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管理制度
A.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的區別與分類:
1. 法律: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總稱。它具有國家強制力,用以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確保國家穩定和社會秩序。
2. 法規:
法規是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例如,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法規是在特定領域或區域內規范行為的規范性文件。
3. 政策: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其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制定並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應當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政策通常涉及國家或政黨的長遠目標和行動計劃。
4. 標准:
標準是一種規范性文件,旨在特定范圍內實現最佳秩序,通過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標准涉及產品、服務、過程等方面的規范,以確保質量、安全、效率等方面的統一要求。
總結:
法律、法規、政策和標准都是國家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工具,但它們的制定主體、程序、內容和目的各有不同。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法規是在特定領域或區域內規范行為的規范性文件;政策是國家或政黨為達成特定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指南;標准則是為了確保特定領域內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而制定的統一要求。
B. 怎樣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規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和適用情況進行檢查、評估
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識別、獲取和更新管理制度1、目的 為了獲取、更新、識別適用於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特製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獲取、更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以及適用性確認。3、職責3.1 安全部負責獲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並確認其適用性,定期更新,並傳達到相關部門。3.2 各部門負責配合安全部獲取相關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並上報安全部。4、工作程序4.1 獲取內容:4.1.1國家、地方頒布的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及國際條約里有關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4.1.2其他要求事項(1)行業標准中的安全生產管理要求;(2)與有關機構的協定;(3)非法規性安全生產管理指南等。4.2 獲取途徑:4.2.1安全部負責從專業報紙、雜志、網上及上級有關部門等渠道獲取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4.2.2安全部定期(每半年一次)與上級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聯系,獲取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規定;4.2.3各部門獲取到法律、法規時報送安全部;4.3 確認適用性:4.3.1安全部根據本公司的特點,確認安全法律法規、標准與其他要求的適用性,填寫《公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清單》;4.3.2《公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清單》經廠長審批後下發到各相關部門。 4.4 符合性判斷:4.4.1安全部對照新確定的法律、法規,判斷公司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如不符合開展原因和責任分析,並提出整改計劃及整改措施;4.4.2安全部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對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進行符合性評價。評價應覆蓋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並出具評價報告。4.5安全部應每年組織員工學習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在新的法規、標准出台時,應及時組織學習,提高員工的守法意識,規范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4.6 當法律、法規、標准發生變更時,由安全部及時修改清單,並重新發放至各部門。
C. 建造師制度文件三大類包括
建造師制度文件三大類包括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和管理文件。
1、法律法規:包括《建築法》、《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文件,對於工程建設中涉及建造師制度的規定進行了明確。
2、標准規范:包括國家和行業標准、技術規范等文件,例如《建築企業資質標准》、《建築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等,對建造師的職責、資格審核、考試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3、管理文件:包括各級建設主管部門頒布的管理文件,例如《建築工程建造師管理辦法》、《建造師考試實施細則》等文件,對於建造師的管理和考試實施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建造師制度是指在建築工程領域中為了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對從業人員實施的證書制度和管理制度。建造師需要具備相應的學歷以及工作經驗,並通過國家規定考試拿到相應的證書。建造師還需要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為工程建設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建造師通過考試後,需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經過證明材料審核之後獲得建造師證書。建造師的證書有效期通常為5年,過期需要重新進行考試申請。
D. 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標准文件(如管理標准、技術標准、工作標准)各是如何定義的三者間的關系怎樣
這三個概念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是法律上的概念,標准文件是管理回上的概念.
其中法律法答規是法律,規章制度是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制定有明確的法律程序,是很嚴格的,具有時效性穩定性程序性,不能隨便修改變更,規章制度呢,主要是行政機關為了加強管理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嚴肅性弱於法律法規,當然分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
標准文件主要是為了為規范某行業內或某種工作而制定的統一標准,以便促進該行業的工作.
法律法規高於規章制度,規章制度高於標准文件.
E.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F. 法律、法規、規范、規程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1.法律。這里的法律專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兩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其調整范圍較基本法律小,內容較具體,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
2.行政法規。它是指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3.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其法定的許可權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這里所指的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條例是一種綜合性法規,內容比較廣泛。單行條例是有關某一方面事務的規范性文件。
4.規程,簡單說就是「規則+流程」。主要是指生產生活中的固定的操作原則和流程,所謂流程即為實現特定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前後相繼的行動組合,也即多個活動組成的工作程序。規則則是工作的要求、規定、標准和制度等。因此規程可以定義為:將工作程序貫穿一定的標准、要求和規定。
5,規范是指群體所確立的行為標准。它們可以由組織正式規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物流企業組織為了做到別具特色,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影響組織的決策與行動。
綜上所訴,1.法律法規是中國法律的淵源,2.規范是一切具有組織、指導、約束的規定的總稱,包括法律、法規、規程
G.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標準是規范性文件之一。其定義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7)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管理制度擴展閱讀:
基本內涵
簡述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
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