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壹』 武漢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
武漢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旨在保障女性職工的權益和健康,包括孕期、產期保護和哺乳期休息等方面的規定。
《武漢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是武漢市政府於2003年出台的地方性法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指導意義。該辦法主要針對女性職工工作中存在的特殊性和脆弱性,設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涵蓋了孕期、產期保護、哺乳期休息、 年假等方面的規定。具體如下:1. 孕期保護:女職工懷孕滿4個月後,應當進行調整工作或者適當減輕勞動強度,不得從事對胎兒危害的作業。同時,女職工因懷孕受到損害的,依法享有產假、醫療保障等權利。2. 產期保護:女職工生育的,單位應當給予她們相應的產假和經濟補助。其中,初次生育和剖宮產的產假為98天,順產的產假為84天;對雙胞胎及以上的,相應增加15天。3. 哺乳期休息:女職工哺乳期內每日有1個小時的時間用於哺乳或者擠奶,也可以提前離開或者推遲到達工作崗位,延長工作時間。4. 年假:女職工每年享有帶薪休假5天。總之,武漢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的出台,為保障女性職工的權益和健康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
勞動法規中還有哪些保障女性職工權益的規定?中國勞動法中還包含了孕期、產期保護和女工特殊勞動保護、婚育休假等規定;《女職工勞動保護暫行規定》則進一步完善了女職工的權益保護,明確規定了女職工的生理需求、就業機會平等和非歧視對待等方面的內容。
女性職工在工作中面臨著很多特殊問題和困難,政府和社會應當更加關注和關懷她們的權益和健康。
【法律依據】:
《武漢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第十三條 哺乳期女職工每日工作時間應當減少1小時,或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變,工資待遇不變的情況下提前1小時離開工作崗位,或者推遲1小時到達工作崗位,或者延長工作時間1小時。用人單位應當提供適當的哺乳條件。
『貳』 婦女權益指的是什麼
婦女權益指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領域享有與男子同等權利,婦女兒童的特殊利益應受到保障的原則,作為國家維護和保障基本人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婦女的發展與進步,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國家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制定國家宏觀政策時,遵循男女平等參與、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的原則,為婦女進步與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
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獲得通過。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
(2)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擴展閱讀
婦女權益保護的必要性:
一、從婦女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來看
較男性而言,女性有著比較弱的體質和特殊的生理結構並且承擔著人類再生產功能,如果女性權益得不到切實的保護,不僅損害其自身而且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而我國當前非常注重人口素質的提高,所以從長遠來說,保護婦女權益尤為重要。
二、從婦女的歷史地位來看
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男權,夫權制度的國家,婦女長期處於被剝削,被欺凌的地位。古代,婦女成了婚姻的附屬品,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子出嫁後,也就只有服從丈夫的份了,如果夫對其妻不滿意,一紙休書便可休妻──封建社會男人是具有離婚自由的權利的。
同時封建社會還把女人的腳裹起來,讓她們足不出戶,讓她們成為男人和家庭的附屬品和犧牲品,所有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幾乎都由男人去控制,婦女沒有任何權益可言。
如今雖然婦女得到了解放,但是受幾千年舊傳統、觀念、陋習的影響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對婦女的歧視和偏見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根除,因此婦女權益受侵害的現象屢見不鮮,可見,保護婦女權益相當重要。
三、從婦女在社會中的作用來看
婦女占人口的一半,中國婦女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群體,在全國12億人口中佔了二分之一,世界上每10個人中就有一名中國婦女。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婦女和男子一起共創中華民族的文明,並且贏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新中國建立以來,由於男女平等制度和法律的實施,婦女蘊藏的聰明才智空前地得以發揮,在創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在國內外贏得了「半邊天」的盛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廣大婦女在全面參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上,取得了新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家庭方面,因為女性在生理、心理、性格等方面具有天生的母性,她們對家庭的和諧穩定,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等方面具有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見保護婦女權益,提高婦女地位,發揮婦女作用,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而且婦女的社會地位如何,是衡量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個尺度。
『叄』 中國男女平等現狀
我國男女平等的現狀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十分重視婦女解放,他深刻地指出,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時。將實現婦女解放、男女平等作為新中國的奮斗目標之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日戰爭中涌現出為革命捐軀的婦女楷模,如楊開慧、趙一曼、劉胡蘭等女英雄,用生命和鮮血為後人留下了英勇壯麗的詩篇。新中國成立後,婦女逐漸在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方面取得了獨立地位。婦女響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號召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成為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力軍,為中國婦女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婦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
1995年確定男女平等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以來,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在內的保障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體系。20年間,先後制定和修改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就業促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社會保險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20多部法律法規。31個省(區、市)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立法取得重大進展。29個省(區、市)制定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或政策。2015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2005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增加了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的規定,2012年頒布實施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明確要求用人單位應當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2015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加強對女性特別是幼女的保護,更加有力地懲處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2016年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人身安全保護令一時成為社會熱點詞彙。
2014年全國共設立法律援助機構3737個,獲得法律援助的婦女達35.2萬人,與2000年相比,法律援助機構增長97.7%,獲得法律援助的婦女人數增加31萬人。支持婦聯及其他婦女組織開設婦女維權服務熱線、成立維權服務機構等,積極為婦女提供法律幫助與服務。目前,31個省(區、市)的2800多個區(縣)開通「12338」婦女維權服務熱線,建立婦女維權站、維權崗、家庭暴力投訴站等各類維權服務機構25萬個,暢通了婦女維權渠道。(二)男女受教育差距明顯縮小
2014年,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別為46.7%和50.0%;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和碩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別為52.1%和51.6%,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增至36.9%。設立掃盲教育專項資金,降低婦女文盲人數,2013年女性15歲及以上文盲率為6.7%,比1995年降低了17.4個百分點,女性文盲人口比1995年減少了7000多萬。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性別差距縮小。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10年6歲以上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4年,比10年前提高了1.3年,與男性的差距比10年前縮小0.2年。
婦女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比例不斷提高。國家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政策,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完善助學政策體系,擴大婦女接受職業教育規模。2014年,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女性規模達到805萬,普通中專在校女生達到397萬,分別占總數的44.7%和53.0%;全國接受各種非學歷高等和中等教育的女性規模分別達到346萬和2000多萬。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和針對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的「春潮行動」「陽光工程」等多樣化培訓,滿足不同婦女群體的職業發展需求。2013年,女性參加政府培訓機構舉辦的職工技能培訓人數占培訓總數的43.0%。
(三)婦女平等就業權利得到保障
2013年,全國女性就業占就業總數的45%,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佔55%。為保障婦女與男子平等享有就業的權利,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扶助政策有力支持了婦女創業就業。2009年以來,國家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扶持行動累計創建了女大學生實踐基地8100多個,組建了1.2萬人的創業導師隊伍,為30多萬名女大學生提供了免費的創業就業培訓,幫助十幾萬名女大學生實現了創業就業。150萬農村婦女通過培訓取得了農業技術員職稱或綠色證書,創辦婦女專業合作社5萬多個。最近一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婦女從事第二、第三產業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25個百分點,各類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以及有關人員所佔的比例也提高了13個百分點。2013年女性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達到661萬,佔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44.1%。(四)婦女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增強疾病防治能力,擴大醫療保障覆蓋人口,不斷完善和健全婦幼健康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婦幼衛生保健項目,提高婦幼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婦女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婦女平均預期壽命延長,2010年達到77.4歲,比2000年提高4.1歲,比男性高5歲;孕產婦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萬下降到2014年的21.7/10萬,下降3/4,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五)婦女貧困狀況顯著改善
中國在實施全方位扶貧戰略中,統籌考慮城鎮化、老齡化、市場化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對婦女貧困的影響,加大婦女扶貧脫貧力度。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將婦女作為重點扶貧群體,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婦女扶貧項目,不斷提升貧困婦女的發展能力和受益水平。貧困婦女數量大幅減少,婦女貧困程度不斷降低。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女性人口的貧困發生率從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建立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貧困婦女的保障力度。2014年,婦女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分別為792萬人和1826萬人,比2006年分別增加了200萬人和1591萬人。積極開展「貧困母親兩癌救助」「母親安居工程」「母親健康快車」等公益慈善項目,幫助患病貧困婦女、貧困單親母親改善生存與發展狀況。
2009年,財政部、人社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全國婦聯聯合推出了面向基層婦女的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有創業意願的婦女可以申請5萬—8萬元婦女小額貸款,貸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支付。到目前為止,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已經發出2200多億元,幫助500多萬婦女實現了創業就業,輻射帶動了1000多萬婦女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