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震安全評價管理條例
A. 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防禦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本條例的規定,需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規范,確保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質量。第四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國家鼓勵、扶持有關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科技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提高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科技水平。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資質第六條國家對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
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必須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方可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第七條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具備下列條件,方可向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申請領取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
(一)有與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相適應的地震學、地震地質學、工程地震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有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條件。第八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申請書之日起30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對符合條件的,頒發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申請單位並說明理由。第九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應當在其資質許可的范圍內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
禁止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超越其資質許可的范圍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禁止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第十條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的式樣,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統一規定。第三章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范圍和要求第十一條下列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一)國家重大建設工程;
(二)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劇毒或者強腐蝕性物質大量泄露或者其他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包括水庫大壩、堤防和貯油、貯氣、貯存易燃易爆、劇毒或者強腐蝕性物質的設施以及其他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
(三)受地震破壞後可能引發放射性污染的核電站和核設施建設工程;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認為對本行政區域有重大價值或者有重大影響的其他建設工程。第十二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委託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第十三條建設單位應當與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十四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對建設工程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後,應當編制該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
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工程概況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要求;
(二)地震活動環境評價;
(三)地震地質構造評價;
(四)設防烈度或者設計地震動參數;
(五)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六)其他有關技術資料。第十五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報送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審定。第四章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審定第十六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審定:
(一)國家重大建設工程;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工程;
(三)核電站和核設施建設工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除前款規定以外的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審定。第十七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之日起15日內進行審定,確定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B. 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管理辦法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管理,確保工作質量,維護市場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及《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申請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及資質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單位需取得資質證書,地震動參數復核、地震小區劃、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和危險性鑒定、震害預測工作,應由持證單位負責。
第四條,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代表從業單位所需的資歷、人員、技術和設備等條件。
第五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甲級、乙級資質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丙級審批並報備至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
第六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需取得執業資格證書,未取得不得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
第七條,一級執業資格證書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審批,二級證書由省級主管部門審批並報備。
第八條,申請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的單位須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
第九條,申請甲級資質證書單位需滿足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實驗測試、高級技術人員、法律知識、管理制度等條件。
第十條,申請乙級資質證書單位需具備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實驗測試、高級技術人員、法律知識、管理制度等條件。
第十一條,申請丙級資質證書單位需具備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初級技術人員、工作報告編寫能力、法律知識、管理制度等條件。
第十二條,首次申請只能申請乙級或丙級資質證書,滿兩年可申請上一級資質。
第十三條,甲級資質單位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乙級單位限於國家重大建設、核電站、核設施之外的項目,丙級單位限於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的地震動參數復核。
第十四條,申請一級執業資格證書人員需具備五年工作經歷、高級職稱、技術能力、法律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等條件。
第十五條,申請二級執業資格證書人員需具備三年工作經歷、中級職稱、技術應用能力、報告編寫能力、法律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等條件。
第十六條,申請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需參加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考試,取得合格證書。
第十七條,申請資質證書的單位需向管理部門提交資質申請表、法人資格、技術負責人證明、主要技術人員情況、主要設備、單位資歷等資料,乙級、甲級需省級審核。
第十八條,申請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需提交執業資格申請表、工作資歷、主要業績、單位審核意見、技術考試合格證書等資料。
第十九條,管理部門委託評審組織對資質和執業資格證書申請進行業務審查。
第二十條,管理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符合條件者頒發證書,逾期視為放棄申請或不予批准。
第二十一條,審批結果由管理部門公告。
第二十二條,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統一規定樣式。
第二十三條,資質證書有效期為4年,單位需在有效期滿前30日申請延展,經審查確認後核發證書,逾期失效。
第二十四條,單位名稱或法定代表人變更需在30日內辦理變更手續,機構、人員重大變化需申報。
第二十五條,資質審查每2年一次,審查結論分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對應確認、整改、降級或終止決定。
第二十六條,審查內容包括單位機構、人員狀況、技術人員業務水平、設備、測試手段、數據質量、已完成工作報告抽查、法律法規遵守情況。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的行為包括虛假申請、轉借證書、信息不及時更新、無故不參加審查等,由管理部門依據情節處以警告、罰款或撤銷證書。
第二十八條,超出資質等級證書業務范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將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處理。
第二十九條,審查頒發資質證書和執業資格證書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的,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處理。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原有《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許可證書管理辦法》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上崗證書管理辦法》廢止。
C. 青海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震安全性評價,是指根據對建設工程場地及周圍的地震地質環境與地震活動的分析,按照建設工程設防風險水準,給出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相應的地震動參數或者地震烈度,以及場地的地震地質災害預測結果。
本條例所稱抗震設防要求,是指建設工程抗禦地震破壞的准則和在一定風險水準下抗震設計採用的地震動參數或者地震烈度。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水利、交通、國土資源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地震安全性評價相關的工作。第五條重大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以及國家和本省規定的其他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的具體范圍,按照本條例所附《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工程范圍》執行。第六條建設單位對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應當在選址之後初步設計之前,委託具備相應條件的單位或者機構對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到州(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備案。第七條承擔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或者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二)具有與承擔地震安全性評價相適應的地震學、地震地質學、地震工程學三個相關專業背景的技術人員,每個專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不少於二人;
(三)具有承擔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技術裝備和專用軟體系統,並具備相應的實驗、測試條件和分析能力;
(四)具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第八條承擔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單位或者機構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應當到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建設工程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備案。第九條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對建設工程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技術標准編制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並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質量負責。第十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地震安全性評價成果交由第三方技術審查機構進行技術審查。
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通過技術審查後方可使用。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對未確定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不予辦理相關手續。
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負責項目審批、核準的部門應當將經審定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的審查內容。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中未包含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審批、核准部門不予審批、核准。
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等其他專業主管部門,應當將抗震設計納入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或者設計文件的審查內容。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未經審查或者審查未通過的,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第十二條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應當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保證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質量。第十三條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應當在通知消防、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的同時通知同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參加。建設工程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整改,經復驗合格後方可使用。第十四條除本條例第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建設工程,按照經審定的地震小區劃圖確定抗震設防要求;未制定地震小區劃圖的,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定抗震設防要求。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當在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或者地震小區劃圖的基礎上提高一檔確定抗震設防要求。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牧區民居抗震設防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制定相應政策,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實施地震安全示範工程,鼓勵和扶持農牧民建設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民居。
農村牧區建制鎮、集鎮規劃區的公用建築以及異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搬遷等建設工程,應當根據國家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或者地震小區劃圖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