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文物保護條例
① 重慶市風景名勝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管理,保護和利用風景名勝資源,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第三條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負責全市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調查、評價全市風景名勝資源;
(二)組織擬訂全市風景名勝區發展規劃;
(三)負責風景名勝區設立的審查、報批;
(四)負責有關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查、審批;
(五)監督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實施;
(六)對市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進行指導和監督;
(七)制定有關風景名勝區管理的辦法、規范和標准;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區縣(自治縣)人塵正民政府確定的風景名勝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調查、評價本行政區域內的風景名勝資源;
(二)根據全市風轎磨景名勝區發展規劃,組織擬訂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發展規劃;
(三)負責風景名勝區設立的相關工作;
(四)負責市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報批等相關工作;
(閉兄斗五)對本級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進行指導和監督。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七條國家級和跨區縣(自治縣)的市級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機構由市人民政府設置;其他市級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機構由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設置。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統一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並實施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
(二)組織實施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三)負責風景名勝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
(四)負責風景名勝區內生態環境保護,落實有關污染防治措施;
(五)負責風景名勝區有關安全管理工作;
(六)依法查處或協助有關部門查處風景名勝區內的違法行為;
(七)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和本條例賦予的其他職責。第八條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設立第九條風景名勝區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市級風景名勝區。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者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市級風景名勝區。第十條新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重合或者交叉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與自然保護區規劃應當相協調。第十一條申請設立風景名勝區應當提交包含下列內容的材料:
(一)風景名勝資源的分布狀況、特點、價值等基本狀況;
(二)擬設立風景名勝區的范圍以及核心景區的范圍;
(三)擬設立風景名勝區的性質和保護目標;
(四)擬設立風景名勝區的游覽條件;
(五)與擬設立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協商的內容和結果。第十二條設立風景名勝區,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會同市規劃、環保、林業、文物、發展改革、建設、旅遊等有關主管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市人民政府。
跨區縣(自治縣)設立風景名勝區的,由所跨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提出申請。第十三條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市人民政府審定後報國務院批准。
設立市級風景名勝區,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第十四條因設立風景名勝區對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因設立風景名勝區對有關單位或個人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當地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妥善處置。
有條件的風景名勝區可以依法組織在核心景區內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單位或人員實施遷移。
② 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文物的保護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
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建設、園林、國土、工商、公安、發展改革、旅遊、宗教等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第四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用於文物保護的財政撥款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
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設立文物保護專項經費用於文物保護。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捐贈等方式支持文物保護事業,設立文物保護社會基金,專門用於文物保護。
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的事業性收入,專門用於文物保護和事業發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並有權檢舉、制止破壞文物的行為。
鼓勵單位和個人向國家捐贈文物。
對文物保護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六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文物普查制度,定期組織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第七條市文物行政部門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直接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第八條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登記,並向市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第九條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搬遷後的不可移動文物,需重新確定文物保護單位級別的,應根據其原保護單位級別由市或區縣(自治縣、市)文物行政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由市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第十條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區縣(自治縣、市)文物行政部門組織調查,對其名稱、類別、位置、范圍等事項予以登記和公布,設立保護標志,向所有者或使用者發出保護通知書,明確法定義務,並報市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開埠時期及其他具有歷史價值的近現代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遺存,區縣(自治縣、市)文物行政部門組織調查後,由市文物行政部門會同市規劃、建設行政部門組織核查、設立保護標志,並向所有者或使用者發出保護通知書,明確保護義務。第十一條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者或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制定文物的保養、修繕計劃以及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方案,並按以下規定備案:
(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報市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報區縣(自治縣、市)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二條對具有歷史價值、反映民族、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鄉鎮、街區,由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並經市規劃行政部門會同市建設行政部門、市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初審後,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名鎮或傳統街區。
歷史文化名鎮、傳統街區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會同市規劃、建設、文物行政部門共同編制專門的保護規劃,並按法定程序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在歷史文化名鎮、傳統街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大足石刻等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公約和國家有關規定製定保護規劃和專項保護管理規定,並公布施行。
通過國家投入、社會捐贈、國際援助等渠道籌集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應當用於該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得侵佔、挪用。第十四條在建設拆遷過程中,發現尚未登記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及其附屬物,拆遷實施單位必須立即停止實施,保護現場,並及時報告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文物等有關行政部門及時趕到現場,必要時通知公安機關到現場維護秩序。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