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小學教育政策法規

中小學教育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4-07-13 10:40:23

Ⅰ 教育政策法規內容

法律分析:介紹了黨和國家有關基礎教育的政策和法規的主要內容及中小學教育中涉及的其他法律知識,具體包括導論、教育法基本理論、學校的權利與義務、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學生的權利與義務、教育法律責任、教育法律救濟、附錄等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 三、 將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推進教育改革,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銜接融通,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健全終身教育體系,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國家採取措施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Ⅱ 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教育類的法律法規,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幼兒園管理條例》等都明確規定,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幼兒園對幼兒負有進行安全教育、通過約束指導進行管理、保障其健康成長的職責,這說明幼兒園對在園幼兒主要負有三個責任:一是教育責任,二是管理責任,三是保護責任。幼兒園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後,人們往往將第三種保護責任與監護責任混為一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監護責任的范圍遠比保護責任要廣得多。《意見》第10條明確規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表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表其進行訴訟。」因此,父母將幼兒送到幼兒園並沒有發生監護權的轉移。概而言之,監護職責是基於親權而產生的一種法定職責,幼兒園對幼兒的教養職責是基於教養機構的設置而產生的一種工作職責,兩者性質不同。從職責范圍來看,兩者也不盡相同。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規定,幼兒園的職責是「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而監護人的職責是基於法律的規定,主是包括上述六方面的監護職責。幼兒園應按什麼原則來承擔民事責任意見》第160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補償。」可見,依據法律,幼兒園在賠償問題上實行的是「過錯原則」,即幼兒園對在園幼兒傷害承擔責任與否,要看事故的發生與幼兒園管理職責的履行有無直接因果關系,要考慮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有無聯系,要看幼兒園教職工在履行職責中有無故意和過失的過錯。根據過錯原則歸責,只有當幼兒園在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相關聯的活動中有過錯,造成幼兒傷害,才應承擔與過錯程度相適應的責任,即損害賠償額度應與幼兒園過錯大小相聯系。《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這一條表明,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致他人損害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即,無論監護人是否有過錯,監護人都要對被監護人所造成的侵權損害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即使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也就是說沒有過錯,也只是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而不是免除責任的條件。保護在園幼兒的人身安全,積極採取各種措施防止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是幼兒園和幼兒家長的共同心願。出於種種原因發生了事故,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幼兒家長,都應學會運用法律的手段妥善處理。此外,《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明確提出:「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據此,在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中,逐步建立幼兒園責任保險制度,讓保險公司介入理賠、實現理賠市場化,應該說更是一條對幼兒園和家長都有利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Ⅲ 近幾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出台的政策和法規有哪些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的變革過程

就義務教育的法規和制度來看,新中國成立後版在國家和頒權布的一些文件中,也提出過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的問題。並且,198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用法律形式確定,在我國要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但是,這畢竟不是專門規定義務教育問題的法律,它不能標志著我國義務教育制度的確立,不是區分普及教育和義務教育的里程碑。1986年4月間日,我國國家主席批准並公布了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只有這一法律公布實施,才是我國義務教育制度確立的標志。從此,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將進人一個新階段,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才會深入進行改革,逐漸發生質的變化。

就課程教材建設而言,自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如年代與《義務教育法》相配合的課程計劃的實施,在這近50年的歷程里,我國"一共頒發了6個小學教學計劃、13個中學教學計劃;編訂頒發過7套教學大綱,組織編寫過7套中、小學統編的通用教材。"台灣同行把內地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稱之為"三教"。

Ⅳ 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內成年人保護法》容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Ⅳ 試論述我國主要的教育法律及其主要內容

現階我國教育基本政策和法規的主要內容:
「開辦一所學校,就等於關閉一所監獄」―――(英)教育家、原教育部長薩德勒語。
這是一句具有時代氣息的哲理名言。它揭示了辦學校與辦監獄的辯證關系,指出了現代教育與法制之間的必然聯系,提出了依法辦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基本政策:
所謂教育發展的基本政策:是指對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教育,對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環節,都具有制約作用或影響力的政策。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1993年2月13日《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
國務院於1999年1月13日批准同意國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國務院於2004年2月10日批准同意國家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基本政策可以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一)、在辦學方向上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十七大報告的教育論述 )
十八大報告的教育論述: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師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三個關鍵詞:基石、公平、公益。
(二)、在培養目標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中國教育方針的變化和發展:
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⑵、1950年中央教育部提出:「為工農兵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教育方針。
⑶、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⑷、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⑸、1981年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 「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
⑹、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⑺、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來,大規模地准備新的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所有這些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⑻、1990年12月30日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明確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⑼《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93年2月13日)第27條中明確指出: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0)、1995年3月18日,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⑾、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明確了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 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在教育體制上主張給地方和學校以更多的自主權.
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的改革,中心是實行簡政放權,加強宏觀管理,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使學校能與整個社會協調發展,滿足不同利益主體的需求。
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職能,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主要承擔四個方面的職能:
----規劃;
----協調;
----服務;
----監督。
(四)、在辦學模式上倡導多形式。
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提出: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凡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辦學形式均可以大膽實驗。
目前我國民辦辦學模式:個人獨立辦學型、社會贊助辦學型、企業投資辦學型、中外合作辦學型和國有民營辦學型。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民辦教育占國民教育的12.44%。
五)、在教育投資上鼓勵多渠道
目前我國教育投資有六種渠道:
1、財政撥款(財)
2、城鄉教育經費附加的開征(稅)
3、非義務教育的學費制度(費)
4、校辦產業和學校有償服務收入(產)
5、社會捐資、集資(社)
6、設立教育基金(基)
(六)、在教育發展策略上突出統一要求和因地制宜相結合。
我國的教育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必須走出符合我國各地區實際的發展教育的新路子。
(七)、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強調政治業務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相對穩定。
「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 。----鄧小平
1、教師職業的性質
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以影響,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2、教師職業的特點
(1)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關於教師的職業角色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A、有人曾對教師職業角色進行了分析,提出教師職業角色主要有三個方面:
教學與行政角色——如教員、榜樣、課堂管理員、辦事員、青年團體工作者等;
心理定向角色――如人際關系藝術家、社會心理學家、臨床醫生、催化劑等;
自我表現角色――如學習者與學者、父母形象、尋求權力者、助人的需要等。
B、袁振國先生(國家教育部基礎司副司長)認為:
④未來生活的設計者;
(2)職業訓練的專業化
(3)由於教師的勞動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決定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示範性的勞動___示範性
(4)由於教育成果具有群體性和個體性的特點,決定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群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的勞動___協作性
(5)由於教育勞動哺育人才的周期性長,決定教師的勞動是一種持久性的勞動____持久性
4.教師的勞動任務
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
作為教師應承擔以下具體任務:
(1)搞好所任學科的教學工作;
(2)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組織好課外活動;
(4)參與管理學校;
(5)協調好學校與社會、家庭的關系;
(6)結合本職工作,進行教育科學研究。
5.對教師的要求
(1)重道
重道--指教師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強烈的事業心、使命感。
教師是塑造未來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其思想政治素質決定著教師職業活動的方向、態度和效益,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教師應該既是學生的「經師」,又是學生的「人師」,既有經師之能,又有人師之本,集二者於一身,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
(2)博識
博識--就是指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良好的知識技能結構。
教師的文化科學素質、修養和智能的高低,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
(3)會教 會教--就是要善於從學生實際出發,恰當地運用教育教學原理、原則和方法,使教育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4)愛生
愛生--就是教師對學生必須具有強烈而深沉的教育愛。
(5)善處
善處--就是要善於自處,要加強自我修養,注意保持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的心境,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和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不斷提高自我心理品質。

6、教師的基本功
語言基本功
板書基本功
寫作基本功
實驗操作基本功
備課基本功
了解和評價學生基本功
組織管理學生基本功
教育科研基本功
二、我國現行教育法規的表現形式及內容
(一)、憲法中的教育條款
1、關於我國教育性質和方向的規定;
2、關於我國教育目的和任務的規定;
3、關於公民在教育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4、關於我國教育制度的規定 ;
5、關於我國教育法制制定的基本原則的規定。
(二)、教育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稱謂:教育根本法、教育總法、教育母法、教育憲法等)
1、意義:可用16個字形容:「十年制定,百倍其功,千秋基業,萬眾受益」 。
2、《教育法》的主要內容
3、實施《教育法》要注意抓住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確保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落實;
(2)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加大實施素質教育的力度,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3)增加教育投入;
(4)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難點:
落實《教育法》的難點,仍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問題,關鍵是教育經費和教師待遇不夠落實。

(三)、單項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的教育條款:
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單行(或單項)的教育法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新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是中國教育發展新的里程碑,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從此將翻開嶄新的一頁。
1、新法出台,有哪些亮點和突破?
以人為本,凸顯義務教育發展新理念
新《義務教育法》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維護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的平等,作為立法的基本宗旨和價值取向。

這種新理念在《義務教育法》中的「新」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均衡發展 平等教育
----規定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要求「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不得分設「重點校和非重點校、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均衡配置學校師資力量」;
----「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
----對「均衡發展狀況」進行督導;
----對外來工子女「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等等。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主要表現為「八大均衡」:
(1)入學權利和入學機會實現均等發展;
(2)區域間實現均衡發展;
(3)城鄉間實現均衡發展;
(4)校際間實現均衡發展;
(5)學生間實現均衡發展;
(6)不同類別、不同級別教育間實現均衡發展;
(7)教育質量實現均衡發展;
(8)教育結果在學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間實現均衡發展。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是學校的均衡發展。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
經費保障:
----建立「共擔」、「分擔」的投入機制;
----專門規定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未履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法律責任。
政府職責
---省級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政府「為主管理」的職責 ;
----明確了省級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經費投入的責任;
----設立的「問責制度」。
2、如何依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強化政府統籌公共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責任;
——加強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
——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准,實施標准化學校建設;
——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
——規范學校辦學行為;
——努力解決弱勢群體公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教師法》主要內容
(1)《教師法》的適用范圍
本法適用范圍是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教師。
(2)教師的權利
教師具有六項職業權利:教育教學權、學術研究權、學生管理權、報酬待遇權、參與管理權和進修培訓權。
(3)教師的義務
教師應履行教育教學、遵紀守法、思想教育、尊重學生、保護學生和提高水平等六個方面的義務。
(4)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條件
----教師資格分類與學歷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的認定
(5)教師聘任制度
(6)教師的待遇
(7)法律責任
2、《教師法》的實施
(1)強化政府行為,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2)加快《教師法》配套法規的制定實施,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另一種是其它法律中的教育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四)、教育行政法
教育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或批準的有關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法規的重要內容。(或: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為實施、管理教育事業,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1)《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1981年5月20日國務院發布);
(2)《中小學勤工儉學暫行工作條例》(1983年2月20日國務院發布);
(3)《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1986年12月15日國務院發布);
(4)《掃除文盲工作條例》(1988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
(5)《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1988年3月3日國務院發布);
(11)《教學成果獎勵條例》(1994年3月14日國務院發布);
(12)《殘疾人教育條例》(1994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
(13)《教師資格條例》(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布);
(14)《社會力量辦學條例》(1997年7月31日國務院發布);
(15)《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國務院令第364號發布);
(16)《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03年3月1日國務院發布);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04年3月5日國務院令第399號公布)等。
(五)、地方性教育行政法規
地方性教育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或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的市人大或常委會,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人大或常委會制定和頒布的有關教育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地方性教育行政法規從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上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執行性、補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
2、自主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
特點:

一是具有從屬性
二是具有區域性
三是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④未來生活的設計者;
(2)職業訓練的專業化
(六)、教育行政規章
1、教育行政規章的含義 -----是指國家教育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批准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和頒布的有關教育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
2、教育行政規章的特點 (1)教育行政規章是由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發布的,其他一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均無權發布教育行政規章;
近10年來,教育部公布的主要教育行政規章:
(1)《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2006年9月1日教育部令第23號)
(2)《實施教育行政許可若干規定》(2005年3月4日20日教育部令第22號)
(3)《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令第18號發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2004年3月1日教育部令第20)
(5)《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2003年5月1日教育部令第15號)
(6)《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2003年5月21日教育部令第16號)
(7)《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2002年9月20日教育部令第14號)
(8)《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令第13號)
(9)《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號)
(10)《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6月7日教育部令第11號發布)
(11)《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令第10號)
(12)《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1999年12月30教育部令第8號)
(13)《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令第7號)
(14)《中小學接受外國學生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7月21日教育部令第4號)

(3)教育行政規章必須是在國家行政機關職權范圍內發布,其法律效力具有特定性,只在本專業和本地區范圍內有行政法律效力;

(七)、聯合發布的教育行政法規和規章
這一類行政法規和規章比較少。它反映了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直接參加教育行政管理。
1、黨和政府聯合發布的 ;
2、教育行政部門和其它行政部門聯合發布的 ;
如:教育部、財政部1997年6月23日發布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2001年10月8日發布的《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
3、教育行政部門和群眾團體聯合發布的。
三、我國應有的教育法規的法律體系和內容
(一)、教育法規體系的構成
1、橫向構成 ------是指按照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范圍或社會關系的構成要素(主客體內容)之不同,劃分出若干處於同一層次的部門法,形成法律調整的橫向覆蓋面。
2、縱向構成 ------是依據法的效力、級別和適用范圍,使所有法律形成高低不同的層次,這些不同層次構成法律體系的縱向構成。
(二)、我國教育立法應有的基本內容
從各國教育立法的經驗和趨勢來看,我國目前應盡快著手制定教育行政組織法、教育經費法、學校保護法、師范(教師)教育法等法
憲 法
第一層次 教 育 基 本 法
第二層次 教 育 部 門 法(教育一般法)
縱 義 教 教 教 學 師 職 成 高 社
向 務 育 師 育 校 范 業 人 等 會
構 教 行 法 經 保 教 教 教 教 教
成 育 政 費 護 育 育 育 育 育
法 組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第三層次 橫向構成

若干教育行政法規(條例、規定、辦法、細則等)
第四層次 若干教育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教育法規
(規定、辦法、規程、守則、標准等)

總之,從世界范圍看,教育法規的結構體系已基本形成,這就是以憲法為母法,以教育基本法為核心,形成了包括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法,各種層次和形式的教育法規與教育密切相關的教育行政、教育財政、國防教育、企業教育、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等等方面法律在內的縱橫交錯的立體型全方位的教育法規結構體系。
(修改編輯參考:http://wenku..com/view/fc891cb6c77da26925c5b052.html)磕謝

Ⅵ 鏁欒偛娉曡勬湁鍝浜

鏁欒偛娉曡勬湁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鏁欒偛娉曘嬨併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涔夊姟鏁欒偛娉曘嬪拰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鏁欏笀娉曘嬬瓑錛屽叾璇︾粏鍐呭瑰備笅錛

1銆佷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鏁欒偛娉曞拰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涔夊姟鏁欒偛娉曪細榪欐槸涓鍥芥暀鑲查嗗煙鐨勬牴鏈澶ф硶錛岃勫畾浜嗘暀鑲茬殑鎬ц川鍜屽湴浣嶃佸熀鏈鏂歸拡鍜屾斂絳栥佸悇綰ф斂搴滃拰鏁欒偛鏈烘瀯鐨勮矗浠誨拰涔夊姟絳夐噸瑕佸唴瀹廣傝繖鏄涓轟簡淇濋殰閫傞緞鍎跨ユ帴鍙椾箟鍔℃暀鑲茬殑鏉冨埄鑰屽埗瀹氱殑涓閮ㄦ硶寰嬨傝勫畾浜嗕箟鍔℃暀鑲茬殑鎬ц川鍜岀洰鐨勫拰淇濋殰鎺鏂界瓑銆

2銆佷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鏁欏笀娉曞拰瀛︿綅璁烘枃浣滃亣琛屼負澶勭悊鍔炴硶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庢暀甯堣亴涓氱殑娉曞緥錛屾棬鍦ㄤ繚闅滄暀甯堢殑鍚堟硶鏉冪泭錛屼績榪涙暀甯堥槦浼嶇殑寤鴻懼拰鍙戝睍銆傚畠瑙勫畾浜嗘暀甯堢殑鑱岃矗鍜屾潈鍒┿佹暀甯堢殑璧勬牸鍜屼換鐢ㄦ潯浠躲佹暀甯堢殑鍩硅鍜屾暀鑲茬瓑鍐呭廣傝ュ姙娉曟槸涓轟簡涓ヨ們鏌ュ勫︿綅鐢寵蜂漢鍛樼殑瀛︿綅璁烘枃浣滃亣琛屼負銆

2銆佹硶瑙勭殑縐嶇被錛氭硶瑙勫彲浠ユ牴鎹涓嶅悓鐨勬爣鍑嗚繘琛屽垎綾匯備緥濡傦紝鏍規嵁閫傜敤鑼冨洿鍙浠ュ垎涓哄娉曘佹硶寰嬨佽屾斂娉曡勩佸湴鏂規ф硶瑙勭瓑錛涙牴鎹璋冩暣瀵硅薄鍙浠ュ垎涓烘皯浜嬫硶瑙勩佸垜浜嬫硶瑙勩佽屾斂娉曡勭瓑銆備笉鍚岀被鍨嬬殑娉曡勫湪鍒跺畾鍜屽疄鏂借繃紼嬩腑涔熸湁涓嶅悓鐨勭▼搴忓拰瑕佹眰銆

3銆佹硶瑙勭殑鎰忎箟錛氭硶瑙勫逛簬緇存姢紺句細縐╁簭銆佷繚闅滃叕姘戞潈鍒┿佷績榪涚粡嫻庡彂灞曠瓑鏂歸潰閮藉叿鏈夐噸瑕佺殑鎰忎箟銆傞氳繃鍒跺畾鍜屽疄鏂芥硶瑙勶紝鍙浠ヨ勮寖紺句細鍚勬柟闈㈢殑琛屼負鍜屽叧緋伙紝淇濋殰鍏姘戠殑鍚堟硶鏉冪泭錛岀淮鎶ょぞ浼氱殑紼沖畾鍜屽彂灞曘傚悓鏃訛紝娉曡勪篃鏄鍥藉舵不鐞嗕綋緋葷殑閲嶈佺粍鎴愰儴鍒嗭紝鏄瀹炵幇鍥藉舵不鐞嗙幇浠e寲鐨勯噸瑕佷繚闅溿

Ⅶ 我國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教育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版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權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二、教育行政法規
1、教師資格條例
2、幼兒園管理條例
3、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4、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三、教育部門規章
1、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2、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3、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4、實施教育行政許可若干規定
5、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四、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熱點內容
99年合同法之前簽訂的 發布:2024-12-27 03:41:15 瀏覽:968
法學靳飛超 發布:2024-12-27 03:31:25 瀏覽:784
日本的合同法 發布:2024-12-27 03:31:23 瀏覽:432
南京理工大學法律碩士分數 發布:2024-12-27 03:01:23 瀏覽:32
淘寶買家掉包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7 02:24:31 瀏覽:289
三國司法 發布:2024-12-27 02:19:29 瀏覽:680
筆跡鑒定復印件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7 02:17:49 瀏覽:15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案例教程 發布:2024-12-27 00:24:58 瀏覽:459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27 00:00:18 瀏覽:832
佛法治癒癌症晚期病例 發布:2024-12-26 23:19:22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