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楚軍條例

楚軍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8-11 03:43:38

❶ 明朝的大明律改變了自秦漢以來把軍事法分列成多章的做法

《大明律》,是中國明朝法令條例,由開國皇帝朱元璋總結歷代法律施行的經驗和教訓而詳細制定而成。

❷ 文言文漢王高煦

1. 仁宗諱高熾文言文翻譯

明史仁宗本紀 【原文】 仁宗昭皇帝,諱高熾,成祖長子也。

母仁孝文皇後,夢冠冕執圭者上謁。寤而生帝。

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稍長習射,發無不中。

好學問,從儒臣講論不輟。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燕世子。

嘗命與秦、晉、周三世子分閱衛士,還獨後。問之。

對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故後。」又命分閱章奏,獨取切軍民利病者白之。

或文字謬誤,不以聞。太祖指示之曰:「兒忽之耶?」對曰:「不敢忽,顧小過不足瀆天德。」

又嘗問:「堯、湯時水旱,百姓奚恃?」對曰:「恃聖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孫有君人之識矣。」

成祖舉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眾,城賴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寵於成祖。

而高煦從軍有功,宦寺黃儼等復黨高燧,陰謀奪嫡,譖世子。會朝廷賜世子書,為離間。

世子不啟緘,馳上之。而儼先潛報成祖曰:「世子與朝廷通,使者至矣。」

無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發書視之,乃嘆曰:「幾殺吾子。」

成祖踐阼,以北平為北京,仍命居守。永樂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為皇太子。

成祖數北征,命之監國,裁決庶政。四方水旱飢饉,輒遣振恤,仁聞大著。

而高煦、高燧與其黨日伺隙讒構。或問太子:「亦知有讒人平?」曰:「不知也,吾知盡子職而已。」

十年,北征還,以太子遣使後期,且書奏失辭,悉徵宮僚黃淮竺下獄。十五年,高煦以罪徙樂安。

明年,黃儼等復譖太子擅赦罪人,宮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誠敬孝謹七事以聞,成祖意乃釋。

其後黃儼等謀立高燧,事覺伏誅,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於榆木川。

八月甲辰,遺詔至,遣皇太孫迎喪開平。丁未,出夏原吉等於獄。

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洪熙元年。

罷西洋寶船、迤西市馬及雲南、交址采辦。戊午,復夏原吉、吳中官。

己未,武安侯鄭亨鎮大同,保定侯孟瑛鎮交址,襄城伯李隆鎮山海,武進伯朱榮鎮遼東。復設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書兼之。

進楊榮太常寺卿,金幼孜戶部侍郎,兼大學士如故,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黃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俱掌內制,楊溥為翰林學士。辛酉,鎮遠侯顧興祖充總兵官,討廣西叛蠻。

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漢王高煦赴京。

戊辰,官吏謫隸軍籍者放還鄉。己巳,詔文臣年七十致仕。

九月癸酉,交址都指揮方政與黎利戰於茶籠州,敗績,指揮同知伍雲力戰死。丙子,召尚書黃福於交址。

庚辰,河溢開封,免稅糧,遣右都御史王彰撫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於所產地計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

癸未,禮部尚書呂震請除服,不許。乙酉,增諸王歲祿。

丙戌,以風憲官備外任,命給事中蕭奇等三十五人為州縣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揮同知陳忠戰死。

戊子,始設南京守備,以襄城伯李隆為之。乙未,散畿內民所養官馬於諸衛所。

戊戌,賜吏部尚書蹇義及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銀章各一,曰「繩愆糾繆」,諭以協心贊務,凡有闕失當言者,用印密封以聞。冬十月壬寅,罷市民間金銀,革兩京戶部行用庫。

癸卯,詔天下都司衛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請以四方雨澤章奏送給事中收貯。

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澤,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積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貯,是欲上之人終不知也。

自今奏至即以聞。」己酉,冊妃張氏為皇後。

壬子,立長子瞻基為皇太子。封子瞻埈為鄭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荊王,瞻墺淮王,瞻塏滕王,瞻垍梁王,瞻埏衛王。

乙卯,詔中外官舉賢才,嚴舉主連坐法。丁巳,令三法司會大學士、府、部、通政、六科於承天門錄囚,著為令。

庚申,增京官及軍士月廩。丁卯,擢監生徐永潛等二十人為給事中。

十一月壬申朔,詔禮部:「建文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者,悉宥為民,還其田土。言事謫戍者亦如之。」

癸酉,詔有司:「條政令之不便民者以聞,凡被災不即請振者,罪之。」阿魯台來貢馬。

甲戌,詔群臣言時政闕失。乙亥,赦兀良哈罪。

始命近畿諸衛官軍更番詣京師操練。丙子,遣御史巡察邊衛。

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賜戶部尚書夏原吉「繩愆糾繆」銀章。

己丑,禮部奏冬至節請受賀,不許。庚寅,敕諸將嚴邊備。

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軍士。壬辰,都督方政同榮昌伯陳智鎮交址。

是月,諭蹇義、楊士奇、夏原吉、楊榮、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惡聞直言,臣下相與阿附,以至於敗。聯與卿等當用為戒。」

又諭士奇曰:「頃群臣頗懷忠愛,朕有過方自悔,而進言者已至,良愜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諸臣外親全家戍邊者,留一人,余悉放還。

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於奉天門西序。癸丑,免被災稅糧。

庚申,葬文皇帝於長陵。丙寅,鎮遠侯顧興祖破平樂、潯州蠻。

是年,丁闐、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滿剌加、蘇祿、瓦剌入貢。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門受朝,不舉樂。

乙亥,敕內外群臣修舉職業。己卯,享太廟。

建弘文閣,命儒臣入直,楊溥掌閣事。癸未,以時雪不降,敕群臣修省。

丙戌,大祀天地於南郊。奉太祖、太宗配。

壬辰,朝臣予。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

小題:.A 小題:.C 小題:.D 小題:.B 小題:.⑴然而他喜歡評價人物的好壞,無所顧忌,朝廷大臣很多人都嫉恨他受到的恩寵。

(「好」、「臧否」、「害」各1分。)⑵希望陛下憐憫我愚拙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願,或許劉氏能僥幸地安度殘年。

(「矜」、「聽」、「庶」各佔1分。)⑶世上的人都稱贊他,他不會因此而更加奮勉,世上的人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

(「加」、「勸」、「非」、「沮」各1分,4分) 小題:「伺」是「等到」的意思。) 小題:C項,都是表示轉折關系;A項,第一個表被動,第二個用在動詞前有指代作用,相當於「我」;B項,第一個是介詞,因為,第二個是介詞,憑借;D項,第一個「為……所」結構表被動,第二個和動詞「之」構成「所」字結構。)

小題:②解縉去拜見皇太子④仁宗即位後對解縉的評價和認識)小題:「最終招來殺身之禍」不恰當。)小題:⑴「好」、「臧否」、「害」各1分。

⑵「矜」、「聽」、「庶」各佔1分。⑶「加」、「勸」、「非」、「沮」各1分,4分參考譯文: 解縉,字大紳,吉水人。

祖父子元。做元安福州的判官。

叛兵暴亂,為堅守義節而死。父親解開,太祖曾召見他談論元朝的事情。

想著讓他做官,推辭不接受。解縉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洪武二十一年考中進士。

被授予中書庶吉士的官職,很受皇帝的喜愛和重視,常常侍奉在皇帝跟前。解縉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朝廷,有很高的才氣,做事直率而沖在前面,看事情很透徹。

然而他喜歡評價人物的好壞,無所顧忌,朝廷大臣很多人都嫉恨他受到的恩寵。又因為設立皇儲的議論,被漢王朱高煦所嫉恨,最終導致自己的失寵。

先前,皇儲還沒有確定的時候,洪國公邱福說漢王有功勞,應該立為皇儲。皇帝秘密詢問解縉。

解縉說:「皇長子仁慈孝順,天下人都擁戴他。」太子的人選於是定下來。

朱高煦因此十分嫉恨解縉。恰好 用戶 2017-11-16 舉報 掃描下載二維碼 ©2020  聯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  協議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1";。

3. 漢王言縉伺上出翻譯

【漢王言縉伺上出】譯文是【漢王便說解縉看準皇上出行】。

出自【明史 解縉傳】【段落譯文】永樂八年(1410),解縉因奏事入京,正值皇上北征,解縉拜見皇太子後返回。【漢王便說解縉看準皇上出行】,私謁太子,徑直返回,沒有人臣之禮。

皇上震怒。解縉當時正偕同檢討王翶取道廣東,游覽山川,上疏請開鑿贛江勾通南北。

奏書傳到後,解縉被逮入詔獄,拷打備至,還牽連到大理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朱..、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以及李至剛,將他們全部投進監獄。王汝玉、李貫、蕭引高、高得..都死於獄中。

十三年,錦衣衛統帥紀綱呈上囚犯名冊,皇上見到解縉的名字,便說:「解縉還在世嗎?」紀綱於是用酒將解縉灌醉,埋在雪中。解縉立死,終年四十七歲。

將其抄家,妻兒宗族都遷到遼東。

4. 翻譯文言文 史記高祖本紀

「因」在這里解釋「於是」。

這得從頭說起,劉邦在呂公的宴會上表現得很無禮,但由於呂公是個相士,他認為劉邦是個貴人,所以酒快喝完了,怕他走掉,於是用眼色暗示他留下來。「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暗示他留下來,是想把女兒許配給他。

固,堅決。(呂公用眼色暗示劉邦要留下來,有好事兒成全你劉季呢!)

留,挽留。這里作動詞。

「凡」在這里,指所有,全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所作的一切,不過是為父老除害,而不是有所侵犯,所以不要害怕。(二樓的朋友說,凡吾'的意思和『足下』接近,這可鬧笑話了,足下,是尊稱別人的意思。例如,足下雅緻高潔。。)

之在這里代表上述事件。而不是鄉民。

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 的翻譯是:

於是叫人和秦朝的官吏行走各鄉各縣,告訴老百姓(我劉邦是來除害的,不是來擾民的,現在之所以把軍隊駐扎在霸上,是想等各路諸侯到了,大家相互定製一些約束,條例)這件事。

5. 翻譯文言文,項羽解而東歸

項羽解圍向東離去,劉邦想要帶兵向西回歸,因為聽取張良和陳平的計策,才帶兵追項羽,倒陽夏南方停止,和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定回合去攻打楚軍(項羽的軍隊)到了固陵,沒有會和,楚軍攻擊漢軍(劉邦)打敗了他,漢王又入城,挖深溝來防守。

五年,劉邦和諸侯軍隊一起打項羽的軍隊,和項羽在垓下決勝負,淮陰侯率領30萬大軍獨自抵擋,孔將軍在左面,費將軍在右面,皇帝在後面,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面,項羽的軍隊有10萬,淮陰侯先和他交戰,打敗了他。孔將軍、費將軍縱深前進,楚軍不利,淮陰侯又乘機進攻,在垓下大敗楚軍,項羽軍隊聽到漢軍中唱楚地的歌,認為漢王已經完全奪取了楚地,項羽就失敗然後逃走了,因此軍隊大敗。(漢王)命令騎將灌嬰追殺項羽倒東城,殺了8萬人,於是基本平定了楚地,魯地為了項羽兒堅守,很久不被攻下,漢王就帶兵向北,把項羽的頭顱給魯地人民看,魯地投降。於是用魯公的名號在谷城埋葬項羽,回來平定了陶地,直接進入齊王的轄地,奪取他的軍隊!

大概意思是這樣 兄弟你就湊合看吧 我文言文還可以的。

6. 文言文《屈突通》翻譯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後遷居長安。

出仕隋朝虎賁郎將。隋文帝命人復核隴西牧的文簿,查出隱匿的兩萬匹馬。

文帝大怒,收捕太僕卿慕容悉達、監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備全部斬首。屈突通對文帝說:「人命至關重大,人死不能復生。

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撫育天下,難道容許因為牲畜財產而在一天之內殺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責他,屈突通上前叩頭說:「我情願自身受殺戮,來免除眾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說:「我不明此理,竟然到這個地步。

現在應當免除慕榮悉達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議。」於是全部按照減刑論處。

後擢升為左武衛將軍。上任後為官剛正,有人犯法時,即使是親朋也不放縱。

隋煬帝即位後,派他帶著詔書去召見漢王楊諒。在這之前,文帝與楊諒約定,如果有璽書召,驗看敕字加點,還要與玉麟符相合,那麼就能上路。

待到這時,驗看詔書沒有點,楊諒覺得事情有變,責問屈突通,屈突通隨口對答,毫無破綻,最終得以返回長安。大業年間,與宇文述一起擊敗楊玄感,因功升遷為左驍大將軍。

秦、隴等地群盜興起,(屈突通)被授任為關內討捕大使。安定人劉迦論造反,擁兵十餘萬盤踞在雕陰。

屈突通調發關中軍隊進擊敵軍,駐扎安定,起初不與敵軍交戰,軍中人都猜想他膽怯。屈突通假意說要撤軍,(其實)卻悄悄進入上郡。

賊軍未能發覺,率軍南下,在 距離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駐軍,分兵侵佔土地。屈突通乘敵軍毫無防備,夜晚選擇精銳士兵偷襲打敗敵軍,斬殺劉迦論連同其他賊人共萬余首級,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虜老弱數萬人。

後來隋朝政治更加混亂,盜賊越來越多,(朝廷)軍士毫無鬥志,諸將大多淪陷。屈突通所到之處非常謹慎,雖無大勝,也未打過敗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東,交戰後久攻不下,高祖於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圍河東。屈突通形勢危急,有人游說他投降,他說:「我蒙受國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國難?只能以死報國!」 時常自己撫摸著脖頸說:「應當為國家受人一刀!」他訓導勉勵士兵時必定流下熱淚,所以士兵們力氣雖然用盡,但人們還是被他的精神激勵。

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斬殺家僮。不久聽說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淪陷,於是留下桑顯和保衛潼關,自己率兵將前往洛陽。

劉文靜派遣竇琮、段志玄率精銳騎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陣抵抗他們。竇琮讓他的兒子屈突壽前往勸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與你是父子,現在就是仇敵了!」命令身邊人射殺屈突壽。

桑顯和對他的軍兵大聲喊道:「京師陷落,各位都家住關西,為何還要向東去?」眾人全都丟掉兵器。屈突通知道無法解脫,於是下馬面向東南,連連叩拜哭喊到:「我力盡兵敗,沒有辜負陛下。」

於是被俘,押送到長安。皇帝慰勞他說:「為何相見得這么晚呢?」屈突通哭著說:「我未能盡人臣的忠節,所以到了這個地步,讓本朝蒙羞。」

皇帝說:「這是隋朝的忠臣哪!」釋放了他,授職為兵部尚書、蔣國公,擔任秦王行軍元帥長史。

7. 文言文《高祖本紀》翻譯第5段

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呂後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後因哺之。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後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

翻譯:

高祖做亭長的時候,經常請假回家到田裡去。有一次呂後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漢從這里經過討水喝,呂後讓他喝了水,還拿飯給他吃。老漢給呂後相面說:「夫人真是天下的貴人。」呂後又讓他給兩個孩子相面,他見了孝惠帝,說:「夫人所以顯貴,正是因為這個男孩子。」他又給魯元相面,也同樣是富貴面相。老漢走後,高祖正巧從旁邊的房舍走來,呂後就把剛才那老人經過此地,給她們看相,說他們母子都是富貴之相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高祖。高祖問這個人在哪,呂後說:「還走不遠。」於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漢,問他剛才的事,老漢說:「剛才我看貴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簡直是貴不可言。」高祖於是道謝說:「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說,我決不會忘記你的恩德。」等到高祖顯貴的時候,始終不知道老漢的去處。

❸ 武廟十哲是哪十人各有什麼功績與能力其中有名不副實的人嗎

武廟十哲簡單地說就是為祭祀武廟而陪祀的十個人,武廟的全稱是武成王廟,祭祀是第一任武聖姜子牙,光祭祀姜子牙一個人顯然太孤單了,於是在唐朝的時候,尊姜子牙為武成王,以張良為副祭祀,同時陪祀的還有九人,連張良一起共十人,分別是:

右列: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左列: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

這十人中,春秋戰國時期有5人,西漢有2人,三國有1人,唐朝有2人,囊括了從西周初年到唐朝上元年間在軍事上成就斐然的十個人,唐朝的武廟十哲就是這十個人,但是到了宋朝,武廟十哲的人選發生了改變。

宋朝的武廟主祀也是姜子牙,副祀也是張良,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十個人組成的陪祀,分別是:

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

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相比較而言,宋朝的武廟十哲拿掉了吳起、白起兩人,把張良不計入十哲之中,然後換上了管仲、范蠡、郭子儀。原因就是道德,吳起曾經殺妻求將,讓人感覺吳起太過功利,不近人情,殘酷無情,白起則是因為殺伐過重,白起領導的戰爭,合計殺敵約一百萬人,這個數字太過恐怖,讓人感覺白起太過殘酷,所以這兩人被拿掉。

十二、范蠡

范蠡是春秋晚期楚國人,輔佐越王勾踐,范蠡在勾踐手下的作用類似於張良在劉邦手下的任用,但比不上張良的謀略,主要是給勾踐提一些建議,包括政治和軍事的,勾踐伐吳成功的七策是文種提出的,范蠡與文種的作用相當。

范蠡最終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並滅亡了吳國,在功成之際,范蠡與張良一樣,選擇了身退,而得以保全性命,不願意離開勾踐的文種則被賜死。

范蠡的定位是政治家與軍事家,他提供了不少謀略給勾踐,勾踐的成功有三分之一的功能是范蠡的,同時范蠡還是最早的經濟學家,數次經商成為巨富。

十三、郭子儀

郭子儀是唐朝名將,是安史之亂的主要平定者之一,郭子儀與李光弼一起,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領導者,郭子儀是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領導了唐軍對叛軍的作戰,最終平定了安史之亂。

郭子儀還數次率軍打敗了吐蕃軍的進犯,平定了華州節度使周智光的反叛,郭子儀是四朝元老,經歷了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與唐德宗四個皇帝,在唐朝的地位是德高望眾、威望極高的存在。

郭子儀的定位是唐朝的中興名將,一生忠心耿耿,為唐朝東征西戰,最後得以善終。

從唐朝與宋朝的武廟十哲人員來分析,不考慮其他因素,只論軍事才能的話,唐朝評選的武廟十哲人選更為合適,就軍事才能來說,白起和吳起不應該被拿掉,而宋朝加上的范蠡與管仲兩人進武廟有些名不副實,他們的特長不在軍事,而郭子儀進武廟則是可以的。

熱點內容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
職工教育經費勞動法 發布:2024-12-25 23:15:21 瀏覽:87
天朝魔法學院 發布:2024-12-25 22:45:44 瀏覽:10
安博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2-25 22:45:42 瀏覽:122
寧強巴山法院 發布:2024-12-25 22:33:48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