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雲南省鹽業管理條例

雲南省鹽業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7-15 00:03:05

① 食鹽專營辦法的食鹽專營辦法

(1996年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7號發布根據2013年12月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一)食鹽加碘是重要的民生問題
碘缺乏病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人類只有通過補碘才能保證碘的攝取。食鹽加碘用於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始於19世紀中葉的西方國家,這一生活化的補碘措施到20世紀初逐漸被人們接受,20年代首先在瑞士及美國使用,繼而在40年代被紐西蘭引進。我國1945年在雲南生產了加碘食鹽, 60年代在部分省推廣, 20世紀末在全國范圍食用加碘食鹽並提出「全民食鹽加碘」的口號。中國政府歷來重視民生問題,食鹽加碘、提高碘鹽的覆蓋率、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全面消除碘缺乏病是我國鹽行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二)我國國情決定食鹽必須實行國家專營從世界范圍看,食鹽普遍加碘有三種方式:強制立法、消費者自我選擇、國家專營。從目前我國國情看,國家專營是最為有效手段。1.強制立法監管在我國為時尚早。強制立法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食鹽加碘,建立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國家嚴格監管的食鹽體制。企業進入食鹽行業必須得到政府許可,政府對市場上的食鹽質量和價格進行嚴格監管,行業運轉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鼓勵有效競爭。但是,由於目前我國法治化正逐步推進,市場化還沒有成熟,一旦過早以立法形式推進這一工作,不僅會加大行政和市場的運行成本,還會使法律流於形式。2.消費者自我選擇在我國還不成熟。從經濟學上看,消費者從市場中選取加碘鹽是最為理想的一種方法。但當前國內市場供大於求,消費者處於信息的劣勢,無法直觀判斷食鹽是否合格、是否加碘等;此外,食鹽是一個特殊的公共產品,承載著通過加碘消除疾病的任務,因此,加碘鹽的供應具有很強的社會服務的特徵,不能單純以消費者自我選擇為取向。3.國家專營是目前我國最現實的機制。首先,我國專營制度吸收了國外成功國家的經驗,取得了很大成效。其次,在市場不具備成熟的經營主體(一個或幾個大公司支配全國的工業鹽和食鹽的生產、經營);沒有成熟的消費群體(消費者有較強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能自覺選擇食用碘鹽);缺乏有效的市場管理(政府市場管理部門能有效地保證合格碘鹽供應)的情形下,國家專營是最現實有效的機制。(三)食鹽國家專營與壟斷和政企合一的區別1.食鹽國家專營與鹽業壟斷。壟斷指在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一個大企業或少數幾個大企業對相應部門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獨占或聯合控制,其目的是控制市場並獲取超額利潤。鹽業壟斷是指一個大鹽業公司或少數幾個大鹽業公司對鹽業生產和銷售的獨占或聯合控制,以獲取超額利潤。食鹽國家專營並非如此。首先,食鹽國家專營不是鹽行業專營,多品種鹽和工業鹽為完全競爭。《食鹽專營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7號)第一章總則的第二條規定:國家對食鹽實行專營管理。本辦法所稱食鹽,是指直接食用和製作食品所用的鹽。其次,食鹽國家專營的目的不是為了壟斷市場,以獲取高額利潤,而是為了完成食鹽加碘的政治任務和普及碘鹽的社會責任。《食鹽專營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7號)第一章總則的第一條第三條規定:為了加強對食鹽的管理,保障食鹽加碘工作的有效實施,保護公民的身體健康,制定本辦法。2.食鹽國家專營與政企合一。政企合一指既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又同時擁有行業經營權的單位。表現為高度的壟斷性,獨家經營,缺乏競爭。其中國家行政主管部門由財政撥款,經營部門自負盈虧。食鹽國家專營是兩權分離。食鹽國家專營是政府鹽業主管機構委託鹽業公司經營,鹽業公司按照主管機構的要求完成食鹽的生產、儲運和銷售。《食鹽專營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7號)第一章總則第四條規定:國務院授權的鹽業主管機構(以下簡稱國務院鹽業主管機構)負責管理全國食鹽專營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鹽業主管機構(以下簡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食鹽專營工作。當前國家鹽業管理機構是國家發改委鹽業辦,地方鹽業管理機構是鹽務局,地方鹽務局只給編制,沒有財政撥款。第二章食鹽生產第五條規定:國家對食鹽實行定點生產制度。非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不得生產食鹽。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提出,報國務院鹽業主管機構審批。第七條規定:國家對食鹽生產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第三章食鹽銷售第九條規定:國家對食鹽的分配調撥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食鹽年度分配調撥計劃由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下達,國務院鹽業主管機構組織實施。第一章總則第三條規定: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食鹽生產、儲運和銷售活動。因此,食鹽國家專營是特殊行業的委託經營,是授權經營,而非政企合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專營作為政府幹預貿易的一種特殊經營方式,只能有一個經營主體。我國現行的食鹽專營體制還帶有一定的計劃經濟色彩,多經營主體、多部門配合管理的情況只能是轉軌時期的一種過渡現象,不但有較高的管理成本,也很脆弱,很難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從鹽資源的分布狀況及鹽的均質特點來看,我國鹽業是最適宜組織大規模生產和經營的行業。從鞏固專營、理順體制的角度來看,為了維持合理的生產能力特別是改變制鹽企業無序競爭的局面,應當在產業組織和企業組織方面下功夫,即通過改革,在全行業組建若干個全國性的企業集團,並形成統一的中國鹽業集團公司,真正成為產供銷人財物「六統一」的食鹽專營主體。(一)改革方向:兩堅持三統一1、「兩堅持」指堅持國家專營,堅持政企分開。一是堅持國家專營。二是堅持政企分開。政企分開是指食鹽的監管和運營職能完全分離。根據實際情況,鹽業監管職能逐步從各鹽業公司分離出來。將鹽政管理所涉及的衛生、質量、市場和執法等相關工作,分別交由有關職能部門承擔。食鹽加碘工作,因與人民健康相關,由國家相關部門負總責。2、「三統一」指統一專營資產,統一經營管理,統一食鹽品牌。首先,統一專營資產。國家採取行政方式把其他省、區、市資產劃入中國鹽業總公司,由於基數較小,對地方經濟影響不大,但卻可有效實現食鹽國家專營。在統一鹽業專營資產的基礎上,中國鹽業總公司一方面確保合格的碘鹽配送到全國各地。另一方面作為全國鹽業資產的牽頭企業,兼具資本運營的能力和職能,有利於實現鹽業國有資產的有效保值和增值。其次,統一經營管理。中國鹽業總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實現與各子公司的聯合經營,引進相關戰略投資者,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革,實行主業整體上市,打造完善的食鹽產業鏈,以保證合格碘鹽在全國的有效覆蓋。再次,統一食鹽品牌。在統一資產、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生產營銷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全國統一的「中鹽」品牌,以保證碘鹽的合格率和普及率,降低百姓挑選食鹽的成本。(二)為實現兩堅持三統一,建議鹽業體制採取七個方面的改革:一是落實國家專營政策。首先,完善當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鹽業管理辦公室的相關職能,承擔全部食鹽行政管理職能,並委託中國鹽業總公司代行監管。其次,省、市批發企業資產未進入中國鹽業總公司的可以行政方式劃入,取消縣級法人,以市級經營,省級管理。最後,對於民營企業中食鹽生產企業,由中國鹽業總公司以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實行產銷一體化,按區域整合成幾個大的生產集團,提升產業集中度。同時,按區域組建若干大型營銷中心,降低營銷的成本,達到控制末端的效果。二是建立國家專營品牌。授權中國鹽業總公司統一收購、統一儲存、統一經營加碘鹽,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中鹽品牌。可先從跨省食鹽統一調撥做起,全國資產一體化後,在全國實行統一的「中鹽」品牌。三是推進鹽行業股權多元化。中國鹽業總公司在整合過程中,應逐步改變食鹽企業單一國有資本結構的現狀。可引進相關戰略投資者,進行產權多元化改革。條件成熟時,改制上市,增強鹽業企業的經營活力和競爭力,培育成熟的市場經營主體,為今後食鹽專營放開和面對國外競爭做好准備。四是促進多品種鹽開發。食鹽行業要以開發多品種鹽為突破口,推進鹽業產業升級。應著手修改多品種鹽的專項法規,重新制定標准和審核資質,逐步取消多品種鹽政府定價。在食鹽專營體系內,中國鹽業總公司應根據資源的配置度和有效度,由相關生產企業開發多品種鹽,國務院國資委應把此項任務納入重要的業績考核內容。五是建立碘鹽供應補償機制。食鹽專營要學習郵政補償的做法,郵政補償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實施,食鹽普及的補償也可由中國鹽業總公司組織實施。六是盡快出台《食鹽專賣法》。國務院1990年發布的《鹽業管理條例》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制定的,阻礙了公平競爭,應予廢除。1996年發布的《食鹽專營辦法》中一些不適應市場經濟的內容應及時予修改。同時建議全國人大著手建立《食鹽專賣法》。七是促進工業鹽全面市場化。全面放開工業鹽經營,允許產銷直接見面,取消一些地區違規推行的鹽產品准運證和准運章,實現工業鹽生產和經營全面市場化。無論是中國鹽業總公司,還是其他鹽業公司,應採取市場行為整合工業鹽資源,完善產業鏈,拓展工業鹽的品種,實現工業鹽的深加工。所有兼並、聯合、重組應以市場為導向,使改革不斷深化。

② 漢語主題詞表的公文主題

01.綜合經濟(77個)
01A計劃
規劃 統計 指標 分配 統配調撥
01B經濟管理
經濟 管理 調整 調控 控制 結構 制度 所有制 股份制責任制 流通 產業 行業 改革 改造 競爭 兼並開放 開發 協作 資源 土地 資產 資料 產權 物價 價格投資 招標 經營 生產 轉產 項目 產品 質量 承包 租賃 合同 包干 國有 國營 私營 集體 個體 企業 公司集團 合作社 普查 工商 商標 注冊廣告 監督 增產 效益 節約 浪費 破產 虧損 特區 開發區 保稅區 展銷展覽
商品化 橫向聯系 第三產業 生產資料
02.工交、能源、郵電(69個)
02A工業
冶金 鋼鐵 地礦 機械 汽車 電子電器 儀器 儀表 化工 航天 航空 核工 船舶 兵器 軍工輕工 有色金屬 鹽業 食品 印刷 包裝 手工業 紡織服裝 絲綢 設備 原料 材料 加工
02B交通
鐵路 公路 橋梁 民航 機場 航線 航道 空中管制 飛機港口 碼頭 口岸車站 車輛 運輸 旅客
02C能源
石油 煤炭 電力 燃料 天然氣 煤氣 沼氣
02D郵電
通信 電信 郵政 網路 數據
民品 廠礦 空運 三線 通訊 水運運費
03.旅遊、城鄉建設、環保(42個)
03A旅遊
03B服務業
飲食業 賓館
03C城鄉建設
城市 鄉鎮 基建 建設 建築 建材勘察 測繪 設計 市政 公用事業監理 環衛 征地
工程 房地產 房屋 住宅 裝修設施 出讓 轉讓風景名勝園林 島嶼
03D環保
保護區植物 動物 污染 生態生物
風景 飯店 城鄉 國土 沿海
04.農業、林業、水利、氣象(56個)
04A農業
農村 農民 農民負擔 農場 農墾 糧食 棉花 油料 生豬 蔬菜 糖料煙草 水產 漁業 水果 經濟作物 農副產品 副業 畜牧業 鄉鎮企業 農膜 種子 化肥 農葯飼料 災害 以工代賑 扶貧
04B林業
綠化 木材 森林 草原防沙治沙
04C水利
河流 湖泊 灘塗 水庫 水域 流域 水土保持 節水 防汛抗旱三峽
04D氣象
氣候 預報 預測
煙酒土特產有機肥 多種經營 牧業
05.財政、金融(57個)
05A財政
預算 決算 核算 收支 財務 會計稅務 稅率 審計 債務 積累 經費 集資 收費 資金 基金 租金 撥款 利潤補貼 折舊費 附加費 固定資產
05B金融
銀行 貨幣 黃金白銀存款 貸款 信貸 貼現 通貨膨脹 交易 期貨 利率利息 貼息 外匯 外幣 匯率 債券 證券 股票 彩票 信託 保險 賠償信用社
現金 留成 流動資金 儲蓄 費用僑匯 折舊率
06.貿易(52個)
06A商業
商品 物資 收購 定購 購置 市場 集貿 酒類 副食品 日用品 銷售 消費批發 供應 零售 拍賣 專賣 訂貨 營業 倉庫 儲備 儲運 貨物
06B外貿
對外援助 軍貿 進口 出口 引進海關 緝私 仲裁 商檢 外商 外資 合資 合作 關貿許可證 駐外企業
貿易 倒賣 外向型 議購 議售 壟斷經貿 販運 票證 外經 交易會
07.外事(42個)
07A外交
對外政策對外關系領土 領空 領海 外交人員 建交 公約 大使 領事 條約協定 協議 議定書 備忘錄 照會 國際 涉外事務 抗議
07B外事
國際會議 國際組織 對外宣傳 出訪 出國 出入境 簽證 護照 邀請 來訪談判 會談 會見 接見 招待會 宴會 外國人 外賓 對外友協 外國專家涉外
08.公安、司法、監察(46個)
08A公安
警察 武警 警銜 治安 非法組織 安全 保衛 禁毒 消防 防火 檢查 掃黃案件 處罰 戶口 證件 事件 危險品 遊行海防邊防 邊界 邊境
08B司法
政法 法制 法律 法院 律師 檢察 程序 公證 勞改 勞教監獄
08C監察
廉政建設 審查 紀檢 執法 行賄 受賄 貪污 處分偵破
09.民政、勞動人事(85個)
09A民政
基層政權選舉行政區劃地名 人口 雙擁工作社會保障 社團 救災 救濟 募捐 婚姻 移民 撫恤 慰問 調解 老齡問題 烈士糾紛 殘疾人 墓地 殯葬 社區服務
09B機構
駐外機構 體制 職能 編制 精簡更名
09C人事
行政人員 幹部 公務員 考核 錄用 職工 家屬 子女 知識分子 專家 參事 院士 文史館員 履歷 聘任 任免 辭退 退職 職稱待遇 離休 退休 交流 安置 調配 模範 表彰 獎勵
09D勞動
就業 失業 招聘 合同制 工人 保護 勞務 第二職業事故
09E工資
津貼 獎金 福利 收入
老年 簡歷 勞資 人才 招工 待業 補助擁軍優屬 喪葬 獎懲
10.科、教、文、衛、體(73個)
10A科技
科學 技術 科普 科研 鑒定 標准計量 專利 發明 實驗 情報 計算機 自動化 信息 衛星地震 海洋
10B教育
學校 教師 招生 學生 培訓 畢業 學位 留學 教材校辦企業
10C文化
文字 文史 文學 語言 藝術 古籍圖書 宣傳 廣播 電視 電影 出版 版權 報刊 新聞 音像 文物 古跡 紀念物電子出版物
10D衛生
醫院 中醫 醫療 醫葯 葯材 防疫 疾病 計劃生育婦幼保健 檢驗 檢疫
10E體育
運動員教練員運動會比賽
館所 院校 校舍 地方誌 軟科學社科
11.國防(24個)
11A軍事
軍隊 國防 空軍 海軍 徵兵 服役 轉業 民兵 預備役 軍銜 復員 文職 後勤裝備 戰備 作戰 訓練 防空 軍需 武器 彈葯 人武 退伍
12.秘書、行政(74個)
12A文秘工作
機關 國旗 國徽 機要 印章 信訪督查 保密 公文 檔案 會議 文件 秘書 電報 提案 議案 談話 講話 總結 批示 匯報 建議 意見 文章 題詞 章程條例 辦法 細則 規定 方案 布告 決議 命令 決定 指示 公告 通告 通知通報 報告 請示 批復 函 會議紀要
12B行政事務
行政 工作制度 紀念活動 慶典活動 休假 節假日 著裝 參觀 接待 措施調查 視察 考察 禮品 饋贈 服務
出席 發言 轉發 名單 批准 審批信函 事務 活動 紀要 督察
13.綜合黨團(54個)
13A黨派團體
共產黨民主黨派共青團 團體 工會 協會 學會民間組織 文聯 學聯 婦女 兒童 基金會
13B統戰
政協 民主人士愛國人士
13C民族
民族區域自治民族事務
13D宗教
寺廟
13E僑務
外籍華人歸僑 僑鄉
13F港澳台
香港問題 澳門問題台灣問題
13G綜合
整頓 形勢 社會 精神文明 法人 發展 其它 試點
推廣 青年 政治 范圍 黨派 組織領導 方針 政策 黨風 事業 咨詢 中心 清除
附表
01.中國行政區域(54個)
01A 華北地區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01B 東北地區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01C 華東地區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01D 中南地區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01E 西南地區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重慶
01F 西北地區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01G 台灣
01H 香港
01I 澳門
哈爾濱 沈陽 大連 青島 廈門 寧波 武漢 廣州 深圳 海南島 西安 單列市 省、市、自治區
02.世界行政區域(244個)
02A 亞洲
中國 蒙古 朝鮮 韓國 日本 越南 寮國 柬埔寨 緬甸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汶萊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尼泊爾 錫金 不丹 孟加拉國 印度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 烏茲別克 土庫曼喬治亞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巴基斯坦 阿富汗 伊朗 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 巴林 卡達 阿聯酋 阿曼 葉門 伊拉克 敘利亞 黎巴嫩 約旦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塞普勒斯 土耳其
02B 歐洲
冰島 法羅群島 丹麥 挪威 瑞典 芬蘭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俄羅斯 白俄羅斯 烏克蘭 摩爾多瓦 波蘭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德國 奧地利 列支敦斯登 瑞士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英國 愛爾蘭 法國 摩納哥 安道爾 西班牙 葡萄牙 義大利 梵蒂岡 聖馬利諾 馬爾他 南斯拉夫 斯洛維尼亞 克羅埃西亞 波黑 馬其頓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阿爾巴尼亞 希臘
02C 非洲
埃及 利比亞 突尼西亞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西撒哈拉 茅利塔尼亞 塞內加爾 甘比亞 馬里 布吉納法索 維德角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 獅子山 賴比瑞亞 象牙海岸 迦納 多哥 貝南 尼日 奈及利亞 喀麥隆 赤道幾內亞 查德 中非 蘇丹 衣索比亞 吉布地 索馬里 肯亞 烏干達 坦尚尼亞 盧安達 蒲隆地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 加彭 厄利垂亞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安哥拉 尚比亞 馬拉維 莫三比克 葛摩 馬達加斯加 塞席爾 模里西斯 留尼汪 辛巴威 波札那 納米比亞 南非 史瓦濟蘭 賴索托 聖赫勒拿
02D 大洋洲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巴布亞紐幾內亞 索羅門群島 萬那杜 新喀里多尼亞 斐濟 吉里巴斯 諾魯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帛琉 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聯邦 關島 吐瓦魯 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西薩摩亞 美屬薩摩亞 紐埃 托克勞 庫克群島 湯加 法屬波利尼西亞 皮特凱恩群島
02E美洲
格陵蘭 加拿大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美國 百慕大 墨西哥 瓜地馬拉 貝里斯 薩爾瓦爾 宏都拉斯 尼加拉瓜 哥斯大黎加 巴拿馬 巴哈馬 特克斯群島和凱科斯群島 古巴 開曼群島 牙買加 海地 多米尼加 波多黎各 美屬維爾京群島 英屬維爾京群島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安圭拉 安地卡及巴布達 蒙特塞拉特 瓜德羅普 多米尼克 馬提尼克 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巴貝多 格瑞那達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荷屬安的列斯 阿魯巴 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 蓋亞那 蘇利南 法屬蓋亞那 厄瓜多 秘魯 巴西 玻利維亞 智利 阿根廷 巴拉圭 烏拉圭
蘇聯 民主德國 聯邦德國 捷克斯洛伐克 扎伊爾 留尼汪島 聖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等 貝勞 馬紹爾群島 北馬里亞納群島 東薩摩亞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百慕大群島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聯邦 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③ 鹽法的變遷

立法目的的變化:從鹽法邊計相輔而行到棄邊政而專事財政搜刮
明代的鹽政立法基本上是承襲宋元舊制,但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就是在明弘治以前,鹽法和邊計緊緊相連,鹽政立法的目的就在於保證國家對鹽業的控制,通過輸糧、輸米或納糧米及其他軍用物資領取鹽引到鹽場支鹽經銷的方式,來解決邊疆駐軍的吃、穿、用,從而鞏固邊防。這種鹽政邊政相結合的政策就是明代創立的「開中制度」。
開中始於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由山西行省針對軍屯和稅糧不足供給邊地駐軍需要時提出的:「大同糧儲,自陵縣(今山東陵縣)遠至太和嶺(在今山西馬邑),路遠費煩,請令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斗,給淮鹽一小引。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目赴所在官司繳之。如此則轉運省費而邊儲充。」〔2〕同年九月,又召募商人往洛陽、開封、懷慶(沁陽)、西安、鳳翔和臨汾等地輸糧而與之鹽。如輸糧至洛陽一石五斗、開封及陳橋倉二石五斗、西安一石三斗者,並給淮浙鹽一引;輸米西安、鳳翔二府二石,河南、平陽、懷慶三府二石五斗,蒲、解、陝三州三石者,並給解鹽一引。〔3〕洪武四年二月,又定淮浙山東中鹽例:「商人輸米臨濠、開封、陳橋、襄陽、安陸、荊州、歸州、大同、太原、孟津、北平、河南府、陳州、北通州諸倉,計道里遠近,自五石至一石有差。先後增減,則例不一」。〔4 〕洪武四年五月雙從中書省言,募商於延安、慶陽、平涼、寧夏臨洮。鞏昌納米七斗、蘭縣四斗、靈州六斗並於靈州給鹽一引。鞏昌、臨洮、蘭縣納米一石五斗、漳縣一石八斗、西和二石並於漳倒、西和給鹽一引。〔5〕
從上可以看出,開中始於山西,繼行於陝西、甘肅地邊地,都是為北方和西北的邊防服務的,納糧濟邊是其目的。後開中又推行於內地的一些軍事重鎮。永樂即位,因燕都糧乏,曾專門集中在北京諸衛開中,「每引米淮浙三斗,河東二斗,四川一斗五升,聽大小官員軍民人等皆中,不拘次支給」,〔6〕「惟雲南金齒衛、楚雄府、四川鹽井衛、 陝西甘州衛,開中如故,余悉罷之。」〔7〕幾年之後, 「京衛糧米充羨」,「而大軍征安南多費,甘肅軍糧不敷,百姓疲轉運,迨安南新附,餉益難繼」,於是命令諸衛所復召商中鹽如故,「他邊亦以次漸及奐。」〔8〕以後,除北方和西北諸邊外,雲南、貴州、廣東、海南、福建、四川等許多地方,也都召商納糧開中,如「洪武十年十月,召商納米於海南各倉,每引瓊州二石,儋州一石八斗,萬州一石五斗。」〔9〕
開中有經常性和臨時性之分。經常性的開中主要是彌補邊疆地區軍屯之不足,而臨時性的開中則依據戰事的有無來進行。從上述情形可以看出,東至遼薊、西至甘肅的所謂「九邊」之地,以及福建、廣東、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均為明代遼闊疆域的邊防。這些地方路途遙遠,道路奇嶇,運送軍用物資,不僅需要徵用大量的運夫,而且要花費不少的路費盤纏,對於政府而言,實在不想背上這個沉重的包袱。於是,明代統治者就將這個包袱轉嫁給鹽商,通過開中制度這種形式,將鹽政與邊政有機地結合起來。
明代的開中制度確實有其值得注意的特點。「商人自募民塞下,得粟以輸邊……兵卒就地受粟,無私糴之擾……不煩轉運,如坐得芻糧,以佐軍興,又國家所稱為大便者」,〔10〕這段文字就點明了「鹽政修而邊政與之修的特點,而且」賈人子以積粟為利,各自設堡伍,募眾督耕……屯田之興,於斯為盛「,促進了商屯的發展,商屯的發展,又有利於鞏固邊防:」坻京露積,士飽馬騰,無枵腹之憂也……胡馬不窺於長城,無蹂躪之擾也「〔11〕。總之,實行開中納糧制度,」商利而民亦利,國足而邊亦足,稱美善矣〔12〕「。從開中的地點主要在邊防及內地軍事重鎮以及納糧納米粟等軍事物資換取鹽引的情形看,開中制度顯而易見是為邊政服務的,而事實也證明,這種旨在結合鹽政與邊政的作法在成化、弘治以前是相當成功的。
然而,開中制的成功也伴隨著破壞。到成化、弘治時,開中制度在權貴勢要及各色人等奏討占窩、壟斷開中、多支夾帶、販賣私鹽的破壞下,基本上實行不下去了。而且政府亦推行戶口食鹽制,在相當程度上佔去了中鹽商人的銷售市場和所能取得的貨源,更加促使這一制度的難以為繼。開中制度面臨:召糴、報中、輸納、守支、取贏、市易等六難,」有此六難,正引鹽課壅矣,而司計者因設余鹽以佐之。余鹽利厚,商固樂從,然不以開邊而以解部,雖歲入巨萬,無益軍需,「〔13〕」不以開邊而以解部「就反映出明政府改變鹽法的導向。正課壅積,直接影響到明政府的財政收入,因為」國家財賦所稱鹽法居半者,蓋歲計所入,止四百萬,半屬民賦,其半則取給於鹽策「〔14〕。而明代從憲宗成化以後,」內府供用日繁「,〔15〕」光祿歲供增數十倍,諸方織作,務為新巧,齋醮日費數萬,太倉所儲不足餉戰士,而內府取入,動四五十萬。宗藩貴戚之求土田,奪鹽利者亦數千萬計「。〔16〕鹽稅銳減而開支增多,因而國庫日漸枯竭。到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全國已陷入」民日貧,財日匱「的窘困局面。為解決財政赤字,明政府就打鹽課的主意,起用葉淇,實行鹽法變革,一改鹽政邊政相結合的政策,而以食鹽專賣為搜括財政的手段,從而使明代鹽法發生了一次大的變化。
以食鹽專賣為財政搜刮的手段,在葉淇變法前是通過提高鹽糧交換比例加重納米數量來實現的,而在葉淇變法後是通過提高引價來實現的。葉淇變法的內容實即將本色(糧食)中鹽變為納折色(銀兩),這樣明政府就可以通過提高引價來增加財政收入。開中納米之初,每小引納米一斗二升五合(粟二斗五升),值銀一錢二分五厘,變法後每引納銀三四錢,以價值而論,即視國初米值增加一倍半至兩倍多。當時的銀價昂貴,米價又視國初大賤,如按一石粟值銀二錢或一石米合銀四錢計(一引納米一斗二升五合合銀五分),每引實收銀三四錢,可合米七斗五升至一石,兩相比較可增收米五倍至七倍。」粟貴征粟,粟賤征銀「,明政府不再著眼於鞏固邊防開發邊疆,而是致力於充實國庫,增加帑銀。這種政策上的變化,是明代鹽法變遷的一大軌跡。 鹽業專賣的變化:由官方賣到商專賣
食鹽官專賣制在明代萬曆袁世振疏理兩淮鹽政以前,一直是政府控制鹽業、搜括鹽賦的手段。經過袁世振的變革,結束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鹽業官專賣制,建立起鹽業商專賣的制度,成為中國鹽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明代鹽業官專賣表現在對鹽業的生產、銷售的嚴格控制、管理上。早在明太祖時,就設置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兩浙都轉運鹽司、長蘆河東二都轉運鹽使司及廣東海北鹽課提舉司、山東福建都轉運鹽使司及靈州鹽課提舉司、四川茶鹽都轉運司、雲南鹽課提舉司等。明成祖永樂五年九月又在交恥設鹽課提舉司,後因交恥丟失乃罷。都轉運鹽使司下管分司、批驗所、鹽場。都轉運鹽使司的長官為都轉運使,鹽課提舉司的長官為提舉。都轉運鹽使司、提舉司為省級鹽業經濟的總領,其上司戶部為中央領導機構,而鹽課司、鹽倉、批驗所是鹽業經濟的基層單位,它直接控制和監督著灶戶的生產和鹽課的徵收。這樣,明代主要產鹽場地都相應地設置了鹽業管理機構,管理該地區鹽業的產、供、銷,這正是明代鹽業官專賣的具體表現。
為了保證食鹽官專賣制的實行,明政府對灶戶有一套嚴格控制和監督的管理制度。如洪武初期,「沿海灶丁,以附近有丁產者充之,免其雜徭,給以草盪」。〔17〕灶戶來源大部分是從各州縣的民戶中僉派的,如長蘆運司,「明初創立鹽法,設司於倉州,置場於近海,編戶於州縣。〔18〕河東運司,」明初於蒲、解等州縣編審鹽戶八千五百八十五戶「〔19〕。一旦淪為灶戶,便要世代充任,不可隨便脫籍。為了保證灶戶的數目不致減少,政府對灶戶定期清查僉補,如」山東舊例每十年編審,兩分司官遍歷各場,督率官攢僉報戶丁,以三等九則辦課。「〔20〕不僅如此,政府發給灶戶的生產資料各有定數,規定灶丁的鹽課各有定額。」國初立法,聚團公煎,丁盪有額,鍋盤有數,鹽斤有限。又置有稽煎、稽買、稽賣等簿挈「。〔21〕可見灶鹽從生產到買賣,都要經過官府的嚴格檢查並記錄在案。灶戶在完成鹽課後所煎剩餘鹽,政府也可以低價支付的方式收為國有,如正統二年規定:」兩淮、兩浙貧難鹽丁,除原額鹽課照舊,其有餘鹽不許私賣,俱收貯本場……每一小引官給米麥二斗,「〔22〕這就是為了把全部的鹽貨產品納入官鹽運銷的軌道,如有灶戶膽敢私賣余鹽則當嚴懲:」各場灶丁除正額鹽外,將余鹽夾帶出場及貨賣者,絞「,而且還牽連其他人,」百夫長知情容縱通同貨賣者同罪,兩鄰知而不首者杖一百充軍「〔23〕。
為行官鹽,明政府頒布一系列法令,嚴禁私鹽的存在。洪武初年所定的《鹽引條例》就規定:」守御官吏巡獲私鹽犯人,絞;有軍器者斬,鹽貨車船頭匹沒官。常人捉獲者,賞銀一十兩,仍追究是何場分所賣,依律處斷。凡起運官鹽每引四百斤帶耗鹽一十斤為二袋,客鹽每引二百斤為一袋,經過批驗所依數摯制,經過官司俱辨驗鹽引,如無批驗摯制印記者,笞五十,押回盤驗。如果民權豪勢要乘坐無引私鹽船隻,不代盤驗者,發煙癉充軍。有官者依上斷罪罷職。凡偷取官運鹽貨或將沙土插和抵換者,計贓比常盜加一等。如系客商鹽貨以常盜論。客商將買到官鹽插和沙土貨賣者,杖八十。又客商興販不許鹽引相離,違者同私鹽追斷。賣畢五日內不繳退引者,杖六十。將舊引影射鹽貨,同私鹽論。偽造引者,斬。諸人買食私鹽減販私人罪一等,因而販賣者絞「,〔24〕可見法律對私鹽禁止之嚴。
至仁宗洪熙五年,又」申夾帶私鹽禁「:」凡往來內官內使官軍人等夾帶,皆許應捕官軍盤拿。「〔25〕九年令各處運司課司,十年令各處總兵鎮守及沿海捕盜錦衣衛官、監察御史、浙江等布政司、直隸府州縣、各巡按監察御史及按察司官,俱設法緝捕私鹽。景帝景泰二年八月,戶部請申定鹽禁。從戶部所奏之內容來看,至景泰時,灶丁私賣食鹽、官私舟車夾帶私鹽、鹽司官吏批驗監掣官受賄徇私舞弊、鹽商多支帶現象以及起運官鹽及商旅賣鹽時夾帶等仍然存在,所以戶部再請申禁。
與禁私鹽的同時,明政府還對權貴勢要及商人中鹽有嚴格規定。洪武二十七年,禁公侯伯及文武四品以上官令家人奴僕行商中鹽,侵奪民利。憲宗成化二十二年,又令各邊開中引領鹽糧草,俱不許勢要及內外官員家求討占窩,領價上納,令巡按御史糾舉。孝宗弘治十三年,又令各王府不許奏討食鹽,還不許織造官奏討引鹽,越境貨賣。權貴勢要往往利用手中權利,中鹽行商,與民爭利,如不加禁止,往往會阻撓鹽法施行。從明代的鹽法來看,開中制的破壞正是由於權貴勢要不顧禁令參與其中而導致的。對於商人,明政府通過規定不許他們多中食鹽,怕他們操縱鹽業市場。如英宗正統九年,禁商人中鹽過三千引,憲宗成化四年,禁報中客商引數不許過多,並轉賣及包攬,以防止客商多支、賣支以及以假引賣與商人、冒頂真引、以舊引賃人影射私鹽等情況的發生。
對於鹽的銷售,明代鹽法亦有規定。」洪武二十九年二月丙申,仍定行鹽地方,梧州鹽於田州、龍州、柳州、南寧、潯州、慶遠、思恩、太平鬻賣;廣西鹽於長沙、寶慶、衡水、永州、全州、道州、桂林鬻賣「。〔26〕淮鹽行直隸之應天、寧國、太平、揚州、鳳陽、廬州、安慶、池州、淮安九府及其他地方。其他鹽場的銷售區域亦有明確的劃分。如要變動,得經中央機構的批准,如」弘治九年冬十月丙戌,命以廣鹽越境鬻於衡、永二府地方「〔27〕,一般情況下是嚴禁越場賣鹽的。如成化三年定越境販鹽罪:」凡越境夾帶興販官私鹽,至二千斤以上者,軍民舍俱充軍,其經過官司及里鄰俱照例問罪。若馬快糧船夾帶者,一體究治〔28〕「。明政府通過開中制度將鹽的生產與銷售聯系起來,而商人中鹽則有一套極為嚴格的手續,如洪武二十八年:」至是定則例,編置勘合用底薄,發各布政司及都司衛所。商納糧畢,書所納糧及應支鹽數齎赴各轉運提舉司,照數支鹽。轉運諸司亦以底薄比照勘合相符,則如數給與,鬻鹽有定,所,刊諸銅版。〔29〕商人經營鹽業沒取得這種資格是不行的。
以上所述各項法律及規定,均為明政府確保鹽業官府專賣的措施。盡管這些法規措施不斷遭到破壞,並且有的已名存實亡,但這些法規對於開中制的推行和維系無疑起了積極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法規,開中制度是不會延續到明代末期的。
但是,「蓋法雖嚴而用法自有權也」,明政府一系列旨在保證鹽業官專賣制的規定,卻被余鹽這個漏洞撕碎了。由於政府對灶戶的待遇一再降低,從而使得灶戶甘冒違法而將余鹽私賣給商人。這樣,余鹽就成為私鹽之來源。私鹽盛行,擠佔了正鹽的銷售市場,使正鹽滯銷;同時也使鹽場的產量受到影響,開中領到鹽引的商人,久候難以支到場鹽,造成正引的壅積。為了緩解這一矛盾,成化以後就有「余鹽買補」的規定,准許守支各商自己出錢向本場灶戶收買余鹽,以抵償未支過鹽的正引,或補完正支之不足。開放余鹽之禁,允許買補,本意是為了給守支的正鹽商人一些好處,提高中鹽的積極性。但權貴奸商的買窩賣窩、並包夾帶、增重摻私使得余鹽之利十之八九落入其手,堵塞了明政府解決余鹽的途徑。私鹽盛行,正引難支難銷,從而使得明朝的鹽政自正德未至萬曆中後期出現三次鹽引的大壅積。〔30〕第一次淮鹽大壅,用小鹽之法疏之。第二次大壅,龐尚鵬仿小鹽之法而有變通疏通之,這兩次疏理,有一些作用,但都沒有跳出官專賣制的窠臼,而且兩次所用之法對第三次疏理已不奏效。而原戶部郎中、兩淮鹽法疏理道袁世振的第三次疏壅之法即綱法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食鹽官專賣制向商專賣制的新形式的轉變。
關於袁世振疏理兩淮鹽政的思想及方法,可參見《明代袁世振鹽政思想論略》一文《黃岡師專學報》1995.4),本文不再贅述。需要加以討論的是,何為綱法?為會么綱法的確立意味著商專賣制的確立?
袁世振的綱法,以「正行現引,附銷積引」為原則。具體方法是:就是把過去作為運司掣鹽批數的單(兩淮歲掣十二單,每單包括若干引)改為「綱」。綱是根據鹽院「紅字簿」,「挨資順序,刊定一冊,分為十綱。每綱扣定納過余銀者整二十萬引。以『聖德超千古凰鳳扇九圍』十字編為冊號。每年以一綱行舊引,九綱行新引。行舊引者止於收舊引本息,而不令有新引拖累之苦。行新引者,止於速新引超掣,而更不貽舊引套搭之害。兩不相涉,各得其利。」〔31〕綱法一立,就開了專商壟斷、永占引窩之例。綱法之綱字由綱冊而來,列入綱冊的名單是「挨順積壓(鹽引)年月序次,刊為一冊」,「以已納余銀已買邊引者為先,其納余銀未買邊引者次之」,〔32〕然後「換年順序大字寬行,明白開列……一商不得越次,一引不得紊序」,「淮南自為一冊,淮北自為一冊」〔33〕。「此十字綱冊自今刊定以後,即留與眾商,永永百年,據為窩本」、「每年照冊上舊數,派到新引。其冊上無名者又誰得鑽入而與之爭鶩哉」〔34〕。也就是說,以後只有綱冊上有名的人,才得依照冊上窩數(所買舊引數)來買新引,才得享有在指定地區(引界)行鹽的權利,未據有窩本者即被排斥在圈外。官府把食鹽的專賣權委託與某些特定的、得世代相傳的商人。從此鹽商不再是如過去那樣流動可變、得由官府任意招派了。綱法之立,使得灶戶折銀、官不收鹽之制確立起來。不過灶戶折銀、官不收鹽有一個過程。袁世振變法之前,兩淮之鹽不僅額外余鹽例由商人收買,而且有一部分額內正鹽隨著鹽課按引繳銀,而不再收納入倉了,由商人收買。變法之時,無論是新引還是積引,都有很大部分的鹽額,官已不收儲而由商人自己向灶戶去買。熹宗天啟元年,只有當年現引尚有一半額鹽由官收儲給商人,官不收鹽,商自買鹽的比例再見擴大。天啟五年,把淮鹽中尚存的三十五餘引正色鹽也索性一並改徵銀兩,官收之法可能就在這時完全廢除。綱法推行的十餘年間,一步步地完成了官鹽商收的全過程。
綱法作為食鹽專賣制度中的一種新的形式,具有劃時期的意義。以後清代主要鹽區的鹽制就是因襲了晚明的這種商專賣制。官府不付本錢,不收商品,只利用封建特權,作為在法理上的「賣鹽的主人」,宣布商品專賣,坐得一筆凈利。而「專商永久占據引窩,則是明代久已有之的勢豪買窩占利狀況的繼續存在和惡性發展的結果。只是過去的佔中賣窩為清議所不容,主張禁革、查辦的言論時或有之;實行綱法後,占窩合法化,綱商把所佔之引據為『窩根」,傳之子孫,無所忌憚。說穿了,商專賣實質上就是封建政府利用封建特權同一小撮特許商人實行官商分利的商品壟斷政策。它和過去相比,就是把給與特殊商人一時性的特許專賣權,變為給與永久性的「世襲專賣權」,〔35〕這種評論是很恰當的。 食鹽獲取方式的變化:由鹽法規定的糧鹽物物交換到銀(幣)物交換
這種由物物交換到銀物交換的變化,同時政府鹽政立法的指導思想以及葉淇鹽法改革相聯系的。
著眼於邊政鹽政結合的開中制度,在葉淇變法之前,商人通過輸糧納米以及其他軍用物資來換取鹽引,然後持鹽引來支鹽銷售,所以這一階段食鹽的買賣方式是物物交換。明代中後期財政吃緊時,為了攫取更多的收入,改變了邊政鹽結合的方略,而憑藉手中的權力,利用食鹽的專賣權大肆搜刮,因而轉而採用商人以銀來買鹽銷售的方法,從而使得食鹽的買賣方式發生了變化。
開中之初以鹽易糧,後來也通過開中以鹽交換其他物資。如景泰元年正月壬寅,「先是命召商於密雲、隆慶倉中納淮鹽者,每引米八斗、豆五斗或草四十束;於古北口中納者,每引米七斗、豆三斗或草三十五束。至是,以價高遂損之,其於密雲、隆慶倉中納者,米、豆俱減一斗,草減十束;古北口中納者,米減五升,豆減一斗,草減十束」〔36〕,以草、豆中鹽。正統三年(1438年)起因寧夏邊軍缺馬,幾次召商納馬中鹽(上等馬一匹百引至一百二十引;中等馬一匹八十至一百引),景泰和成化時亦許軍民納馬中鹽;成化九年(1473)以河東鹽五十萬引換山西陽城所產之鐵五百斤,給陝西都司所屬衛所支用;正統九年又納布中鹽,山東每引折納棉布一匹運赴登州,備遼東支用,另外宣德時還有為官府運茶而支給鹽引的。鹽引成了與多種實物相聯系的兌換券。不過,開中法就其經常的內容來說,還是著重於以鹽易糧,其它的交換都是局部的、一時性的權宜措施。
這種物物交換的方式盡管是為邊政服務的,並且糧入引出,引入鹽出,不以貨幣為計價的尺度,而直接規定了糧鹽之間的實物交換比率,可以避免通過貨幣作價時的商人虛估(高抬糧價)之弊,但它畢竟是經濟交往中的一個較低層次,就其交換的多次轉手而言還是比較麻煩的,商人為得鹽引輸糧物於邊,而後轉折回來,到鹽場支鹽,其間路途手遙遠,坎坷荊棘,風餐露宿,備嘗艱苦。如「中兩淮鹽,要輸粟檢糧到甘肅、延綏、寧夏、宣府、大同、遼東、固原、山西、神池等地。中兩浙鹽,要輸邊至甘肅、延綏、寧夏、固原、山西神池諸堡」,〔37〕其中艱難困苦可想而知。不僅如此,商人中鹽時運費全由商人自己支付,就等於政府從中加了一層剝削。明人常常贊譽開中法:「國初召商中鹽,量納糧料實邊,不煩轉運而食自足,謂之飛換」,〔38〕只知「不煩轉運」,卻隻字不言其運費出自商人。宣德九年二月,行在戶部員外郎羅通奏:「今運糧赴開平,每軍運米一石,又當以騎士護送,計人馬資費率以二石七斗至一石,……若商人一人納米五百石,可當五百軍所運,且行糧二百石」,〔39〕就非常明確具體地說明了商人往邊塞輸糧,其運費高達引價幾倍的情況。這幾倍的資金投入,限制了商人的經營規模的擴大,限制了鹽業的發展。
余鹽變為私鹽進而私販成風,一直是明政府最感頭痛而又最為棘手的焦點問題。私鹽盛行而法禁無所施,使正當商人多不願開中官鹽。「人得私販,官鹽沮壞,客商少中,無以濟邊用之急」。〔40〕為改變此種局面,明政府採用「余鹽買補」的方法,於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規定:「凡商無鹽支給,聽其買勤灶之鹽,是為余鹽之始。」〔41〕此後,在全國各鹽區先後實行了余鹽開禁,余鹽成為私鹽合法化。但在商品生產發展的沖擊下,此種方法仍然不能挽救開中納案制度。因為余鹽增多,官鹽更加淤塞,客商中鹽者愈少,開中制度賴以存在的基礎根本動搖了,必須改弦更張,開中折色制就在此種歷史條件下登台亮相。
開中折色制就是將開中納米粟變為以銀解部,它始於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巡撫右都御史劉敷疏請兩淮水鄉灶課折銀,每引納銀三錢五分」。〔42〕成化十九年兩浙鹽課也許折銀,規定「每正鹽一引,浙西場銀七錢,浙東場銀五錢。然未嘗著為令也。」〔43〕直到弘治二年(1489年)灶課折銀的辦法推而廣之,令兩浙司所屬場「三十里外者全准折銀」、「其折銀則例,每一大引,浙西六錢,浙東四錢」。〔44〕與此同時,戶部尚書李敏在大同開始實行納糧折鈀,他認為「山東、河南轉餉至者,道遠耗費,乃合計歲支外,悉令輸銀」〔45〕,「並請畿輔、山西、陝西州縣歲輸糧各邊者,每糧一石征銀一兩,以十九輸邊,依時值折軍餉」,〔46〕因此從李敏始,「北方二稅皆折銀」。〔47〕弘治四年葉淇為戶部尚書,就著手他的「開中折色」的改革。第二年明政府正式命令各地「召商納銀運司,類解太倉,分給各邊,」〔48〕規定每引輸銀三四錢不等。至此「開中折色」制正式確立,也標志著鹽業買賣中的銀(幣)物交換制的形成,這是明代鹽法變遷的第三個軌跡。
正如李珂所言「葉淇變法改變了鹽商資本的運動形式與周轉速度。開中納銀以後,商人資本運動形式從銀——糧——鹽——銀改變為銀——鹽——銀,免去了購糧轉輸,長途跋涉對鹽商的困累,從時空上大大縮小了鹽商活動范圍,加快了資本周轉速度,也使商人節省了長途轉輸的運費,可以從中抽出一小部分加到引價上去,而且政府也增加了引價收入。開中納銀是封建政府針對鹽商報中不前、鹽貨堆積不售所採取的補救措施,它適應了明中後期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49〕為明後期鹽業中的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條件,為清代的官鹽商收商銷即商專賣制的鹽業制度奠下了基礎。

④ 最新食鹽專營辦法是什麼食鹽專營放開後影響是什麼

國家實行食鹽定點生產制度,非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不得生產食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鹽業主管部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審批確定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頒發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證書,及時向社會公布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名單,並報國務院鹽業主管部門備案。

鹽業壟斷對制鹽、用鹽企業來說是一種束縛,如果打破斷,能激活生產企業和用鹽企業的產銷鏈接,極大降低用鹽企業的成本。

(4)雲南省鹽業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食鹽專營在實踐中往往政企合一,即「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當地的鹽業公司承擔了行業管理和監督執法的職能。由此帶來了不少弊端。

1、壟斷導致腐敗。由於實行食鹽專營制度,形成一個封閉壟斷的系統,中鹽公司及各地鹽業公司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其中利益巨大,很容易滋生腐敗。

鹽業公司利用計劃調撥權控制制鹽企業,左手低價購入食鹽右手高價賣出,價格提高了四五倍。同時採取劃地分治的辦法割裂全國市場,造成貨無二價的狀況。

2、體制僵化、人員臃腫。中國鹽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坦言,鹽業由於長期實行專營,缺乏市場意識,形成了濃厚的計劃色彩。

鹽業公司制度僵化,人員老化,仍然按行政性公司模式管理,不少幹部職工鐵飯碗思想根深蒂固。據河北鹽業專營集團公司公開的數據顯示,全省160多個食鹽專營企業,有96個單位存在人員超編現象,超編多達1370人,造成部分單位人浮於事,經濟效益下滑,有的甚至長期虧損。

參考資料來源: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食鹽專營

熱點內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案例教程 發布:2024-12-27 00:24:58 瀏覽:459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27 00:00:18 瀏覽:832
佛法治癒癌症晚期病例 發布:2024-12-26 23:19:22 瀏覽:469
民法典想法 發布:2024-12-26 23:17:47 瀏覽:89
合同法解釋二26條 發布:2024-12-26 23:02:32 瀏覽:451
流浪人員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26 22:18:05 瀏覽:568
新合同法質保金2017 發布:2024-12-26 22:10:01 瀏覽:808
動遷具結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21:57:01 瀏覽:688
勞動合同法中中午休息時間算不算工作時間 發布:2024-12-26 21:55:54 瀏覽:177
201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計劃 發布:2024-12-26 21:54:44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