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

發布時間: 2024-11-27 04:09:43

『壹』 上市公司監管法律法規大致有哪些

在中國,上市公司監管法律法規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行。其中,第四章第五節詳細闡述了上市公司相關規則。上市公司定義為通過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與此相對,非上市公司則是指未上市或未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申請股票上市交易,公司需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一系列文件以獲得批准。這些文件包括上市報告書、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公司營業執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最近三年財務會計報告、法律意見書和上市保薦書、最近一次的招股說明書以及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文件。這些步驟確保了上市公司的合規性和透明度,同時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

此外,中國證監會作為證券市場的監管機構,制定了詳細的《證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財務報告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定,確保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這些法規的實施,旨在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綜上所述,中國上市公司的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包括了公司法的特定章節、證監會制定的法規以及證券法等,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且嚴格的規定,旨在保障上市公司的合規運作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貳』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發布《證券市場禁入暫行規定》的通知

第一條為了加強證券市場的規范和監管,保護投資合法權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市場禁入是指下列人員因進行證券欺詐活動或者有其他嚴重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規章以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有關規定的行為,被中國證監會認定為市場禁入者,在一定時期內或者永久性不得擔任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不得從事證券業務的制度。
(一)上市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二)證券經營機構(包括分支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
(三)證券登記、託管、清算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
(四)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注冊會計師以及資產評估人員;
(五)投資基金管理機構、投資基金託管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
(六)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及其投資咨詢人員;
(七)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人員。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從事證券業務是指為證券發行人和投資者進行證券發行、交通及其相關活動提供中介服務或者專業服務的行為。第四條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或對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或直接領導責任的,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中國證監會將視情節,認定其為市場禁入者:
(一)公司採用欺騙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准發行證券或獲准證券上市交易的;
(二)公司不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或在信息披露時有虛假、嚴重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行為,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
(三)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內幕交易,為公司、個人或他人獲取利益的;
(四)利用公司資金買賣本公司證券的;
(五)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以及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價格的;
(六)個人累計三次受到中國證監會或其授權的地方證管辦警告以上行政處罰的;
(七)其他嚴重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規章和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的行為。第五條被認定為市場禁入者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自中國證監會宣布決定之日起三至十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上市公司和從事證券業務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職務,情節特別嚴重的,永久性不得擔任任何上市公司和從事證券從業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上市公司未遵守前款規定的,中國證監會將不受理其任何事項的審批申請;情節嚴重的,可責令證券交易所在一定期限內暫停其股票交易。第六條證券經營機構(包括分支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證券登記、託管、清算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或對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或直接領導責任的,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中國證監會將視情節,認定其為市場禁入者;
(一)在證券發行活動中,組織或參與策劃、編制含有虛假、嚴重誤導性內容或有重大遺漏的文件或信息的;
(二)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內幕交易,為機構、個人或者他人進行內幕交易的;
(三)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以及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價格的;
(四)將自營業務與代理業務混合操作、挪用客戶資金、擅自將客戶證券出售、質押以及有其他嚴重欺詐客戶的行為的;
(五)抗拒、阻撓或嚴重干擾證券監管部門監督檢查的;
(六)個人累計三次受到中國證監會或其授權的地方證管辦警告以上行政處罰的;
(七)其他嚴重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規章和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的行為。第七條被認定為市場禁入者的證券經營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證券登記、託管、清算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內設業務部門負責人,除其所在機構應當予以解聘外,自中國證監會宣布決定之日起三至十年內不得從事任何證券業務和擔任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情節特別嚴重的,永久性不得從事任何證券業務。第八條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中國證監會將視情節,認定其為市場禁入者:
(一)出具的專業文件有虛假、嚴重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
(二)利用內幕信息為機構、個人或他人謀取利益的;
(三)個人累計三次受到中國證監會警告以上行政處罰的;
(四)其他嚴重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規章和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的行為。

『叄』 我國金融監管方面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金融監管方面的金融法律主要有:

《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擔保法》、《保險法》、《證券法》、《信託法》、《證券投資基金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金融法規主要有:

《儲蓄管理條例》、《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外匯管理條例》、《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

《人民幣管理條例》、《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暫行條例》、《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金融機構撤銷條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中央企業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等。

(3)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擴展閱讀:

金融監管體制是金融監管的職責劃分和權力分配的方式和組織制度。國際上主要的金融監管體制可分為雙線多頭監管體制、一線多頭監管體制和單一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體制是各國歷史和國情的產物。確立監管體制模式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提高監管的效率,避免過分的職責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權力的相互制約,避免權力過度集中。

在監管權力相對集中於一個監管主體的情況下,必須實行科學合理的內部權力劃分和職責分工,以保證監管權力的正確行使。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業內簡稱「資管新規」。

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禁止多層嵌套、抑制通道業務等主要政策標準的確立將推動資管行業發展重回本源,以穩健投資策略為主的持牌機構將迎來重大戰略利好。

國家想發展經濟,首先就是錢的問題,有了錢,政府機關就能給公務員發工資,國家各項政策能夠落實,跟錢有關系的國家機構分為兩類——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

1、金融機構

在金融機構,國務院是大boss,他手下有三個金融機構——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

(1)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她的日常工作是印發鈔票、對貨幣流通進行調控、指導銀行業務。其中,指導銀行業務很重要,因為各大銀行都是直接碰到錢的,銀行本身也分成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

政策性銀行——非盈利機構,國家想搞建設就要找它貸款;

商業銀行——盈利機構,和老百姓息息相關,比如四大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以上機構的主要管理幣種是人民幣,外幣也是央行管,不過她把這份工作交給了外匯管理局,專門管外匯。

(2)銀保監會

中國人民銀行主要靠給銀行派活兒調控經濟,那監管銀行的機構就要提到銀保監會了,他主要管銀行日常運營,比如銀行想開分行、銀行內部高管人員變動等等。銀保監會還管理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保險機構。

2018年,兩會將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成銀保監會,因為我國的金融模式已經改變,步入混業經營的發展時代,各個業務間的交叉經營極為頻繁,監管重疊、監管真空等問題嚴重,部分新式金融機構,如財富公司,需要兩個監管主體的協調,不然就會產生監管盲區。

央行和銀保監會有很多業務交集,平常經常配合,但是具體的活兒還是不同,央行是業務指導,銀保監會是監管運營。

(3)證監會

股票、基金、期貨這些詞彙對於投資人恐怕再熟悉不過,能夠主營這些業務的機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簡稱「精中英」。管不好這些機構,金融市場穩定將受到空前影響。管理他們的,就是證監會。

舉個例子:如果某企業想上市,他需要到證監會審批,只有得到證監會審批,證券交易所才會做好准備,企業才能發行股票。

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各司其職、各管一攤,都是平級關系。他們,就是國家金融機構體系。

2、政府機構

政府也得有自己管錢的部門,不然收上來的稅怎麼處理?公務員工資怎麼發放?管它的叫財政部,主要職責是:定稅收政策、發國債、管政府收支。

財政部因為是國家機構,結構具有典型的政府特徵——省會設立財政廳,地方市級設立財政局。

他們的工作模式也很簡單:財政部定政策,財政廳執行,財政局貫徹落實。

3、央行和財政部的關系

央行和財政部都受國務院領導,央行管貨幣政策,財政部管財政政策。

當國家想管理經濟的時候,需要兩個機構配合,比如近年來的「去杠桿」,央行讓銀行」收緊」,就是少借錢給企業,財政部也要跟進」收緊」,就是讓政府也要少花錢。

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匯總: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2015年7月28日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規定。

目前我國合法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及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

除傳統各項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和政策外,專門針對新型業態的監管規定主要是從2010年的人民銀行2號文(《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開始的(一般認為,支付業務的發展及監管也是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標志性事件)。

2015年十部委發布的221號文(《指導意見》)既是對近幾年互聯網金融業態的全面總結、梳理和確認,同時也是未來監管政策落地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

1、P2P網路小額信貸法規

2011年8月23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銀監辦發[2011]254號,該通知指出在當前銀行信貸偏緊情況下,人人貸(PeertoPeer,簡稱P2P)信貸服務中介公司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這類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評估借款人的抵押物,如房產、汽車、設備等,然後進行配對,並收取中介服務費。

有關媒體對這類中介公司的運作及影響作了大量報道,引起多方關注。對此,銀監會組織開展了專門調研,發現大量潛在風險並予以提示。

由此可見,該通知只是對人人貸的一個風險提示文件。在2013年11月25日舉行的九部委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央行對P2P網路借貸行業非法集資行為進行了清晰的界定。

主要包括三類情況:資金池模式;不合格借款人導致的非法集資風險以及龐氏騙局。

2、第三方支付法規

2010年6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2010〕第2號),該辦法第一條規定該辦法的制定目的是為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規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行為,防範支付風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該辦法第二條明確了本辦法所稱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

(一)網路支付;

(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

(三)銀行卡收單;

(四)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

該辦法所稱網路支付,是指依託公共網路或專用網路在收付款人之間轉移貨幣資金的行為,包括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

本辦法所稱預付卡,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發行的、在發行機構之外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價值,包括採取磁條、晶元等技術以卡片、密碼等形式發行的預付卡。

該辦法所稱銀行卡收單,是指通過銷售點(POS)終端等為銀行卡特約商戶代收貨幣資金的行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是第三方支付的重要監管法規。

3、虛擬貨幣法規

2009年6月4日,文化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發〔2009〕20號),該通知規定要嚴格市場准入,加強對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主體和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提供主體的管理。

從事「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業務須符合商務主管部門關於電子商務(平台)服務的有關規定。除利用法定貨幣購買之外,網路游戲運營企業不得採用其它任何方式向用戶提供網路游戲虛擬貨幣。

2009年7月20日,文化部發布《「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企業」、「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企業」申報指南》為開展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申請從事「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服務」業務的申報和審批工作提供可操作性指導規則。

2008年9月28日,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通過網路買賣虛擬貨幣取得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8〕818號),明確了虛擬貨幣的稅務處理。

即個人通過網路收購玩家的虛擬貨幣,加價後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屬於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總之,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出台使得虛擬貨幣的監管得到進一步明確,但是監管措施還僅僅局限於游戲里的虛擬貨幣。

4、眾籌融資法規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批准了對眾籌融資進行監管的草案,面向公眾的眾籌融資在2012年年初得到《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案》(,簡稱JOBS法案)的認可。

即在互聯網上為各種項目、事業甚至公司籌集資金得到法律確認。這是美國政府對眾籌融資進行監管的重要措施。

2013年9月16日,中國證監會通報了淘寶網上部分公司涉嫌擅自發行股票的行為並予以叫停。

叫停依據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厲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6]99號)規定,「嚴禁任何公司股東自行或委託他人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轉讓股票」。

至此,被稱為中國式「眾籌」,即利用網路平台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的行為被首次界定為「非法證券活動」。

雖然眾籌模式有利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頑疾,但考慮到現行法律框架,國內的眾籌網站不能簡單復制美國模式,必須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眾籌之路才更具現實意義。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眾籌模式在形式上幾乎很容易壓著違法的紅線。

即未經許可、通過網站公開推薦、承諾一定的回報、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構成非法集資的行為。

美國為眾籌立法,我們可借鑒美國的JOBS法案對眾籌模式進行規范,但還須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5、互聯網保險法規

2011年9月20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的通知保監發〔2011〕53號)》。

該辦法的制定目的是為了促進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切實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2012年5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提示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的公告》(保監公告[2012]7號),對互聯網保險業進行了向廣大投保人進行了風險提示。

此外,2011年4月15日,保監會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互聯網保險監管規定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得到進一步完善。

總之,互聯網金融創新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意味著新的金融模式的出現,也意味著需要新的監管法規。

況且,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法規尚不完善,有些互聯網金融模式已經出現,但是相關監管規定還處於滯後狀態,即監管空白。期待監管機關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領域的監管。

6、互聯網銀行法規

2001年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但是2007年被廢止2006年1月26日,中國銀監會頒布《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銀監會令2006年第5號)。

該辦法所稱電子銀行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通訊通道或開放型公眾網路,以及銀行為特定自助服務設施或客戶建立的專用網路,向客戶提供的銀行服務。

電子銀行業務包括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開展的銀行業務(以下簡稱網上銀行業務),利用電話等聲訊設備和電信網路開展的銀行業務(以下簡稱電話銀行業務)。

利用行動電話和無線網路開展的銀行業務(以下簡稱手機銀行業務),以及其他利用電子服務設備和網路,由客戶通過自助服務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銀行業務。

《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是互聯網銀行的重要監管法規。

『肆』 證監會令是什麼

證監會令,即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命令。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證監會簡介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直屬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其主要職責包括制定證券市場相關政策,監管證券市場主體,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公平、公正、公開。


二、證監會令的發布


證監會令是證監會根據法律授權,對證券期貨市場進行管理和規范的一種文件形式。這種命令具有法律效力,對於證券市場參與者和相關機構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證監會令的發布通常是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的證券期貨法律法規,規范市場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三、證監會令的內容


證監會令的內容涵蓋了證券市場的各個方面,包括但不限於對證券公司的監管要求、對股票和債券發行的規定、對證券交易和結算的規范、對期貨市場的監管等。這些規定和要求的目的是確保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和透明,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總之,證監會令是證監會依法對全國證券期貨市場進行監管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力,對於規范市場行為、保護投資者權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詳細內容和規定,都是為了確保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維護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伍』 中國證券市場的法律規則

隨著《公司法》、《證券法》的頒布實施,我國證券市場初步形成了以《證券法》為核心,包括250多件法規和規章在內的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這一體系以《證券法》、《公司法》為核心,以配套證券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自律性規則為基本內容,奠定了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的法律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199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1994年7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5日修改)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發布 1993年4月22日起施行)
《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國務院發布 1993年8月2日起施行) 《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規定的實施細則》(國務院證券委發布 1995年12月25日起施行)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證券委發布 1997年11月14日起施行)
《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國務院證券委發布 1997年12月10日起施行)
《證券市場禁入暫行規定》(中國證監會發布 1997年3月3日起施行)
《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國務院證券委發布 1993年9月2日起施行)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 2001年6月8日起施行)
《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發布 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管理暫行辦法》(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 1998年8月10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國外網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27 06:33:13 瀏覽:874
破產法社會利益本位 發布:2024-11-27 05:49:22 瀏覽:585
河北省法官培訓中心 發布:2024-11-27 05:18:18 瀏覽:297
南京堯化門法律援助咨詢 發布:2024-11-27 05:10:21 瀏覽:824
天津開發區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4-11-27 04:56:48 瀏覽:964
社會與法特別節目小娜 發布:2024-11-27 04:52:30 瀏覽:981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 發布:2024-11-27 04:09:43 瀏覽:969
2015東莞勞動法工資 發布:2024-11-27 04:08:00 瀏覽:686
煙台福山律師 發布:2024-11-27 03:39:33 瀏覽:455
行政執法貼封條被撕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7 03:32:54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