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的機關
『壹』 條例和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條例和法律的區別如下:
1、制定機關不同。法律通常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條例的制定機關可以是國務院、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部一級主管機構。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法律效力高於條例;在法律體系中,下位法不能與上位法相抵觸,這意味著與法律相抵觸的條例在實際的審判和操作中應當以法律為准。
3、空間效力不同。法律通常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條例的效力則限定在其制定的機關所在的地方或由上級機關批準的特定地區。
4、調整范圍不同。法律可以調整多個方面或多項內容;條例通常針對社會生活的某一具體方面或某一項具體內容。
5、名稱含義不同。法律和條例雖然都可以稱為「法」,但法律是法律體系中的主要類型,而條例是法律的一種形式或從屬文件。
『貳』 條例是哪個部門制定的
法律分析:條例一般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而制定的,因此可以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可以是政府部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叄』 條例的法律地位
法律分析: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第三十七條 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如下:(一)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議案;(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議案,組織起草法律草案和其他議案草案;(三)承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有關具體工作;(四)承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五)承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專題詢問有關具體工作;(六)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安排,聽取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專題匯報,提出建議;(七)對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八)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被認為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國務院各部門的命令、指示和規章,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監察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地方性法規和決定、決議,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和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提出意見;(九)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質詢案,聽取受質詢機關對質詢案的答復,必要的時候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十)研究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負責有關建議、批評和意見的督促辦理工作;(十一)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安排開展對外交往;(十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
『肆』 條例屬於
法律分析: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七條 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的提出、審議和表決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五節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 地方性法規草案由負責統一審議的機構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伍』 法 條例 規定 辦法 區別
法,條例,規定,辦法四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制定主體、實施許可權范圍
1. 條例由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製定,它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它具有很長的時效性,它的實施許可權范圍是針對於國家的某一特定領域。
2. 規定是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定相應措施,要求所屬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法規性公文。規定的實施許可權范圍是局限於落實某一法律法規,有較強的約束力。
3. 辦法是機關或部門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有關法規、規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問題提出具體做法和要求的文件。它側重於行政約束力。
綜上所述,條例由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制定,適用於國家某一領域;規定由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制定,適用於特定范圍內的工作;辦法由機關或部門制定,適用於對某一方面提出解決辦法。
4、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為什麼要有法律:
人們的需求總是不能滿足,而且這些需求還都相同或相似,有著相同需求的人又都生活在一起,在這個資源有限的空間內追逐爭奪,那麼,沖突必然會發生,而且無法消除。這是一個死結,單憑人類的智慧,不足以解開。
聰明的腦袋不如合理的制度,這是歷史的經驗。
法律之所以被需要,一是由於沖突不可避免,二是人類追求安全。生而為人,不僅有慾望,還有理性,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有權衡得失的能力。沒有人喜歡不停地進攻與防範,整日提心吊膽。總之,人類追求安全的生存環境,而且,當陷入無休止的爭斗時,這種對安全的需求會壓倒一切。在沖突的環境下,對安全的需求會促使人們制定規則,互相約束,形成一個相對安定、有序的社會。
所以,人類之所以需要法律,並非我們本性嚮往規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