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時間: 2024-11-08 03:10:04

Ⅰ 2017年中醫葯政策

中醫葯也叫漢族醫葯,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關於中醫葯出台了哪些相關的政策。中醫葯的政策有哪些值得關注。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17年中醫葯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中醫葯政策

近日,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葯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下稱《中醫葯法》正式出台,並將於2017年7月1日開始施行。《中醫葯法》的出台,給中醫葯行業在資格准入和管理規范方面進一步開了口子,使得中醫葯事業的發展更加有法可依,中醫葯事業正在迎來新機遇並步入新的發展時期。

《中醫葯法》的落地,被解讀為促進中醫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法律援助和支撐。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會將該法列入立法規劃;2009年《中共中央出台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快中醫葯立法工作;2011年12月,原衛生部向國務院報送了《中醫葯法》草案送審稿;2015年12月,國務院將中醫葯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會審議;2015年12月和2016年8月、12月,全國人大會進行三次審議後通過了《中醫葯法》。

眾所周知,中醫葯被譽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隨著近些年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模式的不斷創新,中醫葯在國內衛生和健康工作中逐漸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但無論是觀念的轉變還是需求的增多,對中醫葯的發展只是助力,而《中醫葯法》的最終施行,使得從事中醫葯行業的企業和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和日常工作中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國務院醫改辦、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起草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葯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此前已經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將印發執行。

十大醫葯行業的新規

一、中醫葯法明年7月1日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於2016年12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中醫葯法有五大亮點:

第一,明確了中醫葯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

第二,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

第三,加大對中醫葯事業的扶持力度。

第四,堅持扶持與規范並重,加強對中醫葯的監管。第五,加大對中醫葯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二、2017年底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2016年12月20日,人社部召開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視頻會。

並與北京等22個申請首批啟動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省份簽訂了工作責任書,標志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正式轉入落實階段。

根據相關工作要求,2016年底,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

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三、《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施行

2016年12月27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CFDA)發布《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明確對下列醫療器械實施優先審批:

一是診斷或治療罕見病、惡性腫瘤且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醫療器械,診斷或治療老年人特有和多發疾病且目前尚無有效診斷或治療手段的醫療器械,專用於兒童且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醫療器械,臨床急需且在我國尚無同品種產品獲准注冊的醫療器械;

二是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醫療器械。另外,CFDA將根據各方面情況和意見,組織專家審查後,確定對“其他應當優先審批的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批。

程序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四、疫苗銷售和采購行為嚴格管理

2016年6月14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關於貫徹實施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通知 》,對新《條例》貫徹實施具體工作要求和過渡期間疫苗購銷問題作出具體規定。

《通知》要求:

一是嚴格規范疫苗銷售和采購行為。

二是嚴格過渡期疫苗購銷管理。

三是嚴格落實疫苗配送和使用管理。

四是強化疫苗流通和使用的監督檢查。

其中,第二條提到:原疫苗經營企業不得購進疫苗,不得將疫苗銷售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外的單位和個人,2016年12月31日前應將已購進的第二類疫苗銷售完畢,2017年1月1日起停止疫苗銷售,申請注銷《葯品經營許可證》或核減疫苗經營范圍。

尚不能利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進行采購的省份,第二類疫苗參照現有的第一類疫苗采購模式進行采購。

對於尚未完成集中采購但急需使用的第二類疫苗,可根據實際情況,由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直接向疫苗生產企業訂購。

五、特殊葯品生產流通信息報告系統試運行

2016年11月7日,總局發布了開展《特殊葯品生產流通信息報告系統》試運行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17年1月起特葯信息報告系統在全國范圍內試運行。

所有特葯生產、經營企業應於1月1日起通過特葯信息報告系統填報其生產、流通、庫存葯品的數量和流向。

各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周密安排,嚴格落實總局的工作部署,完成相關工作任務。

六、北京醫療服務價格將放開由醫院自主定價

日前,北京市有關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放開本市公立醫療機構特需醫療服務價格的通知》,從2017年1月1日開始,特需醫療服務、新增醫療服務和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將執行醫院自主定價。

幾乎與此同時,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出台,提出對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對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療機構自主制定。

七、湖南實施新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從2017年1月1日起,湖南省將全面實施新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今後,城鄉居民參保繳費標准和就醫報銷標準保持一致,在醫療保險待遇方面不再分“農村人”和“城裡人”。

此前,湖南基本醫保制度有三類: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

根據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的要求,將現有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合二為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最大特點是將醫保報銷范圍和標准進行了統一,不再區分城鄉。

八、河北2017年1月1日起執新醫保目錄

12月28日,河北人社廳發布《河北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2016年版)》。

新版目錄是整合原來的2010版醫保目錄和農合目錄,2017年1月1日執行,過渡期2個月,過渡期結束後,原醫保目錄和農合目錄停止使用。

此目錄也是過渡,待國家新版目錄發布後,人社部再做調整。

九、廣東明年起全面執行“兩票制”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醫葯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自2017年起,穩步推行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兩票制”和葯品耗材采購院長負責制。

日前,《廣東省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點》出台,明確提出明年要成為醫改試點省份。

在國務院發布2016年醫改重點中,明確提出醫改試點省要執行兩票制。

業內人士猜測,廣東加快落地兩票制,試點城市深圳、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將會率先執行,但是否會在全省范圍內落地還不能完全肯定。

十、首部《環境保護稅法》落地,醫葯產業成本“飆升”

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簡稱《環境保護稅法》)。

據悉,《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的落地,意味著我國環保治污、“綠色稅收”的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雖然施行時間為2018年,但環保整治必須有一個過渡時間,醫葯企業在2017年或必須做好提前規劃與准備。

中醫葯法五大亮點

一、明確了中醫葯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規定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

二、建立了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在中醫診所、中醫醫師准入、中葯管理等多個方面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創新,包括允許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憑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葯飲片,或者對中葯飲片進行再加工等。

三、加大對中醫葯事業的扶持力度。包括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將中醫葯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中醫葯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四、堅持扶持與規范並重,加強對中醫葯的監管。明確國家制定中葯材種植養殖、採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准,加強對中葯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葯材質量安全。加強中葯材質量監測,建立中葯材流通追溯體系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鼓勵發展中葯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嚴格管理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醫葯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葯等。

Ⅱ 雲南省發展中醫葯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展中醫葯學,發揮中醫葯資源優勢,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和中醫葯教育、科研、對外交流以及中醫葯事業管理等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中葯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雲南省葯品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三條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按照繼承、保護、扶持的原則,發揮中醫葯的特色與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葯現代化。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增加對中醫葯事業發展經費的投入,並隨著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投入比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時,應當統籌規劃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和布局,並將中醫葯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第五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管理工作,應當加強中醫葯管理機構建設,配備中醫葯專職管理人員,逐步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
發展改革、財政、教育、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工業和信息化、工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發展中醫葯工作。第六條衛生、教育、文化、科技、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及中醫機構、行業協會、學會等單位和組織,應當宣傳、普及中醫葯知識,展示中醫葯發展成果,弘揚中醫葯文化,擴大中醫葯的影響。
每年10月22日國際傳統醫葯日為本省中醫葯宣傳日。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發展中醫葯事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對捐獻有重要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價值的中醫葯文獻、民間驗方、秘方和有獨特療效的中醫葯診療技術的,經衛生行政部門審定,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中醫醫療機構與從業人員第八條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符合當地區域衛生規劃以及國家醫療機構的設置標准,依法辦理審批手續,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相應的診療活動。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區域衛生規劃設置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
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配備的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於60%;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應當設置中醫科或者中西醫結合科,配備中葯房,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床位占醫院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5%;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科和中葯房,配備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應當開展中醫葯服務。第十條鼓勵有條件的專科醫院設置中醫科或者中西醫結合科,配備中葯房;鼓勵民族自治地方和具備條件的地方設立民族醫醫療機構或者在綜合醫院設置民族醫專科;鼓勵其他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葯服務。第十一條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合並、撤銷以及所有權發生變更的,應當徵求社會公眾意見,並向省衛生行政部門報送以下材料,經省衛生行政部門同意後,方可合並、撤銷、變更:
(一)撤銷、合並或者所有權變更的申請和方案;
(二)當地衛生、財政、發展改革、機構編制管理等有關部門意見;
(三)省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省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核意見;不同意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所有權變更的,應當取消原名稱中的行政區劃字樣,並按照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第十二條中醫醫療機構應當發揮中醫葯的特色和優勢,吸收和應用現代醫學診療技術,提高中醫診療技術水平,提供優質的中醫葯服務。第十三條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按照省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或者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葯事委員會審核通過的固定處方,可以預先調配或者集中代煎預防性中葯,在院外使用。第十四條制定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應當體現中醫葯服務的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聽取中醫葯專家的意見,具體標准由價格、衛生等部門制定。

Ⅲ 雲南省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醫療機構管理,提高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設置、登記、校驗、執業以及對其監督管理和醫療糾紛預防處置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醫療機構,是指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站、所、室)、療養院、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急救中心(站)、臨床檢驗中心,專科疾病防治院(站、所)、護理院(站)和國家規定的其他診療機構。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城鄉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優化配置醫療資源,落實醫療機構政府補助、補償和扶持政策,建設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
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其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同級財政應當給予保障,省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
第四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醫療機構的設置、登記、校驗、執業、監督管理和糾紛預防處置等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民政、工商、審計、質監、稅務、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醫療機構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患者、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擾亂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 第六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應當經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第七條 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
(四)擬設置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身份證明和銀行出具的資信證明。
第八條 醫療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並經執業注冊後,連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從事5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個人申請設置診所的,即為該診所的負責人。
第九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設置標准對醫療機構的設置進行審批。省、州(市)、縣(市、區)的審批許可權由省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設置申請之日起20日內,對其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作出擬准予設置醫療機構的書面決定;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設置醫療機構的書面決定。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對擬准予設置醫療機構的,應當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0日。
公示內容應當包括:申請人名稱、擬設置醫療機構的名稱、類別、級別、地址、診療科目、床位(牙椅)、審查情況和其他必要的情況說明等。
公示無異議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公示有異議的,應當進行核實,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或者作出不予核發的書面決定。
第十二條 州(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材料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有效期為:
(一)100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為2年;
(二)不滿100張床位的醫療機構為1年;
(三)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為6個月。
申請人在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後,應當在規定的有效期內設置。設有床位的醫療機構在有效期內不能完成籌建工作的,可以在有效期屆滿前30日內,向批准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延期1次,延期時限為半年;延期屆滿仍不能完成的,其《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自動失效。新建的500張以上床位的醫療機構在上述期限內仍不能完成的,向批准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可以再適當延期。
第十四條 設置醫療機構申請人在完成《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核準的事項後,應當向批准其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辦理執業登記。
辦理執業登記,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規定的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說明和規章制度;
(三)符合規定的名稱、組織機構、場所的證明材料;
(四)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專業衛生技術人員資格證書、執業證書、聘用合同的復印件;
(五)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證明、設施設備購進證明,以及符合規定的消防、供電供水、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等必要設施的證明材料;
(六)新建、改建或者擴建的建築設施竣工驗收報告。
第十五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材料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並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十六條 醫療機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應當依法到相關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可以使用地名、單位名稱、個人姓名、醫學學科名稱、醫學專業和專科名稱、診療科目名稱和登記機關批准使用的名稱作為識別名稱,不得使用國家和省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不得使用的名稱。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的名稱、診療科目、床位(牙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手續;類別、地點、設置申請人發生變更的,應當重新辦理設置審批。
因變更登記超出原登記機關管轄許可權的,向有管轄許可權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醫療機構終止醫療執業活動的,應當向原登記機關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注銷手續。
醫療機構因擴建、改建等原因,暫時停業或者部分停業的,應當事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停業手續。暫時停業時限為半年,情況特殊的,經申請批准後可以再延期半年。
第二十條 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校驗期滿前3個月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校驗手續。登記機關應當在受理校驗申請之日起20日內進行校驗審查,作出校驗結論。校驗結論分為校驗合格和暫緩校驗。 第二十一條 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開展醫療執業活動,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醫療技術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遇有突發事件及其他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應當服從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第二十二條 醫療機構開展需要審核登記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應當經具有審批許可權的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向登記機關辦理醫療技術登記後,方可開展臨床應用。
第二十三條 醫療機構不得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醫療機構名稱出賣、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不得將醫療場所出租、承包給其他機構(人員)開展診療活動。
第二十四條 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檢驗、檢查報告及其他醫療文書應當真實、完整,並按規定妥善保存,不得塗改、偽造、隱匿、毀損。
醫療機構不得為未經本醫療機構醫師(士)診查的病人出具疾病診斷書、健康證明或者死亡證明等醫療文書;不得為未經本醫療機構醫師(士)、助產人員親自接產的嬰兒出具出生醫學證明。在醫療機構外出生的嬰兒,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婦幼保健院按規定出具出生醫學證明。
醫療機構未經批准,不得從事遺傳病診斷、胎兒性別鑒定、產前診斷和終止妊娠手術以及其他計劃生育手術等活動。
第二十五條 醫療機構在執業活動中不得聘用未在本醫療機構執業注冊的人員,或者其他不具備衛生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從事執業活動;不得使用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員獨立從事執業活動。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可以根據診治的情況和需要,使用執業助理醫師獨立從事一般的診療活動。
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在執業活動中不得雇傭人員或者使用其他形式誘導患者就醫;不得泄露在醫療執業活動中知悉的病人隱私;不得實施違反診療規范的診斷和治療;不得收受患者及其家屬錢物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第二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感染管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時處理污水和醫療廢棄物,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發現傳染病疫情應當及時報告,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十七條 醫療機構發布醫療廣告,應當向其所在地的州(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發布的內容不得超出《醫療廣告審查證明》核準的范圍。
醫療機構發布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應當經省衛生行政部門同意,取得《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發布的內容不得超出《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核準的范圍。
第二十八條 醫療機構應當將服務項目、價格等信息進行公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應當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醫療服務收費標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或者提高收費標准。
第二十九條 醫療機構應當支持醫師個人和技術團隊到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舉辦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多點執業的管理辦法由省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條 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應當設置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部門,配備管理人員,履行醫療保險服務協議,遵循基本醫療保險結算程序,使用由財政和稅務部門規定的收費票據或者發票,向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提供審核醫療費用所需的全部診治資料及賬目清單,禁止偽造醫療保險費用結算單據、發票和報表。
第三十一條 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在診斷和治療中,應當遵守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核實患者身份及參保情況;在規定的范圍內使用葯品、提供醫療服務;不得推諉參保人員就醫或者限制參保人員外購葯品。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療糾紛的預防和處置制度。醫療糾紛實行屬地管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引導醫患雙方依法解決醫療糾紛。
第三十三條 縣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依法設立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醫療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醫療糾紛應當堅持醫患雙方自願、平等的原則,尊重醫患雙方的權利,不得泄露醫患雙方的隱私、商業秘密。
第三十四條 醫療機構負責人對本單位的醫療安全負責,做好醫療秩序的維護工作;加強對衛生技術人員的管理,督促提高醫療診治水平,避免和減少醫療糾紛。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投訴受理制度,對涉及收費、服務質量等能及時處理的投訴,醫療機構應當及時處理,並向投訴人反饋;對情況復雜,不能及時處理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給予回復。
第三十五條 醫療糾紛發生後,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有關醫療糾紛處置的具體辦法和程序,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防止事態擴大;應當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積極參與處置因醫療糾紛引發的治安事件。
第三十六條 醫療糾紛發生後,醫患雙方可以自行協商解決,可以申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可以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七條 患者應當遵守醫療機構的規章制度,配合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開展相關的診療活動。
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行為有異議的,應當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禁止有下列行為:
(一)限制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人身自由,或者侮辱、威脅、傷害醫療機構工作人員;
(二)損毀、搶奪醫療機構的財物、醫療文書;
(三)設置障礙或者以其他形式堵塞交通、妨礙他人就診;
(四)違規停屍、私設靈堂、擺放花圈、焚燒紙錢、燃放煙花炮竹等;
(五)聚眾滋事,破壞或者干擾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
(六)其他危害醫療秩序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公安機關接到危害醫療秩序的報警後,應當立即組織警力趕赴現場,維持秩序,控制事態擴大;對醫患雙方勸阻無效的,依法予以處置。
第三十九條 醫療糾紛調解過程中,調解人應當分別向醫患雙方、有關專家了解相關事實和情況,醫患雙方、有關專家應當予以配合。根據案件需要,調解人可以建議醫患雙方進行醫療事故或者醫療損害鑒定。
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賠償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醫療糾紛,可以鑒定的,應當依據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或者醫學會出具的鑒定意見進行處理。
第四十條 醫療機構應當自糾紛解決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分別附上自行協商協議書、調解書、人民法院裁判書。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執業活動的監督管理,完善醫療機構評審評價制度,推進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計分制度,督促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有權糾正下級衛生行政部門在醫療機構設置、執業、登記、校驗、評審評價和執法檢查中的違法行為。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督促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公安機關應當指導醫療機構開展安全保衛工作。
第四十三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科學確定診療項目保險支付范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在糾正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不符合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行為時,應當聽取醫療機構的申訴。
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與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建立平等協商機制,對考核方式進行協商,及時結算醫療費用。
第四十四條 醫療機構應當逐步實行醫療責任保險和衛生技術人員職業綜合保險。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調整和新增醫療機構,同等條件下優先配置社會舉辦的醫療機構。
在同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區域內,多個社會主體同時申請舉辦醫療機構超出規劃限定數額的,由具有審批許可權的衛生行政部門通過公開競爭方式確定舉辦主體。
第四十六條 社會舉辦的醫療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在技術准入、醫院等級評審、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科研立項、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衛生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社會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扣除辦醫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的其他必需費用後,出資人可以從辦醫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
各級政府應當通過購買服務、定額補助等方式,對社會舉辦的營利性醫療機構承擔公共衛生等非營利性服務項目時給予補償。 第四十七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八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銷其相關診療科目,直至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 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對醫療機構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對衛生技術人員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醫療機構的相關診療科目,或者吊銷衛生技術人員的執業證書。
第五十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其相關診療科目,直至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省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其相關診療科目,直至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五十一條 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未嚴格執行醫療保險制度,致使醫保資金流失的,由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或者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發生金額2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
第五十二條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衛生、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Ⅳ 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第六章 社會事業

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在第六章中詳細規定了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管理。

第四十四條規定,自治機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主規劃、管理和推動教育、科技、文化、出版、傳媒、衛生以及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在教育方面,第四十五條規定自治機關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和相關法律,制定教育規劃,包括各級學校的設置、學制、形式、教學內容、語言和招生政策。他們注重教育普及,特別是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以及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參與捐資助學。

針對少數民族教育,第四十六條規定設立民族特色學校和民族班,實施助學金和獎學金制度,確保少數民族學生順利完成基礎教育。同時,推廣普通話並支持使用民族語言進行輔助教學。

為了提升師資力量,第四十七條規定自治機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晉級和評優支持,鼓勵教師在貧困地區服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科技發展方面,第四十八條規定建立健全科技推廣機構,提供培訓和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注重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以科技推動經濟建設。

在文化領域,第四十九條強調保護和發揚民族文化,保護文化遺產,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的藝術,同時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並開展對外文化交流。

原生態文化和東巴文化的保護也得到重視,包括東巴文字的規范使用和民族服飾的傳承,以及對民間文化和傳承人的支持。

在醫療衛生方面,第五十一條提到自治縣致力於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加強醫療設施建設,推廣中醫和民族醫葯,同時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醫療條件。

計劃生育政策在第五十二條中提及,倡導晚婚晚育和優生優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最後,體育事業的發展被第五十三條規定,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群眾體育活動和青少年體育訓練,以提高人民體質。

熱點內容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
競職條例 發布:2025-01-23 19:22:33 瀏覽:550
文化與道德 發布:2025-01-23 19:09:23 瀏覽:228
熱搜推動司法 發布:2025-01-23 18:50:35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