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信訪條例細則
Ⅰ 打12369環保電話 對投訴人信息保密嗎
除投訴事項涉及投訴人自身經濟利益外,其他事項應當對被投訴人予以保密。
《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各級承擔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的機構應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護措施,加強保密檢查,並積極開展保密宣傳教育。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未作規定的事項,按照《信訪條例》和《環境信訪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地方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環境信訪辦法》第四十二條本辦法沒有規定的事項,按《信訪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信訪條例》第二十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
焦作市環保局出台《12369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管理辦法》,提倡舉報人實名舉報,鼓勵舉報人參與有獎舉報,並規定受理人員嚴格執行保密制度,在認真區分舉報信息性質的基礎上,妥善下達受理指令,做到不該提供舉報人信息的堅決不提供。
調查人員也要為舉報人保密,不得泄漏舉報人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同時,還要做好處理結果、中心內部文件資料等涉密材料的保密工作。
(1)陝西省信訪條例細則擴展閱讀:
違反保密制度,泄露控告人姓名等信息的法律責任
1、《北京市信訪條例》第六十三條國家機關信訪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由所在單位批評教育;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分。
2、《天津市信訪條例》第三十一條國家機關負責人和其他工作人員在信訪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機關給予批評、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信件不及時閱辦,對應當接待而拒不接待的;
(二)對信訪事項應當備案而不備案的;
(三)對信訪事項敷衍搪塞、扣壓不辦或者頂著不辦的;
(四)丟失、隱匿或者擅自銷毀信訪材料的;
(五)將控告、檢舉材料轉交或者泄露給被控告、被檢舉單位和人員的。
Ⅱ 信訪復查範文
關於信訪事項復查復核的工作匯報
信訪事項復查復核是《信訪條例》確定的一項基本工作制度,是維護信訪人合法權益的程序保障。為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根據《信訪條例》《國家_關於完善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的意見》(國信發〔20xx〕8號)及相關法律法規,在總結已有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依法按程序辦理
信訪事項的處理和復查、復核應嚴格按照《信訪條例》的規定進行,切實做到事實清楚、依據充分、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規范、檔案完備。信訪事項的處理和復查、復核意見要及時送達信訪人,並履行簽字手續。經過聽證的辦結意見應依法在原信訪事項的責任單位、信訪人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公示。
二、完善復查復核制度
信訪事項復查復核辦法由省人民政府依據《信訪條例》制定。對信訪人不接受處理(復查)意見,又不提出復查(復核)請求,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反復信訪、纏訪鬧訪的,原辦理機關應積極引導信訪人依法按程序進入復查(復核)程序;信訪人仍然不進入復查(復核)程序的,由原辦理機關的上一級有權行政機關主動核查,進行公開聽證評議,作出該信訪事項的終結處理意見。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直部門作為初次辦理機關的,應當先進行聽證。
三、實行省級審核認定
明確信訪事項「誰復核、誰負責」,復核機關要認真履行職責,對辦結意見實行終身負責。對各市(州)完成終結的.信訪事項,經市(州)聯席會議主要召集人簽字後由市(州)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委員會按程序報省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委員會審核把關;對省直部門完成復核的信訪事項,由該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字後報省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委員會審核把關。
納入省級審核認定的終結信訪事項,須經省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委員會主要負責同志審批。
四、運用審核認定結論
各市(州)和省直部門上報終結的信訪事項,辦理、復查、復核各環節工作情況必須詳細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省_將已審核認定辦結的信訪事項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終結資料庫,該信訪事項即從信訪工作程序中退出,信訪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五、強化指導督查責任
省_指導各市(州)各有關部門做好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工作,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及時發現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適時提出改進和完善工作的意見。加強對復查復核工作情況的抽查監督、動態分析和責任追究。對工作中存在的程序不規范、實體不公正、處理意見落實不到位、已審核認定辦結信訪事項的信訪人繼續信訪尤其是進京訪情況突出的地方,通過告知情況、重點約談、限期整改等方式,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對工作中違反信訪工作紀律,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或較大社會影響的,實行責任倒查,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按中央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辦理。
各市(州)可根據本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Ⅲ 如何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實現逐級走訪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提高信訪工作效能,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推動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根據《信訪條例》和《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等法規文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按照《信訪條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和有關規定,分級受理職責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並按規定的程序和期限辦理。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要高度重視初信初訪,及時就地妥善處理信訪事項,防止因受理不及時、辦理不到位導致信轉訪或走訪上行。
第四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首先接談的機關先行受理,不得推諉。
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對來訪人反映的信訪事項要逐一登記,在規定期限內決定是否受理,並告知來訪人。有權處理機關必須向來訪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書。不屬於本機關受理范圍的,要指明受理機關。
「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按照《信訪條例》第二十四條和《國家信訪局協調「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工作規范》明確的原則和程序劃分責任、受理辦理。
第六條
對屬於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以及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來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七條 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來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或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第八條
來訪人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未提出復查(復核)請求而到上級機關再次走訪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走復查(復核)程序。
第九條 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但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期限未請求復查(復核)的,不再受理。
已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復查復核機構審核認定辦結,或已經復核終結備案並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的信訪事項,來訪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第十條
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對應到而未到省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或者省級相關部門正在處理且未超出法定處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訪事項已經復核終結的,不再受理。
第十一條
有權處理機關要在規定期限內辦理信訪事項,向來訪人出具處理意見書,並告知請求復查(復核)的期限和機關。如需延期辦理,應當出具延期告知書。來訪人請求復查(復核)的,復查(復核)機關應當書面告知是否受理,並在規定期限內出具復查(復核)意見書。
處理意見書、延期告知書、復查(復核)意見書應當及時送達來訪人,並嚴格履行簽收手續。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及時將信訪事項信息及受理、辦理環節各項書面文書統一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確保程序規范、數據完整、信息共享。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負責督辦本級和下級有關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情況。對於不按要求登記錄入、應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規定期限和程序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不執行信訪事項處理意見,造成群眾越級走訪的,按照《信訪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予以督辦,提出改進建議,並視情通報;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據《信訪條例》和《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等法規文件,向有關地方和部門提出責任追究建議。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來訪人以書面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按照《信訪條例》規定的程序逐級走訪。
第十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要依據《信訪條例》和本辦法,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信訪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Ⅳ 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
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
(2019年11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0號公布)
第一條 為規范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工作,保護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投訴舉報,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請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解決該爭議的行為。
本辦法所稱的舉報,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反映經營者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線索的行為。
第四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全國投訴舉報處理工作,指導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投訴舉報處理工作。
第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投訴舉報,應當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則,做到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
第六條 鼓勵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鼓勵消費者通過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消費維權服務站、消費維權綠色通道、第三方爭議解決機制等方式與經營者協商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
第七條 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同時提出投訴和舉報,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時包含投訴和舉報內容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對投訴和舉報予以分別處理。
第八條 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舉報的,應當通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的接收投訴舉報的互聯網、電話、傳真、郵寄地址、窗口等渠道進行。
第九條 投訴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投訴人的姓名、電話號碼、通訊地址;
(二)被投訴人的名稱(姓名)、地址;
(三)具體的投訴請求以及消費者權益爭議事實。
投訴人採取非書面方式進行投訴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記錄前款規定信息。
第十條 委託他人代為投訴的,除提供本辦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供授權委託書原件以及受託人身份證明。
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許可權和期限,由委託人簽名。
第十一條 投訴人為兩人以上,基於同一消費者權益爭議投訴同一經營者的,經投訴人同意,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按共同投訴處理。
共同投訴可以由投訴人書面推選兩名代表人進行投訴。代表人的投訴行為對其代表的投訴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投訴請求或者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經被代表的投訴人同意。
第十二條 投訴由被投訴人實際經營地或者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對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路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投訴,由其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對平台內經營者的投訴,由其實際經營地或者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處理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收到的投訴。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需要由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本行政機關收到的投訴的,可以報請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決定。
第十三條 對同一消費者權益爭議的投訴,兩個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均有處理許可權的,由先收到投訴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第十四條 具有本辦法規定的處理許可權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投訴人。
第十五條 投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受理:
(一)投訴事項不屬於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職責,或者本行政機關不具有處理許可權的;
(二)法院、仲裁機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行政機關、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已經受理或者處理過同一消費者權益爭議的;
(三)不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或者不能證明與被投訴人之間存在消費者權益爭議的;
(四)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投訴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被投訴人侵害之日起超過三年的;
(五)未提供本辦法第九條第一款和第十條規定的材料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經投訴人和被投訴人同意,採用調解的方式處理投訴,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鼓勵投訴人和被投訴人平等協商,自行和解。
第十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委託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等單位代為調解。
受委託單位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名義進行調解,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
第十八條 調解可以採取現場調解方式,也可以採取互聯網、電話、音頻、視頻等非現場調解方式。
採取現場調解方式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委託單位應當提前告知投訴人和被投訴人調解的時間、地點、調解人員等。
第十九條 調解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委託單位工作人員主持,並可以根據需要邀請有關人員協助。
調解人員是投訴人或者被投訴人的近親屬或者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投訴的,應當迴避。投訴人或者被投訴人對調解人員提出迴避申請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中止調解,並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
第二十條 需要進行檢定、檢驗、檢測、鑒定的,由投訴人和被投訴人協商一致,共同委託具備相應條件的技術機構承擔。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檢定、檢驗、檢測、鑒定所需費用由投訴人和被投訴人協商一致承擔。
檢定、檢驗、檢測、鑒定所需時間不計算在調解期限內。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止調解:
(一)投訴人撤回投訴或者雙方自行和解的;
(二)投訴人與被投訴人對委託承擔檢定、檢驗、檢測、鑒定工作的技術機構或者費用承擔無法協商一致的;
(三)投訴人或者被投訴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或者被投訴人明確拒絕調解的;
(四)經組織調解,投訴人或者被投訴人明確表示無法達成調解協議的;
(五)自投訴受理之日起四十五個工作日內投訴人和被投訴人未能達成調解協議的;
(六)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受理投訴後,發現存在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情形的;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應當終止調解的其他情形。
終止調解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作出終止調解決定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告知投訴人和被投訴人。
第二十二條 經現場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書,但調解協議已經即時履行或者雙方同意不製作調解書的除外。調解書由投訴人和被投訴人雙方簽字或者蓋章,並加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印章,交投訴人和被投訴人各執一份,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留存一份歸檔。
未製作調解書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做好調解記錄備查。
第二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調解中發現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線索的,應當自發現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予以核查,並按照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有關規定予以處理。特殊情況下,核查時限可以延長十五個工作日。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對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調解不免除經營者依法應當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舉報人應當提供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具體線索,對舉報內容的真實性負責。舉報人採取非書面方式進行舉報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記錄。
鼓勵經營者內部人員依法舉報經營者涉嫌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第二十五條 舉報由被舉報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十六條 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在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確定的許可權范圍內以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名義處理舉報,法律、法規、規章授權以派出機構名義處理舉報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 對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和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路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舉報,由其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對平台內經營者的舉報,由其實際經營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先行收到舉報的,也可以予以處理。
第二十八條 對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發布違法廣告的舉報,由廣告發布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廣告發布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對異地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的舉報有困難的,可以將對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的舉報移送廣告主、廣告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對互聯網廣告的舉報,廣告主所在地、廣告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先行收到舉報的,也可以予以處理。
對廣告主自行發布違法互聯網廣告的舉報,由廣告主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第二十九條 收到舉報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具備處理許可權的,應當告知舉報人直接向有處理許可權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
第三十條 兩個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因處理許可權發生爭議的,應當自發生爭議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定處理機關。
第三十一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等有關規定處理舉報。
舉報人實名舉報的,有處理許可權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還應當自作出是否立案決定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告知舉報人。
第三十二條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舉報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或者對舉報人實行獎勵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予以告知或者獎勵。
第三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將舉報人個人信息、舉報辦理情況等泄露給被舉報人或者與辦理舉報工作無關的人員,但提供的材料同時包含投訴和舉報內容,並且需要向被舉報人提供組織調解所必需信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投訴舉報信息的統計、分析、應用,定期公布投訴舉報統計分析報告,依法公示消費投訴信息。
第三十五條 對投訴舉報處理工作中獲悉的國家秘密以及公開後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信息,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嚴格保密。
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信息,確需公開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暢通全國12315平台、12315專用電話等投訴舉報接收渠道,實行統一的投訴舉報數據標准和用戶規則,實現全國投訴舉報信息一體化。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統一接收投訴舉報的工作機構,應當及時將投訴舉報分送有處理許可權的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同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關機構處理。
同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關機構收到分送的投訴舉報的,應當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及時處理。不具備處理許可權的,應當及時反饋統一接收投訴舉報的工作機構,不得自行移送。
第三十八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依法提起的除本辦法第三條規定以外的其他投訴的,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舉報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行為的,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專項規定執行。專項規定未作規定的,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知識產權行政部門處理投訴舉報,適用本辦法,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九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反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問題的,按照《信訪條例》有關規定處理。
以投訴舉報形式進行咨詢、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信訪、紀檢監察檢舉控告等活動的,不適用本辦法,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告知通過相應途徑提出。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3月12日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51號公布的《產品質量申訴處理辦法》、2014年2月14日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2號公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2016年1月12日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1號公布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Ⅳ 2019年四川省信訪條例實施細則
《四川省信訪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持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85號令發布的《信訪條例》,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黨委、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且應由有關黨政機關及部門處理的活動。
第三條各級黨政機關及有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信訪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黨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研究解決信訪工作的問題、檢查指導信訪工作。
第六條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所屬部門要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設置配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辦理信訪事項。縣以上(含縣)黨政機關及部門的信訪工作機構,由同級黨委、政府確定,要求有領導具體分管信訪工作;縣以下的基層要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信訪網路。鄉(鎮)和街道辦事處黨政機關由主要領導分管信訪工作,設置機構或專、兼職信訪幹部處理日常工作。
第七條省、市(地、州)兩級黨政機關,分別建立由黨委、政府秘書長或辦公廳(室)主任主持的信訪聯席會,協調同級信訪工作;縣(市、區)和鄉(鎮)、街道辦事處設立信訪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處理重要的信訪事宜。
第八條各經黨委、政府要把信訪工作納入同級黨委、政府總體目標管理考核范圍。
第二章信訪人
第九條信訪人,是指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級黨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第十條信訪人對下列信訪事項,可以向有關黨政機關提出:
(一)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要求;
(二)監督、揭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及失職行為;
(三)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
(四)其他信訪事項。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提出。
第十一條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第十二條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黨政機關及其主管部門提出。
第十三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應當到有關黨政機關設立或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走訪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攔截公務車輛,不得損害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不得影響黨政機關工作秩序,不得糾纏、威脅、侮辱、毆打接待人員,不得攜帶危害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進入接待場所。
第十四條多人反映共同意見、建議和要求的,一般採用書信、電話等形式提出;需要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提出,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不得煽動、串聯集體走訪。
第十五條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十六條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受理機關在查處或復查時,信訪人不得重復信訪或越級信訪。查處完結或復查終結後,信訪人應在處理意見上簽字。
第三章受理
第十七條各級黨政信訪部門代表同級黨政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信訪人提出屬於本細則第十條規定的信訪事項。
第十八條信訪人提出屬於本細則第十一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的,信訪工作部門應當根據情況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對已經或者應當通過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工作部門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問題,根據其內容和性質,分別由下列黨政機關辦理。
(一)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本機關負責解決;屬於下級機關職權范圍內的問題,按照逐級信訪規定辦理;屬於其他機關職權范圍內的問題,告知信訪人到其主管部門處理;需要由上級機關解決的問題,向上一級機關請示後,按上一級機關的答復辦理。
(二)屬於合並前的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合並後的機關解決;屬於撤銷前的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其上一級機關解決;屬於分立前的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分立後機關共同的上一級機關或指定下級機關解決。
(三)屬於幾個機關職權范圍內的問題,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機關召集所涉及的機關協調解決。
(四)屬於行政復議范圍內的問題,在法定復議申請期限內的,及時告知信訪人向有復議管轄權的機關申請復議。
第二十條信訪人未依照本細則第十二條規定而直接到上級黨政機關走訪的,信訪工作部門應當告知其依照本細則第十二條規定提出上級黨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一般情況下只作咨詢或轉辦處理。
第二十一條信訪工作部門發現來訪人員中有傳染病者或者疑是傳染病的,應當通知所在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二條以來訪的精神病人,信訪工作部門應通知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接回。
對不能控制自己行為、妨礙信訪秩序的精神病人,信訪工作部門通知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予以收容或者遣送,或通知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接回。
第二十三條信訪人不遵守《信訪條例》第十一條、第十四條規定影響接待工作的,信訪部門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批評教育無效的,由所在地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將其帶回。
第二十四條信訪人在接待場所攜帶危險品、爆炸品和管制器械的,由公安機關或者信訪工作部門依法予以收繳。
第二十五條各級黨政機關或部門獲悉可能造成社會影響重大、緊急信訪信息後,應當在職權范圍內依法採取措施,果斷處理,防止不良影響的發生、擴大,必要時應立即報告上一級組織或有關主管部門。
第四章辦理
第二十六條各級黨政機關根據職責許可權和信訪事項性質,按照下列規定辦理信訪事項:
(一)對本機關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直接辦理;
(二)對應當由上級黨政機關作出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及時報送上級黨政機關;
(三)對應當由其他機關作出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及時轉交有關單位和部門辦理;
(四)信訪工作部門依照信訪立案規定和查辦程序對重大的信訪問題進行立案查辦。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該立案調查處理:1.上級機關交辦和領導同志批辦的信訪問題;2.重大的揭發與控告案件;3.有正當要求沒有得到合理處理的突出信訪問題;4.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問題;5.跨地區、跨部門有爭議、久拖不決的信訪問題;6.需要立案查辦的其他信訪問題。
第二十七條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清事實,分清責任,正確疏導,及時、恰當、正確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八條辦理信訪的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二十九條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不得將檢舉、揭發、控告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遞給被檢舉、揭發、控告的對象。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壓制、打擊報復、迫害信訪人。
第三十條各級黨政機關直接辦理的信訪事項應當在30日內辦結完畢,並視情況將辦理結果答復信訪人。
第三十一條各級黨政機關對交辦的信訪事項,應當自收到之日起90日內辦結,並將辦理結果報告交辦機關;不能按期辦結的,應當向交辦機關說明情況。
交辦機關認為對交辦的信訪事項處理不當的,可以要求辦理機關重新處理。
第三十二條有關黨政機關對轉辦的信訪事項,應當自收到之日起90日內辦結,並視情況向轉辦機關回復辦理結果。
第三十三條信訪人和有關單位對黨政機關作出的信訪處理決定,應當遵守、執行;對處理決定不服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請復議或者提出行政訴訟的外,可以自收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機關復查。原辦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答復。
第三十四條對原辦理機關的處理決定或者復查意見不服的,信訪人可以自收到處理決定書或者復查意見書之日起30日內請求上一級黨政機關復查,上一級黨政機關應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經復查,信訪事項處理決定正確的,不再處理。終結處理意見應抄送有關單位和部門。
第三十五條黨政機關發現本機關對信訪事項的處理、復查有錯誤的,應當重新處理。
上級黨政機關發現下級黨政機關對信訪事項的處理、復查確有錯誤的,有權直接處理或者責成下級黨政機關重新處理。
第三十六條各級黨政機關對於可能發生的集體訪,要做好預測預防工作;對已經發生的集體訪,必須盡快控制和處理,及時把問題解決在事發地;發生越級集體訪,有關黨政機關應採取措施予以勸阻;經勸阻無效的,有關黨政機關應派人協助上級機關或部門解決問題。
鐵路、交通等部門應當積極協助配合做好集體訪人員的勸返和疏導工作,公安部門應當主動維持來訪秩序。
第三十七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及時分析信訪事項反映的社會情況和人民群眾的願望,提出建議,改進工作。
第五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八條對在信訪工作中作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個人。報經同級黨委、政府批准,由有關單位或部門給予獎勵,獎勵經費由受益單位或當地財政列支;對因處理不當造成的越級集體訪和老戶,並因此而發生的一切費用,由信訪人所屬單位(部門)或主管部門承擔。
第三十九條信訪人提出的建議、意見或檢舉、揭發,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黨政機關或單位給予獎勵。
第四十條黨政機關在信訪工作中不履行職責、推諉、敷衍、拖延的,上級黨政機關可以通報批評,並視情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一條各級黨政機關對在信訪工作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經濟損失的工作人員,應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信訪人偽造文件或者防礙、擾亂信訪秩序,信訪工作機構可給予批評教育,也可以建議其所在單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給予行政處分;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信訪工作參照本細則執行。
第四十四條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信訪事項的處理,參照本細則執行。
第四十五條本細則由省委辦公廳信訪辦公室、省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本細則自1996年8月1日起施行。
;
Ⅵ 吉林省行政機關信訪工作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妥善解決到行政機關來信來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信訪人)提出的問題,滿足其正當的要求,保障其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廉政建設,根據《吉林省信訪條例》,制定本細則。第二條本省境內的行政機關辦理來信來訪,均須遵守本細則。第三條信訪人通過來信和來訪的形式,批評、控告、檢舉、揭發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向行政機關提出意見、建議和申訴,均屬於信訪人的權利,有關行政機關必須受理,不得借故推諉。第四條信訪人反映的問題,根據其內容和性質,分別由下列行政機關辦理:
(一)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本機關負責解決;
(二)屬於下級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既可由本機關解決,也可交由下級機關解決;
(三)需要由上級機關解決的問題,向上一級機關請示後,按上一級機關的答復辦理;
(四)屬於合並前的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合並後的機關解決;
(五)屬於撤銷前的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其上一級機關解決;
(六)屬於分立前的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分立後機關共同的上一級機關解決;
(七)屬於幾個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機關解決;
(八)屬於行政復議范圍內的問題,在法定復議申請期限內的,及時告知信訪人向有復議管轄權的機關申請復議;
(九)屬於其他行政機關職責范圍內的問題,告知信訪人到主管的行政機關解決;
(十)屬於行政機關職責范圍以外的問題,告知信訪人到有關組織解決。第五條行政機關辦理來信來訪,必須以事實為依據,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全面維護國家、集體、信訪人以及其他個人的利益,保障信訪人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快速、高效、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第二章辦理來信第六條行政機關對於信訪人的來信,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拆封和登記工作:
(一)及時拆封,並將信封、信紙及閱辦單一並裝訂;
(二)保持信封和郵票的完整;
(三)加蓋收訖章,填寫收訖時間;
(四)登記隨信寄來的各種材料;
(五)對來信中的缺頁予以註明;
(六)登記來信的時間、寄信人姓名(單位名稱)、職業、住址、來信次數、反映的主要問題及要求。第七條對來信反映的問題,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按照本細則第十八條的規定應當立案的,立案調查處理;
(二)對於應當接受的批評、聽取的意見、採納的建議和其他應當解決的問題,予以研究處理;
(三)屬於本細則第九條規定之一的,予以復信;
(四)對於來信要求解決的問題,屬於應當解決的,予以解決;
(五)對於其他來信,予以存檔,並可酌情決定是否復信。第八條對來信反映的問題,不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按有關規定轉交有關機關處理或者通知信訪人去有關組織解決。第九條對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來信,應予復信:
(一)來信要求解決的問題,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不能解決,或者不能全部解決,需要復信講清道理的;
(二)來信詢問的問題,應予答復的;
(三)來信反映的問題,具有重要作用,應予表揚、鼓勵或獎勵的;
(四)詢問以前來信的處理情況,查詢所寄物品的去向,應予告知的。第三章接待來訪第十條行政機關對於來訪的人員,應當熱情接待,耐心聽取其陳述,並做好接待談話記錄。對來訪人反映的問題及其時間、地點、人物、主要情節以及上訪人的要求,均應記載清楚。第十一條對於來訪人提出的問題,不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按照有關規定轉交有關機關處理,或者告知來訪人去其他組織反映。第十二條對於來訪人提出的問題,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但未經過下級行政機關處理的,動員來訪人先到下級行政機關去解決。
來訪人員對下級行政機關的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逐級上訪。第十三條對於應由本機關處理的問題,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按照本細則第十八條的規定應當立案的,立案調查處理;
(二)對於應當接受的批評、聽取的意見、採納的建議和其他應當解決的問題,予以研究處理;
(三)對於其要求解決的問題,屬於應當解決的,予以解決;
(四)對於其要求解決的問題,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不能解決或者不能全部解決的,予以講清道理;
(五)對於詢問問題的,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