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高於道德

法規高於道德

發布時間: 2024-09-13 00:33:54

Ⅰ 急!!辯論: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何以說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回答內容:

法與道德的一致性

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道德與法有著一致性。

(1)兩者有共同的經濟基礎和思想基礎,有共同的本質,都擔負著確立和維護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則上也有諸多一致之處。

(2)兩者相互滲透。法既體現某些道德精神,又直接賦予某些道德以法的效力,使其既是道德規范又是法的規范。一般說,凡是法所禁止的行為,也是道德所遣責的行為,違反了法往往也違反了道德;法所要求的行為,往往也是道德所鼓勵的行為。

(3)兩者相輔相成。它們都有調整和規范人們行為的功能,是指引、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法側重於對人們外部行為進行調整,道德則首先調整人們內心的活動。它們各自從不同角度發揮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作用。

3、法與道德的區別

法與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道德有下列區別:

(1)產生的條件不同。法通過國家機關制定、修改、補充和廢止。道德是人們在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

(2)歸屬的范疇不同。法屬於制度范疇,從制度上規范人們的行為。道德屬於意識形態范疇,從觀念上規范人們的精神和行為。

(3)表現形式不同。法以國家政權意志表現出來,是明確、肯定、普遍的行為規范,一般有憲法、法律、法規等具體表現形式。道德不以國家政權意志形式表現出來,一般較籠統、概括和抽象,沒有確定的成文形式,大多存在於社會輿論和人們的信念之中。

(4)調整范圍和內容不同。法是調整人們某些行為的規范,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道德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調整,所調整的范圍也廣泛得多,其內容主要是個人對社會、對他人應履行的義務。

(5)實施方式不同。法主要以國家政權的強制力保證實施。道德則依靠人們內心信念的驅使、社會輿論的褒貶作用、教育的力量以及傳統、習俗的影響,以精神的強制來保證實施。

(6)兩者發展前途不同。階級意義上的法隨著階級的消滅而不復存在。道德在階級消滅後仍將存在並進一步發展。

正確認識法與道德的區別,才能理解兩者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不能偏廢,從而有利於劃清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界限。尤其在司法實踐中,不能把應屬法所調整的行為、應負法的義務的行為,只用道德規范去調整,使其僅負道德義務,以至縱容違法犯罪;也不能把應屬道德規范調整的行為,應負道德義務的行為,用法的規范去調整,去追究法律責任,以至影響社會安定。

(二)法與道德的相互作用

1、道德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

(1)道德對立法有重要意義。道德的許多原則和要求,反映和貫穿在法律意識中,從而指導社會主義法的制定。我國一系列立法滲透著道德的內容和精神。另一方面,我國立法不能超越現階段人們的道德水準,否則就無法取得實效;立法也要隨著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而向前發展,否則就落後於社會實際。

(2)道德對法的實施有重要意義。由於法反映了道德的許多原則和要求,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必然有助於增強人們守法的觀念和自覺性,支持和擁護法的貫徹執行。另一方面,道德作為啟發人們內心覺悟的無形力量,是國家強制力無法代替的。加強道德建設,譴責和抑制違法犯罪行為,鼓勵見義勇為、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對法的實施可起到超出國家強制力范圍的作用。此外,執法和司法人員的道德品格如何,直接對法的實施產生很大影響。

(3)道德對法還有彌補不足的作用。需要由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往往並不是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即使立法相當完備了,也難以詳盡規定所有需要法來調整的社會關系。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往往要擔負起調整法無判局明文規定的某些社會關系的任務。

改善社會風氣法律比道德 一辯辯詞
<br>謝謝主席,大家好!
<br>一場嚴肅的辯論需要我們真誠的態度,今天我們本著對真理的追求來同對方一起探討改善社會風氣的話題,我方認為改善社會風氣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r>喚旁社會風氣是指社會上流行的愛好和習慣。我們今天辯題前提是社會風氣需要改善,這就說明社會風氣存在不足,需要我們去改善。掘鏈讓特別現代社會各種文化與價值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社會生活內容多樣化,因此,各種價值、利益的沖突愈加顯著,社會風氣極需改善,而如何改善,無非兩種方式——道德和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種規范體系,對社會風氣的改善都起重要作用。但我方主張以法為主,輔之以德,因為法律比道德能更有效、更靈活地改善社會風氣。
<br>首先,法律具有權威性。改善社會風氣需要一套權威性的行為准則。法律由國家制定頒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法律規范是最高的行為規范,而道德規范不能凌駕於其上。 「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是非觀念的形形色色,判別標準的五花八門,若沒有一套統一的權威規則,如何作到協調一致和井然有序?如果每個司機都是「我酷,我就愛這樣開!」,對方辯友你還敢上街嗎?
<br>其次,法律具有強制實效性。這是法律和道德同為規則,彼此效力卻不同的根本所在。道德只能憑借輿論批評、良心譴責來約束越軌者,卻不能對其實行強有力的制裁,並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濟,而法律卻具備這些作用。改善社會風氣既要揚善也要防惡,更要懲惡。道德可以揭示病痛,而無法繼續療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惡,而無法制裁惡行。法律是網,編織善良,網路罪惡;法律是傘,保護弱小,懲治惡強;法律是劍,伸張正義,鏟除妖孽。如果沒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懲治「張君」,將安寧還給重慶;如果沒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給「打官司的秋菊一個說法」。
<br>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適用性。改善社會風氣需要協調一致的步伐,正是法律把人們的行為納入同向一律的軌道,正所謂「一民之軌莫如法」。而道德具有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性,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甚至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標准。當「見義勇為」和「拾金不昧」越來越成為新聞的時候,當我們還在悲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候,我們依據道德譴責的最多的是那些「施救者」,而許多西方國家通過法律不僅強調了義務,更關注著他們的「權利」啊。
<br>當然,改善社會風氣,法律與道德各司其職,相得益彰。用法律維系社會能夠標本兼治,但法律並非是萬能的,並非能夠觸及到社會的所有角落,因此社會秩序的維系,雖以法為主,但並不棄德。只有以法為主,輔之以德,才能抑惡揚善,激濁揚清,使文明的演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br>對方辯友,「坐而論道,只能獨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濟天下!」改善社會風氣,讓我們高舉法律的大旗
<br>):(對方可能會問:新加坡廉政是得益於好的監督制度?)新家坡之所以能夠做到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體制,是因為它有經濟能力去建設好一個良好的監督制度,從根本上說還是高薪在其中起的決定作用。所以我們才說,新加坡是高薪養廉,而不是說監督制度養廉。
<br>高薪能夠引來精英人才,它有助於優化go-vern-ment的施政體制,從而使整個go-vern-ment的工作制度透明,廉潔施政,從而達到高薪養廉的目的.(從高薪的作用角度去考慮)。
<br>高薪是手段,養廉是目的,完善的監督制度是過程。只要目的達到,就說明手段是可行的.
<br>對方又混淆了兩個概念,那就是養廉和懲貪。懲貪要用法律手段,養廉要用高薪啊!高薪不能夠反腐,但它能夠起到預防腐敗的目的,也就是達到了養廉的目地.
<br>(針對對方可能把防腐和廉正混為一潭而提出來的)高薪既然能夠防腐,也就達到了它養廉的目的.譬如打預防針,它的作用是預防生病,而不是等人生病後它來把人的病治好.我相信對方辯友也不希望看到一個人,要等到他病的死去活來的時候再給他吃葯把他治好,而是希望在他未生病的時候給他打預防針,達到不要生病的目的.高薪的作用也是相單於打預防針的作用.
<br>肯呢亞的議員拿那麼高的薪水,並不代表他們實行的是高薪養廉政策.議員不是go-vern-ment的公務員,他們是統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找出關於公務員的定義:)肯呢亞的議員不是公務員,雖然他們拿的是高薪水,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實施的是高薪養廉.高薪養廉是指給公務員以高工資.(高薪養廉的定義?)
<br>對不起,你的這個問題不屬於我們辯論的范圍.
<br>(假設對方舉例說明高薪不能養廉)對方辯友所舉的這個不幸的事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但並不代表高薪就不能養廉.對方辯友怎麼能用矛盾的特殊性去否定他的普遍性.(不,你錯了,我方並沒有承認高薪不能養廉.我方說高薪能養廉,但不是指百分百地預防腐敗成功.譬如一種葯物,它能醫治病,但不能因為它某一次的失誤而對方辯友就要否定它的醫治功能吧.所以說,高薪是能夠養廉的.)從另一個角度去說,之所以發生像對方辯友告訴我們的那樣不幸的事,是因為現在高薪養廉在我國是新事物,新事物在它發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挫折.但它們的出現並不能否定高薪能夠養廉這樣一個結果.
<br>我方所指的高薪,是指和公務員的價值所相適合的薪水.物價所值,所以實行高薪養廉的制度,既能達到養廉的目的,又是尊重人才價值的體現.
<br>(我們自己舉出來)公務員的高薪也不是一天加上去的,而是在現實中逐步增加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就說明高薪是能夠起到養廉的目的的.如果高薪不能養廉,那麼go-vern-ment為什麼還要一次次提高公務員的薪水呢?
<br>問:一棟高樓大廈最重要的地方是哪裡?
<br>(如果對方答其他的地方,就明確地回答,錯,是基石.而廉靠的什麼養成的,高薪和好的制度,好的制度是怎樣培養出來的,是用經濟基礎供養出來的,所以,養廉要靠高薪啊。)
<br>那隻能說,這不是高薪養廉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是對方辯友個人嗜好和品性問題了。高薪還是能養廉的。)(請對方辯友注意,我們今天辯論的是高薪能不能養廉,而不是高薪養廉在我國能不能實行。)
<br>問:古代有個曲薪救火的故事,對方辯友,你覺得是提出改變煙囪的人功勞大還是救火的人功勞大?
<br>(如果對方答救火的人功勞大,就回答:錯,如果主人依改變煙囪的人的主意,就不會發生火災,也就無須救火,不會遭到任何損失,所以,防患於未然更重要.而高薪養廉起到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br>對方辯手口口說廉正要靠好的制度.請問:好的制度是怎麼樣形成的,用法去建,法靠什麼去建設?錢啊!對方辯友.所以從根本上說是高薪養廉啊!
<br>對方辯友看到的.當通貨膨脹的速度大於公務員工資增長的速度的時候,也就是說,公務員的實際工資是在下降.也就是說,廉潔度下降是因為公務員的實際工資下降造成的.所以,這從反面證明了我方的觀點,高薪可以養廉.
<br><中國經濟參考>第十一期第24頁.
<br>人為什麼要去腐敗?
<br>因為人是趨利性的動物,人的腐敗行為也是趨利性的表現和結果.所以給他們以一定的高薪,滿足他們的正常慾望,就能起到預防腐敗的效果。
<br>他們的那種慾望是正常的嗎?打擊非理性的慾望要靠懲罰手段,而養廉要靠高薪啊。
<br>一個正常人擁有的理性慾望會驅使他朝一個充滿利益是不可知,但絕對布滿危險的方向去發長嗎?當然不會。
<br>同等條件下,面對同等的誘惑,是高薪的人還是底薪的人更容易拒絕誘惑.
<br>我手裡拿是的可立克感冒葯,它能治感冒嗎?
<br>它能百分之百的治感冒嗎?
<br>既然它不是能百分之百地治感冒,為什麼還說它能治感冒呢?同樣的道理,高薪並不是百分之百地預防腐敗,我們也應當承認它能夠養廉.
<br>一定和能有什麼區別?
<br>一定是指百分百,能是指可以,是對一件事物的期望值.我方是說,高薪能養廉,並不是說,高薪百分之百能養廉.
<br>理性的慾望.人是有慾望的,但一個正常人的慾望是理性的.
<br>一個有精神病的人他說他是上帝,這也是他的慾望,你能說這是正常的慾望嗎?不是正常的,所以我們說他是有病的啊。我方支持的觀點是高薪能養廉,但並不支持高薪能治病啊.
<br>高薪養廉是指國家給公務員以高工資,以期杜絕他們的吃,拿,卡,要,並提高行政效率。
<br>高薪是指與自身 ,能夠滿足一個人正常的生活社交所需的薪水.
<br>灰色收入不是薪,灰色收入是導致公務員之間收入不平衡,造成貪污腐化盛行的重要原因。而實行高薪養廉就是要消滅灰色收入透明公務員的收入狀況,這會使廉潔成為一種制度化,達到高薪養廉的目的。
<br>(針對對方人是有慾望的說法)大家一定知道治水的方法吧,水來之則疏導之,也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正因為人是有慾望的,所以我們才要給一定的物質條件去滿足他們的慾望。成克傑說他要錢只是為了體驗數錢的樂趣,像他這種個人嗜好就不是高薪能解決的。高薪只能養廉,但不能給人提供數錢樂趣這樣的服務啊。
<br>他們本身就一種心理疾病。

Ⅱ 道德和法律哪個更重要

法律應該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道德的涵蓋面大於法律。法律比較生硬滯後,道德更加貼近現實。道德是對法律的補充。在何為罪,何為非罪,何為公正,何為不義這個最為重要的問題上,法律必須藉助道德判斷。為什麼侵害他人權益必須受到懲罰,故意殺人必須判處死刑而不是終身監禁,為什麼搶劫罪的起刑要比盜竊罪來得重,這些問題是再怎麼用邏輯推理也是說不清楚的,最終只能來源於立法者的道德判斷,來源於公眾對公共利益的主觀評價。其實,就算是法律處處標榜的公正一詞,歸根結底也是一個道德規范,其內容也不可能由理性推理獲知,而只能是社會基本道德律的體現。
事實上,法律本來便與道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應以後者為基礎。任何一種法律,如果想獲得公眾普遍而自願的認同,就必須遵循和體現一個社會的基本道德律,就不能無視絕大多數民眾的道德共識。否則,這樣的法律只能是少數精英自身利益的體現,談不上理性,更談不上公正。那種認為法律高於道德,司法應免除一切社會輿論影響的觀點不僅是無知的,甚至是虛偽的。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不是自詡為先知或哲學王的「天才」,便是試圖以一己之私替代大眾公益的「權貴」。承不承認公眾的道德評判是立法、執法和司法的根本,乃是民主制度和專制制度的核心差異!
在現代社會,法律顯然是重要的,有著道德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但這僅僅是由於一些基本的道德律對於維護社會的和平與秩序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必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予以保障。在任何時候都絕不可以依法治國為借口,忽視甚至蔑視那些民眾千百年來一直默默遵循,而在特定情境下又能激起海嘯般公眾輿論的道德准則。最好的折衷之道是,在立法上盡可能地反映絕大多數公眾所信從的基本道德律,在司法上將基本道德律和程序正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法治同時具備一般理性與基本道德的雙重特性。

Ⅲ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論據

道德比法來律更重要:1、道自德可以調整的范圍比法律要大很多,很多問題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因為法律的剛性所致。
2、一項法律法規的出台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但是一項法律要得到實施,就要包括一套可行性計劃在內的很多方面的配合。就例如證人出庭作證的問題,如果僅僅是依靠法律的制定就可以解決的話,證人出庭作證的問題在好幾十年前就已經通過制定法律解決了。但是,現在新的刑訴已經出台,證人有作證的義務,在實制操作中,卻是很多證人不敢出庭作證,依賴證人出庭作證解決的案件寥寥無幾。本質就在於人的道德感不重,怕報復。
3、如果人的道德感到達一定的程度,其實不再需要法律的存在。

Ⅳ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

一、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
1、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分別是什麼:
(1)產生的時間不一致。道德是社會自古就形成的,從原始社會直至今日一直存在,而法律是隨著國家的形成而制定的。
(2)結構和內容不一致。道德一般來說只需要義務的支撐,並且每個人心中的衡量標准不一樣,沒有具體的體系,而法律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一致性,有一定的體系來支撐。
(3)調整范圍不一致。道德的調整范圍遠遠大於法律,道德在社會各個方面都有要求,但法律只對人有要求。
(4)保障手段不一致。道德主要是依靠人的內心來衡量,並且會有輿論的產生,而法律是依靠國家的規則以及強制力度來保障。
(5)道德與法律的聯系:這兩者在社會中都發揮著各自不同的地位以及作用,但地位是同等的重要。且這兩者都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來決定的,都是屬於規范人類的社會行為,都離不開社會的經濟基礎。最後法律即為道德的底限,如果一個人違反了道德,可能會受到來自輿論的壓力,但是不一定會受約束與法律。兩者都是調控社會社會關系和人們行為的重要機制。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
【盜竊罪】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以依法審理,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理。
二、民法與民法典的區別與聯系有哪些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Ⅳ 道德和法律誰的范圍更大些

第一,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第二,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
第三,法律與道德區別:
1,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
3,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
5,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Ⅵ 道德和法律有界限嗎

道德和法律之間是沒有明確的界限的。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並強制實施的行為規范,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思想教育調整行為的規范。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互相支持、互相轉化、相輔相成。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3、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4、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5、法律與道德的有機結合、協同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但是法律不同於道德,我們應當謹守法律的范疇來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對於道德,在任何一個時期人們對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為道德懲罰保留一定的空間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6、道德是對完人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對一般人的要求。所以法律與道德是不同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實質在於模糊兩者的界限。

(6)法規高於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1、產生的條件不同。原始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規范或宗教禁忌,法律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以及私有制、階級的出現,與國家同時產生的。而道德規范產生則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是維系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規范體系。

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明確的內容,通常要以各種法律淵源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國家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規范的內容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並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它一般不訴諸文字,內容比較原則、抽象、模糊。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從深度上看,道德規范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盡管也考慮人們的主觀過錯,但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

4、作用機制不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和傳統的力量以及人們的自律來維持。

5、內容不同。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

Ⅶ 道德更重要還是法律更重要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和聯系如下: 一、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

熱點內容
美女律師日本電影 發布:2024-12-25 00:23:00 瀏覽:454
201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2024-12-24 23:51:17 瀏覽:981
論述合同法的四個風險 發布:2024-12-24 23:34:54 瀏覽:252
政治委員條例 發布:2024-12-24 23:27:41 瀏覽:95
2015經濟法熱點 發布:2024-12-24 23:10:59 瀏覽:405
五四青年節法院座談 發布:2024-12-24 23:09:22 瀏覽:344
勞動法對乙肝工作人員的規定 發布:2024-12-24 22:40:36 瀏覽:444
學院蓋章的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4 21:52:50 瀏覽:939
王輝司法所 發布:2024-12-24 21:52:48 瀏覽:908
勞務派遣公司常見法律風險 發布:2024-12-24 21:50:39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