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
❶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企業再處分員工就違法了嗎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企業再處分員工不一定會違法。因為《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與企業的是否可以處分員工無必然聯系。
理由如下:
1、企業的社團性,表明其作為人的集合體和組織,應該有必要的勞動規章制度,包括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等,這是規范眾人的行為、實現企業高效運行和利益最大化的必要保障。正如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雖然國家不再以行政法規的形式賦予企業對勞動者進行處分的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不能在規章制度中制訂有關處分的措施。
現行《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一款也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可以看出,依法制訂勞動規章制度既是法律賦予用人單位的權利,也是用人單位應履行的義務。我們也可以看出,法律並未對勞動規章制度的具體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這主要是由用人單位千差萬別的特點決定的,勞動規章制度只能由用人單位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工作特點具體制訂。
3、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制訂的規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對勞動者具有約束力。就該問題,《勞動法》第八條規定「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三、四款也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第十九條也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法律對待企業勞動規章制度的原則有三:
一是訂立程序合法,
二是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三是已經向勞動者公示,只要符合這三項條件,企業的勞動規章制度就具有法律效力,企業與勞動者都應當嚴格遵守。
綜上,在《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後,企業仍然能對勞動者進行處分。不同之處在於,《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前,企業對勞動者進行處分的權利來源,是國家行政法規的直接授權,企業可以直接援引該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對勞動者進行處分;
但在《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後,企業若再對勞動者進行處分,則需要企業「依法制訂」勞動規章制度,並在勞動規章制度中對有關處分的事項予以明確。在這里,筆者強調的是「依法制訂」,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規章制度的程序合法、內容合法和已經向勞動者公示,那麼,企業再對員工進行處分就是違法和不當的。
(1)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擴展閱讀:
員工管理制度的現狀:
強制制度
麥格雷戈的「X理論」以及泰勒的「經濟人」假設認為,人天生是懶惰的,沒有責任心,只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勞動,甚至不願意工作。
企業管理制度
也只會考慮到以怎樣的方法強迫員工進行勞動。所以,在工業經濟初期,管理制度是強制性的「硬」要求,嚴格規定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甚至對員工完成某項工作的動作都有要求。這種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沒有對員工的關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員工迫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只能服從這種強制制度。
約束制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周圍環境的改變,員工漸漸會反抗過於苛刻的制度,爭取自己的權利。相應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現了「軟化」的趨勢。正如「人際關系之父」羅伯特·歐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條件、制定童工法、縮短工作時間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見的。
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些措施的提出,已經不再把人當作「經濟人」,而是一種「社會人」來看待了。此時的管理制度已經開始對人本身有了關心和思考。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都是採用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
從員工來看,管理制度就是一隻無形的手,約束他們的行為,若有違反便會受到處罰;但另一方面,員工對這種約束制度並不是特別抵觸,制度中也有對人際關系的關注和對勞動環境的改善。從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對員工的約束不能過緊,否則會如強制制度那樣壓榨員工,使員工心存不滿。此時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機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會像機器的使用說明書那樣嚴格教條了。
可以說,現在的這種約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還是有一定的軟化的,但無論從力度還是范圍的角度看,都有一種「杯水車薪」的感覺。
❷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是否廢止,又有新的法律法規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的廢止,是2008年國務院發布的一則決定。根據國務院的《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該條例自2008年1月15日起不再適用,其主要原因在於其部分內容已被《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所涵蓋和取代。新的法律法規強調了用人單位的職責,要求依法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確保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並履行義務。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或修改涉及勞動者權益的規章制度,如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等重大事項時,必須經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的討論,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達成共識。工會或職工有權對不適當的內容提出質疑並進行修改。此外,用人單位還需將這些直接影響勞動者權益的制度和決定公示,以保障透明度和知情權。
因此,廢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並非簡單的廢棄,而是轉向了更加註重勞動者權益保護和參與決策的新法規體系,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一變化反映了我國勞動法法制的不斷完善和進步。
❸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前發生的開除除名處理應當適用《企業職工獎懲條例》還是《勞動法》
1、《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被1995年實施的《勞動法》,以及2008年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替代,並於2008年被國務院令第 516 號廢止;x0dx0a2、在《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前發生的開除除名處理,《勞動法》實施後,應適用《勞動動》,因為條例是法規,勞動法是由全國人大公布法律,相對法規,屬於上位法,效力大於法規,上位法優於下位法;x0dx0a3、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x0dx0a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為了更好地適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國務院對截至2006年底現行行政法規共655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x0dx0a一、對主要內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代替的49件行政法規,予以廢止。(目錄見附件1)x0dx0a二、對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經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43件行政法規,宣布失效。(目錄見附件2)x0dx0a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x0dx0a附件:1.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目錄(49件)x0dx0a2.國務院決定宣布失效的行政法規目錄(43件)x0dx0a附件1: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目錄(49件)x0dx0a序號:17x0dx0a法規名稱:企業職工獎懲條例x0dx0a公布機關及日期:1982年4月10日國務院公布
❹ 勞動法曠工處罰規定
一、曠工的處罰規定
勞動法並無對曠工處罰的具體規定,原《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連續曠工15天,累計曠工30天,應當予以除名,可是該條例已經廢止。
二、曠工幾天算是自動離職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的規定,由用人單位提出與無正當理由曠工的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一種處理方式。除名的條件是:
(1)職工經常曠工沒有正當理由;
(2)經批評教育無效;
(3)達到規定的曠工天數,芹仿即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1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
一般情況下,員工曠工不管多少天都不能算自動離職,但是用人單位可以與曠工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具體員工曠工多少天可以解除勞動關系,每個公司的內部規定不同,但一般來講是三天。同時,在員工曠工期間,公司還可以扣除相應的工資。
三、員工曠工怎麼扣工資
1、曠工不得剋扣員工工資,曠工只能按事假扣工資,也就是說曠工當天沒有工資,不能曠一天罰三天什麼的,這種做法是違虛首廳法的。
2、曠工行為在很多單位屬於嚴重違規違紀行為,可能會被開除,但單位不能扣押員工已上過班的工資。
3、聰明的單位會用其他方式,如規章制度規定做行政處罰,而不是直接剋扣工資,直接扣工資是違差隱法的。
4、先跟單位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到單位所在地勞動監察大隊去投訴立案處理。
5、曠工,指無正當理由不請假或者請假不準而不出勤,是嚴重違紀行為。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
❺ 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原因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若與《職工獎懲條例》並行適用,由於幾個文件、法規傾斜角度不同且存在諸多相抵觸之處,必然會引發大量的勞動爭議案件。就如同1986 年施行的《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廢止之前,有關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合同生活補助費問題,在全國引發了不少勞動爭議糾紛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