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9個條例

9個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6-28 15:35:42

❶ 兩准則四條例是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

2個准則4個條例是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兩准則四條例主要內容具體是什麼內容?我整理了兩准則四條例內容具體解讀,歡迎閱讀!

兩准則四條例是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_兩准則四條例主要內容_兩准則四條例內容具體解讀

兩學一做學習專欄 「兩個《准則》」「四個《條例》」(學習綱要)

一、《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學習綱要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准則》將原來「六個禁令」和「52個不準」的內容,現改為主要是從倡導性角度,內容更為精簡,全文298個字,借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表述,向全黨提出「四個必須」、「八條規范」(「八條規范」包含:「四個堅持」、「四個自覺」),除了對黨員領導幹部,還加入了對普通黨員的規范,分為總則、對黨員行為的規范、對黨員領導幹部行為的規范。正面倡導、重在立德、要求更高,是黨員幹部能夠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准。

1.「四個必須」即:

①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②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

③必須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④必須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廉潔自律,接受監督,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2. 「八條規范」即:

黨員廉潔自律規范(「四個堅持」)

①第一條 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

②第二條 堅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凈做事。

③第三條 堅持尚儉戒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④第四條 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甘於奉獻。

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范(「四個自覺」)

⑤第五條 廉潔從政,自覺保持人民公僕本色。

⑥第六條 廉潔用權,自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

⑦第七條 廉潔修身,自覺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⑧第八條 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學習綱要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為總則、分則、附則3編、11章、133條,重在立規,從全面梳理黨章開始,把黨章和其他主要黨內法規對黨組織和黨員的紀律要求細化,明確規定違反黨章就要依規給予相應黨紀處分。將原來以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等為主的10類違紀行為,整合規范為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的「六大紀律」,劃出了黨員幹部們不可觸碰的底線,適用於違犯黨紀應當受到黨紀追究的黨組織和黨員,回歸黨的紀律,為廣大黨員開列了一份「負面清單」。

第一編 總 則

共五章,分為:指導思想、原則和適用范圍(含5條具體條款);違紀與紀律處分(含10條具體條款);紀律處分運用規則(含11條具體條款);對違法犯罪黨員的紀律處分(含8條具體條款);其他規定(含10條具體條款)。共44條具體條款。

第二編 分 則 (核心內容為「六大紀律」)

共六章,分為: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含18條具體條款);對違反組織紀律行為的處分(含17條具體條款);對違反廉潔紀律行為的處分(含25條具體條款);對違反群眾紀律行為的處分(含8條具體條款);對違反工作紀律行為的處分(含13條具體條款);對違反生活紀律行為的處分(含4條具體條款)。共85條具體條款。

第三編 附 則

共4條具體條款。

【圖解】(略,詳見附件)

三、《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學習綱要

准則稿分三大板塊、12個部分:

第一板塊是序言,屬於總論,闡述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歷史 經驗 、存在的突出問題、面臨的形勢任務以及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要求。

第二板塊是分論,是主體部分,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12個方面分別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規定。

第三板塊是結束語,主要講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高級幹部帶頭示範,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開篇語: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在一些黨員、幹部包括高級幹部中,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鬆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弄虛作假、庸懶無為,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現象屢禁不止,濫用權力、貪污受賄、腐化墮落、違法亂紀等現象滋生蔓延。特別是高級幹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

重點和關鍵: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

1、堅定理想信念

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必須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必須加強學習。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貫穿於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全過程;堅決捍衛黨的基本路線。

全黨必須自覺服從黨中央領導;全黨必須嚴格執行重大問題請示 報告 制度;全黨必須自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

4、嚴明黨的政治紀律

同一切違反黨的紀律的行為作斗爭;不準在黨內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嚴禁在黨內拉私人關系、培植個人勢力、結成利益集團;必須對黨忠誠老實、光明磊落,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如實向黨反映和報告情況;黨內不準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諛奉承。

5、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佔群眾利益;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提高做群眾工作能力;堅持領導幹部調查研究、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同幹部群眾談心、群眾滿意度測評等制度;黨員、幹部必須顧全大局,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6、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各級黨委(黨組)必須堅持集體領導制度;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發揚民主、善於集中、敢於擔責;領導班子成員必須堅決執行黨組織決定,如有不同意見,可以保留或向上一級黨組織提出;任何人都不能向組織討價還價、不服從組織安排。

7、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

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黨內選舉必須體現選舉人意志,規范和完善選舉制度規則;黨員有權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提倡實名舉報。

8、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選拔任用幹部必須堅持黨章規定的幹部條件,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選人用人必須強化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必須自覺防範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種種偏向;黨內不準搞人身依附關系;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幹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

9、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

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堅持談心談話制度;堅持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

10、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黨員、幹部必須嚴於自我解剖,對發現的問題要深入剖析原因,認真整改;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帶頭從諫如流、敢於直言。

11、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加強自律、慎獨慎微,自覺檢查和及時糾正在行使權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問題

12、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教育 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抵制潛規則,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四、《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學習綱要

分三大板塊,共8章、47條。

第一章是總則,構成第一板塊,列了9條,主要明確立規目的和依據,闡述黨內監督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監督方式以及強化自我監督、構建黨內監督體系等重要問題。

第二章至第五章構成第二板塊,是條例的主體部分,列了27條,分別就黨的中央組織、黨委(黨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這四類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以及相應監督制度作出規定。其中,將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單設一章,是對現行條例的突破,體現黨中央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第六章至第八章構成第三板塊,列了11條,分別就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整改和保障、附則等作出規定。條例沒有對中央部委和地方黨委制定實施細則作出授權規定,體現全黨必須一體執行,防止搞變通、打折扣。

【圖解】(略,詳見附件)

五、《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學習綱要

1.宗旨:全面從嚴治黨,規范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

2.指導思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3.兩個對象: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 各級紀委(紀檢組)及其領導成員。

4.三個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

5.四個原則:

(1)依規依紀、實事求是,

(2)失責必問、問責必嚴,

(3)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4)分級負責、層層落實責任。

6.釐清責任:

(1)黨組織領導班子:全面領導責任。

(2) 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主要領導責任。

(3)參與決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員:重要領導責任。

7.六種問責情形:

(1)黨的領導弱化。

(2)黨的建設缺失。

(3)全面從嚴治黨不力。

(4)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不力。

(5)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

(6)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

8.七種問責方式:

對黨組織:

(1)檢查。(2)通報。(3)改組。

對黨的領導幹部:

(1)通報。(2)誡勉。(3)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4)紀律處分。

9.問責許可權:

(1)問責決定應當由黨中央或者有管理許可權的黨組織作出。

(2)對黨的領導幹部,紀委(紀檢組)、黨的工作部門有權採取通報、誡勉方式進行問責。

(3)提出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的建議。

(4)採取紀律處分方式問責,按照黨章和有關黨內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執行。

10.問責後監督:

(1)及時向被問責黨組織或者黨的領導幹部及其所在黨組織宣布並督促執行。

(2)有關問責情況應當向組織部門通報,組織部門應當將問責決定材料歸入被問責領導幹部個人檔案,並報上一級組織部門備案。

(3)涉及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的,應當在一個月內辦理完畢相應手續。

11.被問責幹部處理情況:

向問責決定機關寫出書面檢討,

在民主生活會或者其他黨的會議上作出深刻檢查。

12.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後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當嚴肅問責。

13.適用范圍: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2)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相關規定。

14.重要意義:

(1)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2)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要求。

(3)解決管黨治黨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

六、《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學習綱要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是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黨內監督,規范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而制定的法規。《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於2009年6月30日由中央紀委會同中央組織部發布,於2015年8月3日修訂後名稱改為《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正式實施。

意義:規范巡視工作、強化黨內監督的重要基礎性法規,對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要求,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黨組織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推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

巡視工作責任體系的核心:

1、落實「兩個責任」即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

2、明確「三個責任人」,即黨委書記是巡視工作主體責任的第一責任人、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是組織實施巡視工作的主要責任人、巡視組組長是落實巡視監督責任的第一責任人。

抓主體責任 黨委「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

1、開展巡視工作的黨組織承擔巡視工作的主體責任。

2、對巡視工作,黨委要堅決負責,主要領導要帶頭盡責,班子成員要主動擔責。

3、黨委「一把手」是巡視工作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黨委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要配合「一把手」落實好巡視各項工作。

抓組織實施責任 確保黨委決策落地

主要職責:1、落實黨中央和同級黨委關於巡視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時組織巡視力量,認真抓好實施;2、及時解決巡視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組織領導巡視組深入了解問題,確保黨委決策落地。

條例規定,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擔任,副組長一般由同級黨委組織部部長擔任。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組織實施巡視工作的主要責任人。

抓監督責任 巡視組失職瀆職要追責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巡視組要拓展監督內容,切實加強對黨委(黨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委(紀檢組)落實監督責任情況的監督檢查,把「關鍵在治、要害在嚴」落實到巡視檢查「兩個責任」中。

抓成果運用責任 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條例對成果運用的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

1、有關紀律檢查機關、組織部門收到巡視移交的問題或者線索後,應當及時研究提出談話函詢、初核、立案或者組織處理等意見。

2、紀律檢查機關對巡視組移交的問題線索,要責成相關紀檢監察室優先辦理,及時研究提出處置意見,對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明確具體的,要及時研究提出紀律審查意見。

3、組織部門收到巡視組移交的問題線索後,要責成相關部門及時研究提出辦理和組織處理意見,並在規定時限內向巡視辦反饋。

4、其他有關部門收到巡視組移交的專題報告,要結合部門職責,研究提出處理 措施 。

抓整改落實責任 被巡視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

整改環節著重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

1、實行簽收制。請被巡視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收向本人和領導班子的反饋意見稿,把責任壓給他們,促進盡職盡責。

2、落實「雙責任」。黨委(黨組)負整改落實的主體責任,紀委(紀檢組)負監督責任。

3、實行「雙報告」。被巡視黨組織報告整改情況報告;同時,被巡視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以個人名義報送有針對性抓好反饋意見落實、做好班子成員相關工作等履職情況報告。

4、監督「雙公開」。整改情況既要在被巡視地區、單位進行通報,又要向社會公開。

對巡視整改不力、腐敗蔓延勢頭長期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地方和部門,將嚴肅追究責任。


看了「兩准則四條例內容具體解讀」的人還看了:

1. 機關准則及條例學習心得4篇

2. 黨員四個服從的要求

3. 學習准則條例心得體會3篇

4. 學習條例和准則心得體會10篇

5. 四個全麵包括哪些內容

❷ 預防犯罪工作條例九類個別人是哪些

國家選拔、司法機關司法活動等。
具體內容如下:1、國家工作人員的招聘、錄用和選拔任用。
2、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
3、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活動。
4、財政資金和其他資金的管理使用及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
5、國有企業重組、改制、上市和破產等活動。
6、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活動。
7、煤炭、電力等能源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活動。
8、公共投資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招標投標等活動。
9、醫葯采購、教育招生、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監管等涉及人民群眾直接利益的活動。

❸ 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法律法規條例包含哪些

02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法律法條有包含哪些?我認為一般情況下,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實行的法律法規有包括的也是非常多的了。

❹ 中國海洋法規有哪些

中國海洋法規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規范性文件及地方海洋法律法規,具體內容是: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二、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2、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15、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21、基礎測繪條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
三、部門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5、《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6、《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
7、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四、國務院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批復(國函[2008]9號)
2、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報國務院批準的項目用海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44號)
3、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38號)
4、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發[2003]13號)
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項目用海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36號)
6、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勘定省縣兩級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12號)
7、國務院關於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的批復(國函[2002]77號)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海洋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3號)

五、地方海洋法律法規
(一)海域使用類
1.遼寧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2、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3、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4、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5、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6、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7、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8、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9、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0、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11、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12、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辦法
13、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4、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15、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
16、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17、寧波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二)海洋環保類
1、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
2、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3、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4、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5、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6、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辦法
7、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
8、上海市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9、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❺ 《工傷保險條例》詳細解讀

《工傷保險條例》詳細解讀

解讀《工傷保險條例》2011版

國務院決定對《工傷保險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解讀:至少在北京地區,律師事務所、民辦非企業單位早就可以開戶繳納社會保險,其員工也早就是按工傷對待了。這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實務操作上都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一條修訂只是順應了現實情況。

二、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三、第九條修改為:“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定期了解全國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及時提出調整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四、第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解讀:在建築行業,有直接按人數按月份繳納工傷保險費的作法。此種作法可以簡化工傷保險的繳納手續。

五、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工傷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六、第十二條修改為:“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衛生行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規定。

“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投資運營、興建或者改建辦公場所、發放獎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七、第十四條第(六)項修改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解讀:這是一條實質性的修改。主要兩點改動:

一、本人負主要責任的不作為工傷。但是注意,在原來的條例中,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不作為工傷(原條例第十六條),因此在原來,上下班途中由於本人責任導致的傷害,很可能因為違反治安管理而不作為工傷。

二、納入了非機動車、地鐵、輪渡、火車事故。也就是說,就算是走路上班不小心摔傷,也算是工傷了。

八、第十六條修改為:“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 一)故意犯罪的;

“(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解讀: 刪除了職工因過失犯罪、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導致事故傷害不得認定為工傷的規定,增加了職工因吸毒導致事故傷害不得認定為工傷的規定。

此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傷亡不算工傷,這一點在實務操作中倍受爭議。何為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這與工傷的無過錯責任是否相矛盾?因此,此處修改很有必要。

九、第二十條修改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解讀:增加了工傷認定簡易程序,規定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頗有新意。事實上,原工傷程序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程序繁瑣。此處的修改是一種進步,但還遠遠不夠。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八條的規定進行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期限,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十一、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三十條,第四款修改為:“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第六款修改為:“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一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後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十三、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一款第(三)項修改為:“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十四、第三十四條改為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二款修改為:“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十五、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七條,修改為:“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解讀: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提高了12%左右。

將原來由用人單位支付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住院伙食補助費和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改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這是應該肯定的。為什麼在原來用人單位抗拒繳納工傷保險?原因之一就是哪怕交了工傷保險,單位要賠償的項目還是不少。不繳工傷保險的情況下,還有可能通過否認勞動關系等逃避責任,繳了工傷保險就很難規避責任了。

北京地區原來是將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統一規定一個賠償標准。那麼現在顯然需要將兩者分開了。

十六、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修改為:“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解讀:新的工亡補助金標准為17175*20=343500元(200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

原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037*12=193776元(原來的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按北京標准,為48個月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009年月平均工資為4037元)

可見有不少增長,且實行全國統一標准。

十七、第四十條改為第四十二條,刪去第(四)項。

十八、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三條,第四款修改為:“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依法撥付應當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十九、第五十三條改為第五十五條,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

“(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

“(四)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

“(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二十、第五十八條改為第六十條,修改為:“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騙取工傷保險待遇,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騙取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一、第六十條改為第六十二條,修改為:“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參加,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二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拒不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核實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十三、第六十一條改為第六十四條,刪去第一款。

二十四、第六十二條改為第六十五條,修改為:“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此外,對條文的個別文字作了修改,對條文的順序作了相應調整。

解讀:其它的修訂均為細節性修訂。

本決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改,重新公布。本條例施行後本決定施行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尚未完成工傷認定的,依照本決定的規定執行。

解讀:此條很重要。注意是以是否完成工傷認定為准。如為2011年前發生的工傷,但在2011年後才完成工傷認定,則應按新的標准進行賠償。

;
熱點內容
交通法規事故認定 發布:2024-07-01 02:22:45 瀏覽:482
車牌造假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7-01 02:09:08 瀏覽:32
2018年新婚姻法時間 發布:2024-07-01 02:03:18 瀏覽:158
2015成都房屋拆遷條例 發布:2024-07-01 01:53:02 瀏覽:15
法律知識政治ppt 發布:2024-07-01 01:34:05 瀏覽:299
什麼是個體道德 發布:2024-07-01 01:14:10 瀏覽:675
法律知識講堂內容 發布:2024-07-01 00:59:05 瀏覽:747
上海財經法規題庫 發布:2024-07-01 00:08:29 瀏覽:23
刑事訴訟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4-06-30 23:28:42 瀏覽:691
古爾德法學院 發布:2024-06-30 23:19:14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