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實施規定
1.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貫徹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以下稱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進行勞動保障監察,適用本條例。
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支持、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四條縣級、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符合監察執法條件的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受委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中的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經過相應的考核或者考試錄用。
勞動保障監察證件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監制。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勞動保障監察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接受並配合勞動保障監察。第七條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中應當注意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第八條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
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第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第二章勞動保障監察職責第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下列事項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一)用人單位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用人單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七)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八)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遵守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的規定的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察事項。第十二條勞動保障監察員依法履行勞動保障監察職責,受法律保護。
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忠於職守,秉公執法,勤政廉潔,保守秘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勞動保障監察員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檢舉、控告。第三章勞動保障監察的實施第十三條對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由用人單位用工所在地的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調查處理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案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勞動保障監察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勞動保障監察的管轄制定具體辦法。第十四條勞動保障監察以日常巡視檢查、審查用人單位按照要求報送的書面材料以及接受舉報投訴等形式進行。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為用人單位有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需要進行調查處理的,應當及時立案。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應當設立舉報、投訴信箱和電話。
對因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應急預案,迅速會同有關部門處理。
2.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是什麼
一、《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是什麼
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是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1)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
(2)不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3)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
(4)打擊報復舉報人、投訴人的。
2、法律依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一條
勞動保障監察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監察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二條
屬於本條例規定的勞動保障監察事項,法律、其他行政法規對處罰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勞動者怎樣進行勞動保障投訴
1、勞動者在投訴時,應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遞交投訴文書。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都會為勞動者准備投訴格式文書,勞動者應在投訴書上填寫「誰投訴」、 「投訴誰」、「投訴什麼」等相關內容,也就是投訴人信息、被投訴用人單位信息以及勞動保障違法事實和投訴請求事項;
2、勞動者應攜帶居民身份證等身份證明材料原件和復印件,用以核實是否勞動者本人;
3、如果是委託投訴的,則需要出具有效的授權委託書原件,以及受託人(代理人)和勞動者的身份證明材料原件、復印件;
4、如果是在本市合法就業的外國人、台港澳人員進行投訴,則應提供相應就業證以及居留證的原件和復印件;
5、勞動者應盡可能地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提供一些有效證據材料的原件及復印件。
3. 上海市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2010修正)
第一條(目的)
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適用范圍)
市和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統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本市行政區域內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使用建立勞動合同關系勞動者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下稱用人單位)進行勞動保障監察,適用本規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本市行政區域內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開展業務活動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規定執行。第三條(管理部門)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是本市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和區、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分別接受市和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委託,具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本市公安、工商、財政、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協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四條(管轄)
本市行政區域內對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由用人單位用工所在地的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用人單位用工所在地可以是用人單位主要用工行為發生地,也可以是用人單位住所地。
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勞動保障監察管轄有爭議,或者根據工作需要確需指定管轄的,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執行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規定的情況,由其所在地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需要對其違法行為處以吊銷許可證行政處罰的,由原實施行政許可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施。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直接調查處理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案件。第五條(對投訴的處理)
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投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
(一)依法應當通過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的;
(二)已經按照勞動爭議處理規定進入仲裁或者訴訟程序的;
(三)依法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勞動者就本條第一款第(一)、(三)項的投訴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告知其可以依法向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或者其他有權處理的機關申請處理。第六條(不重復處理的規定)
勞動者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且已經依法進入勞動保障監察程序,勞動者就相同請求事項又向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提出處理申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可以不再重復處理。第七條(特別規定)
勞動者就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報酬、支付工資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以及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經濟補償,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並經查實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報酬的具體數額、實際支付工資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經濟補償的具體標准存在爭議的,用人單位負有提供工資支付憑證等證據的義務。用人單位拒絕提供或者逾期不能提供證據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勞動者投訴時提供的材料認定事實,並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第八條(對用人單位阻撓監察的處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有權採取下列調查、檢查措施:
(一)進入用人單位的勞動場所進行檢查;
(二)就調查、檢查事項詢問有關人員;
(三)要求用人單位提供與調查、檢查事項相關的文件資料;
(四)採取記錄、錄音、錄像、照像或者復制等方式收集有關情況和資料;
(五)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進行審計。
用人單位阻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採取前款規定的調查、檢查措施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4. 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法律分析:《關於實施若干規定》已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第9次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四十八條。
法律依據:根據《關於實施若干規定》第一條規定: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制定本規定。《關於實施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所屬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下簡稱勞動保障法律)的情況進行監察,適用本規定;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規定執行;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情況進行勞動保障監察,根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依照本規定執行。
5. 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障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強、規范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
公安、財政、工商、物價等部門以及工會、婦聯、殘聯等組織,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第四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遵循合法、公開、公正的原則,專職監察與群眾監督相結合、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日常檢查、專項檢查、舉報專查和年度檢查等方式。第五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向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檢舉和投訴。第六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實行勞動保障監察員制度。第二章 管轄和監察職責第七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范圍根據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確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對省級機關和中央在川、省屬的用人單位以及在省級以上部門登記注冊的用人單位和就業中介服務機構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
市、州和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監察管轄范圍,由市、州人民政府確定。第八條 上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查處下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范圍內的重大、疑難案件,也可將屬於本級管轄范圍內的監察對象指定給下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因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第九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履行下列監察職責:
(一)宣傳貫徹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
(二)受理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行為的檢舉或投訴;
(三)對用人單位和就業中介服務機構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依法查處和糾正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
(五)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監察職責。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機構行使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權。第十條 勞動保障監察員履行職責時,行使下列職權:
(一)了解執行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查閱、記錄、拍攝、復制被檢查單位的有關資料,詢問有關人員;
(三)依照有關規定下達監察文書。
勞動保障監察員履行職責時,應忠於職守,秉公執法,保守有關秘密。第十一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時,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給予協助,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提供虛假資料或出具偽證,不得謊報、隱瞞有關情況,不得隱匿、毀滅有關證據,不得拒絕和阻撓檢查。第三章 監察內容第十二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和就業中介服務機構的下列情況實施監察:
(一)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內部管理制度情況;
(二)招用職工情況;
(三)訂立、履行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情況;
(四)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情況;
(五)遵守工資支付和最低工資保障規定情況;
(六)遵守社會保險規定情況;
(七)遵守女職工、未成年工和殘疾職工的特殊勞動權益保障規定情況;
(八)遵守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技能鑒定規定情況;
(九)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第十三條 禁止用人單位的下列行為:
(一)在媒體上公開發布招工信息時,不將招工簡章送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的;
(二)違反持證上崗的規定,使用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者從事相應工作的;
(三)招工中收取報名費、風險金、保證金或變相收取其他名目費用的;
(四)違反規定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
(五)安排女職工、未成年工從事禁忌勞動的;
(六)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
(七)剋扣、無故拖欠職工工資的;
(八)不支付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工資的;
(九)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的;
(十)解除勞動合同後,不按規定給予職工經濟補償的;
(十一)不參加社會保險或不履行社會保險費繳納義務的;
(十二)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6.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所屬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下簡稱勞動保障法律)的情況進行監察,適用本規定;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規定執行;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情況進行勞動保障監察,根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依照本規定執行。第三條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
實施勞動保障行政處罰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第四條勞動保障監察實行迴避制度。第五條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勞動保障監察行政機構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委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以下統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具體負責勞動保障監察管理工作。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六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及其勞動場所的日常巡視檢查,應當制定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確定重點檢查范圍,並按照現場檢查的規定進行。第七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按照要求報送的有關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情況的書面材料應進行審查,並對審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查處。第八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針對勞動保障法律實施中存在的重點問題集中組織專項檢查活動,必要時,可以聯合有關部門或組織共同進行。第九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設立舉報、投訴信箱,公開舉報、投訴電話,依法查處舉報和投訴反映的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第三章受理與立案第十條任何組織或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舉報人反映的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應當依法予以查處,並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第十二條勞動者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對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體投訴,投訴人可推薦代表投訴。第十三條投訴應當由投訴人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遞交投訴文書。書寫投訴文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投訴,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筆錄,並由投訴人簽字。第十四條投訴文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投訴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和聯系方式,被投訴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勞動保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和投訴請求事項。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告知投訴人依照勞動爭議處理或者訴訟程序辦理:
(一)應當通過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的;
(二)已經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申請調解、仲裁的;
(三)已經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第十六條下列因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行為對勞動者造成損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賠償發生爭議的,依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處理:
(一)因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二)因用人單位違反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
(三)因用人單位原因訂立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四)因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因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第十七條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生的社會保險行政爭議,按照《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辦法》處理。第十八條對符合下列條件的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依法受理,並於受理之日立案查處:
(一)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發生在2年內的;
(二)有明確的被投訴用人單位,且投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訴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所造成的;
(三)屬於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並由受理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對不符合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通知投訴人。
對不符合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投訴,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應當告知投訴人補正投訴材料。
對不符合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投訴,即對不屬於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的投訴,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應當告訴投訴人;對屬於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但不屬於受理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投訴,應當告知投訴人向有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
7.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實施細則的釋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實施條例的細則目的是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才制定了本規定。勞動保障監察,是指法定的專門機關代表國家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的檢查、處理、處罰等一系列監督活動。勞動保障監察即過去所稱的勞動監察,國外亦稱勞動監察。它作為一種國家干預責任,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要的強制性手段,目前廣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採用。勞動法是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更要組成部分。勞動法以規范勞動關系為對象,以保護勞動者為主旨,通過行政監督,規范勞動法律制度,推進勞動標準的實施。
法律依據:《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第一條 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所屬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下簡稱勞動保障法律)的情況進行監察,適用本規定;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規定執行;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情況進行勞動保障監察,根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實施勞動保障行政處罰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條 勞動保障監察實行迴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