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保護條例
㈠ 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及其相關活動。第三條生態環境保護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政府主導、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統籌研究處理重大問題,組織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其他有關負責人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各級人民政府負責人應當定期帶頭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巡查活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法律等規定,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職責。
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等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
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根據職責,依法對社會生活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建築施工揚塵、餐飲服務業油煙、露天燒烤、城市焚燒瀝青塑料垃圾、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燃放煙花爆竹等污染行使行政處罰權。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堅持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減少廢棄物產生,積極參與和監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榮譽制度。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省人民政府應當每5年表彰獎勵一次。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和知識普及工作,定期組織開展生態環境科學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供便利條件。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增強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實踐活動;各級行政學院應當對學員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教育。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對幹部、職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教育。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九條堅持實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下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並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不同區域功能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劃定生態功能區劃並執行相應的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的生態環境數據管理系統,依託全省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為本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撐,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第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機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積極協助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十三條市、州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與流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未依法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
已經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包含具體建設項目的,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應當作為規劃所包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應當根據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予以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