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法規適用
A. 超法規的阻卻違法事由
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由於對合法化事由來源的領域不加限制,所以,若想對能夠考慮到的全部合法化事由無一餘漏地加以列舉,這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理論上均是不可能的。而且,對國家立法者而言,即使想將所有的合法化事由都通過立法加以規定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也就產生了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
一、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的必要性
(一)刑法謙抑的需要
刑法的謙抑,是指刑法的使用應該根據一定的規則和限度來控制其處罰范圍與處罰程度,當不用刑法就可以實現對違法行為的抑制、就可以實現對合法權益的保護時,就不要將其規定為犯罪;當用較輕的刑罰就可以實現對違法行為的控制、就可以實現對合法權益的保護時,就不要用較重的刑罰。{2}刑法的謙抑性是由刑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刑罰的嚴厲性決定的,由於刑法的制裁措施最為嚴厲,其他法律的實施都需要刑法的保障作用,刑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處於保障法的地位,只有當其他法律不足以抑制違法行為時,才能使用刑罰。這就決定了必須適當控制刑法的適用范圍。又由於刑法的適用在具有積極作用的同時,又具有消極作用,所以必須適當控制刑法的使用程度。
刑法的謙抑是現代刑法的基本理念之一,貫徹謙抑性的刑法思想,對於保護人權,促進社會自由具有重要的意義。超法規的違法阻卻事由,其理論的目的在於「出罪」,將一些雖具有違法的形式,但不具有違法的實質的行為,從犯罪的范圍中排除。由此可見,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與刑法的謙抑性在理論基礎、最終目的上有著一定的契合性。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在刑事司法中的大量使用,可以有效地實現刑法的謙抑,而刑法謙抑的實現,也有賴於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對法定違法阻卻事由所存在的滯後性的補充。
(二)法律規定不敷需要
這是多數贊成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的學者的共同見解。從理性的角度講,「法律頒布之日,就是法律落後之日」,再高明的立法者既「不可能在法典中將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中所有具有實質違法性的行為『一網打盡』」,{3}當然也不可能將所有的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全部規定下來。社會經濟生活的變遷所導致的社會倫理、法律價值觀的變化,會導致刑法中的新的違法阻卻事由不斷擴大,而原有的違法阻卻事由則不敷需要。我國社會變得越來越進步,對人權、自由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排除犯罪性行為出現,而這些本應排除犯罪性的行為,或許仍然在實定法中被規定為犯罪行為而會受到嚴厲的刑罰制裁,所以必須承認由超法規的違法阻卻事由來進行彌補。法律規定不敷需要的例子各國刑法毫無疑問都會存在。以我國為例,長期以來,在刑事訴訟中,各級司法機關沒有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中有關羈押期限的規定,導致超期羈押現象嚴重,為改變這種侵犯人權的現象,新的司法解釋將性質嚴重的超期羈押行為作為「非法拘禁」處理,那麼,現行刑法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顯然就不敷需要,因為既然超期羈押已經被規定為非法拘禁而成為對公民權利的不法侵害,那麼,被超期羈押的受害人,就應該享有對以暴力行為進行的超期羈押行為進行正當防衛的權利,但目前我國任何一部法律都沒有對此作出規定,法律保護的缺失,必然影響到對受害人權利的保護。類似的法律缺失現象,在我國刑法中必然不是少數,而有關排除行為犯罪性的法律規定的缺失也會有很多處,因此,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的出現和使用就頗有必要。
(三)社會新生事物無窮
過去農業社會里,生活內容單純,所以現行刑法規定若拿來應付當時的社會需求將沒有問題。然而時代進步、環境改變、客觀條件也不同,生活內容與形態的飛速改變,使得社會生活益發復雜、價值觀念也趨於多元。於是許多行為在法規范上的評價即有待斟酌。許多包含著侵犯人的生命、身體、財產等法益的行為,比如拳擊、摔跤……等激烈並具危險性的運動行為,外觀上通常符合各該犯罪的構成要件而具有形式違法性,同時也未必符合法規上阻卻違法事由。若嚴格說,該等行為實際上應該作為違法行為;可是一般人卻認為此類行為不違背社會安全和公共秩序而視為正當。如果認為其屬於可以允許的危險的范圍以內,即不應對其作違法的認定,從而使行為具有正當性。或者又如各種新式科技、生產技術、交通工具、生活設備的利用或發展行為,為醫療目的而進行的人體器官移植行為,基於人道主義的
B. 超法規舉措是什麼
超法規舉措是一種超越正式法律法規界限的行為或措施。
以下是關於超法規舉措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概述
超法規舉措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法律框架之外或者超出正式法律法規規定的措施或行為。這些舉措可能涉及政策、行政命令、或者其他非法律性的規范,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被採用以應對復雜或緊急的情況。
二、特性表現
這類舉措通常具備臨時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等特點。在某些特定的環境和情境下,由於法律法規無法覆蓋所有的情況或者應對迅速變化的需求,政府或其他組織機構可能會採取超法規舉措來解決問題或滿足特定需求。這些舉措往往能夠迅速應對危機或特殊情況,填補法律空白,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
三、實際應用場景
在實際操作中,超法規舉措可能涉及多個領域和層面。例如,在公共衛生領域,面對突發疫情,政府可能會採取一些超越常規法律規定的措施來應對,如強制隔離、臨時封鎖等。在經濟領域,面對經濟危機或市場波動,政府也可能會採取一些非傳統的政策措施來穩定市場。這些舉措雖然在法律上可能缺乏明確的依據,但在實踐中往往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風險與爭議
然而,超法規舉措的使用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爭議。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框架和規范,這些舉措的實施可能會引發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問題。此外,如果過度依賴超法規舉措,可能會損害法治精神和原則,導致法律的濫用和權力的過度擴張。因此,在使用超法規舉措時需要謹慎權衡,確保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並盡可能在法律框架內尋求合法依據。
總的來說,超法規舉措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下應對復雜問題的手段,使用時需要充分考慮其合法性和正當性,確保其符合法治精神和原則。
C. 適用法律錯誤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
所謂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應作廣義的解釋,既指適用刑事實體法的錯誤和嚴重違反刑事程序法的錯誤。主要表現在:
(一)對行為人的行為在法律認定上發生重大錯誤,混淆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或者是把合法行為認定為犯罪,或者是把犯罪行為認定為無罪
(二)沒有正確適用法律條文,對案件性質、罪名認定錯誤,應該適用的法律和條文沒有適用,不應該適用的法律和條文卻適用了
(三)案件具有法定從輕、減輕、免除刑罰或者從重、加重情節沒有加以考慮,因而沒有根據法律進行判處和定罪量刑
(四)原判定性、定罪雖然正確,但量刑畸輕、畸重,超出了法定刑界限,顯失公正的的
(五)嚴重違反訴訟程序,或發現嚴重刑訊逼供情形,可能引起錯誤裁判的,等等。不當使用法律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並且得不到法律的保護。所以,作為當代公民,我們要嚴格遵守法律,維護自身安全和法律的權威。在法律規范沖突時未遵循正確合法的標准選擇適用法律規范、對法律和法規不熟識或工作馬虎、粗枝大葉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三條 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
(二)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
(三)適用已經失效或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四)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
(五)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
(六)明顯違背立法本意的。
D.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能超越法律規定嗎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或幅度內行駛。超過法律規定的范圍不屬於自由裁量權了,屬於枉法行為或違法裁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