區:從一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二百米的陸域;
(三)準保護區:從二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三千米的水域,及其兩側河岸外延三百米的陸域。第九條 飲用水湖泊、水庫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一)一級保護區:湖泊、水庫水域,及其正常水位線外延一百米的陸域;
(二)二級保護區:湖泊、水庫向水坡區域或者正常水位線外延三百米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湖泊、水庫的河流的入口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外延二百米的陸域;
(三)準保護區:從湖泊、水庫二級保護區上界再外延三百米的陸域,以及從流入湖泊、水庫的河流的二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五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外延三百米的陸域。第十條 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一)一級保護區:以取水井為中心,半徑五十五米的圓形區域;
(二)二級保護區:以取水井為中心,半徑五十五米至二倍影響半徑的圓環形區域;
(三)準保護區:根據地下水水文地質和補給條件確定。
承壓含水層的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根據含水層水文地質和埋藏條件劃定。第十一條 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線,由省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特別情況需要擴大本條例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的保護區范圍的,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劃定地理界線。
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第十二條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線由劃定機關予以公布,並由所在的設區的市或者縣(市)人民政府設置標志牌和界樁。第十三條 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不低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Ⅱ類水質標准;
(二)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
(三)準保護區的水質,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控制。第十四條 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不低於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的Ⅱ類水質標准;
(二)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
(三)準保護區的水質,按照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控制;
(四)補給源地為地表水的,該地表水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