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管理條例全文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的文件全文
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在1983年以來已對行政法規進行過4次全面清理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深化的新情況、新要求,再次對截至2009年底現行的行政法規共691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
一、對7件行政法規予以廢止。(附件1)
二、對107件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附件2)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
2.國務院決定修改的行政法規 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
一、關於各地廠礦對於法定假日 工資發放辦法的決定(1950年7月31日政務院公布)
二、關於保護機場凈空的規定(1982年12月1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
三、金融機構代客戶辦理即期和遠期外匯買賣管理規定(198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1988年3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
四、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辦法(1989年2月5日國務院批准1989年3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
五、境外金融機構管理辦法(1990年3月12日國務院批准1990年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令第1號公布)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7號公布)
七、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2001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13號公布) 國務院決定修改的行政法規
一、對下列行政法規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
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五條中的「國家長期經濟計劃」修改為「國家規定」。
2.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中的「產品稅」修改為「消費稅」。
3.將《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第二條、第六條中的「產品稅」修改為「消費稅」。
4.刪去《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項。
5.刪去《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三條第二款。
6.刪去《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三條。
7.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務院對稅種、稅率進行重大調整,合同雙方可按國務院規定協商變更承包經營合同。」
8.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項。
9.將《關於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外商與中方打撈人簽訂的共同打撈合同,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10.刪去《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八條第四、五、六款,第十條第二、三款,第十一條第二、三、四款,第十三條第六款。
第二十八條修改為:「企業為實現政府規定的社會公益目標,由於定價原因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物價部門應當依法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予以解決。不能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的,經財政部門審查核准,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其他方式補償。採取上述措施後,企業仍然虧損的,作為經營性虧損處理。」
刪去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第四十八條第一項。
11.刪去《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徵用」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下列行政法規中的「徵用」修改為「徵收、徵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
(二)將下列行政法規中的「徵用」修改為「徵收」。
13.《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十八條。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第九條。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八條。
1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
17.《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十五條。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第四十五條。
19.《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第十二條。
三、刪去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投機倒把」規定並作出修改
20.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第一條修改為:「為加強對金銀的管理,保證國家經濟建設對金銀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
第三十條第二項修改為:「(二)為保護國家金銀與有關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斗爭,事跡突出的;」
21.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
四、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刑事責任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已納入刑法並被廢止的關於懲治犯罪的決定的規定修改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
22.《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追究刑事責任的具體規定作出修改。
24.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中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5.將《民兵工作條例》第四十三條第二款中的「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修改為「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治安管理處罰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將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改為「治安管理處罰法」。
26.《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三十條。
27.《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
29.《開發建設晉陝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規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
31.《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七條。
32.《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第十八條。
33.《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
3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六條第二款。
3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六十三條。
36.《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
37.《城市綠化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
38.《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二款。
39.《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第三十條。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
41.《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
4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
43.《殘疾人教育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
44.《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十九條。
45.《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三十七條。
46.《國防交通條例》第五十一條。
47.《民兵武器裝備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
48.《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第四十條。
49.《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第二十四條。
5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
51.《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
52.《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
5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量標志保護條例》第二十五條。
54.《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55.《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56.《國務院關於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一款。
57.《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九十條。
58.《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59.《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八條。
60.《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五十一條。
61.《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五十條。
62.《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五十七條。
63.《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第四十九條。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關於治安管理處罰的具體規定作出修改。
64.將《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十八條中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的程序辦理」修改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辦理」。
65.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六十二條。
66.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中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修改為「尚不構成犯罪,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67.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中的「拒絕、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維持交通秩序和社會秩序職務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修改為「拒絕、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維持交通秩序和社會秩序職務,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九條修改為:「在舉行集會、遊行、示威的過程中,破壞公私財物或者侵害他人身體造成傷亡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68.將《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第七條第一款中的「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處罰外」修改為「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處罰外」。
69.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中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修改為「尚不構成犯罪,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70.將《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第十三條中的「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修改為「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7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第三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或者有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第二十五條所列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民航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有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項所列行為的,由民航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六、對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名稱或者條文不對應的規定作出修改
(一)對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名稱作出修改。
72.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第十一條第五項中的「暫行海關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修改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73.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國境口岸和國際航行交通工具的衛生監督工作,改善國境口岸和交通工具的衛生面貌,控制和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和由國內傳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制定本辦法。」
74.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六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九十一條中的「按照《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的規定」修改為「依法」。
75.將《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對產品的質量監督,促使企業貫徹執行產品技術標准,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辦法。」
76.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第八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77.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館和使館人員進出境物品的規定》第五條第四款中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修改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規定辦理」。
78.將《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鐵路貨物運輸合同,根據有關法律,制定本細則。」
79.將《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根據有關法律,制定本細則。」
80.將《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一款中的「按森林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辦理」修改為「按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81.將《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三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82.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第十四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83.將《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第十七條中的「《家畜家禽防疫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二十五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動植物檢疫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84.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三十一條中的「參照《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修改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85.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第十三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86.將《儲蓄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中的「《行政復議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87.將《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第二十條中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規定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對上一級公安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修改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8.將《種畜禽管理條例》第十九條中的「《家畜家禽防疫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89.將《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對外國公司以船舶從事國際海運業務從中國取得運輸收入的稅收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以及企業所得稅相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90.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中的「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1.將《保稅區海關監管辦法》第二十八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2.將《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九條第二款中的「食品衛生法」修改為「食品安全法」。
93.將《關於騙購外匯、非法套匯、逃匯、非法買賣外匯等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第一條修改為:「為了維護國家外匯管理秩序,懲處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行為,防範金融風險,制定本規定。」
94.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四條第三款修改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負責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95.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出口加工區監管的暫行辦法》第四十三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6.將《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五十八條修改為:「本條例規定的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處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規定執行;對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承儲企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工作人員的紀律處分,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97.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第六十六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98.將《反興奮劑條例》第四十五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99.將《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中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二)對下列行政法規中引用的法律、行政法規條文序號作出修改。
100.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中的「凡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情形」修改為「凡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條、第九十二條規定的情形」。
101.將《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第五條中的「採伐林木按照森林法實施細則第十八條規定」修改為「採伐林木按照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三十條規定」。
第十九條中的「依照森林法第三十四條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罰」修改為「依照森林法第三十九條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二十條中的「根據森林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處罰原則」修改為「根據森林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處罰原則」。
第二十三條中的「依照森林法第三十八條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理」修改為「依照森林法第四十五條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
102.將《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徵收使用辦法》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
103.將《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實行警官警銜制度的具體辦法》第一段中的「根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修改為「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104.將《放射性葯品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中的「必須具備《葯品管理法》第五條規定的條件」修改為「必須具備《葯品管理法》規定的條件」。
105.將《海關工作人員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第一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四條的規定」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六條的規定」。
106.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九條各項規定情形的」修改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情形的」;第二款中的「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各項規定情形的」修改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情形的」。
107.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期限暫行規定》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一九九〇年四月四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修正)第十二條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有關規定」。
108.將《總會計師條例》第十條第二款中的「總會計師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執行」修改為「總會計師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109.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中的「依照海關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依照海關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二款」。
第二十八條中的「依照海關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辦理」修改為「依照海關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辦理」。
110.將《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條中的「有票據法第一百零三條所列行為之一」修改為「有票據法第一百零二條所列行為之一」。
111.將《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二十條中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條件」修改為「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的條件」。
112.將《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
113.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第八條、第三十一條中的「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技術」修改為「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技術」。
114.將《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五條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修改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中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修改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中的「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修改為「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
115.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二條中的「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修改為「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中的「視為著作權法第三十一條所稱圖書脫銷」修改為「視為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圖書脫銷」。
第三十條中的「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聲明」修改為「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聲明」。
第三十一條中的「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聲明」修改為「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條第三款聲明」。
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中的「有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所列侵權行為」修改為「有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所列侵權行為」。
116.將《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修改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處以罰款」。
117.將《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中的「除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第四十二條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條規定應當支付的使用費外」修改為「除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第四十三條第二款和第四十四條規定應當支付的使用費外」。
第四十七條中的「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修改為「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
118.將《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稱著作權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稱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
第二條第三款中的「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修改為「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
七、對下列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根據商業銀行法作出修改
119.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中的「通知其開戶銀行予以劃撥」修改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120.刪去《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
121.將《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未經批准發行或者變相發行企業債券的,以及未通過證券經營機構發行企業債券的,責令停止發行活動,退還非法所籌資金,處以相當於非法所籌資金金額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修改為:「超過批准數額發行企業債券的,責令退還超額發行部分或者核減相當於超額發行金額的貸款額度,處以相當於超額發行部分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
122.刪去《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中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有關資金。」
Ⅱ 個人銀行結算或儲蓄賬戶可以委託他人代理開戶和銷戶嗎
個人銀行結算或儲蓄賬戶可以委託他人代理開戶和銷戶,但是需要出具委託書。並且攜帶雙方有效證件。儲蓄管理條例中並沒有對委託開戶做出限制。儲蓄管理條例主要管理的是儲蓄機構。
拓展資料:
儲蓄管理條例
儲蓄管理條例為了發展儲蓄事業,保護儲戶的合法權益,加強儲蓄管理是而制定的條例。該條例於1992年12月1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7號發布,自1993年3月1日起施行。2010年12月29日國務院第138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對本條例部分條款予以修正,於2011年1月8日經國務院令第588號發布施行。
條例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發展儲蓄事業,保護儲戶的合法權益,加強儲蓄管理,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凡在中國境內辦理儲蓄業務的儲蓄機構和參加儲蓄的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的規定。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儲蓄是指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摺或者存單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公款以個人名義轉為儲蓄存款。
第四條本條例所稱儲蓄機構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各銀行、信用合作社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以及郵政企業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第五條國家保護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及其他合法權益,鼓勵個人參加儲蓄。
儲蓄機構辦理儲蓄業務,必須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第六條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全國儲蓄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負責儲蓄機構和儲蓄業務的審批,協調、仲裁有關儲蓄機構之間在儲蓄業務方面的爭議,監督、稽核儲蓄機構的業務工作,糾正和處罰違反國家儲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行為。
第七條中國人民銀行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採取適當措施穩定儲蓄,保護儲戶利益。
第八條除儲蓄機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辦理儲蓄業務。
Ⅲ 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
您好!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請您閱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意見,全文如下:
伴隨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最高人民法院在數十年來民商事審判的實踐中,越來越明顯地貫徹鼓勵交易、契約自由的合同法精神,傾向於保護合同效力,對認定合同無效的態度日趨謹慎。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將「強制性規定」限定在「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范圍內,明確了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不影響合同效力。該司法解釋實施後,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成為考量合同效力的關鍵,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均引發熱烈討論。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和典型判例,可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准,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詳析如下:
【強制性規定分類】
首先,強制性規定包括效力性規定與管理性規定,並非所有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均一概無效,應判斷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當然無效。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首次在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的層面上,提出了應當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認定合同效力的觀點。奚曉明院長在該次會議中指出:「強制性規定又包括管理性規范和效力性規范。管理性規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未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此類規范旨在管理和處罰違反規定的行為,但並不否認該行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該類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或者雖未明確規定違反之後將導致合同無效,但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此類規范不僅旨在處罰違反之行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因此,只有違反了效力性的強制規范的,才應當認定合同無效。」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出台,首次以司法解釋的形式明確了人民法院不得僅以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的司法態度。該司法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第15條亦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王闖法官對此作了詳細闡釋。王闖法官提出,我國民法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就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之間區分和效力形成的共識:強制性規定區分為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合同未必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的規定意味著,司法解釋將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作出效力性和管理性之區分,人民法院不得僅以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該區分原則的理論基礎在於:效力性強制規范著重於違反行為之法律行為的價值,以否認其法律效力為目的,違反效力性強制規范的,合同應被認定無效;而管理性強制規范著重於違反行為之事實行為價值,以禁止其行為為目的,違反管理性強制規范的,合同未必無效。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此類合同未必絕對無效。
【如何區分】
其次,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觀點認為,二者主要區別在於追求的目的不同:不確認違法行為無效不能達到立法目的的,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僅在防止法律事實上之行為的,屬於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前引奚曉明院長講話與王闖法官意見,也不同程度闡釋了這一觀點。
就具體如何識別強制性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應當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準的司法意見。在肯定性識別上,應區分以下兩個層次判斷。首先的判斷標準是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無效,如是,則該規定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其次,法律、行政法規雖然沒有規定違反將導致合同無效的,但違反該規定如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也應當認定該規定是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在否定性識別上,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第一,從立法目的判斷,如強制性規定的目的是實現管理的需要而設置,並非針對行為內容本身,則可認定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第二,從調整對象判斷,一般而言,效力性強制性規定針對的都是行為內容,而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很多時候單純限制的是主體的行為資格。
當然,採取上述正反兩個標准判斷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不能以偏概全,還要結合合同無效的其他因素考慮。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葉陽法官提出,關於效力性規定的實質判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第一,違反效力性規定的結果是對公共利益造成直接、現實性的損害,如果僅僅是間接的、可能的損害,則一般不屬於效力性規定;第二,違反效力性規定的結果應當是對公共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如果僅為輕微損害則不宜認定為效力性規定;第三,辨識效力性規定還應當綜合把握公共利益與交易安全、信賴利益等利益關系的平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識別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標准。該意見第16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法律法規的意旨,權衡相互沖突的權益,諸如權益的種類、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規制的對象等,綜合認定強制性規定的類型。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舉例】
如《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海商法》第四十四條前段規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作為合同憑證的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中的條款,違反本章規定的,無效」。《保險法》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前段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超出業務范圍管理權利人的權利的,由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其與使用者訂立的許可使用合同無效」。採用肯定性識別標准,上述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或合同條款無效,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又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商品房預售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預售合同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實現管理的需要,並非針對民事行為內容本身。《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條明確,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遵守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八等五項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實現管理的需要,並非針對民事行為內容本身。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信用社違反商業銀行法有關規定所簽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答復》(法經[2000]27號函)中明確,《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是「關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方面的規定,它體現中國人民銀行更有效地強化對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的審慎監管,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應當依據該條規定對自身的資產負債比例進行內部控制,以實現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經營原則。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所進行的民事活動如違反該條規定的,人民銀行應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進行處罰,但不影響其從事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也不影響其所簽訂的借款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即舉此例,「例如《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即屬於管理性的強制規范」。
《國際海運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調整對象是限制主體的行為資格,並非針對行為內容。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未取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與托運人訂立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或簽發的提單是否有效的請示的復函》([2007]民四他字第19號)中明確,根據《國際海運條例》的規定,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本案中當事人在未取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的情況下簽發了未在交通主管部門登記的提單,違反了《國際海運條例》的規定,「受理案件的法院應當向有關交通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交通主管部門予以處罰」。但當事人「收到貨物後應托運人的要求簽發提單的行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形,該提單應認定為有效」。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中,亦有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例。這些判例中亦體現了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斷方法。如(2003)民二終字第14號民事判決,最高人民法院認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資產時要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和額度進行收購,超出確定的范圍和額度要由國務院專項審批的規定,是基於行政管理作出的規定,違反該規定並不必然導致債權轉讓合同的無效」。上述認定的核心觀點為,債權轉讓合同違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基於行政管理作出的規定,不屬於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不能認定合同無效。又如最高院人民法院公報案例(梅州市梅江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江南信用社訴羅苑玲儲蓄合同糾紛案),人民法院認定「國務院《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是對金融機構管理性規定,不是對儲蓄機構對外簽訂、履行儲蓄存款合同的效力性規定,不影響儲蓄機構在從事民事活動中的行為的效力,不能以儲蓄機構違反該項規定為由,確認涉案儲蓄合同關於存期的約定無效」。上述認定的核心觀點為,針對特定主體的對內管理行為、不涉及公共利益的規定,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總結】
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作出區分,在實務界與學術界均漸成共識。但亦有不同觀點,認為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並無實義。有學者提出,「效力規范與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是一記『馬後炮』,其實質不過是對強制規范對合同影響之判斷結果的一種描述,並無能力指導法官的預先判斷」,「要真正識別出效力規范與純粹管理規范是離不開實質的利益衡量方法的。如果舍棄了實質的判定,效力規范抑或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幾乎就無法展開。而一旦我們採取了實質的判定標准,效力規范抑或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也就失去了意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葉陽法官回應,「這一觀點雖不無道理,但從司法實踐角度,強調將違法作為判定合同無效的標准無疑意義重大。一方面,公共利益本身性質決定了其抽象性和不確定性,難以從實體上界定。如脫離違法的層面而單以利益作為判定合同無效的標准可能導致法官因其個人認知的不同而使得合同無效判決隨意化,造成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顯著不公。……另一方面,合同無效的本質乃是損害公共利益,而違法則包含了損害公共利益的絕大多數情形。」
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和典型判例可見,合同不因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而當然無效,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當然無效。應當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准綜合衡量,判斷強制性規定構成效力性規定還是管理性規定。
謝謝閱讀!
Ⅳ 高空作業強制性規范要求誰有
高空作業強制性規范要求誰有
1、遵守高空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安全帽和安全帶佩戴良好。
3、使用梯子高度超過兩米,必須有人輔助。
4、作業面上下方均不得存在垂直同時作業。
5、高空作業所需工具、物品必須有專用工具傳遞,不得拋擲。
6、高空作業下方為禁戒區域,人員進入必須佩戴安全帽。
BUOMU提示如存在下列情況之一,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1、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癲癇病、精神病、美尼爾氏綜合症、嚴重貧血、關節炎、恐高症、視力障礙等不宜登高人員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2、沒有《高空作業審批表》,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3、惡劣天氣情況下,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4、安全措施不到位,無安全器械。
5、登高用具不合要求。
6、高空作業環境惡劣、無防護措施和設施。
高空作業規范
1、遵守高空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安全帽和安全帶佩戴良好。
3、使用梯子高度超過兩米,必須有人輔助。
4、作業面上下方均不得存在垂直同時作業。
5、高空作業所需工具、物品必須有專用工具傳遞,不得拋擲。
6、高空作業下方為禁戒區域,人員進入必須佩戴安全凱遲帽。
迅特提示如存在下列情況之一,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1、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癲癇病、精神病、美尼爾氏綜合症、嚴重貧血、關節炎、恐高症、視力障礙等不宜登高人員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2、沒有《高空作業審批表》,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3、惡劣天氣情況下,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4、安全措施不到位,無安全器械。
5、登高用具不合要求。
6、高空作業環境惡劣、無防護措施和設施。
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范和管理性強制性規范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盯螞李(二)》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由此可見,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並不當然無效。那麼,如何判斷合同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呢?這在審判實踐中是一個抽象而復雜的問題,沒有嚴格、統一的判斷標准,而且也很容易發生爭議。現筆者就合同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斷標准,談一下自己的粗淺看法,以與同仁們進行探討。
一、首先的判斷標準是,看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無效。如果該強制性規定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無效的,則該強制性規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例如,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關於租賃合同規定的:「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該規定即屬於這種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物核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但是,該司法解釋沒有明確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規定於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范圍之內,以致審判人員對此不時發生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不包括於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范圍之內;另一種觀點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包括於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范圍之內。前一種觀點的理由是,《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明確規定了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范圍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並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後一種觀點的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是對如何正確適用法律規范所作出的有權解釋,對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案件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應當視為廣義上的法律;《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沒有明確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排除於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范圍之外。筆者同意後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規定的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只要「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應當認定合同無效的,則司法解釋的該條規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的「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售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該條規定即屬於這種情形。
二、其次的判斷標準是,看違反該強制性規定繼續履行合同是否會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如果違反該強制性規定繼續履行合同,會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那麼該強制性規定即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有觀點認為,只有違反強制性規定繼續履行合同,會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才能認定該強制性規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如果違反強制性規定繼續履行合同,會損害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則不能認定該強制性規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持這種觀點的理由是,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高於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與集體利益、第三人利益應當區別對待。筆者對這種觀點持否定態度,認為不應將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與集體利益、第三人利益區別對待,應當將上述四個方面的利益放置於同一位次加以考慮。因為,我國《憲法》、《物權法》已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放置於同一位次加以規定,並予以平等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犯。
三、再次的判斷標準是,看違反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會違背我國相關法律的立法宗旨。如果違反該強制性規定,會違背我國相關法律的立法宗旨,那麼該強制性規定即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我國的每部法律,均在總則中規定了該法的立法宗旨,即立法目的。在民法領域中,《合同法》屬於特別法;在商法領域中,《合同法》屬於一般法。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立法宗旨」所指的相關法律系涉案合同所涉及的特別法,並不包括一般法和其他法律。如當事人之間簽訂的是有關保險方面的合同,其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斷標准為我國《保險法》的立法宗旨;如當事人之間簽訂的是有關公司方面的合同,其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斷標准為我國《公司法》的立法宗旨。違反強制性規定是否違背相關法律的立法宗旨,是衡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一個兜底性判斷標准。在具體操作時,如果適用前兩個標准均不好衡量的時候,則可採用該標准加以綜合判斷。例如,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除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調整的,並經民主議定等特別程式進行調整外,發包方在承包期內不得調整承包地。如果發包方違反該規定調整承包地的,則違反了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條規定的「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這一立法宗旨,故可以認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綜上所述,我們在判斷合同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時,不能僅以法律的表述「禁止」、「不得」、「應當」、「必須」等加以衡量,還應當從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無效,違反該強制性規定繼續履行合同是否會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違反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會違背我國相關法律的立法宗旨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效力性強制性規范與管理性強制性規范有什麼不同
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請您閱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意見,全文如下:
伴隨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在數十年來民商事審判的實踐中,越來越明顯地貫徹鼓勵交易、契約自由的合同法精神,傾向於保護合同效力,對認定合同無效的態度日趨謹慎。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將「強制性規定」限定在「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范圍內,明確了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不影響合同效力。該司法解釋實施後,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成為考量合同效力的關鍵,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均引發熱烈討論。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檔案和典型判例,可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准,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詳析如下:
【強制性規定分類】
首先,強制性規定包括效力性規定與管理性規定,並非所有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均一概無效,應判斷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當然無效。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首次在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的層面上,提出了應當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認定合同效力的觀點。奚曉明院長在該次會議中指出:「強制性規定又包括管理性規范和效力性規范。管理性規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未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此類規范旨在管理和處罰違反規定的行為,但並不否認該行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該類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或者雖未明確規定違反之後將導致合同無效,但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此類規范不僅旨在處罰違反之行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因此,只有違反了效力性的強制規范的,才應當認定合同無效。」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出台,首次以司法解釋的形式明確了人民法院不得僅以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的司法態度。該司法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第15條亦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王闖法官對此作了詳細闡釋。王闖法官提出,我國民法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就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之間區分和效力形成的共識:強制性規定區分為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合同未必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的規定意味著,司法解釋將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作出效力性和管理性之區分,人民法院不得僅以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該區分原則的理論基礎在於:效力性強制規范著重於違反行為之法律行為的價值,以否認其法律效力為目的,違反效力性強制規范的,合同應被認定無效;而管理性強制規范著重於違反行為之事實行為價值,以禁止其行為為目的,違反管理性強制規范的,合同未必無效。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型別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此類合同未必絕對無效。
【如何區分】
其次,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觀點認為,二者主要區別在於追求的目的不同:不確認違法行為無效不能達到立法目的的,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僅在防止法律事實上之行為的,屬於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前引奚曉明院長講話與王闖法官意見,也不同程度闡釋了這一觀點。
就具體如何識別強制性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應當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準的司法意見。在肯定性識別上,應區分以下兩個層次判斷。首先的判斷標準是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無效,如是,則該規定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其次,法律、行政法規雖然沒有規定違反將導致合同無效的,但違反該規定如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也應當認定該規定是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在否定性識別上,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第一,從立法目的判斷,如強制性規定的目的是實現管理的需要而設定,並非針對行為內容本身,則可認定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第二,從調整物件判斷,一般而言,效力性強制性規定針對的都是行為內容,而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很多時候單純限制的是主體的行為資格。
當然,採取上述正反兩個標准判斷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不能以偏概全,還要結合合同無效的其他因素考慮。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葉陽法官提出,關於效力性規定的實質判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第一,違反效力性規定的結果是對公共利益造成直接、現實性的損害,如果僅僅是間接的、可能的損害,則一般不屬於效力性規定;第二,違反效力性規定的結果應當是對公共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如果僅為輕微損害則不宜認定為效力性規定;第三,辨識效力性規定還應當綜合把握公共利益與交易安全、信賴利益等利益關系的平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識別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標准。該意見第16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法律法規的意旨,權衡相互沖突的權益,諸如權益的種類、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規制的物件等,綜合認定強制性規定的型別。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型別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舉例】
如《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海商法》第四十四條前段規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作為合同憑證的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中的條款,違反本章規定的,無效」。《保險法》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前段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超出業務范圍管理權利人的權利的,由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其與使用者訂立的許可使用合同無效」。採用肯定性識別標准,上述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或合同條款無效,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又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商品房預售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預售合同報縣級以上人民 *** 房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實現管理的需要,並非針對民事行為內容本身。《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條明確,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援。
《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遵守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八等五項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實現管理的需要,並非針對民事行為內容本身。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信用社違反商業銀行法有關規定所簽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答復》(法經[2000]27號函)中明確,《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是「關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方面的規定,它體現中國人民銀行更有效地強化對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的審慎監管,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應當依據該條規定對自身的資產負債比例進行內部控制,以實現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經營原則。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所進行的民事活動如違反該條規定的,人民銀行應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進行處罰,但不影響其從事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也不影響其所簽訂的借款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即舉此例,「例如《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即屬於管理性的強制規范」。
《國際海運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調整物件是限制主體的行為資格,並非針對行為內容。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未取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與托運人訂立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或簽發的提單是否有效的請示的覆函》([2007]民四他字第19號)中明確,根據《國際海運條例》的規定,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本案中當事人在未取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的情況下簽發了未在交通主管部門登記的提單,違反了《國際海運條例》的規定,「受理案件的法院應當向有關交通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交通主管部門予以處罰」。但當事人「收到貨物後應托運人的要求簽發提單的行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形,該提單應認定為有效」。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中,亦有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例。這些判例中亦體現了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斷方法。如(2003)民二終字第14號民事判決,最高人民法院認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資產時要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和額度進行收購,超出確定的范圍和額度要由國務院專項審批的規定,是基於行政管理作出的規定,違反該規定並不必然導致債權轉讓合同的無效」。上述認定的核心觀點為,債權轉讓合同違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基於行政管理作出的規定,不屬於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不能認定合同無效。又如最高院人民法院公報案例(梅州市梅江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江南信用社訴羅苑玲儲蓄合同糾紛案),人民法院認定「國務院《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是對金融機構管理性規定,不是對儲蓄機構對外簽訂、履行儲蓄存款合同的效力性規定,不影響儲蓄機構在從事民事活動中的行為的效力,不能以儲蓄機構違反該項規定為由,確認涉案儲蓄合同關於存期的約定無效」。上述認定的核心觀點為,針對特定主體的對內管理行為、不涉及公共利益的規定,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總結】
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作出區分,在實務界與學術界均漸成共識。但亦有不同觀點,認為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並無實義。有學者提出,「效力規范與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是一記『馬後炮』,其實質不過是對強制規范對合同影響之判斷結果的一種描述,並無能力指導法官的預先判斷」,「要真正識別出效力規范與純粹管理規范是離不開實質的利益衡量方法的。如果舍棄了實質的判定,效力規范抑或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幾乎就無法展開。而一旦我們採取了實質的判定標准,效力規范抑或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也就失去了意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葉陽法官回應,「這一觀點雖不無道理,但從司法實踐角度,強調將違法作為判定合同無效的標准無疑意義重大。一方面,公共利益本身性質決定了其抽象性和不確定性,難以從實體上界定。如脫離違法的層面而單以利益作為判定合同無效的標准可能導致法官因其個人認知的不同而使得合同無效判決隨意化,造成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顯著不公。……另一方面,合同無效的本質乃是損害公共利益,而違法則包含了損害公共利益的絕大多數情形。」
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檔案和典型判例可見,合同不因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而當然無效,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當然無效。應當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准綜合衡量,判斷強制性規定構成效力性規定還是管理性規定。
工程電氣的強制性規范誰有?急用謝謝!
有國標行標企標,國外工程還有IE等,那個沒個半年以上的積累是搞不定的哦。
施工規范地方規范是強制性規范嗎
按照相關「地方標准管理辦法」的規定:
「法律、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地方標准,為強制性標准;規定非強制執行的地方標准,為推薦性標准。」
關於地方標準的代號:
「漢語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劃程式碼前兩位數再加斜線,組成強制性地方標准代號。再加"T",組成推薦性地方標准代號。」
DBJ50-156-2012 應屬重慶市的強制性地方標准。這在「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於釋出此標準的通知檔案中有明確說明:」批准《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為我市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編號為DBJ50-156-2012 。」 在此標準的前言中也提到:「本規程以黑體字標示的第3.0.7、7.1.3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高空作業安全帶使用規范有哪些
使用前應進行檢查,安全帶無破損、割傷、燙傷,掛鉤能自由閉合,有防脫鉤裝置
使用時要高掛低用,要掛於高於腰部以上牢固的構件上,懸掛點必須保證牢固,不要掛在臨時構建和運動的地方
高處使用時必須保證安全帶掛鉤始終處於懸掛的狀態
建議使用雙大鉤五點式安全帶,兩個鉤子代替懸掛,保證每一刻都有一根掛繩處於懸掛狀態
攀爬梯子時配合使用攀登自鎖器或速查自控器使用
法律是強制性規范(只能按照法律規定),那麼會有不強制性規范嗎?
有啊。那就是道德約束,比如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制,但事實就有有權有勢的人出軌成風(不違法)。這是道德也不允許的,但道德就管不了
安裝陽台窗是否算高空作業,是否要求要高空作業證書?
如果是在三層以上也就是10米以上安裝陽台窗就屬於高空作業。高空作業就需要高空作業證書。高空作業江西電動吊籃租賃銷售
陽台欄桿高度的強制性規范
《民用建築設計俯姬碘肯鄢廄碉詢冬墨通則》JGJ37-87強制性條文4.2.4規定:欄桿高度不應小於1.05米,高層建築欄桿高度應適當再提高,但不宜超過1,20米。欄桿離地面0.10米高度內不應留空。有兒童活動的場所,欄桿應採用不易攀登的構造。
Ⅳ 哪位還有《中國人民銀行儲蓄存款章程》的全文(儲蓄管理條例第四十條廢止的東東)
《中國人民銀行儲蓄存款章程》已經作廢了現在是儲蓄管理條理
儲蓄管理條理
國務院第107號令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發展儲蓄事業,保護儲戶的合法權益,加強儲蓄管理,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中國境內辦理儲蓄業務的儲蓄機構和參加儲蓄的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的規定。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儲蓄是指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摺或者存單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公款以個人名義轉為儲蓄存款。
第四條 本條例所稱儲蓄機構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各銀行、信用合作社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以及郵政企業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第五條 國家保護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及其他合法權益,鼓勵個人參加儲蓄。
儲蓄機構辦理儲蓄業務,必須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
第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全國儲蓄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負責儲蓄機構和儲蓄業務的審批,協調、仲裁有關儲蓄機構之間在儲蓄業務方面的爭議,監督、稽核儲蓄機構的業務工作,糾正和處罰違反國家儲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行為。
第七條 中國人民銀行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採取適當措施穩定儲蓄,保護儲戶利益。
第八條 除儲蓄機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辦理儲蓄業務。
第二章 儲蓄機構
第九條 儲蓄機構的設置,應當遵循統一規劃,方便群眾,注重實效,確保安全的原則。
第十條 儲蓄機構的設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並申領《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但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儲蓄機構的設置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機構名稱、組織機構和營業場所;
(二)熟悉儲蓄業務的工作人員不少於四人;
(三)有必要的安全防範設備。
第十二條 經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批准,儲蓄機構可以設立儲蓄代辦點。儲蓄代辦點的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規定。
第十六條 儲蓄機構可以辦理下列人民幣儲蓄業務:
(一)活期儲蓄存款;
(二)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
(三)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
(四)存本取息定期儲蓄存款;
(五)整存零取定期儲蓄存款;
(六)定活兩便儲蓄存款;
(七)華僑(人民幣)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
(八)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開辦的其他種類的儲蓄存款。
第十七條 經外匯管理部門批准,儲蓄機構可以辦理下列外幣儲蓄業務:
(一)活期儲蓄存款;
(二)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
(三)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開辦的其他種類的外幣儲蓄存款。
辦理外幣儲蓄業務,存款本金和利息應當用外幣支付。
第十八條 儲蓄機構辦理定期儲蓄存款時,根據儲戶的意願,可以同時為儲戶辦理定期儲蓄存款到期自動轉存業務。
第十九條 根據國家住房改革的有關政策和實際需要,經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批准,儲蓄機構可以辦理個人住房儲蓄業務。
第二十條 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儲蓄機構可以辦理下列金融業務:
(一)發售和兌付以居民個人為發行對象的國庫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等有價證券;
(二)個人定期儲蓄存款存單小額抵押貸款業務;
(三)其他金融業務。
第二十一條 儲蓄機構可以辦理代發工資和代收房租、水電費等服務性業務。
第四章 儲蓄存款利率和計息
第二十二條 儲蓄存款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擬訂,經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或者由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公布。
第二十三條 儲蓄機構必須掛牌公告儲蓄存款利率,不得擅自變動。
第二十四條 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其餘部分到期時按存單開戶日掛牌公告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第二十五條 逾期支取的定期儲蓄存款,其超過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約定自動轉存的外,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第二十六條 定期儲蓄存款在存期內遇有利率調整,按存單開戶日掛牌公告的相應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第二十七條 活期儲蓄存款在存入期間遇有利率調整,按結息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全部支取活期儲蓄存款,按清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第二十八條 儲戶認為儲蓄存款利息支付有錯誤時,有權向經辦的儲蓄機構申請復核;經辦的儲蓄機構應當及時受理、復核。
第五章 提前支取、掛失、查詢和過戶
第二十九條 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儲戶提前支取的,必須持存單和存款人的身份證明辦理;代儲戶支取的,代支取人還必須持其身份證明。
第三十條 存單、存摺分為記名式和不記名式。記名式的存單、存摺可以掛失,不記名式的存單、存摺不能掛失。
第三十一條 儲戶遺失存單、存摺或者預留印鑒的印章的,必須立即持本人身份證明,並提供儲戶的姓名、開戶時間、儲蓄種類、金額、帳號及住址等有關情況,向其開戶的儲蓄機構書面申請掛失。在特殊情況下,儲戶可以用口頭或者函電形式申請掛失,但必須在五天內補辦書面申請掛失手續。
儲蓄機構受理掛失後,必須立即停止支付該儲蓄存款;受理掛失前該儲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儲蓄機構不負賠償責任。
第三十二條 儲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儲戶的儲蓄情況負有保密責任。
儲蓄機構不代任何單位和個人查詢、凍結或者劃撥儲蓄存款,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 儲蓄存款的所有權發生爭議,涉及辦理過戶的,儲蓄機構依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調解書辦理過戶手續。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責令其糾正,並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開辦儲蓄業務的;
(二)擅自設置儲蓄機構的;
(三)儲蓄機構擅自開辦新的儲蓄種類的;
(四)儲蓄機構擅自辦理本條例規定以外的其他金融業務的;
(五)擅自停業或者縮短營業時間的;
(六)儲蓄機構採取不正當手段吸收儲蓄存款的;
(七)違反國家利率規定,擅自變動儲蓄存款利率的;
(八)泄露儲戶儲蓄情況或者未經法定程序代為查詢、凍結、劃撥儲蓄存款的;
(九)其他違反國家儲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
違反本條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五條 對處罰決定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規定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六條 復議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復議決定的,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七條 儲蓄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侵犯儲戶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施行前的定期儲蓄存款,在原定存期內,依照本條例施行前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計息事宜。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解釋,實施細則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儲蓄存款章程》同時廢止。
Ⅵ 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
您好!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請您閱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意見,全文如下:
伴隨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最高人民法院在數十年來民商事審判的實踐中,越來越明顯地貫徹鼓勵交易、契約自由的合同法精神,傾向於保護合同效力,對認定合同無效的態度日趨謹慎。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將「強制性規定」限定在「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范圍內,明確了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不影響合同效力。該司法解釋實施後,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成為考量合同效力的關鍵,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均引發熱烈討論。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和典型判例,可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准,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詳析如下:
【強制性規定分類】
首先,強制性規定包括效力性規定與管理性規定,並非所有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均一概無效,應判斷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當然無效。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首次在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的層面上,提出了應當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認定合同效力的觀點。奚曉明院長在該次會議中指出:「強制性規定又包括管理性規范和效力性規范。管理性規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未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此類規范旨在管理和處罰違反規定的行為,但並不否認該行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該類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或者雖未明確規定違反之後將導致合同無效,但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此類規范不僅旨在處罰違反之行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因此,只有違反了效力性的強制規范的,才應當認定合同無效。」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出台,首次以司法解釋的形式明確了人民法院不得僅以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的司法態度。該司法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第15條亦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王闖法官對此作了詳細闡釋。王闖法官提出,我國民法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就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之間區分和效力形成的共識:強制性規定區分為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合同未必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的規定意味著,司法解釋將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作出效力性和管理性之區分,人民法院不得僅以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該區分原則的理論基礎在於:效力性強制規范著重於違反行為之法律行為的價值,以否認其法律效力為目的,違反效力性強制規范的,合同應被認定無效;而管理性強制規范著重於違反行為之事實行為價值,以禁止其行為為目的,違反管理性強制規范的,合同未必無效。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此類合同未必絕對無效。
【如何區分】
其次,如何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觀點認為,二者主要區別在於追求的目的不同:不確認違法行為無效不能達到立法目的的,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僅在防止法律事實上之行為的,屬於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前引奚曉明院長講話與王闖法官意見,也不同程度闡釋了這一觀點。
就具體如何識別強制性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應當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準的司法意見。在肯定性識別上,應區分以下兩個層次判斷。首先的判斷標準是該強制性規定是否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無效,如是,則該規定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其次,法律、行政法規雖然沒有規定違反將導致合同無效的,但違反該規定如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也應當認定該規定是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在否定性識別上,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第一,從立法目的判斷,如強制性規定的目的是實現管理的需要而設置,並非針對行為內容本身,則可認定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第二,從調整對象判斷,一般而言,效力性強制性規定針對的都是行為內容,而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很多時候單純限制的是主體的行為資格。
當然,採取上述正反兩個標准判斷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不能以偏概全,還要結合合同無效的其他因素考慮。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葉陽法官提出,關於效力性規定的實質判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第一,違反效力性規定的結果是對公共利益造成直接、現實性的損害,如果僅僅是間接的、可能的損害,則一般不屬於效力性規定;第二,違反效力性規定的結果應當是對公共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如果僅為輕微損害則不宜認定為效力性規定;第三,辨識效力性規定還應當綜合把握公共利益與交易安全、信賴利益等利益關系的平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識別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標准。該意見第16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法律法規的意旨,權衡相互沖突的權益,諸如權益的種類、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規制的對象等,綜合認定強制性規定的類型。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舉例】
如《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海商法》第四十四條前段規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作為合同憑證的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中的條款,違反本章規定的,無效」。《保險法》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前段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超出業務范圍管理權利人的權利的,由國務院著作權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其與使用者訂立的許可使用合同無效」。採用肯定性識別標准,上述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了違反的後果是合同或合同條款無效,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又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商品房預售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預售合同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實現管理的需要,並非針對民事行為內容本身。《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條明確,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遵守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八等五項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實現管理的需要,並非針對民事行為內容本身。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信用社違反商業銀行法有關規定所簽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答復》(法經[2000]27號函)中明確,《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是「關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方面的規定,它體現中國人民銀行更有效地強化對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的審慎監管,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應當依據該條規定對自身的資產負債比例進行內部控制,以實現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經營原則。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所進行的民事活動如違反該條規定的,人民銀行應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進行處罰,但不影響其從事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也不影響其所簽訂的借款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即舉此例,「例如《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即屬於管理性的強制規范」。
《國際海運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採用否定性識別標准,該規定的調整對象是限制主體的行為資格,並非針對行為內容。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未取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與托運人訂立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或簽發的提單是否有效的請示的復函》([2007]民四他字第19號)中明確,根據《國際海運條例》的規定,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本案中當事人在未取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的情況下簽發了未在交通主管部門登記的提單,違反了《國際海運條例》的規定,「受理案件的法院應當向有關交通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交通主管部門予以處罰」。但當事人「收到貨物後應托運人的要求簽發提單的行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形,該提單應認定為有效」。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中,亦有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是否構成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例。這些判例中亦體現了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判斷方法。如(2003)民二終字第14號民事判決,最高人民法院認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資產時要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和額度進行收購,超出確定的范圍和額度要由國務院專項審批的規定,是基於行政管理作出的規定,違反該規定並不必然導致債權轉讓合同的無效」。上述認定的核心觀點為,債權轉讓合同違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基於行政管理作出的規定,不屬於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不能認定合同無效。又如最高院人民法院公報案例(梅州市梅江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江南信用社訴羅苑玲儲蓄合同糾紛案),人民法院認定「國務院《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是對金融機構管理性規定,不是對儲蓄機構對外簽訂、履行儲蓄存款合同的效力性規定,不影響儲蓄機構在從事民事活動中的行為的效力,不能以儲蓄機構違反該項規定為由,確認涉案儲蓄合同關於存期的約定無效」。上述認定的核心觀點為,針對特定主體的對內管理行為、不涉及公共利益的規定,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總結】
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作出區分,在實務界與學術界均漸成共識。但亦有不同觀點,認為區分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與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並無實義。有學者提出,「效力規范與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是一記『馬後炮』,其實質不過是對強制規范對合同影響之判斷結果的一種描述,並無能力指導法官的預先判斷」,「要真正識別出效力規范與純粹管理規范是離不開實質的利益衡量方法的。如果舍棄了實質的判定,效力規范抑或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幾乎就無法展開。而一旦我們採取了實質的判定標准,效力規范抑或純粹管理規范的區分也就失去了意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葉陽法官回應,「這一觀點雖不無道理,但從司法實踐角度,強調將違法作為判定合同無效的標准無疑意義重大。一方面,公共利益本身性質決定了其抽象性和不確定性,難以從實體上界定。如脫離違法的層面而單以利益作為判定合同無效的標准可能導致法官因其個人認知的不同而使得合同無效判決隨意化,造成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顯著不公。……另一方面,合同無效的本質乃是損害公共利益,而違法則包含了損害公共利益的絕大多數情形。」
綜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和典型判例可見,合同不因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而當然無效,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當然無效。應當採取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正反兩個標准綜合衡量,判斷強制性規定構成效力性規定還是管理性規定。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