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楊宜勇條例

楊宜勇條例

發布時間: 2024-10-15 23:06:14

⑴ 網傳的有關楊宜勇的事件是真是假 - 知乎

網上傳言涉及楊宜勇的事件,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首先,有關引進黑人的說法,從微博中的閑談對話傳出,其真實性值得懷疑。僅憑兩個微信號捏造出的個人,就能成為所謂的證據嗎?這明顯是玩笑話。接著,關於與女孩聯姻的說法,似乎被營銷號帶了節奏。為何人們在沒有仔細核查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便紛紛跟風,向不明真相的人普及錯誤信息?此外,關於引進外國人才的條例,被誤解讀為引進黑人的政策,甚至有人聲稱基金會是用於洗錢,這顯然誤解了相關法律。法律規定非中國公民不得在中國募捐,而關於雙重國籍的說法更是荒謬。

現今,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針對某些人物的指責與洗白。指責者盲目跟隨營銷號的節奏,隨意謾罵;洗白者則在面對條例時手足無措。指責者看到了條例中模稜兩可的條款,如第17條、第19條和第37條,但請理智對待。不是你想得出的東西,國家決策層不會想不到。因此,我們應保持不信謠、不傳謠的態度,保持冷靜,相信國家和政府的智慧與決策。

⑵ 急需一篇總結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論文

回顧「十一五」所取得的成就
摘要:本文詳細地介紹了「十一五」的規劃,並從政治建設方面,經濟建設方面社會建設方面和文化建設方面回顧了「十一五」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這就要歸結於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也對「十二五」做出了期望。
關鍵詞:規劃 成就 政治 經濟 文化 社會
正文
一、十一五規劃簡介
「十一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一五計劃的起止時間為2006-2010年。2006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表決通過了關於國 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綱要的決議。
「十一五」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五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戰勝重重困難奮力前行的五年。走過五年,我們科學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步履更加堅定。
二、輝煌十一五
過去的五年,極不平凡,我們遭受並抵禦了國際金融風暴的嚴峻挑戰,經歷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凍、乾旱、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國際盛事,隆重紀念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
這些都得益於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從而克服重重困難,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社會事業顯著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為「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政治建設方面
2008年,按照黨的十七大關於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國務院機構進行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六次改革。被社會各界形象地稱為「大部制改革」的這次改革,著眼於推動科學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等方面邁出重要步伐。
「十一五」期間,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關鍵。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確立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明顯增強。2008年的改革將國務院組成部門從28個調整為27個,雖然數量變化不大,但意義深遠,「大部制改革」被譽為政府改革的新起點、新突破口。
2、經濟建設方面
從2006年到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十一五」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這就是中國經濟走過波瀾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績單,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交出的考試卷。

「十一五」期間,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出台了許多類似的舉措:全國24個省(區、市)開展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29個省(區、市)正逐步推開「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全面實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實現統一;增值稅轉型改革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個人所得稅、消費稅等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環境稅、房地產稅等改革的腳步聲越來越響;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初步形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
3、社會建設方面
(1)統籌城鄉發展
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等涉農稅費的取消,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統籌城鄉發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是一項帶有全局意義的重大體制攻堅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十一五」期間這項改革從單兵突進向綜合配套改革、協同推進發展。5年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持續推進,國務院已經批准設立了8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東部有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經濟特區,主要對加快開發開放,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全面改革探索;中部有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開展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驗;西部有成都市和重慶市,進行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東北地區有沈陽經濟區,對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進行重點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東中西互動,多層次推進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格局。
(2)醫療衛生改革
為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國拉開了新一輪醫改大幕。自2006年6月醫改啟動以來,醫改方案經歷了近3年的醞釀、討論和修改。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公布。新醫改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創新。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58.4億元,支持近5萬個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其中縣級醫院近2000個,鄉鎮衛生院23000個,村衛生室20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82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116個。900所城市三級醫院與2200所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和協作關系,並通過培養培訓、對口支援、執業醫師招聘等多種手段,改善基層服務條件,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3)統籌區域發展
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從來沒有像「十一五」時期這樣精彩紛呈。2009年以來,國務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頻率,先後將12個區域規劃上升到國家層面。中國經濟發展的版圖在細化,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由南向北、從東到西,一個個被圈定,一步步在展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區」已成中國經濟三大引擎,沿海有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關中天水、北部灣三大重點經濟區,中部有武漢、長株潭城市群,東北有長吉圖、沈陽經濟區……一時間東西呼應,南北互動,區域經濟網路越編越密,協作形式越來越多。
「十一五」區域經濟碩果累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加快,與全國經濟增長的差距一步步在縮小。到2009年,中西部和東北的增速一舉超過了東部,這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中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國的比重為27.3%,比2005年提高5.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佔22.1%,比2005年提高2.2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然走在東部的前面。
4、文化建設方面
第一,理論上有重大突破。比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提出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其作為保障民眾文化權益、實現以人為本的重要途徑。
第二,投資力度大大加強,在繼續實施「村村通工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圖書館工程」等一些加強文化建設的重大工程同時,「十一五」期間,國家計委、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實施了「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 「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 「農家書屋」 。此外還有公共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遺址保護工程、珍本善本保護、中華字型檔等等。
第三,投入和運行機制發生變化。在此之前,在公共文化領域,政府全權投入,地方參與很少。反觀現在,一般採取中央與地方共同投入的模式,針對不同地區展開分類指導。另外,採取多種投入方式,政府提供引導性投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積極性。
結束語
波譎雲詭,跌宕起伏,艱苦卓絕,而又成就斐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十一五」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5年。它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⑶ 我是1970年出生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算,我該哪一年退休

正常情況下1970年出生的按2015年新推出的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演算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會延遲退休3年,即在2033年可退休,女性會延遲退休3年,即在2028年可退休。

  1. 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幹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的;

    (二)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經過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工緻殘,經過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2. 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機關群眾團體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由醫院證明,並經過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3. 城鎮個體工商戶等自謀職業者、農民合同制工人以及採取各種靈活方式就業人員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時,累計繳費年限滿15周年的,可按規定領取基本養老金。

拓展資料:

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一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到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法定退休年齡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准,現在仍然有效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

參考資料:網路法定退休年齡

⑷ 發改委:實施1億人城鎮落戶 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

戶籍制度改革是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後,面對的難啃「硬骨頭」之一。按照中央的規劃安排,2020年前,將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在制定相關方案。

同時,隨著《居住證暫行條例》的實施,今年,我國將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預計將有2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居住證制度實現市民化。

實施1億人城鎮落戶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落地,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機制,制定實施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方案,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這是我國首次提出上億規模人口城鎮落戶,『十二五』時期提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此次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標,實施難度更大。」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我國「十二五」期間城鎮化推進速度很快。按照「十二五」發展規劃,計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彼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95%,而實際上201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超過預期目標。

實際上,早在2014年3月16日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時就提出:到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標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

201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我國城鎮化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以2013年的數據計算,要實現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目標,就意味著要提高9個百分點,約1億人口要在城鎮落戶。這一目標也寫進了 「十三五」規劃中。

面對此目標,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日前坦言:「這個任務非常艱巨。」

而在楊宜勇看來,新型城鎮化強調的是人的城鎮化,應是人的權利的城鎮化,是人的基本權利「屬地化」,包括人的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4項權利,這4項權利是不能分開的。比如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其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在農村,而不在城市。在城鎮落戶,就是對這四項權利的落實。

不過國家發改委也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個預期性的目標,不是約束性的目標,所以不存在強力去推進的問題。

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

但即便到2020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按照測算,仍有2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還是不能得到就業和居住所在地的戶口。這意味著,這2億人需要通過居住證制度實現市民化。

「他們的市民化也要往前走。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基於居住證制度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這些人擁有居住證,就應該基於居住證享受這個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務。」徐林表示。

作為我國重要的制度設計,《居住證暫行條例》已經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各地都在制定地方辦法。

與戶籍制度相比,徐林稱,居住證制度很重要的前提是不能像戶籍那樣設很多前提條件,這是要重點推動的工作。

事實上,建立居住證制度近些年受關注,其核心是其背後指向的公民享受公共服務的權利。

「一般來說持有一個地方的戶籍,那就和原來的戶籍人口享受完全一樣的公共服務待遇;對沒有戶籍的那部分人,持有居住證的人強調的只是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服務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每個地方差距不太一樣,有的地方差距大一些,有的地方可能差距很小。」徐林表示。

《居住證暫行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此外,還享受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及補領居民身份證、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等基本公共服務或便利。

「總的想法是,隨著居民在一個地方持有居住證的時間越長,所享受的公共服務的水平與戶籍人口的水平差距就越小,這是一種制度上的安排。」徐林說。

按照制度設計,待居住證和戶籍制度之間沒有什麼差別時,中國的戶籍制度就最終可以讓位於居住證制度。不過在專家看來,這個過程將會很漫長。

居住證制度是戶籍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同年7月3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要求各地「抓緊出台本地區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建立居住證制度,對於5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將改進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截至目前,全國有28個省(市、自治區)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首要任務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出台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記者注意到,在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中,特大城市落戶還是有很高的門檻,幾乎所有出台實施意見的省份都提出,要合理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加快中小城市培育

為落實1億人落戶的目標,國家發改委還將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機制。

徐林稱,一個地方落戶的人多了,給它建設用地的額度就需要與落戶數量掛鉤。落戶人口越多,建設用地規模應該越大。同時,哪個地方農民市民化工作推進得更快、落戶得更多、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好,財政轉移支付就對這個地方的規模更大。

目前我國約有6億人居住在農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認為,農民工的市民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整個過程有多快,受很多條件的制約,比如公共服務的提供、財力狀況等。

「這不是簡單的給他發一個戶口本,說你是城市的市民了,是新市民了,這背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他能夠享受到跟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韓俊說。

《居住證暫行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所需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據了解,目前財政部正在制定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的相關政策。

楊宜勇認為,應該通過政策明確中央、地方等各級財政承擔的比例,而不是全部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記者注意到,目前農業轉移人口正呈集中向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動的趨勢。國家發改委編寫並於日前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顯示,中國農民工流向地市級以上的佔70%以上,而流向小城鎮的不到10%。

徐林坦言,這是因為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資源、聚集要素的效率更高。

而這種流向趨勢與上世紀80年代我國城鎮化的說法即農民工要流向中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特大城市是相矛盾的。

如何引導農民工向中小城市移動?徐林表示,政府將通過公共資源的配置來盡力改變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間的差距,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

據了解,中國目前人口接近14億,但是真正成為「城市」的才有600多個,超過10萬人的鎮已經有200多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4-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熱點內容
西方第一個主張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5 16:30:43 瀏覽:995
創遠律師事務所黑律所 發布:2024-11-15 16:26:11 瀏覽:21
法院調查股票 發布:2024-11-15 15:57:34 瀏覽:269
開封人民法院執行網 發布:2024-11-15 15:35:07 瀏覽:332
酒駕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4-11-15 15:24:02 瀏覽:678
法治文章名 發布:2024-11-15 15:16:25 瀏覽:367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
淘寶司法拍賣費用 發布:2024-11-15 15:14:01 瀏覽:71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