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災害防禦條例
① 湖南省雷電災害防禦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雷電災害防禦(以下簡稱防雷)工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研究、監測、預警預報、防護,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和評估等活動及其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雷工作的領導,加大防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鼓勵開展防雷科學技術研究和防雷新產品的開發、推廣、應用,提高防雷能力。第四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工作;未設氣象主管機構的縣(市、區)的防雷工作,由上一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規劃、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公安消防、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防雷的有關工作。
對防雷技術有特殊要求的電力、通信等行業的防雷工作,氣象主管機構可以委託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實施。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應當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加強防雷科普知識宣傳,增強公民的防雷意識。新聞媒體應當支持、配合做好防雷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結合實際,做好本單位、本地方的防雷知識宣傳工作。
中小學校應當將防雷知識納入科普教育內容。第六條省、設區的市、自治州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雷擊發生的頻次,劃分雷擊風險等級區域,並向社會公布;對雷擊風險等級較高區域的防雷工作,應當加強指導。第七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建設,提高雷電和雷電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的准確性、及時性。
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台站應當加強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監測工作;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或者電話、手機簡訊等方式,及時向社會發布雷電災害預警信息。對突發性的雷電災害,廣播、電視等媒體應當及時播發預警信息。第八條下列建(構)築物、場所或者設施,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安裝防雷裝置:
(一)易燃易爆等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場所或者設施;
(二)重要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電力、廣播電視、通信設施,以及易遭受雷擊的其他重要公共設施;
(三)除第(一)(二)項以外的國家《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築物。第九條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場所或者設施,重要物資倉庫或者重大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進行雷擊風險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和設計的依據。第十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申請防雷裝置檢測或者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向省氣象主管機構提出申請,取得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資質證書,方可在相應的資質范圍內從事防雷裝置檢測或者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施工。對建築、電力、通信等建設工程防雷裝置進行檢測的單位的資質認定,省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徵求相關主管部門的意見。
依法取得建築工程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可以在核準的資質范圍內從事建築工程的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施工。第十一條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防雷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進行設計。
防雷裝置設計,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審核;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進行防雷工程施工。第十二條防雷工程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核準的防雷裝置設計圖紙和技術規范進行施工。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防雷裝置設計。第十三條防雷裝置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防雷裝置,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四條氣象主管機構進行資質認定、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等行政許可事項,不得收取任何費用。第十五條按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安裝的防雷裝置投入使用後,防雷裝置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委託具有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對防雷裝置進行定期檢測。具有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從事電力、通信等設施的防雷裝置檢測,其檢測人員應當具備電力、通信等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
防雷裝置檢測後,防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出具檢測報告,並對檢測報告負責;在檢測中發現防雷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通知被檢測單位進行整改。
② 湖北省雷電災害防禦條例(2017修正)
第一條為了防禦雷電災害,保護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防禦雷電災害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雷電災害防禦(以下簡稱防雷),是指對雷電災害進行研究、監測、預警預報、防雷知識宣傳教育,以及採用防雷裝置,避免或者減輕雷電災害的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雷管理工作。未設氣象主管機構的縣(市、區)的防雷管理工作,由上一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建設、規劃、公安消防、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產監督、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有關防雷工作。第四條防雷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雷工作的領導,將防雷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並及時組織實施防雷應急預案和農村雷電災害多發區的防雷措施,提高防雷能力。第六條鼓勵開展防雷科學技術和防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提高防雷技術水平。對在防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或者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七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防雷科普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利用各種形式和渠道定期開展公益性防雷知識宣傳,增強公民的防雷意識。有關部門和新聞單位應當予以支持、配合。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群眾性自治組織和社區,應當結合實際,做好本單位、本地方群眾性的防雷知識宣傳教育。第八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防雷技術和雷電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建立並完善雷電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工作規范,組織城鄉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評估,提高雷電災害預警和防雷減災服務能力。
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開展雷電監測,及時向社會發布雷電預警預報。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雷電預警預報。第九條下列建(構)築物、場所或者設施必須安裝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的防雷裝置: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築物;
(二)重要的計算機設備和網路系統、電力、通信、廣播電視設施,重要的導航場所和設施;
(三)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學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設施和場所;
(四)重要儲備物資的庫儲場所;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安裝防雷裝置的其他場所和設施。
前款規定范圍以外的場所和設施,根據防雷安全的需要,可以安裝防雷裝置。第十條必須安裝防雷裝置的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築物、場所和設施,建設單位應當將防雷裝置的建設納入計劃,與主體工程或者整體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第十一條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企業和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條件,並依照國家規定的資質認定許可權取得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資質證。禁止無資質或者超出資質范圍承接防雷裝置檢測。
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施工、防雷裝置檢測必須執行國家防雷標准和技術規范。第十二條依法必須安裝防雷裝置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將防雷設計文件和相關材料報送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審核。氣象主管機構應當依法出具審核意見。
未經設計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變更和修改防雷設計方案,應當重新報審。第十三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受理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並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第十四條防雷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審核同意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並根據施工進度,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防雷檢測機構進行跟蹤檢測。防雷檢測機構應當對隱蔽工程逐項檢測,並對檢測報告負責。檢測報告作為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第十五條依法必須安裝的防雷裝置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依照規定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申請驗收。其中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築工程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申請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對其防雷裝置同時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投入使用。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受理驗收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依法完成驗收工作,出具驗收結論,並建立驗收檔案。
③ 淮南市防禦雷電災害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為了防禦雷電災害,保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防禦雷電災害的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雷電災害是指因直擊雷、雷電感應、雷電波侵入等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第四條防禦雷電災害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的原則。第五條市、縣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和指導防禦雷電災害工作。
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防禦雷電災害工作。第六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制定防禦雷電災害應急預案,並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
煤炭、電力、化工、通信、金融、石油等大中型企業應當在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指導下,做好本企業的防雷減災工作,制定防禦雷電災害應急預案,並報氣象主管機構備案。第七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防禦雷電災害的科普宣傳和科技咨詢工作,普及防禦雷電災害科學知識,提高公民防禦雷電災害的能力。第八條下列場所和建築物、構築物等設施應當安裝防雷裝置: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築物;
(二)高度十五米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的建築物、構築物;
(三)加油站、油庫、液化石油氣站、天然氣門站和危險品倉庫等易燃易爆品貯存設施;
(四)煤炭、電力、化工主要生產設施和輸配電系統;
(五)郵電通信、交通運輸、廣播電視、醫療衛生、金融證券、計算機信息系統等社會公共服務系統的主要設施;
(六)其他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國家技術標准規定應當安裝防雷裝置的場所或者設施。第九條防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資質。
防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按照資質許可范圍從事防雷裝置檢測工作,禁止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許可范圍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第十條防雷工程設計應當根據雷電活動的規律和地理、地質、土壤、環境等外界條件,結合雷電危害對象的防護范圍和目的,嚴格按照國家防雷設計規范進行設計。第十一條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油庫、氣庫、彈葯庫、化學品倉庫、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遊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場所,以及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准規范、需要進行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的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許可。防雷裝置設計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防雷裝置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將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竣工驗收許可,整合納入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備案。
公路、水路、鐵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專業建設工程防雷管理,由各專業部門負責。第十二條防雷工程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核同意的防雷裝置設計文件進行施工,並接受審核單位的監督。
在施工過程中需變更和修改原防雷裝置設計文件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重新辦理審批手續。第十三條防雷裝置的使用單位或者物業管理單位應當做好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工作,發現防雷裝置存在隱患或者發生故障,應當及時修復,並向具有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機構申請重新檢測。第十四條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防雷裝置檢測每年一次,其中油庫、氣庫、化學品倉庫、加油站以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銷售、貯存場所的防雷裝置,每半年檢測一次。行業標准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防雷裝置檢測工作的指導。第十五條遭受雷電災害的單位,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氣象主管機構報告,並及時做好救災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災情調查、鑒定和處理工作。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自接到雷電災情報告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雷電災害鑒定書,並通報有關部門。第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氣象主管機構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許可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許可范圍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
(二)防雷裝置設計文件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以及變更設計未按照規定報批,擅自施工的;
(三)防雷裝置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