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工作條例
㈠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的正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促進礦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轄區內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登記,經批准有償取得探礦權、采礦權。探礦權、采礦權可以依法有償轉讓。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繳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第四條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的方針。全省礦產資源勘查規劃、開發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森林資源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礦山安全的法律、法規。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保護探礦權、采礦權不受侵犯,保障勘查作業區和礦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科學校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勘查、開發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
在勘查、開發、保護礦產資源和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九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和國家統一規劃,對可以由本地方開發的礦產資源,優先合理開發利用。
第二章礦產資源的勘查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勘查國務院《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的礦產資源,必須經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
第十一條
從事礦產資源勘查的單位必須符合規定的資質條件,並到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勘查資格證書。
第十二條
勘查出資人為探礦權申請人。
國家出資勘查的,國家委託勘查的單位為探礦權申請人;共同出資勘查的,探礦權申請人由合同約定。
第十三條探礦權申請人申請探礦權時,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申請登記書和申請的區塊范圍圖;
(二)勘查單位的資格證書復印件;
(三)勘查工作計劃、勘查合同或者委託勘查的證明文件;
(四)勘查工作實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項目資金來源證明;
(六)勘查工作所依據的地質資料及其合法取得的來源證明;
(七)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第十四條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探礦權申請之日起40日內按照申請在先的原則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書面通知探礦權申請人。
准予登記的,探礦權申請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國家規定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勘查許可證,成為探礦權人。
不予登記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向探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年,需要延長勘查工作時間的,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申請延續登記,每次延續時間不得超過2年。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勘查許可證自行廢止。
第十六條
探礦權人應當自領取勘查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開始施工。勘查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勘查設計施工,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不得越界勘查。
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探明可供開採的礦體後,經原發證機關批准,可以停止相應區塊的最低勘查投入,並可以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按照有關規定申請保留探礦權。
探礦權人可以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新發現礦種的探礦權和礦產資源的采礦權。
第十七條
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進行勘查時,發現符合國家邊探邊采規定要求的復雜類型礦床的,可以申請開采,經原發證機關批准,辦理采礦登記手續。
邊探邊采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第十八條
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礦權人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一)擴大或者縮小勘查區塊范圍的;
(二)改變勘查工作對象的;
(三)對勘查工作設計作重大修改和變更勘查工作階段的;
(四)改變勘查施工單位的;
(五)經依法批准轉讓探礦權的;
(六)探礦權人改變名稱或者地址的。
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探礦權人申請采礦權、需要撤銷勘查項目、完成勘查工作的,應當到原發證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自勘查許可證注銷之日起90日內,原探礦權人不得申請已注銷的區塊范圍內的探礦權。
第十九條
探礦權人完成勘查項目後,必須編寫勘查報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匯交地質勘查成果檔案資料。礦產資源勘查報告和其他有價值的勘查資料,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有償使用,國家保護資料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章礦產資源的開采
第二十條開采《礦產資源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按下列規定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為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發證的礦產資源,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二)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為小型的礦產資源,由市人民政府(行署)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三)開采零星分散的礦產資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由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四)礦區范圍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審批發證後,應當逐級匯總向上一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零星分散的礦產資源劃分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一條礦產儲量規模適宜由礦山企業開採的礦產資源、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個人不得開采。
第二十二條采礦權申請人在提出采礦權申請前,應當按有關規定持經過批準的地質勘查儲量報告和其他必要的資料,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請劃定礦區范圍,登記佔用礦產儲量。
需要申請礦山建設項目立項、設立企業的,應當根據劃定的礦區范圍,按國家規定辦理有關審批手續,再申請采礦登記。
礦區范圍、礦山建設規模和服務年限應當與礦產儲量規模相適應。礦山建設規模應當達到規定的最低標准,各類礦山的建設規模的最低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確定。
已建礦山企業開辦新項目的,依照本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采礦權申請人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時,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申請登記書和劃定的礦區范圍圖;
(二)佔用礦產儲量登記表;
(三)采礦權申請人資質條件的證明和營業執照;
(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及其批准文件;
(五)依法應當具有的有關部門關於礦山建設項目、設立礦山企業的批准文件;
(六)開采礦產資源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七)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開采零星分散礦產資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的,只需提交前款(一)、(二)、(三)、(五)項規定的資料和相應的地質資料、開采方案及環境保護措施。
在行洪、排澇河道和航道範圍內開采砂石、砂金、粘土的,還應當具有河道主管部門或者河道主管部門會同航道主管部門的批准證明。
第二十四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采礦權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采礦權申請人應當自收到准予登記通知之日起30日內,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不予登記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向采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按礦山建設規模確定:大型以上礦山不超過30年,中型礦山不超過20年,小型礦山不超過10年。
第二十五條采礦權人領取采礦許可證後,大型礦山在2年內,中型礦山在1年內,小型礦山在6個月內,應當進行礦山建設。
第二十六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頒發采礦許可證後,應當通知礦區范圍所在地的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內,對礦區范圍予以公告,並可根據采礦權人的申請,組織埋設界樁或者設置地面標志。
第二十七條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礦權人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一)變更礦區范圍的;
(二)變更開采礦種的;
(三)變更開采方式的;
(四)變更礦山企業名稱的;
(五)經依法批准轉讓采礦權的。
第二十八條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原發證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延續時間不得超過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四款規定的有效期,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采礦可證自行廢止。
第二十九條采礦權人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或者有效期屆滿,停辦或者關閉礦山的,應當自決定停辦或者關閉礦山之日起30日內,持下列資料到原發證機關辦理采礦登記注銷手續:
(一)礦產儲量注銷報告及儲量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
(二)停辦或者關閉礦山前採掘工程進行情況及不安全隱患的說明;
(三)環境保護、土地復墾情況及尾礦處理措施。
第四章探采礦權的轉讓
第三十條符合《礦產資源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除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轉讓審批的探礦權、采礦權外,探礦權、采礦權的轉讓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
個人取得的采礦權不得轉讓。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個人開採的礦產資源的采礦權,不得轉讓給個人。
第三十一條轉讓探礦權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自頒發勘查許可證之日起滿2年或者在勘查作業區內發現可供進一步勘查、開採的礦產資源;
(二)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三)探礦權屬無爭議;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繳納探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
(五)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探礦權轉讓的受讓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探礦權申請人的條件。
第三十二條轉讓采礦權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礦山企業依法投入采礦生產滿1年;
(二)采礦權屬無爭議;
(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繳納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
(四)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采礦權轉讓的受讓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采礦權申請人的條件。
第三十三條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申請轉讓探礦權或者采礦權時,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轉讓申請書;
(二)轉讓人與受讓人簽訂的轉讓合同;
(三)受讓人資質條件的證明文件;
(四)轉讓人具備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的轉讓條件的證明;
(五)礦產資源勘查或者開采情況的報告;
(六)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資料。
國有礦山企業轉讓采礦權的,還應當提交礦山企業主管部門同意轉讓采礦權的批准文件。
轉讓國家出資勘查所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的,還須提交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評估機構作出的、並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報告。
第三十四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探礦權或者采礦權轉讓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轉讓或者不準轉讓的決定,並通知轉讓人、受讓人和原發證機關。
准予轉讓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自收到批准轉讓通知之日起60日內,到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受讓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有關費用後,領取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
第五章 審批和登記
第三十五條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儲量報告和礦床工業指標的審批工作。除按規定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的報告外,下列礦產儲量報告必須經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
(一)供礦山或者水源地新建、改建、擴建使用的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礦產儲量報告;
(二)采礦權人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生產而進行勘查的礦產儲量報告;
(三)已批準的礦產儲量報告,由於工業指標改變或者其他原因而重新編制的礦產儲量報告;
(四)閉坑地質報告;
(五)采礦權轉讓時核定保有礦產儲量的報告。
礦產儲量報告未按規定審批,不得作為礦山或者水源地新建、改建、擴建設計的依據。
第三十六條礦產儲量按照下列規定進行登記:
(一)探明的礦產儲量經批准後,探礦權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辦理儲量登記;
(二)設立礦山企業佔用的礦產儲量,應當按照采礦審批許可權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三)建設項目壓覆的礦產儲量,應當按照建設項目管理許可權向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第三十七條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填報年度基層礦產儲量表,按照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程序,審查、匯總和上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儲量表的編制、匯總和通報。
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八條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在開工前持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等資料到勘查作業區、礦區所在地的縣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辦理探礦權、采礦權驗證手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履行法定義務的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如實報告有關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檢查。
第三十九條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當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年度報告,辦理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年檢手續。
第四十條開采礦產資源,應當按照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準的礦山設計方案或者開采方案,採用科學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進行施工。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以下簡稱三率)應當達到設計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礦山企業的三率指標,按設計標准予以認定和核定,並進行監督。
第四十一條采礦權人在開采主要礦產的同時,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應當統一規劃,綜合回收利用;對中低品位礦、薄層礦、難選礦、尾礦和廢石(矸石)應當加強管理和綜合利用;對暫時不能綜合開采或已采出暫時不能綜合利用的,應當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防止損失浪費。
第四十二條礦山企業應當定期進行地質測量,將消耗的礦產儲量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准。不能獨立完成地質測量工作的,應當委託有資質條件的地質測量單位進行測量。
礦山企業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測繪礦山(井)采礦工程平面圖或者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及時報送當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
第四十三條嚴禁破壞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損失價值總額在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屬於破壞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損失價值總額超過50萬元的,屬於嚴重破壞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損失價值數額的計算經有資格的評估機構評估後,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
第四十四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加強環境、資源的保護工作,妥善處置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廢礦,節約用地,科學合理安排採掘工程,防止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或者引發地質災害。對有害物質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勘查、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或者引發地質災害的,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恢復治理,並及時向當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五條礦井、中段、采區閉坑或者采礦終止需要關閉礦山的,應當按照閉坑或者關閉礦山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做好礦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工作,或者繳清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有關費用。經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查、驗收後,方可閉坑。對小型礦山企業實行閉坑抵押辦法,其閉坑工作經驗收合格,抵押金及利息予以返還。
第四十六條銷售礦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到當地稅務部門辦理有關手續,購買統一印製的礦產品銷售專用發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或者銷售無專用發票的礦產品。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未取得勘查許可證擅自進行勘查或者超越批準的勘查區塊范圍進行勘查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予以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進行采礦的,責令停止開采,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停止開採的,可以封填井口,查封采礦設備和工具;造成資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責令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沒收越界開採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吊銷采礦許可證。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九條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批准擅自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條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超過規定時間未進行勘查施工、礦山建設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不按規定辦理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變更、注銷登記手續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二條探礦權人不按規定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的,責令限期完成,逾期不完成的,處以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
第五十三條破壞或者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樁或者地面標志的,責令限期恢復;情節嚴重的,處以3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採取破壞性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的,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五條達不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定的三率指標要求的,責令限期達到,逾期達不到的,處以相當於礦產資源損失價值10%以上5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產整頓,直至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六條不按規定測繪礦山(井)采礦工程平面圖或者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或者不按規定報送圖件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2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不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辦理年檢手續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八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造成地質環境破壞或者誘發地質災害未按規定恢復治理的,責令限期恢復治理,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九條采礦權人不按規定閉坑的,責令限期改正,按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條收購、銷售無礦產品專用發票的礦產品的,沒收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本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決定;第五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行政處罰以及給予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處罰的,由原發證機關決定;第六十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除前款規定外,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決定。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由有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而不給予行政處罰的,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責令改正或者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二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或者徇私舞弊,違反本條例規定批准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和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未按規定時間辦理勘查和采礦登記手續,或者對違法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行為不依法予以制止、處罰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違法頒發的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撤銷。
第六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六十五條本條例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應用解釋。
第六十六條本條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黑龍江省集體和個體采礦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以下簡稱《礦山安全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礦山安全法》及本條例叢慎渣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礦山,是指在依法批準的礦區范圍內從事礦產資源開采活動的場所及其附屬設施。
礦產資源開采活動,是指在依法批準的礦區范圍內從事礦產資源勘探和礦山建設、生產、閉坑及有關活動。第三條國家採取政策和措施,支持發展礦山安全教育,鼓勵礦山安全開采技術、安全管理方法、安全設備與儀器的研究和推廣,促進礦山安全科學技術進步。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或者企業事業單位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滲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一)在礦山安全管理和監督工作中,忠於職守,作出顯著成績的;
(二)防止礦山事故或者搶險救護有功的;
(三)在推廣礦山安全技術、改進礦山安全設施方面,作出顯著成績的;
(四)在礦山安全生產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效果顯著的;
(五)在改善礦山勞動條件或者預防礦山事故方面有發明創造和科研成果,效果顯著的。第二章礦山建設的安全保障第五條礦山設計使用的地質勘探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技術資料:
(一)較大的斷層、破碎帶、滑坡、泥孝埋石流的性質和規模;
(二)含水層(包括溶洞)和隔水層的岩性、層厚、產狀,含水層之間、地面水和地下水之間的水力聯系,地下水的潛水位、水質、水量和流向,土面水流系統和有關水利工程的疏水能力以及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
(三)礦山設計范圍內原有小窯、老窯的分布范圍、開采深度和積水情況;
(四)沼氣、二氧化碳賦存情況,礦物自然發火和礦塵爆炸的可能性;
(五)對人體有害的礦物組份、含量和變化規律,勘探區至少一年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數據;
(六)地溫異常和熱水礦區的岩石熱導率、地溫梯度、熱水來源、水溫、水壓和水量,以及圈定的熱害區范圍;
(七)工業、生活用水的水源和水質;
(八)鑽孔封孔資料;
(九)礦山設計需要的其他資料。第六條編制礦山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總體設計,應當對礦山開採的安全條件進行論證。
礦山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編制安全專篇。安全專篇的編寫要求,由國務院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第七條根據《礦山安全法》第八條的規定,礦山建設單位在向管理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報送審批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文件時,應當同時報送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沒有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管理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經批準的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需要修改時,應當徵求原參加審查的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八條礦山建設工程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設計文件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驗收。
建設單位應當在驗收前60日向管理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施工、竣工情況的綜合報告。第九條管理礦山企業的主管部門、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單位報送的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施工、竣工情況的綜合報告之日起30日內,對礦山建設工程的安全設施進行檢查;不符合礦山安全規程、行業技術規范的,不得驗收,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第十條礦山應當有保障安全生產、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安全設施,並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每個礦井至少有兩個獨立的能行人的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礦井的每個生產水平(中段)和各個采區(盤區)至少有兩個能行人的安全出口,並與直達地面的出口相通。
(二)每個礦井有獨立的採用機械通風的通風系統,保證井下作業場所有足夠的風量;但是,小型非沼氣礦井在保證井下作業場所所需風量的前提下,可以採用自然通風。
(三)井巷斷面能滿足行人、運輸、通風和安全設施、設備的安裝、維修及施工需要。
(四)井巷支護和采場頂板管理能保證作業場所的安全。
(五)相鄰礦井之間、礦井與露天礦之間、礦井與老窯之間留有足夠的安全隔離礦柱。礦山井巷布置留有足夠的保障井上和井下安全的礦柱或者岩柱。
(六)露天礦山階段高度、平台寬度和邊坡角能滿足安全作業和邊坡穩定的需要。船采沙礦的采池界與地面建設物、設備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七)有地面和井下的防水、排水系統,有防止地表水泄入井下和露天采場的措施。
(八)溜礦井有防止和處理堵塞的安全措施。
(九)有自然發火可能性的礦井,主要運輸巷道布置在岩層或者不易自然發火的礦層內,並採用預防性灌漿或者其他有效的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
(十)礦山地面消防設施符合國家有關消防的規定。礦井有防滅火設施和器材。
(十一)地面及井下供配電系統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十二)礦山提升運輸設備、裝置及設施符合下列要求:
1.鋼絲繩、連接裝置、提升容器以及保險鏈有足夠的安全系數;
2.提升容器與井壁、罐道梁之間及兩個提升容器之間有足夠的間隙;
3.提升絞車和提升容器有可靠的安全保護裝置;
4.電機車、架線、軌道的選型能滿足安全要求;
5.運送人員的機械設備有可靠的安全保護裝置;
6.提升運輸設備有靈敏可靠的信號裝置。
(十三)每個礦井有防塵供水系統。地面和井下所有產生粉塵的作業地點有綜合防塵措施。
(十四)有瓦斯、礦塵爆炸可能性的礦井,採用防爆電器設備,並採取防塵和隔爆措施。
(十五)開采放射性礦物的礦井,符合下列要求:
1.礦井進風量和風質能滿足降氡的需要,避免串聯通風和污風循環;
2.主要進風道開在礦脈之外,穿礦脈或者岩體裂隙發育的進風巷道有防止氡析出的措施;
3.採用後退式回採;
4.能防止井下污水散流,並採取封閉的排放污水系統。
(十六)礦山儲存爆破材料的場所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十七)排土場、矸石山有防止發生泥石流和其他危害的安全措施,尾礦庫有防止潰壩等事故的安全設施。
(十八)有防止山體滑坡和因采礦活動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危害的預防措施。
(十九)每個礦井配置足夠數量的通風檢測儀表和有毒有害氣體與井下環境檢測儀器。開采有瓦斯突出的礦井,裝備監測系統或者檢測儀器。
(二十)有與外界相通的、符合安全要求的運輸設施和通訊設施。
(二十一)有更衣室、浴室等設施。
㈢ 遼寧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2022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煤礦生產安全事故,保障煤礦職工生命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煤礦安全生產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煤礦企業的主體責任,建立煤礦企業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第四條省、產煤地區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產業政策和規章;支持煤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技術改造和安全生產標准化活動,支持煤礦企業採用安全生產適用技術和新標准、新裝備、新工藝。第五條省、產煤地區市、縣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對本地區煤礦安全進行日常性的監督管理。
產煤地區鄉(鎮)人民政府依照管理職責做好本轄區內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市場監督管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有關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煤礦企業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煤礦企業實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同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煤礦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包括煤礦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下同)對本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主要技術負責人負有安全生產技術決策和指揮權。第二章煤礦安全生產保障第七條煤礦企業應當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生產活動。
煤礦企業應當按照核定的生產能力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和勞動定員。
禁止超能力、超強度或者超定員組織生產。不得違章指揮或者強迫職工違章、冒險作業。第八條煤礦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並組織落實本煤礦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並督促落實本煤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本煤礦安全生產投入及其有效實施;
(四)定期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問題;
(五)督促、檢查本煤礦的安全生產工作,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
(六)組織制定並實施本煤礦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在規定時間內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組織事故搶險,配合生產安全事故調查;
(八)向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接受工會、從業人員、股東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煤礦企業應當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煤礦應當按照規定配備礦長、總工程師和分管安全、生產、機電的副礦長,以及負責採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地質測量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每班應當配備專職安全檢查人員負責井下安全檢查。小煤礦企業配備專職安全檢查人員不得少於五人。
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技術管理體系,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技術保障。第十條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按照規定對職工進行崗前、在崗、轉(返)崗等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職工,不得上崗作業。
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本企業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並按照規定考核合格。
煤礦企業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作業。
煤礦企業應當免費為每位職工發放符合要求的煤礦職工安全手冊,如實告知有關安全生產事項。第十一條煤礦企業開采,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採掘作業應當按照規定編製作業規程,並按照作業規程的規定管理頂幫,採掘作業通過地質破碎帶或者其他頂幫破碎地點時,應當加強支護;
(二)對機電設備及其防護裝置應當定期檢查、維修,並建立技術檔案,保證使用安全;
(三)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按照國家規定定期檢測;
(四)露天采剝作業,應當按照設計規定,控制采剝工作面的階段高度、寬度、邊坡角和最終邊坡角;采剝作業和排土作業,不得對深部或者鄰近井巷造成危害;
(五)煤礦企業應當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任何人不得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
(六)有瓦斯突出和沖擊地壓、在需要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鐵路、水體下面以及在地溫異常地區開採的,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專門設計文件;
(七)有自然發火可能性的礦井,應當採取防火灌漿或者其他有效的綜合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
(八)井下風量、風質、風速和作業環境的氣候,應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九)對地面、井下產生粉塵的作業,應當採取綜合防塵措施,控制粉塵危害;井下風動鑿岩,禁止干打眼;
(十)法律、法規、規章和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遵守的其他開采規定。
㈣ 《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的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礦山生產安全,防止礦山事故,保護礦山職工人身安全,促進采礦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
礦山企業必須具有保障安全生產的設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職工勞動條件,加強礦山安全管理工作,保證安全生產。
http://www.lawxp.com/statute/s886901.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12月1日修正版)
第一條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法;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與輻射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http://www.lawxp.com/statute/s1755068.html
㈤ 礦山安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貫徹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第一,保障礦山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促進採掘工業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一切礦山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都必須執行本條例的規定。第三條礦山企業及其主管部門都必須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級領導幹部在管理生產的同時, 必須負責管理安全工作, 在計劃洞鬧搜、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時候,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礦山企業各職能機構的人員和各工種的工人,都必須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的要求負責。第四條礦山企業及其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安全機構,由各級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第五條礦山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工業衛生機構和礦山救護隊。第六條礦山企業主管工業部和省、 自治區、直轄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 建立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機構,開展礦山安全技術和工業衛生的科學研究工作。第七條礦山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職工經常進行安全教育,搞好技術培訓。
對於瓦斯檢查員、爆破工、信號工、把鉤工、電工和各種設備司機以及其他技術性較強工種的工人,都必須進行專門的技術訓練,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獨立從事本職工作。第八條礦山企業及其主管部門的年度生產、建設計劃和長遠發展規劃必須包括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規劃。
安全技術措施工程必須按時完成,安全技術措施經費必須納入計劃,並不得挪用。第九條礦山企業職工有以下權利和義務:
一、遵守本條例,監督本條例的執行;
二、遵守勞動紀律,執行安全規程;
三、積極參加技術革新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四、及時反映、處理危險情況,積極搶救事故;
五、有權制止任何人違章作業,有權拒絕接受任何人違章指揮;
六、對於上級單位或領導人忽視職工安全健康的錯誤決定和錯誤行為,有權彎讓提出批評或控告。第二章國營礦山第一節基本規定第十條開發礦藏,在地質勘探、礦山設計、礦山建設和生產中,都必須嚴格執行本條例和各礦山企業主管部制定的礦山安全規程的規定。第十一條為了保證礦山安全,地質勘探報告書必須為礦山設計提供以下技術資料:一、較大斷層、破碎帶、滑坡、泥石流的性質和規模;
二、含水層(包括溶洞)和隔水層的岩性、層厚、產狀,各含水層之間,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水力聯系,地下水的潛水位、水質、水量和流向,地面水流系統和有關水利工程的疏水能力以及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
三、小窯、老窿的分布范圍、開采深度和積水情況;
四、沼氣、二氧化碳賦存情況,礦物自然發火傾向和煤塵爆炸性;
五、對人體有害的礦物組納歷份、 含量和變化規律, 勘探區至少一年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數據;
六、地溫異常和熱水礦區的岩石熱導率、地溫梯度、熱水來源、水溫、水壓和水量,並圈定熱害區范圍;
七、工業、生活用水的水源和水質;
八、鑽孔封孔資料。第十二條礦山設計必須符合本條例的規定,必須按國家規定的程序和許可權進行審批。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設計,不得批准。
審批礦山設計時,必須有勞動、衛生、環境保護等部門和工會組織參加。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礦井和露天礦,工程開工前,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竣工後, 必須按國家規定的程序和許可權組織驗收。 不符合礦山設計要求的工程,不得驗收投產。
新建、改建、擴建礦井和露天礦的竣工驗收工作,必須有勞動、衛生、環境保護等部門和工會組織參加。第十四條每個生產礦井,至少要有兩個獨立的能上下人的直達地面的出口。各個生產中段(水平)和各個采區(采場、盤區),至少要有兩個能上下人的出口與直達地面的出口相通。
井下各主要巷道的岔道口都必須設置路標,指明通往出口的方向。第十五條生產和建設礦井必須建立井口管理制度。煤礦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用具下井。有自然發火、瓦斯突出、瓦斯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下井人員必須攜帶自救器。第十六條井巷斷面應當滿足通風、運輸和行人的需要。敷設管道、纜線和風筒,不得妨礙行人。正在使用的井巷必須經常維護,保持支架完好,水溝暢通,不得堆積雜物。報廢的井巷必須及時封閉。
㈥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第八條礦井每年必須經過瓦斯等級鑒定。礦井各煤層應有自燃傾向性和煤塵爆炸性的鑒定結果。
第九條礦井應當具備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礦井、采區和採掘工作面的風量必須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礦井使用安裝在地面的礦用主要通風機進行通風,並有滿足能力的備用主要通風機。生產水平和采區應當實行分區通風,礦井、采區和採掘工作面通風設施應當齊全可靠,掘進工作面使用專用局部通風機進行通風。
《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
已經2003年7月2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了規范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防止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有關規定和煤礦安全規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煤礦應當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煤礦礦長須經培訓考核,依法取得礦長資格證和礦長安全資格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