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事條例
發布時間: 2024-12-24 13:19:38
1. 人類行為內容
典籍明訂規則包含各種規范、章程、條例、制度、紀律、政策、指示、法令、法律、憲法等,還包含民事交往中的合同、契約,以及國際交往中的申明、備忘、協議、條約等。它們通過文字對所要限定的行為做出明確規定,其條款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對社會成員的行為具有強制性的約束能力,違反者要受到制裁和懲罰。國家法律和社會制度是最重要的兩種限制社會成員行為的典籍明訂規則。
非典籍明訂規則則包括風俗、習慣、倫常、禮貌、道德、信義、「識做」等。這些規則雖然不受任何法律的保護,違反了也不會受到制裁和懲罰,但卻擁有強大的約束能力。如果你不尊習俗不守倫常,沒有禮貌,背信棄義不尊重朋友,無道無德喪盡天良,玩世玩物不「識做」人,那麼你將會被世人所蔑視,失去他人對你的尊重,最終將會淪為社會的棄兒。
「識做」是指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抉擇原則的統稱,例如:禮貌待人原則,尊老愛幼原則、辦事合情理原則、因果是非原則、公平交易原則、利害相較原則(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加擇其輕)等等。為人處事都需要遵守這些常規的行為准則,否則別人就會覺得你不「識做」人。否則,你就會遭人白眼到處碰壁,得不到他人對你的尊重、同情、諒解和幫助。
(1)為人處事條例擴展閱讀
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是一種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這一詞最先在1890年被AlfredEspinas提出,但真正為人所知的則是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路德維希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