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

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4-06-15 16:25:49

『壹』 勞動保障法規包括哪些法律和規定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

衛生部、財政部和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

5、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

(1)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和勞動關系正常運行的社會條件,或者說實現勞動保障社會化為基本職能的各項法律制度所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現象是不可能自動消除的,需要運用政府機制和法律機制加以約束。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反歧視工資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權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國反歧視工資法的規定中,包括如下內容:

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任何僱主凡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原有國籍不同而拒絕僱用和解僱某人,或者在就業報酬、條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對某人進行歧視等,都是違法行為。

對就業和勞動報酬上的歧視行為,國家鼓勵對違法僱主及其某一組織的歧視行為提出訴訟。

就主要的受歧視群體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例如,各國對就業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制定了法律規定,如,一些國家的法律保護黑人和有色人種有平等的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許多國家對女性就業提供專門的法律保護。

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規定,對使用相同技術、並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資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責任感。

『貳』 鑱屽伐鏉冪泭淇濇姢娉曞緥娉曡勬湁鍝浜

鑱屽伐鏉冪泭淇濇姢娉曞緥娉曡勬兜鐩栦簡鍔沖姩鍚堝悓涓庡姵鍔ㄥ叧緋葷殑寤虹珛銆佸姵鍔ㄦ姤閰涓庣忓埄淇濋殰銆佸姵鍔ㄥ畨鍏ㄤ笌鍗鐢熴佷紤鎮浼戝亣涓庡伐浣滄椂闂淬佸煿璁涓庤亴涓氬彂灞曚互鍙婂姵鍔ㄤ簤璁瑙e喅鏈哄埗絳夊氫釜鏂歸潰銆備竴銆佸姵鍔ㄥ悎鍚屼笌鍔沖姩鍏崇郴鐨勫緩絝
鑱屽伐涓庣敤浜哄崟浣嶄箣闂村簲絳捐㈠悎娉曟湁鏁堢殑鍔沖姩鍚堝悓錛屾槑紜鍙屾柟鐨勬潈鍒╁拰涔夊姟銆傚姵鍔ㄥ悎鍚屽簲鍖呭惈宸ヤ綔鍐呭廣佸伐浣滄椂闂淬佸伐璧勫緟閬囩瓑鍏抽敭鏉℃撅紝紜淇濊亴宸ョ殑鍚堟硶鏉冪泭寰楀埌淇濋殰銆
浜屻佸姵鍔ㄦ姤閰涓庣忓埄淇濋殰
鑱屽伐鏈夋潈鑾峰緱鎸夋椂瓚抽濈殑宸ヨ祫鎶ラ叕錛屽苟浜鍙楀浗瀹惰勫畾鐨勫悇欏圭忓埄寰呴亣銆傜敤浜哄崟浣嶅簲鎸夋椂鏀浠樺伐璧勶紝涓嶅緱鎷栨瑺鎴栧厠鎵c傚悓鏃訛紝鑱屽伐榪樺簲浜鏈夌ぞ浼氫繚闄┿佷綇鎴垮叕縐閲戠瓑紱忓埄寰呴亣錛岀『淇濆叾鍩烘湰鐢熸椿闇奼傚緱鍒版弧瓚熾
涓夈佸姵鍔ㄥ畨鍏ㄤ笌鍗鐢
鐢ㄤ漢鍗曚綅搴旀彁渚涘畨鍏ㄣ佸崼鐢熺殑宸ヤ綔鐜澧冿紝紜淇濊亴宸ョ殑鐢熷懡瀹夊叏鍜岃韓浣撳仴搴楓傜敤浜哄崟浣嶅簲鍒跺畾騫舵墽琛岀浉搴旂殑瀹夊叏鐢熶駭鍜岃亴涓氱棶闃叉姢鎺鏂斤紝棰勯槻鍜屽噺灝戝伐浼や簨鏁呯殑鍙戠敓銆
鍥涖佷紤鎮浼戝亣涓庡伐浣滄椂闂
鑱屽伐鏈夋潈浜鏈夊浗瀹惰勫畾鐨勪紤鎮浼戝亣鏃墮棿錛岀『淇濊韓蹇冨緱鍒板厖鍒嗙殑浼戞伅鍜岃皟鏁淬傜敤浜哄崟浣嶅簲鍚堢悊瀹夋帓宸ヤ綔鏃墮棿錛屼笉寰楄秴鏃跺姞鐝鎴栬繚鍙嶅浗瀹跺叧浜庡伐浣滄椂闂寸殑瑙勫畾銆
浜斻佸煿璁涓庤亴涓氬彂灞
鐢ㄤ漢鍗曚綅搴旀彁渚涘繀瑕佺殑鑱屼笟鍩硅鍜屽彂灞曟満浼氾紝甯鍔╄亴宸ユ彁鍗囪亴涓氭妧鑳藉拰緔犺川銆傚悓鏃訛紝鑱屽伐涔熷簲浜鏈夎亴涓氭檵鍗囧拰宀椾綅璋冩暣鐨勬潈鍒╋紝瀹炵幇涓浜鴻亴涓氬彂灞曠殑鐩鏍囥
鍏銆佸姵鍔ㄤ簤璁瑙e喅鏈哄埗
褰撹亴宸ヤ笌鐢ㄤ漢鍗曚綅鍙戠敓鍔沖姩浜夎鏃訛紝搴斾緷娉曢氳繃鍗忓晢銆佽皟瑙c佷徊瑁佹垨璇夎肩瓑鏂瑰紡瑙e喅銆傚浗瀹跺緩絝嬩簡瀹屽杽鐨勫姵鍔ㄤ簤璁瑙e喅鏈哄埗錛岀『淇濊亴宸ョ殑鍚堟硶鏉冪泭寰楀埌鍙婃椂銆佸叕姝g殑澶勭悊銆
緇間笂鎵榪幫細
鑱屽伐鏉冪泭淇濇姢娉曞緥娉曡勬兜鐩栦簡鍔沖姩鍚堝悓涓庡姵鍔ㄥ叧緋葷殑寤虹珛銆佸姵鍔ㄦ姤閰涓庣忓埄淇濋殰銆佸姵鍔ㄥ畨鍏ㄤ笌鍗鐢熴佷紤鎮浼戝亣涓庡伐浣滄椂闂淬佸煿璁涓庤亴涓氬彂灞曚互鍙婂姵鍔ㄤ簤璁瑙e喅鏈哄埗絳夊氫釜鏂歸潰銆傝繖浜涙硶寰嬫硶瑙勪負鑱屽伐鎻愪緵浜嗗叏鏂逛綅鐨勪繚闅滐紝紜淇濅粬浠鍦ㄥ伐浣滀腑浜鏈夊叕姝c佸叕騫沖拰瀹夊叏鐨勫姵鍔ㄧ幆澧冦
娉曞緥渚濇嵁錛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鍔沖姩娉曘
絎涓夋潯瑙勫畾錛
鍔沖姩鑰呬韓鏈夊鉤絳夊氨涓氬拰閫夋嫨鑱屼笟鐨勬潈鍒┿佸彇寰楀姵鍔ㄦ姤閰鐨勬潈鍒┿佷紤鎮浼戝亣鐨勬潈鍒┿佽幏寰楀姵鍔ㄥ畨鍏ㄥ崼鐢熶繚鎶ょ殑鏉冨埄銆佹帴鍙楄亴涓氭妧鑳藉煿璁鐨勬潈鍒┿佷韓鍙楃ぞ浼氫繚闄╁拰紱忓埄鐨勬潈鍒┿佹彁璇峰姵鍔ㄤ簤璁澶勭悊鐨勬潈鍒╀互鍙婃硶寰嬭勫畾鐨勫叾浠栧姵鍔ㄦ潈鍒┿
絎浜旀潯瑙勫畾錛
鍥藉墮噰鍙栧悇縐嶆帾鏂斤紝淇冭繘鍔沖姩灝變笟錛屽彂灞曡亴涓氭暀鑲詫紝鍒跺畾鍔沖姩鏍囧噯錛岃皟鑺傜ぞ浼氭敹鍏ワ紝瀹屽杽紺句細淇濋櫓錛屽崗璋冨姵鍔ㄥ叧緋伙紝閫愭ユ彁楂樺姵鍔ㄨ呯殑鐢熸椿姘村鉤銆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鍔沖姩鍚堝悓娉曘
絎鍗佹潯瑙勫畾錛
寤虹珛鍔沖姩鍏崇郴錛屽簲褰撹㈢珛涔﹂潰鍔沖姩鍚堝悓銆
宸插緩絝嬪姵鍔ㄥ叧緋伙紝鏈鍚屾椂璁㈢珛涔﹂潰鍔沖姩鍚堝悓鐨勶紝搴斿綋鑷鐢ㄥ伐涔嬫棩璧蜂竴涓鏈堝唴璁㈢珛涔﹂潰鍔沖姩鍚堝悓銆

『叄』 勞動法 宣傳標語

用法律的力量捍衛勞動者的尊嚴

『肆』 如何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

突出重點,加強組織培訓宣傳。
定期對全區鄉鎮、街道辦人社所和機關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集中培訓,參訓人員達300人。注重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加強農民工的政策法規知識培訓,並長期堅持服務、培訓和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增強勞動者通過法律渠道、理性反映訴求和維護權益的意識。

『伍』 工會勞動保護三個條例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根據實際情況和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有關規定,全國總工會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作條例》、《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作了修改,現予頒布,請認真貫徹執行。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履行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的職責,維護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工會組織依法履行勞動保護監督檢查職責,建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制度,對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群眾監督,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條在縣(含)以上總工會、產業工會中設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可聘請有關方面熟悉勞動保護業務的人員擔任兼職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
第四條中華全國總工會,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全國產業工會,省轄市總工會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有審批任命權。
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全國產業工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有關部門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審批任命。
省轄市總工會、省產業工會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全國產業工會審批任命,報中華全國總工會備案。
縣級總工會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省轄市總工會審批任命,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備案。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其所隸屬的工會組織考核、申報。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證件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統一印製。
第五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在其所隸屬的工會組織領導下工作,代表工會組織依法實施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也可受任命機關委託,代表任命機關執行監督檢查任務。
第六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應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並從事工會勞動保護工作一年以上,應有較高的政策、業務水平,熟悉和掌握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勞動保護業務;科級以上、從事五年以上勞動保護工作的工會幹部也可以擔任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任命前必須經過勞動保護崗位培訓,考核合格。
第七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代表工會組織行使下列職權:
(一)參與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標准和重大決策、措施的制定,監督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執行。
(二)監督檢查本地區、行業和企事業的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對勞動安全衛生狀況進行分析,對危害職工勞動安全與健康的問題進行調查,向政府及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反映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整改治理的建議。
(三)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在監督檢查時,發現存在事故隱患、職業危害和違反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問題,有權要求企事業進行整改,監督企事業採取防範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措施;發現嚴重存在事故隱患或職業危害的,提請所隸屬的工會組織向企事業單位發出書面整改建議,並督促企事業單位解決;對拒不整改的,提請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性措施。
(四)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嚴重職業危害,並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向企事業行政或現場指揮人員要求採取緊急措施,包括立即從危險區內撤出作業人員。同時支持或組織職工採取必要的避險措施並立即報告。
(五)依法參加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監督企事業單位採取防範措施,對造成傷亡事故和經濟損失的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對觸犯刑律的責任者,建議追究其法律責任
(六)參加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對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七)監督和協助企事業單位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監督檢查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監督檢查技術措施計劃的執行及經費投入、使用的情況;監督檢查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
(八)支持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和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開展工作,在勞動保護業務上給予指導。
第八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實事求是,堅持原則,聯系群眾,依法監督。
(二)宣傳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職工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各項法律法規和企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推廣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技術。
(三)與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
(四)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要求。
第九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執行任務時,應出示《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證》。實施監督檢查時,企事業單位應予以配合,提供方便。對拒絕或阻撓監督檢查員工作的單位和個人,提請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第十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應定期向其所隸屬的工會匯報工作。受任命機關委託執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向任命機關提交專題報告。
第十一條工會組織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進行管理、業務指導和定期培訓。
第十二條任命機關定期考核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的工作。對成績顯著者給予表彰獎勵,對失職者取消其監督檢查員資格。
第十三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所隸屬的工會組織為其開展工作提供交通、通訊等工作條件和必要的工作經費。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按規定享受個人防護用品、保健津貼等待遇。
第十四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和全國產業工會根據本地區、本行業具體情況,制訂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本條例解釋權屬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十六條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發揮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維護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企事業工會及所屬分廠、車間工會設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或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小組,下同)。
鄉鎮工會、城市街道工會及基層工會聯合會也可設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在同級工會領導下開展工作。
第三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委員由同級工會提名,報上級工會備案。
第四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2人,委員若幹人,女職工相對集中的單位,應設女職工委員。主任委員應由工會委員會主席或副主席擔任。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委員由熟悉勞動保護業務、熱心勞動保護工作的工會幹部和生產一線的職工擔任。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委員也可聘請行政管理人員擔任,但不得超過委員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第五條根據需要,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可與職工(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相結合。
第六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職權:
(一)監督和協助本單位貫徹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監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參加涉及職工勞動安全與健康規章制度的制定,參與本單位勞動安全衛生措施、計劃和經費投入等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對勞動安全衛生的決策、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定期分析研究勞動安全衛生狀況,向企事業單位和有關方面反映職工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的意見、建議和要求。督促和協助企事業單位解決勞動安全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
(三)參與本單位集體合同中關於勞動安全衛生、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工傷保險等條款的協商與制定,維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和享受工傷保險的權利。對集體合同、勞動合同中勞動安全衛生條款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組織或協同行政進行安全生產檢查,組織職工代表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進行督查。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建立檔案,監督整改和治理,並督促企事業單位防範事故和職業危害。
(五)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符合勞動安全衛生標准規定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問題嚴重的,向企事業行政提出書面整改意見,對拒不整改的,要求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性措施。
(六)監督檢查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七)參加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和處理,查清事故原因和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監督和協助企事業單位採取防範措施。對發生的職工傷亡事故和職業病進行研究、分析,總結教訓,提出建議。
(八)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嚴重職業危害,並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要求企事業行政或現場指揮人員採取緊急措施,包括立即從危險區內撤出作業人員。同時支持或組織職工採取必要的避險措施並立即報告。
(九)宣傳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企事業的規章制度,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和發動職工開展安全生產活動,教育職工遵章守紀,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
(十)督促企事業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發放勞動安全衛生防護用品、用具,監督企事業單位定期對職工進行健康檢查。監督企事業單位履行對職業病人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的責任,督促落實工傷待遇及職業病損害賠償。監督和協助企事業單位落實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企事業單位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工作應給予支持,並提供相應的工作條件。對阻撓監督檢查工作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第八條上級工會組織支持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對工作成績顯著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九條本條例解釋權屬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十條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保障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企事業規章制度落實到班組,發揮職工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工、交、財貿、基本建設等行業的企事業生產班組中,設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經民主推選產生,在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領導下工作。
第三條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應具有一定的勞動安全衛生知識,敢於堅持原則,責任心強。
第四條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的職權:
(一)協助班組長落實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企事業規章制度,創建安全生產合格班組。
(二)查詢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和企事業單位相應的防範措施。
(三)督促和協助班組長對本班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術技能。
(四)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五)對生產設備、防護設施、工作環境進行監督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督促解決。
(六)發現明顯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並組織職工採取必要的避險措施。
(七)發生傷亡事故,迅速參加搶險、急救工作,協助保護事故現場,並立即上報。
(八)監督企事業單位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條件、按規定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向企事業單位提出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的建議。
(九)因進行正常監督檢查活動而受到打擊報復時,有權上告,要求嚴肅處理。
第五條工會組織對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的工作應予以支持。對做出貢獻的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上級工會組織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本條例解釋權屬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七條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二條

『陸』 民工勞動保障的相關法規

包括以下法規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二、行政法規

14、《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15、《關於修改〈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

16、《失業保險條例》

17、《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18、《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20、《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23、《工傷保險條例》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25、《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三、行政法規性文件

27、《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28、《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29、《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工教育的決定》

30、《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31、《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32、《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四、部門規章

33、《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34、《〈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

35、《關於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36、《勞動部關於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通知》

37、《勞動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通知〉》

38、《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39、《關於印發〈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

40、《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41、《關於頒布〈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42、《勞動部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

43、《勞動部關於印發〈就業訓練規定〉的通知》

44、《〈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實施辦法》

45、《關於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46、《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47、《勞動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

48、《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49、《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

50、《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

5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

52、《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

53、《關於貫徹落實〈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通知》

54、《社會保險稽核辦法》

55、《最低工資規定》

56、《關於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

57、《集體合同規定》

58、《勞動保障部、建設部關於印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9、《勞動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通知》

60、《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61、《勞動保障部、建設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

62、《勞動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63、《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五、地方政府規章

64、《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65、《山東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

66、《山東省勞動合同條例》

67、《山東省就業促進條例》

六、司法解釋

92、《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9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熱點內容
道德經講課 發布:2024-06-24 21:18:31 瀏覽:860
鄭泰律師 發布:2024-06-24 21:18:23 瀏覽:697
清鎮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4-06-24 21:01:16 瀏覽:619
近代法治思想 發布:2024-06-24 19:16:09 瀏覽:813
法學專碩的題 發布:2024-06-24 18:53:58 瀏覽:309
法院黨組中心組 發布:2024-06-24 18:18:18 瀏覽:116
民事訴訟法篇章結構 發布:2024-06-24 18:12:41 瀏覽:361
國家法律和地方法規 發布:2024-06-24 18:08:41 瀏覽:280
莆田城廂區法院 發布:2024-06-24 18:00:02 瀏覽:305
市民道德講堂 發布:2024-06-24 17:06:46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