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房子扦遷管理條例

房子扦遷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6-17 22:28:45

⑴ 重慶市房屋拆管理條例

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令
第113號

《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已於2001年2月1日經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包敘定
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2001年2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第一條 根據《重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拆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單位或個人因建設需要拆遷城市房屋及其附屬物的,必須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報並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房屋拆遷。

一個建設項目需要進行城市房屋拆遷的,應當整體報批,不得化整為零。

第三條 《拆遷條例》第十條所稱具有相應房屋拆遷資格的單位,是指持有經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核發的《拆遷資格證書》的代辦拆遷單位和自辦拆遷單位。拆遷單位資質管理辦法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條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收到拆遷人的凍結申請並提供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預辦通知書後,應在7個工作日內發出房屋拆遷凍結通知書。

第五條 拆遷人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提交以下證件:

(一)規劃管理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二)土地管理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批准書;

(三)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

(四)金融機構出具的用於拆遷補償、安置的專項存儲資金證明或其他拆遷安置資信證明。

第六條拆遷計劃和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狀況(房屋用途、面積、權屬等);

(二)拆遷實施方式、補償和安置形式;

(三)拆遷補償費、安置費、補助費的預算方案;

(四)一次性現房安置和臨時安置周轉房的實施方案;

(五)拆遷時間和回遷安置時間。

第七條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不得擅自改變拆遷范圍。

因規劃調整需要改變拆遷范圍的,拆遷人應在改變的范圍內實施拆遷前,持規劃變更手續到原批准拆遷的主管部門辦理房屋拆遷變更手續。

第八條主城區范圍內拆遷補償安置等費額標准按附件l-5規定的標准執行。其中,附件1-3所列費額標准,可由所在區人民政府按上下浮動20%、六類以下地區向下浮動50%的范圍,制定具體執行標准,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

前款規定以外地區,必須執行附件4的規定;其他的拆遷補償安置等費額標准,由所在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參照附件l-3和附件5的規定,制定具體執行標准,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

第九條拆遷主城區住宅房屋原則上實行貨幣安置或一次性現房安置方式。確需過渡安置的,應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

安置對象選擇現房安置的,其人均現房安置居住面積不得少於8平方米。

安置對象選擇現房安置的,拆遷人應提供兩處以上的房源供安置對象選擇。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的補償安置協議,由拆遷人報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要求辦理公證的,其公證費由雙方共同負擔。

第十條被拆除房屋中不能自行拆除的裝飾物,可由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協商處理,也可由拆遷人委託具有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作價評估後給予補償。

第十一條在房屋拆遷凍結通知書下達之日前,具有房屋所有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工商營業執照並按經營門面使用的,按非住宅房屋補償安置。

未經土地和房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將住宅房屋改變為非住宅房屋的,按住宅房屋補償安置。

第十二條拆除擁有部分所有權的公有住宅房屋以實物安置方式安置的,應按房改政策規定轉換成完全所有權後,方可按拆除完全所有權房屋的補償安置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拆遷安置對象選擇貨幣安置方式的,其貨幣安置款計算公式為:

貨幣安置款額=〔拆遷范圍內同類地段商品房平均售價-(新房建築安裝工程造價-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

公式中:拆遷范圍同類地段商品房平均售價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審查補償安置方案時核定;新房建築安裝工程造價-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拆遷安置對象應支付的新舊房屋結構差價,分別按所在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依據本辦法第八條規定製定的具體執行標准計算。

第十四條共有房屋所有權人選擇貨幣方式補償安置的,應當簽訂貨幣補償安置協議,並按所有權比例分割貨幣補償安置款。

第十五條公有房屋使用人選擇貨幣安置方式的,必須徵得房屋所有權人同意,並簽訂貨幣安置款分配合同。

對公有住宅房屋按貨幣安置方式安置的,公房使用人應當按照購買公有房屋政策規定的成本價標准向所有權人支付貨幣安置款。對公有非住宅房屋貨幣安置款的分配,由所有權人和使用人協商確定。

第十六條被拆除公有房屋使用人轉讓安置權的,必須徵得房屋所有權人同意後,方可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公有房屋使用人按規定交納了超面積安置費的,自1999年5月1日起,其超面積安置部分在租賃期內免交租金,但房屋維修時應按比例承擔維修費用。

第十八條《拆遷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所稱實際償還建築面積是指所還房套內建築面積與公攤建築面積之和。其中,公攤建築面積的計算與劃分,按國家和本市制定的房屋建築面積計算規則執行。

對原為單獨經營的非住宅,現用大廳式、櫃台式、擱欄式房屋安置的,實際安置的凈使用面積不得少於被拆除房屋的凈使用面積,由此增加的建築面積按政府規定的綜合造價結算。

第十九條按照《拆遷條例》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拆遷安置對象按綜合造價交納了超面積安置費的即取得超面積安置部分的完全所有權;拆遷安置對象按建安造價交納了超面積安置費的,應當按安置時房屋綜合造價補差後,方可按完全所有權辦理。

第二十條因拆遷人的責任使自行過渡的拆遷安置對象延長過渡期限的,從逾期之月起,對拆遷安置對象按月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或經濟損失補助費,逾期半年以內的增加30%,逾期半年到1年以內的增加60%,逾期1年以上的增加100%。

第二十一條《拆遷條例》中的有關名詞解釋:

(一)居住面積是指房屋除廚房、廁所、陽台、過道以外的室內有效面積;

(二)舊房是指用於安置的房屋已使用5年以上或沒有單獨廚房、廁所配套設施的房屋;

(三)房屋高價位地區是指房屋所處地段土地等級高於安置房屋所在地段土地級別差在一個級差以上的地區。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附件中的費額標准需要調整變動時,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會同市物價、財政部門提出調整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具體執行中的問題,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本辦法生效前已實施拆遷的工程,按原規定執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鎴垮眿鎷嗚縼褰掑摢涓閮ㄩ棬綆$悊

褰掑浗瀹跺緩璁鵑儴綆°

鏍規嵁銆婃媶榪佹潯渚嬨嬬殑瑙勫畾錛屽浗瀹跺緩璁鵑儴涓葷″叏鍥界殑鍩庡競鎴垮眿鎷嗗伐浣滐紝瀹冪殑涓昏佽亴璐f槸鍒跺畾鎴垮眿鎷嗚縼娉曡勩佽勭珷銆佹柟閽堝拰鏀跨瓥銆佺洃鐫c佹鏌ュ拰鎸囧煎悇鍦版埧灞嬫媶榪佸伐浣溿

鎴垮眿鎷嗚縼錛屾槸鎸囧洜鍥藉跺緩璁俱佸煄甯傛敼閫犮佹暣欏垮競瀹瑰拰鐜澧冧繚鎶ょ瓑闇瑕侊紝鐢卞緩璁懼崟浣嶆垨涓浜哄圭幇瀛樺緩璁劇敤鍦頒笂鐨勬埧灞嬭繘琛屾媶闄わ紝瀵規埧灞嬫墍鏈夎呮垨浣跨敤鑰呰繘琛岃縼縐誨畨緗騫惰嗘儏鍐電粰浜堜竴瀹氳ˉ鍋跨殑媧誨姩銆

鎵╁睍璧勬枡錛

鎴垮眿鎷嗚縼鐨勫艦寮忔湁涓夌嶏細

1銆佷漢姘戞斂搴滅粍緇囩粺涓鎷嗚縼銆

鍗崇敱浜烘皯鏀垮簻鎴栧叾涓撻棬濮旀墭鐨勫崟浣嶇粺涓榪涜屾媶闄ゃ佽ˉ鍋褲佸畨緗絳夊伐浣溿傚畠鏄鍥藉舵彁鍊″拰榧撳姳閲囩敤鐨勬媶榪佹柟寮忥紝銆婃媶榪佹潯渚嬨嬭勫畾錛氣滄湁鏉′歡鐨勫煄甯傚拰鍩庡競涓瀹炶岀患鍚堝紑鍙戠殑鍦板尯錛屽簲褰撳疄鏂界粺涓鎷嗚縼銆傗

2銆佽嚜琛屾媶榪併

瀹冩槸鎸囨媶榪佷漢鑷宸卞硅鎷嗚縼浜鴻繘琛屾媶榪佸畨緗鍜岃ˉ鍋褲備富瑕佹媶榪佷笟鍔′漢鍛樺繀欏誨湪鎷嗚縼涓葷℃満鍏寵繘琛屽煿璁錛屽彇寰楁媶榪佽祫鏍艱瘉涔﹀悗鎵嶈兘涓婂矖銆

3銆佸旀墭鎷嗚縼銆

瀹冩槸鎸囨媶榪佷漢灝嗘埧灞嬫媶榪佺殑琛ュ伩鍜屽畨緗宸ヤ綔濮旀墭浠栦漢榪涜屻傝濮旀墭浜哄簲褰撴槸鍙栧緱鎴垮眿鎷嗚縼璧勬牸璇佷功鐨勫崟浣嶃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戱細鎴垮眿鎷嗚縼

⑶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現在廢除了嗎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現在廢除了。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三十五條的規定,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⑷ 2017房屋拆扦補償政策

一、宅基地面積的認定
1.拆遷補償中認定的宅基地面積應當經過合法批准,且不超過控制標准。未經合法批準的宅基地,不予認定。
2.1982年以後劃定的宅基地,按0.3畝(摺合200平方米)計算,山區人多地少的鄉鎮不足0.25畝的安0.25畝(摺合167平方米)計算。
1982年以前劃定的宅基地,由鄉鎮政府認定並出具證明,可按每戶最高不超過0.4畝(摺合267平方米)的標准認定;超出0.4畝的部分,可以按拆遷范圍內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的5%予以補償;不足0.4畝的,按實際面積補償。
3.宅基地上的房屋拆遷可以實行貨幣補償或者房屋安置。對於因拆遷需要另行審批宅基地的,由新批宅基地條件的鄉鎮,新批宅基地少於控制標准部分可按屆時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給予補償。
二、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的確定
1.按照《補償規則》第四條規定的計算公式,宅基地區位補償價以鄉鎮為單位確定幅度,由拆遷人委託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在區政府規定的幅度內根據被拆遷房屋宅基地實際情況評估確定。結合我區情況,房屋重置成新均價確定為米平方米500元、戶均安置面積確定為120平方米、戶均宅基地面積確定為0.3畝。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房屋重置成新均價)×戶均安置面積÷戶均宅基地面積以房屋定向安置被拆遷人的,計算拆遷補償時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位定向安置房屋價。
三、合法房屋的認定
1.拆遷補償中認定宅基地上房屋建築面積,以房屋所有權證標明的面積為准;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但具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房文件的,按照批準的建築面積認定。
2.本辦法施行前宅基地上已建成的房屋,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房文件,但確由被拆遷人長期自住的。
3.利用出租房屋進行生產經營(符合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對承租人的停產、停業損失,由被拆遷人按雙方租賃協議的約定給予補償;雙方給與協議的,由被拆遷人參照前款規定標准對生產經營者給予適當補償。
四、搬遷補助費
1.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征地拆遷的搬遷補助費,按照合法房屋的建築面積計算,每平方米補助15元。由拆遷人出車搬遷的,不予補助。拆遷有經營資質企業的廠房、設備,其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用按照拆遷正是房屋面積每平方米補助25元。
2.被拆遷人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屆滿前搬遷的,給予提前搬遷獎勵費,提前搬遷獎勵費按照提前的時間計算,由拆遷人支付每一宅院200——2000元提前搬遷獎勵費。
3.電視、電話、空調等移機費按有關部門標准給予補助。
五、其他
1.佔地拆遷的補償標准按照《拆遷管理辦法》執行。
2.本辦法未盡事宜按《拆遷管理辦法》和《補償規則》的規定執行。
3.本辦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2003年11月3日印發的《房山區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辦法》(房政發[2003]58號)同時廢止。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拆遷公告的項目不適用本辦法。

⑸ 房子拆遷有糾紛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
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房屋拆遷糾紛的處理方式:
(一)行政裁決
對拆遷人與被拆遷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並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拆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拆遷條例》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的內容包括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二)依法起訴
若拆遷當事人對裁決不服,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60日內向做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做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三)強制拆遷
在城市房屋拆遷過程中,如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絕執行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出的裁決,《拆遷條例》規定,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可以依法實施強制拆遷。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衍生問題:
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
(一)貨幣補償
貨幣補償是通過不同的法定依據由專業的評估機構對被拆遷房屋進行專業的估價,生成有據可循的多遠組成的補償金額。
1、市場評估價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是由符合規定的專業估價機構,根據估價目的,遵循估價原則,按照估價程序,選用適宜的估價方法,並在綜合分析影響房地產價格因素的基礎上,對房地產在估價時點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進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動。
2、商品房交易均價是指同區域同類型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價格,由相關部門每季度定期匯總測定並公布。
3、重置價是指由估價機構採用估價時點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按估價時點的價格水平,判定出重新建造與估價對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狀態的建築物的正常價格。
上述三種價格都是拆遷補償的法定依據,但用途各有不同,在不同情形下分別適用。
(二)產權置換
產權置換也被稱作產權調換,根據評估方法不同,有兩種置換方式。價值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對被拆遷人房屋的產權價值進行評估,之後再以新建房屋的產權予以價值的等價置換。面積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以房屋建築面積為基礎,在應安置面積內不結算差價的異地產權房屋調換。
產權置換分為兩種形式
1、異地安置。異地安置是指由於開發商項目不涉及住宅或由於該地塊容積率原因,不能進行回遷安置,只能選擇在其他地塊上新建安置房,再通過產權的增減盡量以等價價值做到產權置換。
2、回遷安置。回遷安置是指開發商拆遷重建項目能夠完成回遷安置,通過產權置換比例完成回遷安置。

⑹ 農村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細則)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 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 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 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 補 償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 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 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 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

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

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 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拆遷補償這是一個長久不衰的問題,由於我國的法律制度以及執行者的觀念原因,導致了很多的問題出現,所以國務院又重新出台了新條例替代原條例,但是具體的執行,以及具出現的問題,還是要看實際中遇到怎樣的問題。


(6)房子扦遷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其實今年補償政策不只是房屋拆遷補償,國家還擴大補償范圍,加大補償額度,對房屋相關的物質也包含給予補償,其中包括有兩種:

農民固定資產補償:在建設房子後的裝修所有費用都包含補償在內。其它補償:建設用地的周邊用地,比如果園、菜地、廁所、水井,綠化地等,如果這些物質也在拆遷范圍內的,那也可以領取全部補償。

除此之外,農民在拆遷的時候還可以領取2萬元以上的拆遷引起過渡期安置補償費,包含有安置補助費、配套設施費、租賃費,宅基地費等,額外還有社會保障補償費。因此符合拆遷的農民朋友要了解清楚這些費用,合計起來也會有一筆不小的資金

熱點內容
現場負責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06-27 03:00:08 瀏覽:539
手機新三包法規定 發布:2024-06-27 02:14:58 瀏覽:213
法律道德的內涵 發布:2024-06-27 02:10:00 瀏覽:801
港澳入境條例 發布:2024-06-27 01:45:49 瀏覽:185
環保職業道德 發布:2024-06-27 01:45:46 瀏覽:172
咋騙多少金額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7 00:29:08 瀏覽:261
連州法院佬 發布:2024-06-27 00:27:24 瀏覽:911
公民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 發布:2024-06-27 00:21:31 瀏覽:580
思想道德修養什麼是道德 發布:2024-06-26 23:36:45 瀏覽:832
新冠肺炎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6 20:34:15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