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事業單位規章

事業單位規章

發布時間: 2020-12-17 22:36:14

⑴ 機關事業單位日常事務管理制度

可以制訂安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人員招聘及試用制度,公文處理辦法,檔案管理制度,印章管理辦法,考勤管理制度,績效工資考核辦法等。

一、公務接待制度:公務接待本著厲行節儉的原則,合理安排。原則上接待中不喝酒。

二、辦公設備及辦公用品采購制度:單位需要添置、維修、更新重要的大型辦公設備,應先各科室提出意見,報辦公室備案,經主任審核同意後,由辦公室組織采購,按規定須納入政府集中采購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辦公用品由辦公室派專人統一采購,並登記、驗收、入庫,專人保管,專人發放。各科室不得自行購買辦公用品,如需購買特需用品,應提前與辦公室聯系,經主任批准後,由辦公室進行采購。

三、資產管理制度:做好單位各類資產的管理,以及資產的登記、確權工作。所有資產設立明細表,涉及任何資產的轉移、產權變更等事宜,須報經主任辦公會研究、批准,確保資產不流失。

四、車輛管理制度:以保證領導和機關工作用車為目標,對車輛實行統一調度。各科室公務用車,需提前與辦公室聯系,由辦公室派車,並合理安排行車路線;因公出差外埠用車須經主任同意。駕駛員應服從統一調度,嚴禁私自開車和酒後駕車,遵守交通法規,確保行車安全。

保持車容、車貌整潔,做好車輛日常維護,保持良好車況。日常車輛維修須經辦公室領導同意,大修須報委主任同意。填寫修理通知單,不得擅自增添修理項目,且須在指定的修理廠維修(特殊情況除外)。做好節假日值班工作,不得擅自離崗。

五、值班、考勤制度:行政事務工作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根據工作分工,各負其責。因事請假,請嚴格履行請假手續,不得無故缺勤。服從工作安排,工作時間不得擅離崗位。做好節假日值班工作,值班同志負責處理當日的一切事務。重大、緊急情況及時向帶班領導報告。

(1)事業單位規章擴展閱讀:

----機關(單位)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它有四個基本特點:

1.全面性。機關(單位)管理的內容既包括人事編制,政務文秘等工作,又包括資產財務,行政後勤等工作,幾乎是無所不是,無所不管。

2.廣泛性。既有縱向聯系,又有橫向聯系,既涉及機關內部,又涉及機關外部。

3.服務性。管理目標是保證機關工作正常順利地開展,為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4.時效性。管理只有講求工作效率,講求工作質量,才能對機關各部門起到協調、配合,互相支持和監督作用,才能促進機關整個行政工作的效率。

----機關(單位)管理有四條原則:

1.按政策辦事的原則。從機關管理的功能,任務,內容,要求以及服務的對象和范圍看,既要對機關文書、檔案、會議、信息、信訪、政策研究等政務類工作進行管理,又要對財務項目、基建、行政後勤等事務類工作進行管理;而且還要對人事、編制等進行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要求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必須按政策辦事。

2.制度管理的原則。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實現機關管理規范化的基礎。通過制度建設可以使機關管理在科學的基礎上有章可循,有規則可依,形成團結,務實,進取的環境和規范,有序高效,優質的運轉機制。

3.效率和質量原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行政效率和質量,所以管理人員的思維能力,辦事能力都要較高,知識面應較寬。

4.節儉服務的原則。管理人員要本著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原則,合理使用機關(單位)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想方設法多為幹部、職工辦實事,辦好事。

⑵ 事業單位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適用本條例。

法律、法規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

第四條 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規章制度。人事管理規章制度應當經工作人員代表大會或者全體工作人員討論。

第五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按照現行管理許可權,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按照現行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第二章 崗位設置

第六條 事業單位根據功能、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和國家有關規定合理設置崗位。

崗位應當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准和任職條件。

第七條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第八條 根據事業單位的功能和規模,制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結構比例和等級標准。

第九條 事業單位崗位按照下列程序設置:

(一)事業單位制定崗位設置方案;

(二)主管部門審核;

(三)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核准或者備案;

(四)事業單位在聽取工作人員意見後,由負責人員集體討論制定崗位設置的實施方案;

(五)組織實施。

第三章 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

第十條 事業單位新進人員,應當公開招聘。國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由上級任命、涉密崗位等確需使用其他方式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公開招聘不得設置歧視性條件。

第十二條 公開招聘採取考試與考察相結合的辦法,擇優聘用。

第十三條 公開招聘考試內容包括招聘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考察內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以及與應聘崗位相關的專業素養、業務能力。

第十四條 公開招聘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制定招聘計劃;

(二)發布招聘信息;

(三)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試、考察;

(五)體檢;

(六)確定擬聘名單並予以公示;

(七)按照規定備案或者報批;

(八)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第十五條 事業單位內部應當通過競聘上崗的方式產生崗位人選。

競聘上崗採取個人自薦、民主推薦、組織推薦等方式,根據崗位的不同特點,運用筆試、面試、民主測評等方法。

第四章 聘用合同

第十六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建立人事關系,應當訂立書面聘用合同。

第十七條 聘用合同應當具備下列條款:

(一)單位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託的單位代表;

(二)工作人員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聘用合同期限;

(四)崗位名稱、類別、等級、職責任務;

(五)工作地點;

(六)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七)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除前款規定外,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約定培訓、保密、知識產權保護等事項。

第十八條 事業單位可以與新進人員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新進人員屬初次就業的,試用期可以延長至12個月。

試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內。

第十九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一般訂立3年至5年的合同;對人員流動性強的崗位,可以訂立3年以下的合同;對相對穩定的崗位,可以訂立5年以上的合同。對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目的訂立的合同,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合同期限。

聘用單位與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前款任何一種期限的合同。

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年齡距國家規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的工作人員,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業單位應當與該工作人員訂立聘用至其退休的合同。

第二十條 聘用合同經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聘用合同文本由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各執1份。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二)以欺詐、脅迫等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聘用合同的;

(三)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工作人員權利的;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聘用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聘用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二條 聘用合同期滿,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續訂聘用合同。

第二十三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變更聘用合同約定的內容。

變更聘用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聘用合同文本由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各執1份。

第二十四條 在聘用合同期限內,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五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能完成崗位職責任務,或者不能達到工作標準的;

(二)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30個工作日的;

(三)同時與其他單位建立人事關系或者勞動關系,拒不改正的;

(四)嚴重失職,對本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五)違法違紀,損害本單位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工作人員後,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工作人員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服從其他合理工作安排的;

(二)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同意單位合理調整其工作崗位的;

(三)工作人員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七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不得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本單位工作期間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現有醫療條件下難以治癒的嚴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性工作人員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條 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未按時足額支付工資的;

(二)未依法為工作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書面通知事業單位後,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考入普通高等學校或者科研院所全日制學習的;

(二)被錄用、調任或者聘任到國家機關工作的;

(三)依法服兵役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 除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外,工作人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與事業單位協商一致的,工作人員應當繼續履行聘用合同;6個月後工作人員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不能與事業單位協商一致的,工作人員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一條 國家級重點項目技術負責人和主要技術人員,不得依照本條例第三十條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二條 因違法違紀正在接受審查、調查,尚未作出結論的工作人員,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終止:

(一)聘用合同期滿的;

(二)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

(三)工作人員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單位被撤銷、解散的;

(五)受到開除處分的。

聘用合同期滿,有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四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情形消失時終止。

第三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應當向工作人員支付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經濟補償:

(一)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二)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四)除單位提出維持或者提高聘用合同規定的對工作人員有利的條件續訂聘用合同,工作人員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終止聘用合同的;

(五)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終止聘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情形。

第三十五條 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經濟補償,根據工作人員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按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工作人員支付。工作年限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工作人員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工作人員月工資,是指工作人員本人在聘用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實際領取的月平均工資。

第三十六條 事業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證明,寫明聘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日期、工作崗位、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

事業單位應當在出具解除、終止合同證明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協助工作人員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終止之日起,事業單位與該工作人員的人事關系終止。

第五章 考核和培訓

第三十七條 事業單位根據聘用合同和崗位職責,以服務對象滿意度為基礎,全面考核工作人員的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績效。

第三十八條 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必要時可以增加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以平時考核為基礎,實行單位內部評議與服務對象評價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採取個人總結、績效分析、民主測評、綜合評價等符合單位和崗位特點的方法。

第三十九條 年度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個等次。

聘期考核結果分為合格和不合格2個等次。

第四十條 年度考核結果記入工作人員本人檔案,作為調整崗位、工資的依據。

聘期考核結果作為是否續訂聘用合同的重要依據。

第四十一條 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編制工作人員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

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單位的要求,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和為完成特定任務的專項培訓。

第四十二條 培訓情況和學習成績納入工作人員考核內容。

第四十三條 培訓經費在事業費中列支。

第四十四條 事業單位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的,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約定服務期和違反服務期約定的違約責任。

第六章 獎勵和處分

第四十五條 工作人員或者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獎勵:

(一)在工作中有發明創造、技術革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取得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

(二)在培養人才、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三)在執行國家重要任務、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四)在有效防止、消除事故和保護公共利益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長期紮根基層,愛崗敬業,履行職責模範作用突出的;

(六)在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其他突出貢獻的。

第四十六條 獎勵種類為:嘉獎、記功、記大功、授予榮譽稱號。

對受到獎勵的工作人員或者集體,頒發證書或者獎章(獎牌),並給予一次性獎金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待遇。

第四十七條 對工作人員或者集體的獎勵,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決定或者審批。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獎勵:

(一)弄虛作假,騙取獎勵的;

(二)申報獎勵時隱瞞嚴重錯誤的;

(三)違反規定的許可權或者程序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被撤銷獎勵的,收回證書或者獎章(獎牌),追回獎金,停止享受有關待遇。

第四十九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處分:

(一)違反政治紀律,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二)違反工作紀律,致使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

(三)違反財經紀律,揮霍、浪費單位資財的;

(四)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條 處分的種類為:警告、記過、降聘(撤職)、開除。

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降聘(撤職),24個月。

第五十一條 對工作人員的處分,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決定或者審批。

給予工作人員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第五十二條 工作人員受到警告處分的,受處分期間不得聘用到高於現聘崗位等級的崗位,當年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受到記過處分的,受處分期間不得聘用到高於現聘崗位等級的崗位,年度考核不定等次;受到降聘處分的,自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降低崗位等級聘用,受處分期間,年度考核不定等次。

第五十三條 工作人員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被判處其他刑罰或者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給予降聘(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五十四條 工作人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沒有再出現違法違紀情形的,處分期滿後解除處分。

處分解除後,競聘上崗和晉升工資不再受原處分影響。但是因受到降聘處分降低崗位等級聘用的,不視為恢復原聘用崗位。

第七章 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第五十五條 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

工作人員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組成。

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執行國家統一的政策和標准。

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分配。

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住房、醫療等待遇。

第五十六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第五十七條 事業單位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

第五十八條 工作人員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退職條件的,應當退休、退職。工作人員退休、退職後,享受相應的待遇。

第五十九條 國家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第八章 人事爭議處理

第六十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發生人事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六十一條 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決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作出決定單位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原作出決定單位的上一級單位或者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提出申訴: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到處分的;

(三)被撤銷獎勵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二條 原作出決定單位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後的3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受理申訴的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決定的執行。

第六十三條 遇到聘用、考核、獎勵、處分、爭議處理等需要迴避事由的,有關人員應當迴避。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 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或者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人事管理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

(二)違反規定進行崗位設置、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的;

(三)違反規定不與工作人員訂立聘用合同的;

(四)違反規定與工作人員約定試用期和服務期的;

(五)違反規定確定或者給付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的;

(六)違反規定解除、終止聘用合同的;

(七)解除、終止聘用合同,未依照規定向工作人員支付經濟補償的;

(八)違反規定辦理考核、獎勵、處分等事宜的。

第六十五條 事業單位因錯誤的人事處理給工作人員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六條 事業單位聘用與其他單位尚未解除、終止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的工作人員,給其他單位造成損失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六十七條 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⑶ 事業單位開除人員法規的問題

1、人事科長讓你主動辭職,是怕上面追查此事,壓力很大,如果開除的話,院長要寫相關報告,比較麻煩還要黨組會議討論才能開除你! 2、醫院要開除你,太簡單了,就說你離崗20天,沒有任何說明就夠了!

⑷ 事業單位人事規章制度哪些是必須要有的

員工薪酬、業績考核、勞動紀律、員工招聘、員工辭退、員工調動、員工休假、員工培訓、員工獎懲、社會保險等

⑸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部門規章嗎

您好:
2012年抄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襲〔2012〕21號 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該《規范》分總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附則6章65條,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1.基本信息
2.附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基本信息
關於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
財會〔2012〕21號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高法院,高檢院,各民主黨派中央,有關人民團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我部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反饋我部。 [1]
附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財政 部
2012年11月29日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⑹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一、第一章 總則

1、第一條 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高素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制定本條例。

2、第二條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全面准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國家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3、第三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

4、第四條 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應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工作人員意見。

二、第二章 崗位設置

1、第五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類別和等級。

2、第六條 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崗位。崗位應當具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准和任職條件。

3、第七條 事業單位擬訂崗位設置方案,應當報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

三、第三章 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

1、第八條 事業單位新聘用工作人員,應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但是,國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由上級任命、涉密崗位等人員除外。

2、第九條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制定公開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崗位、資格條件等招聘信息;

(三)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試、考察;

(五)體檢;

(六)公示擬聘人員名單;

(七)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3、第十條 事業單位內部產生崗位人選,需要競聘上崗的,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制定競聘上崗方案;

(二)在本單位公布競聘崗位、資格條件、聘期等信息;

(三)審查競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評;

(五)在本單位公示擬聘人員名單;

(六)辦理聘任手續。

4、第十一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交流。

四、第四章 聘用合同

1、第十二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於3年。

2、第十三條 初次就業的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試用期為12個月。

3、第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業單位應當與其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4、第十五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連續曠工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5、第十六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整工作崗位,或者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6、第十七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前30日書面通知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雙方對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7、第十八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到開除處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8、第十九條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終止之日起,事業單位與被解除、終止聘用合同人員的人事關系終止。

五、第五章 考核和培訓

1、第二十條 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聘用合同規定的崗位職責任務,全面考核工作人員的表現,重點考核工作績效。考核應當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和評價。

2、第二十一條 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的結果可以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檔次,聘期考核的結果可以分為合格和不合格等檔次。

3、第二十二條 考核結果作為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工資以及續訂聘用合同的依據。

4、第二十三條 事業單位應當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編制工作人員培訓計劃,對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所在單位的要求,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和為完成特定任務的專項培訓。

5、第二十四條 培訓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列支。

六、第六章 獎勵和處分

1、第二十五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獎勵:

(一)長期服務基層,愛崗敬業,表現突出的;

(二)在執行國家重要任務、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表現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重大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的;

(四)在培養人才、傳播先進文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有其他突出貢獻的。

2、第二十六條 獎勵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

3、第二十七條 獎勵分為嘉獎、記功、記大功、授予榮譽稱號。

4、第二十八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處分:

(一)損害國家聲譽和利益的;

(二)失職瀆職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四)揮霍、浪費國家資財的;

(五)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

(六)其他嚴重違反紀律的。

5、第二十九條 處分分為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開除。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24個月。

6、第三十條 給予工作人員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7、第三十一條 工作人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沒有再發生違紀行為的,處分期滿後,由處分決定單位解除處分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

七、第七章 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1、第三十二條 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2、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3、第三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

4、第三十五條 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5、第三十六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符合國家規定退休條件的,應當退休。

八、第八章 人事爭議處理

1、第三十七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所在單位發生人事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2、第三十八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考核結果、處分決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復核、提出申訴。

3、第三十九條 負有事業單位聘用、考核、獎勵、處分、人事爭議處理等職責的人員履行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與本人有利害關系的;

(二)與本人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的。

4、第四十條 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投訴、舉報,有關部門和機關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九、第九章 法律責任

1、第四十一條 事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或者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2、第四十二條 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人事處理違反本條例規定給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3、第四十三條 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和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第十章 附則

1、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6)事業單位規章擴展閱讀:

1、《條例》適應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將崗位設置、公開招聘、競聘上崗、聘用合同、考核培訓、獎勵處分、工資福利、社會保險、人事爭議處理,以及法律責任作為基本內容,確立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

2、《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於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符合事業單位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建設高素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條例》規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全面准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國家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4、《條例》明確,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

5、《條例》規定,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崗位,明確崗位類別、等級。事業單位新聘用工作人員,應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6、《條例》規定了聘用合同的期限、初次就業人員的試用期,明確了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條件、列明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以及合同解除、終止後人事關系的終止。

7、《條例》規定,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聘用合同規定的崗位職責任務,全面考核工作人員的表現,重點考核工作績效。事業單位應當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對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

8、《條例》明確了獎勵的情形,確立了獎勵的原則,明確了獎勵種類。《條例》規定了處分的情形,明確了處分種類,提出了處分工作的要求,確立了處分解除制度。

9、《條例》規定,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10、《條例》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所在單位發生人事爭議的,依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11、《條例》特別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考核結果、處分決定等不服的,可以申請復核、提出申訴。

12、《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公布,並將於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⑺ 事業單位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適用本條例。

法律、法規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

第四條 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規章制度。人事管理規章制度應當經工作人員代表大會或者全體工作人員討論。

第五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按照現行管理許可權,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按照現行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第二章 崗位設置

第六條 事業單位根據功能、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和國家有關規定合理設置崗位。

崗位應當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准和任職條件。

第七條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第八條 根據事業單位的功能和規模,制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結構比例和等級標准。

第九條 事業單位崗位按照下列程序設置:

(一)事業單位制定崗位設置方案;

(二)主管部門審核;

(三)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核准或者備案;

(四)事業單位在聽取工作人員意見後,由負責人員集體討論制定崗位設置的實施方案;

(五)組織實施。

第三章 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

第十條 事業單位新進人員,應當公開招聘。國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由上級任命、涉密崗位等確需使用其他方式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公開招聘不得設置歧視性條件。

第十二條 公開招聘採取考試與考察相結合的辦法,擇優聘用。

第十三條 公開招聘考試內容包括招聘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考察內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以及與應聘崗位相關的專業素養、業務能力。

第十四條 公開招聘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制定招聘計劃;

(二)發布招聘信息;

(三)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

(四)考試、考察;

(五)體檢;

(六)確定擬聘名單並予以公示;

(七)按照規定備案或者報批;

(八)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第十五條 事業單位內部應當通過競聘上崗的方式產生崗位人選。

競聘上崗採取個人自薦、民主推薦、組織推薦等方式,根據崗位的不同特點,運用筆試、面試、民主測評等方法。

第四章 聘用合同

第十六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建立人事關系,應當訂立書面聘用合同。

第十七條 聘用合同應當具備下列條款:

(一)單位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託的單位代表;

(二)工作人員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聘用合同期限;

(四)崗位名稱、類別、等級、職責任務;

(五)工作地點;

(六)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七)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除前款規定外,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約定培訓、保密、知識產權保護等事項。

第十八條 事業單位可以與新進人員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新進人員屬初次就業的,試用期可以延長至12個月。

試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內。

第十九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一般訂立3年至5年的合同;對人員流動性強的崗位,可以訂立3年以下的合同;對相對穩定的崗位,可以訂立5年以上的合同。對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目的訂立的合同,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合同期限。

聘用單位與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前款任何一種期限的合同。

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年齡距國家規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的工作人員,提出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業單位應當與該工作人員訂立聘用至其退休的合同。

第二十條 聘用合同經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聘用合同文本由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各執1份。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二)以欺詐、脅迫等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聘用合同的;

(三)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工作人員權利的;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聘用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聘用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二條 聘用合同期滿,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續訂聘用合同。

第二十三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變更聘用合同約定的內容。

變更聘用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聘用合同文本由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各執1份。

第二十四條 在聘用合同期限內,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協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五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能完成崗位職責任務,或者不能達到工作標準的;

(二)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30個工作日的;

(三)同時與其他單位建立人事關系或者勞動關系,拒不改正的;

(四)嚴重失職,對本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五)違法違紀,損害本單位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工作人員後,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工作人員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服從其他合理工作安排的;

(二)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同意單位合理調整其工作崗位的;

(三)工作人員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七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不得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本單位工作期間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現有醫療條件下難以治癒的嚴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性工作人員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條 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未按時足額支付工資的;

(二)未依法為工作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書面通知事業單位後,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考入普通高等學校或者科研院所全日制學習的;

(二)被錄用、調任或者聘任到國家機關工作的;

(三)依法服兵役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 除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外,工作人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與事業單位協商一致的,工作人員應當繼續履行聘用合同;6個月後工作人員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不能與事業單位協商一致的,工作人員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一條 國家級重點項目技術負責人和主要技術人員,不得依照本條例第三十條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二條 因違法違紀正在接受審查、調查,尚未作出結論的工作人員,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終止:

(一)聘用合同期滿的;

(二)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

(三)工作人員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單位被撤銷、解散的;

(五)受到開除處分的。

聘用合同期滿,有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四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情形消失時終止。

第三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業單位應當向工作人員支付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經濟補償:

(一)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二)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四)除單位提出維持或者提高聘用合同規定的對工作人員有利的條件續訂聘用合同,工作人員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終止聘用合同的;

(五)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終止聘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情形。

第三十五條 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經濟補償,根據工作人員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按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工作人員支付。工作年限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工作人員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工作人員月工資,是指工作人員本人在聘用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實際領取的月平均工資。

第三十六條 事業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證明,寫明聘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終止聘用合同的日期、工作崗位、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

事業單位應當在出具解除、終止合同證明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協助工作人員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終止之日起,事業單位與該工作人員的人事關系終止。

第五章 考核和培訓

第三十七條 事業單位根據聘用合同和崗位職責,以服務對象滿意度為基礎,全面考核工作人員的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績效。

第三十八條 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必要時可以增加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以平時考核為基礎,實行單位內部評議與服務對象評價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採取個人總結、績效分析、民主測評、綜合評價等符合單位和崗位特點的方法。

第三十九條 年度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個等次。

聘期考核結果分為合格和不合格2個等次。

第四十條 年度考核結果記入工作人員本人檔案,作為調整崗位、工資的依據。

聘期考核結果作為是否續訂聘用合同的重要依據。

第四十一條 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編制工作人員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

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單位的要求,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和為完成特定任務的專項培訓。

第四十二條 培訓情況和學習成績納入工作人員考核內容。

第四十三條 培訓經費在事業費中列支。

第四十四條 事業單位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的,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約定服務期和違反服務期約定的違約責任。

第六章 獎勵和處分

第四十五條 工作人員或者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獎勵:

(一)在工作中有發明創造、技術革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取得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

(二)在培養人才、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三)在執行國家重要任務、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四)在有效防止、消除事故和保護公共利益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長期紮根基層,愛崗敬業,履行職責模範作用突出的;

(六)在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其他突出貢獻的。

第四十六條 獎勵種類為:嘉獎、記功、記大功、授予榮譽稱號。

對受到獎勵的工作人員或者集體,頒發證書或者獎章(獎牌),並給予一次性獎金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待遇。

第四十七條 對工作人員或者集體的獎勵,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決定或者審批。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獎勵:

(一)弄虛作假,騙取獎勵的;

(二)申報獎勵時隱瞞嚴重錯誤的;

(三)違反規定的許可權或者程序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被撤銷獎勵的,收回證書或者獎章(獎牌),追回獎金,停止享受有關待遇。

第四十九條 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處分:

(一)違反政治紀律,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二)違反工作紀律,致使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

(三)違反財經紀律,揮霍、浪費單位資財的;

(四)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條 處分的種類為:警告、記過、降聘(撤職)、開除。

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降聘(撤職),24個月。

第五十一條 對工作人員的處分,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決定或者審批。

給予工作人員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第五十二條 工作人員受到警告處分的,受處分期間不得聘用到高於現聘崗位等級的崗位,當年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受到記過處分的,受處分期間不得聘用到高於現聘崗位等級的崗位,年度考核不定等次;受到降聘處分的,自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降低崗位等級聘用,受處分期間,年度考核不定等次。

第五十三條 工作人員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被判處其他刑罰或者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給予降聘(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五十四條 工作人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沒有再出現違法違紀情形的,處分期滿後解除處分。

處分解除後,競聘上崗和晉升工資不再受原處分影響。但是因受到降聘處分降低崗位等級聘用的,不視為恢復原聘用崗位。

第七章 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第五十五條 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

工作人員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組成。

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執行國家統一的政策和標准。

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分配。

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住房、醫療等待遇。

第五十六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第五十七條 事業單位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

第五十八條 工作人員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退職條件的,應當退休、退職。工作人員退休、退職後,享受相應的待遇。

第五十九條 國家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第八章 人事爭議處理

第六十條 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發生人事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六十一條 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決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作出決定單位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原作出決定單位的上一級單位或者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提出申訴: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到處分的;

(三)被撤銷獎勵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二條 原作出決定單位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後的3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受理申訴的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決定的執行。

第六十三條 遇到聘用、考核、獎勵、處分、爭議處理等需要迴避事由的,有關人員應當迴避。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 事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或者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人事管理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

(二)違反規定進行崗位設置、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的;

(三)違反規定不與工作人員訂立聘用合同的;

(四)違反規定與工作人員約定試用期和服務期的;

(五)違反規定確定或者給付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的;

(六)違反規定解除、終止聘用合同的;

(七)解除、終止聘用合同,未依照規定向工作人員支付經濟補償的;

(八)違反規定辦理考核、獎勵、處分等事宜的。

第六十五條 事業單位因錯誤的人事處理給工作人員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六條 事業單位聘用與其他單位尚未解除、終止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的工作人員,給其他單位造成損失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六十七條 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滿意請採納。

⑻ 事業單位勞動保障規章制度有哪些

國發〔2008〕10號
各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勞動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制訂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 ,現予印發。
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必須先行試點,積累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國務院決定,在山西盛上海市、浙江盛廣東盛重慶市先期開展試點,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配套推進。未進行試點的地區仍執行現行事業單位退休制度。
試點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妥善處理好改革前後退休人員待遇水平的平穩銜接,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勞動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編辦要組成試點工作小組,加強對試點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及時總結試點經驗,不斷完善改革方案。各試點地區要按照《試點方案》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要注意研究試點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並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重要情況及時報告。
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
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事業單位改革順利進行,促進人員流動,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制訂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根據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需要,遵循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原則,逐步建立起獨立於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
二、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一般不超過單位工資總額的20% ,具體比例由試點省(市)人民政府確定, 因退休人員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審批。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 ,由單位代扣。個人工資超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 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 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按本人繳費工資8% 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做實個人賬戶的起步比例為3% ,以後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達到8%。有條件的試點省(市)可以適當提高起步比例。個人賬戶儲存額只能用於本人養老,不得提前支齲參保人員死亡的,其個人賬戶中的儲存余額可以繼承。
(二)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
本方案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詳見附件)
本方案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 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標准由各試點省(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本方案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 年的人員,不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本方案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參加國家統一的基本養老金調整。
(三) 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為使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國務院統籌考慮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
(四) 建立職業年金制度。
為建立多得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增強事業單位的人才競爭能力,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事業單位建立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具體辦法由勞動保障部會同財政部、人事部制定。
(五)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進一步明確盛市、縣各級人民政府的責任,建立健全省級基金調劑制度。具備條件的試點省(市)可從改革開始即實行省級統籌;暫不具備條件的,可實行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同的統籌層次。

⑼ 我國事業單位規章制度和體系文件有何建議

我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國事業單位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還不相適應,且遠遠滯後於政府改革與企業改革,傳統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深層次問題如「政事不分」現象依然存在,人事管理機制也未落實到位,以及由此帶來資源配置的非社會化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我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我國2010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要求,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為保證改革的順利實施,針對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事業單位的重新分類。科學分類是實施有效治理的基礎。傳統的事業單位分類方法主要是按照行業分類、按照經費分類、按照級別分類、按照隸屬關系以及按照經濟成分分類等,改革開放後,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我國產生了多種新類型的事業單位,以前的分類方法不再適用。
近年來,許多學者和領導都對事業單位的重新分類進行了深入思考。黃恆學教授將我國事業單位重新定位為現代事業組織,他認為,所謂現代事業組織,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擁有獨立資產,面向社會自主從事准公共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社會基本組織形式。{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范恆山認為事業單位可分為三類:一是直接承擔政府行政職能、為政府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的是監管、資質認證、質檢、鑒證及機關後勤服務等類的活動;二是承擔公共事業發展職能、為社會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的是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和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服務相關的活動;三是承擔著中介溝通職能、為市場和企業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的是咨詢、協調一類的活動。{4}按照事業單位所承擔的社會功能,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黃文平將其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的、從事公益服務的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三大類。{5}丁茂戰教授將其分為四種基本類型:行政執行類、純公益類、准公益類和生產經營類。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副局長左然將其分為行政類、行政與公益混合類、公益類、經營類等四類。
在吸收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根據事業單位所承擔的社會功能的不同,可將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分為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三種基本類型,其中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又可分為純公益類事業單位和准公益類事業單位。純公益類事業單位主要是指依法承擔或經政府授權為全社會提供純公共產品,實現社會公共需要和國家長遠利益,個人消費不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事業單位。如義務教育、基礎性研究、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文化等機構都屬於純公益類事業單位。准公益類事業單位是指依法承擔或受政府授權為部分社會群體提供准公共產品,部分群體的受益與實現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基本一致,但個人消費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競爭性的事業單位。如非義務階段的教育機構、文化藝術單位、城市公用單位等。{6}對於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只允許政府主辦,經費來源完全靠財政撥款,有執法收費的單位要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經費管理形式,嚴禁收支掛鉤,行政性收費和罰沒收入要全額上繳財政,人員經費和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其改革方向是與國家機關合並。對於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則要將其推向市場,使其市場化、商業化。因此,改革的重點應是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
2.理順政事關系,重塑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關系模式。立足政事分開原則,合理劃分事業單位職能和明確政府職責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明確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職能分工。作為舉辦主體的政府部門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只有由政府舉辦才能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絕大多數純公益事業以及相當一部分准公益事業,政府應當積極舉辦;對於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政府應將這部分事業單位推向市場,由社會力量和個人力量為主渠道來進行舉辦,使其實現市場化、商業化,政府只對其進行鼓勵和扶持。其次,應調整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財務關系。根據事業單位所承擔的社會功能的不同,分類理順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對於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政府提供完全的財政支持;對於純公益類事業單位,由於這類事業單位所提供的服務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原則上不能用市場機制去調節,因此,政府要提供該類事業單位的發展經費;對於准公益類事業單位,則根據其能夠市場化的程度來確立相應的政府補償機制;對於完全可以市場化、商業化的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政府應完全放手交由市場機制來調控。第三,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應建立合同契約關系來取代之前的隸屬關系。通過建立這種合同契約關系,將政府對事業單位的大包大攬變為政府社會雙向約束事業單位。對於由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政府要積極行使其在產權、財權、領導任免權等方面的職能權力,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強化對事業單位的責任約束;對於非由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要依法賦予這些事業單位應有的自主權,使其成為在制度約束下自主運營、自我發展的獨立法人實體。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真正實現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體地位。
減少政府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直接干預,下放管理許可權,適度借鑒或參考國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有益經驗,建立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各項社會事業自身發展規律相適應的現代事業制度,以達到事業舉辦主體多元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社會化、公立事業組織相對獨立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科學化、事業監督管理體系有效化的理想狀態。
3.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2000年《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針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1)繼續推行以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為重點的事業單位用人制度。將固定化的用人制度轉變為契約化的用人制度,努力實現人事制度由傳統的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積極促進市場機制在事業單位人才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深化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為重點的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是從根本上改變事業單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缺乏生機與活力局面的重要手段之一。(2)建立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人事監督制度和宏觀管理制度。加強對事業單位人事工作的監督和宏觀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證事業單位在國家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范圍內行使用人自主權,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單位和職工的合法權利,便於事業單位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3)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與措施。任何組織都是由具有規律化的交互作用或相互依賴的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只有系統諸要素相互關聯和分工合作才能達成組織的整體目標。因此,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離不開相關配套措施的支持。第一,通過漸進方式使事業單位勞動力隊伍趨向合理化;第二,注重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單項環節改革間的協同推進;第三,建立健全事業單位人事法律法規體系;第四,優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心理環境。
4.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面對在將事業單位推向市場和社會的改革過程中所存在的人員的大量流動現象,如何安置分流人員成為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鍵問題,解決好分流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是實現分流人員合理安置的首要保證。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真正把「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逐步實現人才資源的社會化配置。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並使這些制度真正發揮作用,是解決分流人員流動的「後顧之憂」、保證出口暢通的重要手段。
應該認識到,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必須實行多層次、多形式的分流人員安置制度,堅持以內部消化為主;其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建立未聘人員檔案管理制度等,以促進行業內外流動;第三,積極為妥善安置未聘人員創造各種可能的條件,如建立專門的分流人員安置指導機構,組織定向培訓,引導鼓勵分流人員走向企業、走向基層、走向農村等,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幫助與指導,改善其知識結構,合理引導鼓勵使他們在新的領域發揮作用。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