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審計應用法規

審計應用法規

發布時間: 2024-10-08 01:51:00

Ⅰ 審計項目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一、審計項目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1、審計項目依據的法律法規有八種,分別是:
(1)審計法;
(2)審計法實施條例
(3)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
(4)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5)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
(6)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7)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對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第十七條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二、審計機關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報表進行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竣工工程概況表、竣工財務決算表、交付使用資產總表、交付使用資產明細表的真實和合法情況;
2、竣工決算說明書的真實與准確情況。

Ⅱ 審計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五章審計程序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實行審計監督制度。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第三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的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第五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七條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
第八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第九條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第十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設立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第十二條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第十三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十四條審計人員對其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十五條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審計機關負責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審計機關負責人沒有違法失職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職條件的情況的,不得隨意撤換。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

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十六條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七條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國務院總理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第十八條審計署對中央銀行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條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一條對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的審計監督,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二條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三條審計機關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四條審計機關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五條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六條除本法規定的審計事項外,審計機關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事項,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審計機關有權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調查結果。
第二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者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
審計機關之間對審計管轄范圍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審計機關確定。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可以直接進行審計,但是應當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
第二十九條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條社會審計機構審計的單位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審計機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權對該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進行核查。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三十一條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提供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會計報告,運用電子計算機儲存、處理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的情況,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三十二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第三十三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審計機關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在金融機構的賬戶。
審計機關有證據證明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在金融機構的存款。
第三十四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必要時,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有權封存有關資料和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對其中在金融機構的有關存款需要予以凍結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通知財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
審計機關採取前兩款規定的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五條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七條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可以提請公安、監察、財政、稅務、海關、價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機關予以協助。

第五章審計程序

第三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審計事項組成審計組,並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的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審計機關應當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第三十九條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第四十條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後,應當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應當徵求被審計對象的意見。被審計對象應當自接到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將其書面意見送交審計組。審計組應當將被審計對象的書面意見一並報送審計機關。
第四十一條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審計機關應當將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主管機關、單位。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條上級審計機關認為下級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決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可以責成下級審計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出變更或者撤銷的決定。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採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三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工作的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
第五十四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同時廢止。

Ⅲ 中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依據主要有哪些

我國現行的審源計法律法規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3.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
4.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
5.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
6.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7.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1〕88號);
9.國務院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的通知(國發〔2000〕39號);
10.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於審計機關是否有權要求國有商業銀行提供存款電子數據的意見(國法函〔2003〕42號);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准則

Ⅳ 中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依據主要有哪些

中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依據的話主要有,嗯,如果是企業的話就是會計法,然後會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准則,另外結合了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增值稅暫行條例等。

Ⅳ 國家審計主要法規目錄

中國法律體系中,關於國家審計的法規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重要文件上:

首先,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其中包含了關於審計監督的相關條款,為審計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和指導。憲法的權威性確保了審計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是專門針對審計工作制定的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公布。這部法律詳細規定了審計的范圍、許可權和程序,是審計工作的基礎法。

此外,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71號)是對審計法的細化和補充,進一步明確了審計的具體操作和執行細則。

針對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有專門的《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32號文件對此進行了詳細規定,旨在監督和評估這些重要職位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

最後,審計工作的執行標准和職業道德規范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令第8號)規定,確保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透明度。

Ⅵ 審計報告相關法規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的司法解釋,即《關於適用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自2022年9月26日起開始實施。該法規著重明確了人民法院在處理企業破產案件時,針對債務人是否具備破產原因的判斷標准,特別是對於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這一常見判斷點的處理方式。


司法解釋明確指出,"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是指債務人的實際資產無法覆蓋其全部債務,通俗來講,就是"資不抵債"或"債務超過"的狀態。這個標準的核心是債務人與債務之間的比例關系,主要關注的是債務人的償還能力是否僅限於其實際擁有的財產,而不考慮信用評級、經營能力等因素。在計算債務總額時,即使債務未到清償期,也會被計入其中,這一規定旨在確保公正和嚴謹的評估過程。[3]


(6)審計應用法規擴展閱讀

審計報告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的規定,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審計報告 英語為:accountant's opinion;auditor's certificate;auditor's opinion;auditor's report;opinion。由獨立會計師或審計師對公司審計之後簽發的正式報告。用於向公司董事會、全體股東及社會公眾報告公司的財務運行情況。審計報告根據普遍接受的會計標准和審計程序出具,可對公司的財務狀況作出積極和消極的結論。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