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官懲戒條例

法官懲戒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8-10 11:36:46

Ⅰ 最高法院關於認定法官錯案的解釋

法官問責機制,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即錯案責任追究制度。這一制度始終貫穿於中國司法文化史,古代司法官責任追究制度對現今法官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
我國司法官責任制度源遠流長,可以上溯到夏商周時代。西周時即有提出「五過之疵」。到了唐代,司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唐律疏議》(以下簡稱《唐律》)規定的司法官責任制度完善詳備,成為後世的藍本,影響至今。研究分析傳統懲戒制度,對於我們進一步完善現行制度或許大有裨益。
中國古代「錯案」的認定與當下制度規定
對於「錯案」的釐定,我國傳統上一般從如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實體」或「程序」出錯。《唐律》作為中國古代刑律制度的集大成,也是古代司法官責任制度的典型代表。其中,它不僅規范了實體裁判錯誤的責任事項,也對違反審判程序的責任作出了具體規定。例如,司法官斷罪要引律條格式正文,「違者,笞三十。」皇帝的敕令如果沒有成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不得在判決中引用,如隨便引用導致斷定有所出入的,要受追究,「諸違令者,笞五十。」死刑案件在執行前要經復核程序,須經三復奏或五復奏。對這些程序性規定的違反,要相應地追究司法官的罪責。《唐律》在定罪量刑、案件管轄、刑訊標准、復核制度、司法違限、判決書寫等方面做出了較為完備的程序性規定。逐級審轉復核制度,具有發現、糾正錯誤判決的作用,較為有效地實現了國家司法審查的職能。
第二,法官主觀意識存有重大「過錯」。據史料記載,秦朝第一次根據司法官的主觀心理狀態將司法責任予以區分。以故意為要件構成的為「不直」罪和「縱囚」罪。「不直」分為「罪重而故意輕判」與「罪輕而故意重判」;「縱囚」指應當入罪而不入罪,或是故意減輕情節放縱犯罪。以過失為構成要件的是「失刑」罪,即法官因過失而錯誤衡量了案件事實,如對犯罪證物的錯誤認定、贓物價值的錯誤計算等,此為失刑,亦該當罪責。根據司法官吏故意與過失的心理狀況不同,對司法官責任加以區分,確定不同的科刑標准,具有開創意義。
第三,行為與結果上的過錯並存。中國古代刑事審判中,司法官審判行為上的違法違規與司法造成嚴重危害後果(不問司法官是否存在主觀過錯),均會受到司法追責,遭到刑事或行政處罰。質言之,司法行為與嚴重危害後果只需具備其中一條,司法官便會被依法追責。《唐律疏議·斗訟》有雲:「諸告人罪,皆須明注年月,指陳事實,不得稱疑,違者,笞五十。」 《問刑條例·捕亡》曰:「各府、州、縣掌印、巡捕官,但有死罪重囚,越獄三名以上,俱往俸戴罪,勒限緝拿。」司法上的過錯或瀆職行為一旦被發現或造成惡劣後果必會受到上級追究,須為此承擔相應責任。
根據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試行)》的通知,錯案可理解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案件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錯案應當是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的案件,對該類錯案,「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概言之,錯案責任追究需以法官主觀意識上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為前提,需要排除因一般過失而導致案件錯誤的情形。因一般過失導致案件錯誤,具有一定的發生概率,這種情形通常可被容忍、理解或解釋。當然,這種情形也要根據具體過錯程度和危害後果的不同,相應地接受法院內部審判監督組織的考評和處理。
《意見》提出,「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既包含了行為上積極的違法違規行為,又包括了消極的瀆職不作為行為,既表明行為上存在過錯,又突出了結果上的嚴重程度。可以說,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的法官問責機制在錯案追究中,將司法行為與結果並重,既強調行為上存在過錯,又標明結果的嚴重性。而且,過錯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過錯行為直接促成危害後果的發生。只有具備了行為與結果上的過錯並存,才能依法對法官適用錯案責任追究。
錯案擔責的傳統規定與當下錯案追究
在中國古代司法體系中,受法家思想影響,刑罰力度一般較強,有的朝代甚至提倡嚴刑峻法。中國古代「重刑輕民」,司法機關的設置、訴訟原則的確立、訴訟制度的完善,都是以保障刑事訴訟實施為核心的。民事案件多由基層審理並作出判決,無須逐級審轉,甚至無須進入司法程序,而由鄉鄰、親族「調處息訟」。在刑事案件審理上的弊端稱為「出入人罪」,民事案件上的失輕失重稱為「按讞不實」,按讞不實也需承擔相應責任,但相比「出入人罪」的刑責而言處罰力度較輕,一般只承擔行政責任。由於「出入人罪」關繫到刑事案件的錯誤審判,直接對被告人生命健康權產生重大影響,司法官將因此承擔刑事上的牽連責任。
《唐律》中關於斷獄決罰失法有記載:「諸決罰不如法者,笞三十,以故致死者,徒一年。及杖粗細長短不依法者,罪亦如之。」將司法官違法決罰的責任形式明示,告誡官員依法斷獄決罰,如若失法,將負有牽連罰則,按照「反坐」原則對其論罪處罰。《宋史·刑法志》記載,宋仁宗時,「凡集斷急按,法官與議者並書姓名,議刑有失,則皆坐之。」進一步明確了司法官與議者之間對於錯案的共同責任。陳顧遠先生指出,「法官斷獄,失出入者皆負相當之責任,此實中國訴訟史上一大特色,其他應負之責亦極繁多,俾執法者仍有法之須遵守也」。即便如此,在史籍中司法官因出入人罪而被判處刑罰的例子較少,往往最終變更為行政處罰。古代罰則中,以官抵刑較為常見,在「刑不上大夫」的階級社會,刑罰則主要是用於統治管理社會普羅大眾的法寶。
當下的司法責任制改革以「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為指導原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指出:「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落實誰辦案誰負責。」以及「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准,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2015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實行辦法。2016年1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印發《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初步勾勒出法官、檢察官違法責任懲戒機制。2017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試行)》,將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改革進程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意見》第37條指出,「對應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相關責任人,根據其應負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有關規定處理:(1)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退出法官員額或者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依法辦理;(2)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依法辦理;(3)涉嫌犯罪的,由紀檢監察部門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根據處理意見可得知,對於法官問責應區分三種情形:一是單位內部人事處分,二是單位內部紀律處分,三是司法機關違法處理。單位內部的人事和紀律處分統歸於內部行政處分,而涉嫌犯罪移送司法處理則屬於刑事處分。行政處分和刑事處分便成為問責法官的兩種最重要的處罰方式,這一點與中國古代對於司法官的責任追究方式大體相當。
《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試行)》中的一個突出亮點在於「懲戒委員會」的設立。「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設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懲戒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在於審查、認定法官、檢察官有無違法違規審判、檢查責任,並據此作出審查意見。由是觀之,我國正嘗試設立追究司法責任的專門機構。此前,世界各國也陸續建立了類似的司法追責機構:1946年,法國成立「高等司法官會議」,負責對法官、檢察官在內的司法官考核任命,並對違法裁判、行為不端的司法官行使懲戒權。1960年,美國加州建立有關法官行為守則的控告委員會,1981年各州建立被授權對司法不端行為進行調查、提起訴訟和裁判宣告的司法行為審查委員會,這些機構均被特別授權。德國設立專門的問責程序,司法官在職務上或職務外違反基本法或州的憲法秩序時,按彈劾程序對司法官予以調任、辭退、罷免等。日本由參眾兩院議員組成追訴委員會,當法官有職務上或職務外的違法違規行為時,由專門的彈劾法院加以裁判懲戒。因此,建立獨立的司法責任審查機構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普遍共識,這對有效審查、認定司法責任、將追責機制真正落實到位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今錯案的道德法律責任
據《尚書·呂刑》記載,「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其罪惟均,其審克之。」疵者,過弊也,即因緣情實,出入人罪之謂。官者,權也,乃濫用職權為不法處斷之謂。反者,報復也,即借職權以報私情私憤之謂。內者,謁人也,即被告或家族獻媚於司法官之妻妾家人以求保護。貨者,賄賂也,即司法官索取或收受賄賂。來者,請也,即請托說情。其罪惟均,即因此而為不法裁判的法官,科以與犯人相同之刑罰。司法官員違反職業道德和紀律出現「五過之疵」,在我國歷史上從不罕見。對於法官職業道德的約束和職業操守的建立也成為自古而來的傳統。古代為官,必修官箴,官箴提倡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惟公生明,偏則生暗」「至公至正雖有邪私亦不為媚矣」「慎刑恤民」「細審明辨」等,從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角度奠定了為官的品德與操守。
與此相對應地,現代司法實踐對於法官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行同樣看重。《意見》指出,「法官有違反職業道德准則和紀律規定,接受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請客送禮、與律師進行不正當交往等違紀違法行為,依照法律及有關紀律規定另行處理。」《意見》將嚴重違德違紀行為即違法違規行為釀成的錯案責任追究納入到法官責任制實施意見中,將較輕的違德違紀行為「另行處理」,實際上是著重區分了這兩種責任類型,可理解為,因較輕的違德違紀行為造成的責任交由輕微的行政處分,因嚴重違德違紀行為造成的司法責任交由行政處分或刑事處分。筆者認為,這兩種情況雖然在過錯程度上有所區分,但均屬於法官應當依法追責的情形,可統歸到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中合並處理,共同由懲戒委員會審查、認定。2001年修正的法官法第七條第五項提出「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的行為規范准則,在職業道德和紀律上對法官提出嚴格要求。《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更是對法官入職要求、審判規范、司法禮儀和道德修養等方面作出具體制度性規定,要求法官「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如此,才能「確保司法公正,維護國家法治尊嚴」。
自古以來,法官錯案責任追究制度便成為司法史上有效監督司法權行使、保障當事人利益、避免冤假錯案發生的重要手段。中華法系有著數千年的司法文化傳統,其中,關於錯案的認定方式、錯案擔責形式、法官職業操守、司法道德追求等,對現今的法官責任制改革都存在可供挖掘和借鑒的精華。現代司法在繼承傳統司法中的合理因素後,又相應吸收了人類優秀法治文明的成果,多種因素交疊、碰撞、融合,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本土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現代法治。

Ⅱ 對法官不滿意找誰投訴

1、根據《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可以向其所在縣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反映或者舉報;
2、向該縣法院所在的同級紀檢監察部門反映或者舉報;
3、如果涉嫌職務犯罪,可以向同級檢察院反映或者舉報;
4、向該縣法院同級的人大常委會反映或者舉報;
5、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組或者中紀委舉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四十七條法官涉嫌違紀違法,已經被立案調查、偵查,不宜繼續履行職責的,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序暫時停止其履行職務。
第四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負責從專業角度審查認定法官是否存在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提出構成故意違反職責、存在重大過失、存在一般過失或者沒有違反職責等審查意見。法官懲戒委員會提出審查意見後,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作出是否予以懲戒的決定,並給予相應處理。法官懲戒委員會由法官代表、其他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和有關方面代表組成,其中法官代表不少於半數。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懲戒委員會、省級法官懲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相關人民法院的內設職能部門承擔。

Ⅲ 懲戒法官44條規定

法律分析:各高級人民法院應當積極推動在省一級層面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進一步規范懲戒委員會的設置和組成,配合制定本級法官懲戒委員會章程、懲戒工作規則,科學設立法官懲戒工作辦事機構,制定實施細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四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負責從專業角度審查認定法官是否存在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提出構成故意違反職責、存在重大過失、存在一般過失或者沒有違反職責等審查意見。法官懲戒委員會提出審查意見後,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作出是否予以懲戒的決定,並給予相應處理。

法官懲戒委員會由法官代表、其他從事

法律職業的人員和有關方面代表組成,其中法官代表不少於半數。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懲戒委員會、省級法官懲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相關人民法院的內設職能部門承擔。

Ⅳ 懲戒法官的44條規定內容

法〔2021〕319號
最高法院發布 2021年12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法官懲戒工作程序規定(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建立法官懲戒制度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司法責任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關鍵環節,是加強法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重要舉措。為推進法官懲戒工作落地落實,規范法官懲戒委員會組成、違法審判線索受理、調查核實、提請審議、作出懲戒決定及當事法官申訴復核等相關工作的辦理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有關法官懲戒工作的規定,經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審議通過,並報中央政法委審核同意,現將《法官懲戒工作程序規定(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盡快將文件轉發轄區中級、基層人民法院,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各級人民法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制定出台法官懲戒工作程序規定的重要意義,精心組織學習培訓,做好宣傳和落實工作。加強對下指導,統籌做好安排部署,完善細化相關工作制度,按照印發的程序規定,積極開展法官懲戒各項工作,推動法官懲戒工作落地落實。工作中遇到的有關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21年12月8日
法官懲戒工作程序規定(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促進法官依法行使職權,規范法官懲戒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試行)》等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法官懲戒工作應當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遵循司法規律,體現司法職業特點;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堅持嚴肅追責液啟裂與依法保護有機統一;堅持責任與過錯相適應,懲戒與教育相結合。
第三條 法官依法履行審判職責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追究。
第四條 法官在履行審判職責過程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辦理案件,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需要予以懲戒鬧閉的,依照本規定辦理。
第五條 認定法官是否違反審判職責,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等有關規定。
第二章 職責和任務
第六條 人民法院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對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行為進行調查核實,根據法官懲戒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依照有關規定作出是否予以懲戒的決定,並給予相應處理。
法官懲戒委員會根據人民法院調查的情況,負責從專業角度審查認定法官是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四十六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提出構成故意違反職責、存在重大過失、存在一般過失或者沒有違反職責等審查意見。
第七條 人民法院在法官懲戒工作中履行以下職責:
(一)受理反映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問題線索;
(二)審查當事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涉及的案件;
(三)對當事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進行調查;
(四)提請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當事法官是否存在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
(五)派員出旁橘席法官懲戒委員會組織的聽證,就當事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和過錯進行舉證;
(六)根據法官懲戒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作出是否予以懲戒的決定,並給予相應處理;
(七)受理當事法官不服懲戒決定的復核和申訴;
(八)其他應由人民法院承擔的懲戒職責。
第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
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應當從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職業操守好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學專家、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專業人員中選任。其中,法官委員不少於半數。
第九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履行以下職責:
(一)制定和修訂法官懲戒委員會章程等相關工作規定;
(二)根據調查、聽證、審議的情況,審查認定法官是否存在違反審判職責行為,並提出審查意見;
(三)受理當事法官對審查意見的異議申請,並作出決定;
(四)審議決定法官懲戒工作的其他相關事項。
第十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不直接受理對法官的舉報、投訴。如收到對法官的舉報、投訴材料,應當根據受理許可權,轉交有關部門按規定處理。
第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官懲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級人民法院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分別承擔。
第三章 管轄和迴避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對本院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進行調查和懲戒。
第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懲戒委員會負責審查最高人民法院提請審議的法官是否具有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並提出審查意見。
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官懲戒委員會負責審查高級人民法院提請審議的法官是否具有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並提出審查意見。
第十四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法官也有權要求其迴避:
(一)本人是當事法官或當事法官的近親屬;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辦理的懲戒事項有利害關系;
(三)擔任過本調查事項的證人,以及當事法官辦理案件的當事人、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
(四)有可能影響懲戒事項公正處理的其他情形。
法官懲戒委員會主任的迴避,由法官懲戒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決定;副主任和委員的迴避,由法官懲戒委員會主任決定。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參與懲戒事項調查、審查人員的迴避,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對調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調查人員不停止對懲戒事項的調查。
第四章 受理和調查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機關紀委或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受理反映法官違反審判職責問題的舉報、投訴,以及有關單位、部門移交的相關問題線索。
人民法院在審判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法官可能存在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需要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由辦案部門或承擔審判管理工作的部門對案件是否存在裁判錯誤提出初步意見,報請院長批准後移送機關紀委或者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審查。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機關紀委或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經初步核實,認為有關法官可能存在違反審判職責的行為,需要予以懲戒的,應當報請院長批准後立案,並組織調查。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對反映法官違反審判職責問題線索進行調查核實過程中,對涉及的案件裁判是否存在錯誤有爭議的,應當報請院長批准,由承擔審判監督工作的部門進行審查或者提請審判委員會進行討論,並提出意見。
經承擔審判監督工作的部門或審判委員會審查,認定當事法官辦理的案件裁判錯誤,可能存在違反審判職責行為的,應當啟動懲戒程序。
第十九條 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已經被立案調查,不宜繼續履行職責的,報請院長批准,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序暫時停止其履行職務。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對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行為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當事法官享有知情、申請迴避、陳述、舉證和辯解的權利。調查人員應當如實記錄當事法官的陳述、辯解和舉證。
第二十一條 調查結束後,經院長批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沒有證據證明當事法官存在違反審判職責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當事法官,必要時可在一定范圍內予以澄清;
(二)當事法官存在違反審判職責行為,但情節較輕無需給予懲戒處理的,由相關部門進行提醒談話、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
(三)當事法官存在違反審判職責行為,需要懲戒的,人民法院調查部門應將審查報告移送本院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由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製作提請審議意見書,報院長審批後,按照本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程序,提請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提請審議意見書應當列明當事法官的基本情況、調查認定的事實及依據、調查結論及處理意見等內容。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按以下程序提請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提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二)高級人民法院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三)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層報高級人民法院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上級人民法院認為下級人民法院提請審議的事項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可以要求下級人民法院補充完善,或者將提請審議的材料退回下級人民法院。
第五章 聽證和審議
第二十三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受理懲戒事項後,相關人民法院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應當做以下准備工作:
(一)受理後五日內將提請審議意見書送達當事法官,並告知當事法官有權查閱、摘抄、復制相關案卷材料及證據,有陳述、舉證、辯解和申請迴避等權利,以及按時參加聽證、遵守相關紀律等義務;
(二)提前三日將會議議程及召開會議的時間、地點通知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
(三)聽證前三日將聽證的時間、地點通知當事法官和相關人民法院調查部門;
(四)根據當事法官和相關人民法院調查部門的申請,通知相關證人參加聽證;
(五)做好聽證、審議的會議組織工作。
第二十四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懲戒事項,應當有全體委員五分之四以上出席方可召開。
委員因故無法出席的,須經法官懲戒委員會主任批准。
第二十五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懲戒事項時,應當組織聽證。當事法官對人民法院調查認定的事實、證據和提請審議意見沒有異議,明確表示不參加聽證或無故缺席的,可直接進行審議。
因特殊情況,懲戒委員會主任可以決定延期聽證。
第二十六條 聽證由法官懲戒委員會主任主持,或者由主任委託副主任或其他委員主持,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主持人宣布聽證開始;
(二)詢問當事法官是否申請迴避,並作出決定;
(三)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派員宣讀提請審議意見書;
(四)調查人員出示當事法官違反審判職責的證據,並就其違反審判職責行為和主觀過錯進行舉證;
(五)當事法官陳述、舉證、辯解;
(六)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可以就懲戒事項涉及的問題進行詢問;
(七)調查人員和當事法官分別就事實認定、當事法官是否存在過錯及過錯性質發表意見;
(八)當事法官最後陳述。
第二十七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應當在聽證後進行審議,並提出審查意見。
審議時,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應當對證據採信、事實認定、法律法規適用等進行充分討論,並根據聽證的情況獨立發表意見。發表意見按照委員、副主任、主任的先後順序進行。
第二十八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懲戒事項,須經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對當事法官是否構成違反審判職責提出審查意見。
經審議,未能形成三分之二以上多數意見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審議情況進行補充調查後重新提請審議,或者撤回提請審議事項。
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其他事項,須經全體委員半數以上同意。
第二十九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認為懲戒事項需要補充調查的,可以要求相關人民法院補充調查。相關人民法院也可以申請補充調查。
人民法院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調查完畢。補充調查以二次為限。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補充調查後,認為應當進行懲戒的,應重新提請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第三十一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的審查意見應當書面送達當事法官和相關人民法院。
當事法官對審查意見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審查意見書之日起十日內以書面形式通過承擔督察工作的部門向法官懲戒委員會提出。
第三十二條 當事法官對審查意見提出異議的,法官懲戒委員會應當對異議及其理由進行審議,並作出書面決定:
(一)認為異議成立的,決定變更原審查意見,作出新的審查意見;
(二)認為異議不成立的,決定維持原審查意見。
異議審查決定應當書面回復當事法官。
第三十三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審查異議期間,相關人民法院應當暫緩對當事法官作出懲戒決定。
第六章 處理和救濟
第三十四條 法官懲戒委員會經審議,認定法官存在故意違反審判職責行為,或者存在重大過失導致案件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應當予以懲戒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幹部管理許可權作出懲戒決定:
(一)給予停職、延期晉升、調離審判執行崗位、退出員額、免職、責令辭職等組織處理;
(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等法律規定給予處分。
上述懲戒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
第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依據法官懲戒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作出懲戒決定後,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當事法官,並列明理由和依據。
懲戒決定及處理情況,應當歸入受懲戒法官的人事檔案。
第三十六條 當事法官對懲戒決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懲戒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核。
當事法官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懲戒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第三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並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
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當事法官申訴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懲戒決定的執行。
法官不因申請復核、提出申訴而被加重處理。
第三十八條 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懲戒決定有錯誤的,作出懲戒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將懲戒決定及執行情況通報法官懲戒委員會。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條

Ⅳ 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廢止了嗎

《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因《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法發(內2009)61號)的頒布,容已經廢止。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目的、依據、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節 處分的種類和適用
第三節 處分的解除、變更和撤銷
第二章 分 則
第一節 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
第二節 違反辦案紀律的行為
第三節 違反廉政紀律的行為
第四節 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行為
第五節 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第六節 失職行為
第七節 違反管理秩序和社會道德的行為
第三章 附 則
第一百一十一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頒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紀律處分的若干規定(試行)》、《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紀律處分辦法(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有關懲戒制度若干規定》同時廢止。

Ⅵ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監察機關的政務處分工作,促進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下簡稱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公職人員有違法違規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在國家有關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的法律出台前,監察機關可以根據被調查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和規章對違法行為及其適用處分的規定,給予政務處分。

第三條監察機關實施政務處分的依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以及《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等。

第四條公職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政務處分。

第五條給予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應當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堅持民主集中制,集體討論決定;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

第六條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可以依法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的期間、政務處分適用規則,可以根據被調查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等情況,適用有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和規章。

第七條公職人員中的中共黨員嚴重違反黨紀涉嫌犯罪的,應當由黨組織先做出黨紀處分決定,並由檢察機關依法給予政務處分後,再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非中共黨員的公職人員涉嫌犯罪的,應當先由監察機關依法給予政務處分,再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職人員中的中共黨員先依法受到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追究的,黨組織、監察機關可以根據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和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依紀依法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第八條監察機關對公職人員中的中共黨員給予政務處分,一般應當與黨紀處分的輕重程度相匹配。其中,受到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處分的,如果擔任公職,應當依法給予其撤職等政務處分。嚴重違犯黨紀、嚴重觸犯刑律的公職人員必須依法開除公職。

第九條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國有企業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或者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的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法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採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

2、依據本規定第三條有關法規採取警示談話、通報批評、停職檢查、責令辭職。

對前款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提出下列監察建議:

1、取消當選資格或者擔任相應職務資格;

2、調離崗位、降職、免職、罷免。

上述處理措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並使用。

第十條公職人員受到開除以外的政務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法行為的,處分期滿後自動解除。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受處分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個人記功以上獎勵的,經作出處分決定的監察機關批准後,可以提前解除處分。

處分解除後,受處分的公職人員不再受原處分影響。受到降級或者撤職處分的,處分解除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第十一條對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由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作出決定。有下列情形的,應當履行有關手續:

1、對經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公職人員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罷免、撤銷或者免去其職務,再由監察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

2、對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全體會議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公職人員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政協全體會議及其常務委員會免去其職務後,再由監察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

3、對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給予政務處分,應當向其所在的人大常委會或者政協常委會通報。

4、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給予責令辭職等處理的,由縣級監察機關向其所在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及上級管理單位(機構)提出建議。

第十二條公職人員有違法行為,已經被立案調查,不宜繼續履行職責的,監察機關可以決定暫停其履行職務。

被調查的公職人員在被監察機關立案調查期間,不得交流、出境、辭去公職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監察機關應當在立案決定書中寫明上述要求,並告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第十三條監察機關經過調查、審理,決定給予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或者免予處分的,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1、將調查認定的事實及擬給予政務處分的依據告知被調查的公職人員,聽取其陳述和申辯,並對其陳述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記錄在案。被調查的公職人員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應予採信。

2、按照處分決定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後,作出對該公職人員給予處分或者免予處分的決定;

3、印發政務處分決定;

4、將政務處分決定送達受處分人和所在單位,並在一定范圍內宣布;

5、對於受到降級以上政務處分的,應當在一個月內辦理職務、工資及其他有關待遇等相應變更手續;

6、將政務處分決定存入受處分公職人員的檔案。

政務處分決定的內容和生效日期,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給予開除以外政務處分的,應當在處分決定中寫明處分期間。

第十四條監察機關對本級黨委管理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後,除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送達受處分人所在單位執行外,還應當根據受處分人的具體身份函告相應的機關或者群團組織等單位。

受處分人系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同時函告本級黨委統戰部以及相應的民主黨派機關或者相關單位。

第十五條公職人員受到開除處分後,其本人檔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轉遞管理。

第十六條對公職人員不服政務處分決定的復審、復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規定辦理。變更、撤銷政務處分的情形和法律後果,根據受處分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依照或者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對公職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管理責任的領導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據或者參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等規定;

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作出通報批評、誡勉、停職檢查、責令辭職等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降職、免職等問責建議。

第十八條有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公職人員,在監察機關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退休的,不再給予處分;監察機關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依法應當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有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公職人員,在監察機關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辭去公職或者死亡的,不再給予處分,但是監察機關可以立案調查,對其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法的財物,依照本規定第二十一條處理。

第十九條公職人員有違法行為的,任免機關、單位可以履行主體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規定,對公職人員給予處分。

對公職人員的同一違法行為,監察機關已經給予政務處分的,任免機關、單位不再給予處分;任免機關、單位已經給予處分的,監察機關不再給予政務處分。

第二十條下級監察機關根據上級監察機關的指定管轄決定,對不屬於本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對象立案調查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交有處分權的監察機關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或者交由其任免機關、單位給予處分。

第二十一條公職人員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法的財物,除依法應當由其他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的,由監察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違法取得的財物應當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予以退還;屬於國家財產以及不應當退還或者無法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繳國庫。

第二十二條本規定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6)法官懲戒條例擴展閱讀: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1、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在監察法提出政務處分概念之前,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其依據是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在黨紀處分覆蓋全體黨員的同時,「處分」卻未能覆蓋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懲戒的對象上還留有空白地帶。比如,對於存在違法行為的非黨員村委會組成人員,由於其既不是黨員,也不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其「微腐敗」等違法行為無法給予處分,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制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把法定對象全面納入處分范圍,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懲戒職務違法的嚴密法網,有利於實現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公職人員隊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2、規范政務處分活動,提高監察工作法治水平

政務處分法的出台,是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解決具體問題,精準立法的結果。

監察法對政務處分制度作了原則規定,沒有對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以及政務處分的適用規則、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監察法施行後,為解決工作急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制定了《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作為實施政務處分的過渡性規范,為起草政務處分法探索經驗。

應運而生的政務處分法,一個突出特點是著眼於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整合完善與黨紀處分相對應的政務處分制度。比如,在明確監察機關和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各自職責的同時,統一設置處分的法定事由和適用規則,保證處分適用上的統一規范。

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薄弱、處分程序不規范、處分決定畸輕畸重、對國有企業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的公職人員處分缺乏法律依據等,是監督懲戒中的突出問題。

對此,政務處分法堅持問題導向,在將散見於不同法律法規中的處分依據統一起來的同時,結合現有公務員、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處分制度等,充實完善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違法情形、處分幅度、適用規則和程序,補齊制度短板。

以細化違法情形為例,草案二審稿第三章已對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作了明確規定,為進一步明確應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草案三審稿根據各方面意見建議,增加「篡改、偽造本人檔案資料的,予以記過或者記大過;

情節嚴重的,予以降級或者撤職」的規定,並將「誣告陷害,意圖使他人受到名譽損害或者責任追究等不良影響」納入處分情形。這些已成為法律條文的新增規定,體現出鮮明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

注重紀法協同、法法銜接是此次立法的又一亮點。記者注意到,政務處分法在處分情形、處分許可權和程序、處分後果上與公務員法等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保持協調銜接,保證法律之間的和諧統一。同時,注重與黨紀的銜接,推動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效貫通。

比如,對政務處分作出相關規定的同時,明確政務處分與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的「處分」並行,通過法法銜接織密監督網路。

再如,在「從重給予政務處分」和「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的相關規定中,既體現黨紀處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又銜接黨規國法中對從重從輕減輕情節的規定,更加精準地體現寬嚴相濟。

「政務處分對公職人員有重要影響,關系公職人員切身利益,作出政務處分決定應該嚴格依法規范進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政務處分法,明確實施政務處分的主體,應當堅持的法律原則,處分事由、許可權和程序,被處分人員維護合法權益的救濟途徑等,有利於推進政務處分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提高監察工作的法治水平。

3、完善監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專門部署,明確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

政務處分法是首部全面系統規范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也是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對於完善監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從立法目的看,制定政務處分法是為了規范政務處分,強化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消除死角和盲區,確保權力規范運行。

這是在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的背景下取得的最新制度成果,是完善監察制度的成功實踐,是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

從立法內容看,通過與黨紀的銜接,發揮協調效應,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關於違反紀律情形的具體規定,

根據公職人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吸收和完善,形成與黨紀處分相貫通的政務處分制度。對處分情形、處分後果等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開列「負面清單」,在紀法貫通中體現嚴管厚愛,有利於提升監督效果,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從立法過程看,政務處分法起草工作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嚴格依法啟動立法工作程序,經過廣泛徵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最終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

政務處分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監察制度,規范政務處分活動,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制度規范是可行的,現在出台是必要的、適時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
職工教育經費勞動法 發布:2024-12-25 23:15:21 瀏覽:87
天朝魔法學院 發布:2024-12-25 22:45:44 瀏覽:10
安博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2-25 22:45:42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