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金融法規案例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1-17 13:35:34

『壹』 我想了解一下 金融詐騙犯和詐騙犯的案例 案情經過

新華網北京月13日電(李煦 高志海)身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朱江與某銀行北京某支行分理處主任戴某相互勾結,採取掛失和偽造存款單位印章、預留印鑒卡等手段,大肆進行金融詐騙,給國家造成巨額經濟損失,最終在京受到法律嚴懲。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3日以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數罪並罰一審判處朱江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扣押在案的1000餘萬元發還銀行;繼續追繳其詐騙所得贓款。

北京市某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江與某銀行某支行分理處主任戴某(另案處理)合謀後,並在戴授意、幫助下,採取存摺掛失及偽造存款單位印章、預留印鑒卡,偽造轉賬支票的方法,先後分別於1998年3月,把馬某存入該分理處2000萬元中的1000萬元轉出歸自己使用;於1998年9月,將馬某以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名義存入某銀行某支行分理處的3000萬元轉入自己的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賬戶。於1999年5月到6月間,將北京某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存入分理處2億元中的8400萬元轉出騙走。案發後,支行先後賠付馬某4000萬元,墊付電力有限責任公司7262萬元。

朱江於1999年6月逃往美國,後於2001年2月26日回國投案自首。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朱江與銀行內部人員相勾結,大肆進行金融詐騙活動,其行為已分別構成票據詐騙罪和金融憑證詐騙罪,詐騙數額均特別巨大,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罪行極其嚴重,依法應予懲處。鑒於其能夠主動回國投案並協助追回部分贓款,法院依法對其予以從輕、減輕處罰。據此,作出上述一審判決

『貳』 我借給別人30萬塊錢。別人給我一個工程,工程我是和朋友和伙乾的,可是那個人不

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它組織之間的借貸。民間借貸是除了金融機構貸款以外的發生在公民之間、公民與其他企業及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

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民間借貸是發生在公民(自然人)之間的借貸。除此之外,民間借貸還包括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

因此,符合下列情形的借貸均屬於民間借貸:

"一對一"民對民:一個公民對一個公民發放貸款;

"一對一"民對企:一個公民對一個企業發放貸款;

"多對一"民對企:多個公民對一個企業發放貸款。

但是,企業之間借貸(企業間融資)因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於無效借貸行為,不屬於民間借貸的范疇。

律師提示】

企業之間禁止借貸,其借貸行為無效,法院應當按照聯營合同糾紛有關規定判決。

案例:2012年3月5日,甲企業向乙企業借款50萬元作為周轉資金使用,雙方約定月息2%,借期為6個月。2008年9月5日到期後甲企業一直未償還該借款,乙企業遂於11月1日將甲企業告上法庭,要求甲企業償還本金和利息。

法院審理後認為企業之間禁止借貸,甲企業和乙企業之間的借貸行為無效,應當按照聯營合同糾紛有關規定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企業法人、事業法人作為聯營一方向聯營體投資,但不參加共同經營,也不承擔聯營的風險責任,不論盈虧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潤的,是明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有關金融法規,應當確認合同無效。除本金可以返還外,對出資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利息應予收繳,對另一方則應處以相當於銀行利息的罰款。遂判決甲企業返還乙企業借款本金50萬元,對乙企業6萬元利息予以收繳,對甲企業處以相當於銀行利息的罰款。

2.民間借貸是否合法?

合法的民間借貸受法律保護。所謂合法的民間借貸是指公民個人與個人之間,或者公民個人與企業及其他組織之間,出於自願原則的借貸。

(1)合法的民間借貸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之間自願的借貸。

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屬於可撤銷合同,經行使撤銷權後應當認定為無效。借貸關系無效的原因是由債權人的行為引起的,只返還本金;借貸關系無效的原因是由債務人的行為引起的,除了返還本金外,還應當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給付利息。

案例:張甲妻子和張乙通姦被甲發現,張甲邀集一夥人找張乙理論,聲稱要對外宣揚張乙的醜事,脅迫張乙寫下欠張甲5萬元欠條一張。張乙迫於無奈只要寫下欠張甲5萬元的欠條。該欠條屬於可撤銷合同,張乙可以請求法院撤銷該欠條,經法院撤銷後該欠條無效。

(2)合法的民間借貸出借的資金必須屬於出借人所有或者擁有支配權的自有資金。不屬於出借人所有或出借人沒有支配權的財產所形成的借貸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3)合法的民間借貸禁止吸收他人資金轉手放貸。

案例:甲是當地的能人,大家都把錢交給甲放貸,甲收取借款的利差,甲的行為屬於轉手放貸違法行為。

(4)合法的民間借貸的利息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上限(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超過部分無效。

案例:甲在外地做生意,經常急需資金周轉。2007年6月,甲找同學乙借款10萬元,借期一年。甲言明自己做生意利潤可觀,願意付給乙40%的年利息。後雙方發生糾紛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甲乙之間的借款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同期貸款基準年利率6.57%的四倍即年利率26.28%計算利息,超過年利率26.28%的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護。

(5)合法的民間借貸的目的必須合法,不得為他人從事非法活動提供借貸。

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如違法提供賭資、提供走私資金、為涉嫌犯罪的人提供逃跑的資金等,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對雙方的違法借貸行為,可收繳財產、罰款、拘留;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1:甲明知道乙吸毒卻仍然將錢借給乙供其購買吸食的毒品。甲的行為屬於為乙從事非法活動提供借貸的行為,其借貸關系不受法律保護,並可以處以收繳借款、罰款或者予以拘留等處罰。

案例2:甲明知道乙在從事走私犯罪活動,仍然將錢借給乙作為走私資金。甲構成乙走私罪的共犯,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案例3:甲因犯殺人罪逃跑向甲借路費,乙明知道甲殺人要逃跑卻礙於朋友情面無法推辭而將錢借給甲,則乙構成窩藏、包庇罪,需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6)合法的民間借貸不包括企業之間借貸,企業之間借貸不屬於民間借貸范疇,企業之間借貸因違反金融法規而屬於無效。

但是公民與企業之間的借貸屬於合法的民間借貸,如公民將錢借給企業,或者企業將錢借給公民均屬於合法的民間借貸行為。

(7)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借貸行為無效。

如,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社會非法集資的行為無效;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的行為無效,「做會」的行為無效等。

『叄』 銀行員工用個人賬戶為他人過渡資金,屬於違紀行為,但是屬於違法行為么

銀行員工私自使用個人賬戶為他人轉賬的行為,無疑觸犯了法律。根據相關法規,這一行為不僅構成了違規操作,更是違法行為。以福建銀監局對泉州銀行某員工的案例為例,該員工因利用名下賬戶參與民間借貸和資金過渡,被依法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嚴厲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此類行為違反了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員工參與民間融資的嚴格規定。泉州銀行安溪支行的客戶經理因為違反了銀監會關於嚴禁違規吸儲、參加非法集資、代客投資理財等八項禁令,被處以30萬元的罰款,這充分顯示了對此類違法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機構在內部管理上也負有責任。如某分行在2015年至2017年間未能有效發現並糾正員工違規行為,其內部控制明顯違反了審慎經營規則,因此也受到了50萬元罰款的處罰,這再次強調了金融機構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監管機制,防止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總之,銀行員工濫用個人賬戶為他人過渡資金,不僅損害了銀行的信譽,也觸犯了國家金融法規,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加強員工教育和內部監管,以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肆』 金融法規擔保案例

你這個案例屬於「物保與人保的競存」方面的問題。根據擔保法第28條、物權法第專176條、擔保法解釋第38條第屬2款、第3款,先執行物保,次執行保證。所以:
1、乙銀行應首先選擇丙公司承擔80萬,再要求丁公司承擔20萬;
2、假設丁公司主動先承擔全部100萬,則之後可要求丙公司承擔20萬。
(備註:以上結果都是建立在以下假設基礎上的:1、此擔保為一般擔保;2、甲公司無力還款,就算是經法院強制執行仍無法再還1分錢。否則的話,丙和丁只需要承擔剩下的份額就可以了)
3、如果是連帶責任擔保的話乙銀行就可以任意選擇丙公司或丁公司承擔擔保責任。

『伍』 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舉例

企業間通過虛假貿易形式進行借貸活動的,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因此簽訂的協議應認定為無效。
案情簡介:2008年,材料公司為向實業公司融資借款,採用代理采購方式,約定實業公司代理貿易公司向材料公司采購鋼卷,貿易公司向實業公司支付代理費28萬元,查某對貿易公司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擔保。買入單價每噸8015元,賣出單價每噸7800元。同日,實業公司與材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隨後,實業公司支付材料公司貨款。在實業公司依代理采購協議向材料公司、貿易公司、查某追索墊付貨款2000萬元時,材料公司已進入破產程序,其破產管理人提出本案代理采購協議及銷售合同實為企業間借貸,應認定無效。

法院認為:同一日高買低賣完全違背商業常理。在鋼卷買賣不存在專營或限制經營,材料公司與貿易公司之間亦不存在聯系溝通障礙的情況下,貿易公司額外支付代理費的循環采購行為顯然違背交易慣例。本案證據鏈證明,案涉鋼卷買賣,是材料公司、實業公司、貿易公司以貨物買賣形式掩蓋的企業間融資交易。採用虛假貿易形式進行的借貸活動,違反了國家相關金融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行為,應認定無效。融資交易的參與人,對融資交易無效所造成的損失均應承擔相應的締約過失責任。實業公司、貿易公司、材料公司通過簽訂《代理采購協議》、《銷售合同》,達到了實業公司向材料公司提供2000萬元融資款的目的。上述協議被確認無效後,依《合同法》第58條規定,材料公司應將收取的2000萬元返還給實業公司。材料公司現已進入破產程序,正在執行的重整計劃中確認了實業公司的2000萬元債權,實業公司有權依重整計劃向材料公司主張受償。對於材料公司不能清償部分,應認定為實業公司因採用虛假貿易形式進行借貸所遭受的損失,根據《合同法》規定,該損失應由有過錯的當事人合理分擔。查某、貿易公司、實業公司作為融資交易參與人,明知企業間借貸非法仍參與,主觀上均有過錯,對於本案融資交易無效所造成的實業公司損失均應承擔相應責任。根據過錯程度,按公平原則,查某、貿易公司應對材料公司不能清償實業公司損失部分,各承擔三分之一的賠償責任,實業公司自行承擔三分之一損失。

實務要點:企業間通過虛假貿易形式進行借貸活動的,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因此簽訂的協議應認定無效。協議無效後,合同當事人、保證人應按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110號「查某與某實業公司等借貸糾紛案」,見《申請再審人查莉莉與被申請人杭州天恆實業有限公司、一審被告上海豫玉都鋼鐵貿易有限公司、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借貸糾紛案》(審判長王憲森,代理審判員王富博、杜軍),載《商事審判指導·裁判文書選登》(201101/25:230);另見《企業間採用虛假貿易形式進行借貸的法律責任》,載《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審判指導案例·合同與借貸擔保卷(6)》(2012:369);另見《企業間採用虛假貿易形式進行借貸的法律責任》,載《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審判指導案例·第五卷(上)》(2011:320)。

熱點內容
政府辦公廳關於印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23 23:38:50 瀏覽:123
近段時間發現公司的部分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23 23:26:27 瀏覽:873
惡意逃債刑法 發布:2025-02-23 23:16:25 瀏覽:23
法院執法官 發布:2025-02-23 22:02:06 瀏覽:313
婚姻法女方重病 發布:2025-02-23 21:57:40 瀏覽:161
簡要民法典 發布:2025-02-23 21:52:23 瀏覽:804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txt下載 發布:2025-02-23 20:33:53 瀏覽:527
百度鄭州市法律咨詢服務公司 發布:2025-02-23 20:27:36 瀏覽:308
光動力療法治腫瘤 發布:2025-02-23 20:12:11 瀏覽:449
民法典代持 發布:2025-02-23 20:07:09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