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部規章制度
⑴ 國家預算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國家預算管理,強化國家預算的分配、調控和監督職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實行預算管理的各部門、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等,下同),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國家預算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權責結合的原則。
國家預算應當做到收支平衡。第四條國家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
不具備設立預算條件的鄉(民族鄉、鎮),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可以暫不設立預算。第五條國家預算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
中央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下同)的預算組成。
地方預算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第六條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政府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下同)的預算組成。第七條各部門預算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第八條單位預算是指實行預算管理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的經費預算和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財務收支計劃中與預算有關的部分。第九條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變。第十條預算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十一條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以人民幣元為計算單位。第二章預算管理職權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是預算管理的國家行政機關。
各級人民政府編制本級總預算草案、決算草案;組織本級總預算的執行;審查和批准本級政府預備費的動用;編制本級預算調整方案;監督本級各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改變或者撤消本級各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預算方面的不適當的決定;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預算執行情況。第十三條各級財政部門是預算管理的職能部門。
各級財政部門具體編制本級總預算草案、決算草案;具體組織和監督本級總預算的執行;編報本級政府預備費動用方案;具體編制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財政部門報告預算執行情況。第十四條各部門根據國家有關預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制定本部門預算具體執行辦法;編制本部門預算草案、決算草案;組織和監督本部門預算的執行;定期向同級財政部門報告預算執行情況。第十五條各單位必須執行國家有關預算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編制本單位預算草案、決算草案;按照國家規定上繳預算收入;嚴格執行本單位的經費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第三章預算收支范圍第十六條預算的內容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
預算收入包括:
(一)稅收收入;
(二)企業上繳利潤收入;
(三)基金收入;
(四)專款收入;
(五)事業收入;
(六)其他收入。
預算支出包括:
(一)經濟建設支出;
(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支出;
(三)國家管理費用支出;
(四)國防支出;
(五)各項補貼支出;
(六)其他支出。第十七條按照財政管理體制,國家預算收入劃分為中央預算固定收入、地方預算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
國家預算支出劃分為中央預算支出、地方預算支出、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支出。
中央預算與地方預算收支范圍的劃分,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三條規定的原則,在保證中央宏觀調控和監督的前提下,賦予地方相應的財政自主權。第十八條地方預算固定收入加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中分配給地方的預算收入,大於地方預算支出的,上解中央;小於地方預算支出的,由中央給予補助。第十九條中央預算與地方預算收入和支出項目的具體劃分、地方上解中央或者中央對地方補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確定。
在分稅制財政體制實施前,可以繼續實行不同形式的財政包干辦法。第二十條地方各級政府預算與下一級總預算收入和支出項目的具體劃分辦法,由本級人民政府確定。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簡稱預演算法)制定。1995年11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95年11月22日發布實施,共計八章七十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