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新條例
❶ 2022土地法新政策條例
一、2022年新土地管理法對於土地徵收有什麼規定
2021年新土地管理法對於土地徵收的新規定如下:
1、明確徵收范圍
本次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強調了只有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方可進行徵收,本條列明五種符合公共利益的具體情形並留下一條兜底條款。五種具體符合公共利益需要可實施徵收的情形為: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2、提高徵收補償標准
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特別是刪除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這個規定。
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明確強調了征地補償應當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在征地補償范圍方面,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情面補償費的基礎上增加了農村村民住宅和社會保障費用。將農村村民住宅作為單獨一項補償內容能夠充分反映出農民在集體土地上享有的權利。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之中,增加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3、完善徵收程序
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還完善了土地徵收程序,把原來的批後公告改為了批前公告,擬申請征地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征地的有關事項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等方面的意見。必要時還要就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召開聽證會,使被征地農民在整個過程中有更多參與權、監督權和話語權。
二、土地徵收公示後多久拆除
從公示到拆遷一般要不得少於30日。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規定: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❷ 最新《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拆遷條例》解讀
拆遷的主體不同,責任主體更加明晰
新拆遷條例用拆遷決定替代了老的拆遷許可證,拆遷人的定義也是不同的,過去拆遷人是指的取得拆遷許可證的單位,就是政府躲在幕後,由拆遷人向政府申請拆遷許可,獲批後由拆遷人實施拆遷。而成為拆遷主體的就是拆遷人。新的條例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政府強制拆除
原來的拆遷條例拆遷人和被拆遷人達不成拆遷協議的情況下,拆遷人經過行政裁決,可以申請政府或者人民法院強制拆除,實踐中多數是政府強拆。新的條例,政府不能參與強拆,只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除。政府強遷會直接站到百姓的對立面上,激化矛盾。政府不能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是不是意味著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就可以阻止強制執行,過去的條例規定一般是訴訟或者裁決並不影響強制執行。
公益事業的擴大解釋
1、公共利益與商業利益徹底分開。
以前從來沒有加以區分過,現在新條例明確了六項公共利益。但是遺憾的是這次新條例的公共利益的范圍過於寬大,尤其是將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列入公共利益的范圍,實踐中多數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是已舊城改造的名義進行,這一點相對於徵求意見稿一來講是一大退步,公共利益的口子過大,對於舊城改造加大了政府的決策力度,可能也是考慮了現有國情的一種妥協。
評估機構的選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這是新條例的一個亮點,評估機構是由被徵收人選定的,不管是採取什麼方式,但前提都是一個就是被徵收人選定,而且在最後法律責任一章裡面,規定了評估機構做虛假或者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過去評估機構的選定方式最終往往會把決定權落到拆遷人手中,評估的公正性就有很大的問題了。通篇來看,加大了評估機構承擔的責任,對徵收人來說是一利好。
集體土地的問題
過去區分城市規劃區,那在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土地的問題怎麼處理,這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城市的近郊都面臨著徵收,拆遷。過去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57條的規定使集體土地的問題有法可依,現在新條例關於這個問題沒有涉及,那將來集體土地的拆遷會面臨更為混亂的局面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3-08-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❸ 新拆遷條例全文包括哪些內容
國有土地上 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 房屋徵收 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 房屋所有權 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 徵收房屋 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 城鄉規劃法 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 法規 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 訴訟 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 土地使用權 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 補償 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 法院強制執行 。 強制執行申請 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 治安管理處罰 。 第三十二條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 貪污 、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 違法所得 ,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 警告 ;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 拆遷 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 強制拆遷 。 綜上所述,在城鎮建設中,房屋拆遷的情況很普遍。為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國家頒布拆遷條例,其中對拆遷徵收程序、補償標准、拆遷安置方案及法律責任等規定清楚。被拆遷人拿不到補償款的,可以到政府部門投訴。違反條例規定的,追究工作人員責任。
❹ 農村房屋佔地賠償新規定
法律分析:農村房屋佔地賠償包括:(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❺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最新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徵收賠償標准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構成。
一、土地補償費
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是如何計算的呢?土地補償費一般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二、土地徵收的安置補助費
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三、青苗補償標准
對剛剛播種的農作物,按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工本費。對於成長期的農作物,最高按一季度產值補償。對於糧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獲的,不予補償。對於多年生的經濟林木,要盡量移植,由用地單位付給移植費;如不能移植必須砍伐的,由用地單位按實際價值補償。對於成材樹木,由樹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補償。各地一般都有具體的青苗補償辦法。可在本網站搜索。
四、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准
徵收土地需要遷移鐵路、公路、高壓電線、通訊線、廣播線等,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編制投資概算,列入初步設計概算報批。拆遷農田水利設施及其它配套建築物、水井、人工魚塘、養殖場、墳墓、廁所、豬圈等的補償,參照有關標准,付給遷移費或補償費。
農村征地補償標准要求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省級國土資源部門確定的單價為准,各地具體執行。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
❻ 9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來了
日前(8月3日),國務院公布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自9月1日起施行。新的實施條例如何更好地保護耕地?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助力鄉村振興,對我國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將有哪些影響?一起來了解。
細化土地徵收程序,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土地徵收制度改革是當前農村土地管理領域的一個難點所在。我國現行征地制度存在征地權行使范圍過寬、補償標准低、安置途徑單一等問題。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為核心,明確要求需要徵收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發布徵收土地預公告,並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 魏莉華:進一步明確了土地徵收的這些程序,涉及了從徵收啟動到公告到實施的全流程,就是要通過程序的完善來保護我們農民最重要的財產權益。
記者注意到,徵收土地預公告應當包括徵收范圍、徵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徵收土地預公告應當採用有利於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於十個工作日。
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朱道林:進一步強調了在各種徵收環節過程當中,突出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同時,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還要求組織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進行公告和聽證,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對個別難以達成征地安置協議的,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保護耕地始終是我們國家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一個核心。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明確,要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築牢糧食安全屏障。
南充市是四川省傳統糧油基地,這幾天,當地龍蟠鎮的高粱已經成熟,一派豐收的景象,收割機在田間來回奔忙。今年這里播種的面積達到6500畝,其中撂荒土地4800畝。而在幾年前,這一帶受丘陵地區地形地貌影響,耕地後備資源還十分匱乏。2018年,這片丘陵土地納入了補充耕地儲備項目,經過整理和治理,變成了優質耕地。
南充市嘉陵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杜穎鑒:先後出台了區級《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等制度措施,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糧食安全底線。
2018年以來,自然資源部連續3年每年開展一次補充耕地集中核查,總計核查補充耕地面積2000多萬畝。今年4月,國家還首次公開補充耕地地塊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目前已公開補充耕地項目4000多個。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專門增加規定: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耕地應當優先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 魏莉華: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有的時候是破壞耕作層的。因為耕作層一旦破壞,如果我們再把它恢復到耕地,難度就比較大。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將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應當優先使用難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此外,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首次從行政法規層面明確了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負總責,其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
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
在農村,村民用作住宅保障的用地被稱為宅基地,它的所有權屬於集體所有,並無償提供給村民使用。
新的《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可以採取措施按照相關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 魏莉華:專門增加了一節,主要明確了農村宅基地的規劃,同時也明確了宅基地怎麼樣的申請審批的程序。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住宅。
針對部分地方在合村並居中出現的侵犯農村村民宅基地合法權益的問題,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禁止違背農村村民意願強制流轉宅基地,禁止違法收回農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為農村村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禁止強迫農村村民搬遷退出宅基地。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遷入城市,有些還購買了商品房,其擁有的宅基地便閑置在農村,長期無人居住。那麼城裡人是否能去農村買宅基地呢?
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朱道林:目前從宅基地的退出和流轉過程當中,還是嚴格限制農村宅基地作為農村居民的基本居住要求,總體來說,城裡人想到農村購買宅基地目前從法律上是不允許的。
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規則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直接進入市場流轉,改變了過去農村土地必須征為國有才能進入市場的局面。
這將會大幅度增加農民的土地財產收入,賦予他們更多財產權利。
長期以來,我國土地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行對集體土地的統一徵收管理,這意味著除了農民住房用地和鄉鎮企業用地,以及農村的公共事業用地以外,其他用地必須實行徵收,並轉為國有土地,再由政府進行統一供應。而隨著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內在要求,這種城市農村的土地雙軌制已經漸漸成為了發展的瓶頸。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進一步明確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規則,要求國土空間規劃要合理安排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布局和用途,促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 魏莉華:這次我們也明確了整個出讓的方式,你可以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來確定土地使用權人,包括你出讓合同應當包括的一些內容,雙方權益的一些保障,爭議的一些解決,以及如果提前收回怎麼來補償等等。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應當載明宗地的土地界址、面積、用途、規劃條件、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使用期限、交易方式、入市價格、集體收益分配安排等內容。
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朱道林:因為集體土地入市,它主要是在全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主要是以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通過這次規范應該有利於防止這種交易過程當中的一些不規范行為,能夠保障尤其從農民到農村集體等等各方面的利益,又能夠使得土地入市交易過程當中能夠符合規劃。
此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問題關繫到當今土地供應格局的變化,對於一些房地產熱點城市,有望緩解用地相對緊張局面。
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為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建設使用土地的,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嚴格執行建設用地標准,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污染。
同時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將年度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結構、地塊、用途等向社會公布,以穩定社會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