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輸原油管道調度工作條例
『壹』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於何時起實施
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於201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保護特定設施的專門法律,這部法律將為油氣輸送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油氣管網:不容忽視的「能源國脈」
管道作為五大運輸方式之一,承擔著我國70%的原油和99%的天然氣運輸任務。目前,我國長輸干線管道超過了70000公里,海上油氣管道近5000公里,初步形成規模較大、跨國境和跨區域的輸油氣干線管網。
伴隨著國際原油管道的陸續建成,我國干線管道總長度還將進一步增加,到「十二五」末,中國長輸油氣管道總里程將超過10萬公里,維護管道安全任重道遠。
輸油氣管道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輸送的產品具有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傳輸介質具有社會公共屬性和危害特質,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繫到國家能源的輸送安全。隨著城鄉建設的不斷加快,一些建築物超越了與管道的安全保護距離;施工中挖掘、破壞管道的情況時有發生;打孔盜油等違法犯罪行為比較嚴重,給管道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管道安全:保障能源供給事關國計民生
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是特殊的公共設施,也是保障能源供給、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設施。公安部和有關部門一貫重視輸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工作,特別是2002年以來每年都組織開展整治油氣田及輸油氣管道生產治安秩序專項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以來,各地共查破涉油案件3.9萬起,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2.9萬名,打掉團伙2871個;取締非法涉油廠點1.3萬家,清除輸油氣管道違章占壓2.4萬處,收繳各類油品11.3萬噸,挽回直接損失30多億元。在全國輸油氣管道線路成倍增長的情況下,打孔盜油案件由2002年的1.2萬起下降到2009年的793起,管道違章占壓由3萬處減少到現在的8000處,降幅分別為93.4%和73.3%。
除了專項行動外,1989年國務院發布實施了《石油天然氣保護條例》,並於2001年對該條例進行了修訂。《條例》對保護管道設施、維護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提出議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這部法律明確了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的管道保護職責,強化了管道企業在管道建設、巡護、檢測、維修及安全監測等方面的義務和責任,規定了管道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時的處理原則和程序,嚴格禁止在管道沿線從事危害管道安全的違法行為。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將對加強管道保護,保障管道運行安全和公共安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穩定等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石油:全力以赴做好管道建設、運營和保護
近年來,中國石油的管道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西氣東輸陝京線等一批骨幹管道及配套管網相繼建成投運,東北、西北、西南陸上、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全面展開,油氣管道總里程近5萬公里,連通海外、資源多元、調度集中的油氣供應體系初步形成。
『貳』 陝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存、運輸和凈化加工。
前款所稱運輸,包括廊道運輸、管道運輸、公路和鐵路運輸;凈化加工是指煤炭洗選、原油脫水、天然氣凈化等初級加工過程。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嚴格監管、損害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負責,結合本地區實際,將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制定有利於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政策措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配合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轄區內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發展改革(能源)、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國有資產、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利於煤炭、石油、天然氣清潔利用、能源化工轉化的經濟技術政策措施,鼓勵發展煤制油、煤制氣和超遠程輸變電等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支持煤層氣、頁岩油氣、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等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第八條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依法承擔治理修復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單位應當依法繳納環境保護稅、資源稅和水土保持補償費、森林植被恢復費等。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鼓勵公眾參與,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編制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和礦產資源開發規劃時,應當按照本省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及本省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要求,合理確定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區域、規模和強度。第十三條禁止在居民區和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劃定的重要水源涵養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草原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公園、文物保護單位等區域內進行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省人民政府、有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補償力度。
嚴格控制在國家和本省確定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布局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項目。在國家和本省確定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內進行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的,開發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開發活動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行補償和生態修復。第十五條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規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
規劃審批機關在審批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規劃草案時,應當將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叄』 長輸油氣管道的輸送方式有哪些
簡言之,只要在油氣管道首端施加足夠的壓力,石油、天然氣就能沿管道流動。就像自來水管一樣,管內水壓高於大氣壓,打開水龍頭水就流出。
在輸油管道首端建有輸油站(泵站),稱為首站。站內油罐用於收集、儲存石油和保證管線輸油量的穩定,輸油泵用來從油罐汲取石油並對其加壓後輸入管道。管道沿線設立若干個間隔一定距離的輸油站,叫做中間站,其作用是對油品補充加壓,保證油品像接力賽跑那樣一段接一段流過去。處於管道終點的輸油站是末站,其任務是接收和儲備來油,並提供給用油單位。熱油管道沿線還需要建設加熱站。
天然氣管道的輸送情況與輸油管道相似,只是施壓設備是壓縮機而不是輸油泵。石油難以壓縮,因此輸油管道容易產生「水擊」危險,為此早期輸油管線在中間站建有與大氣相通的緩沖油罐,而所有輸氣管道的中間站不需要建設緩沖罐,都採用密閉輸送(除管道進口和出口外,流體與外界隔離)。針對緩沖油罐是否接入和怎樣接入管線,輸油管道又存在三種輸送方式。
(1)「通過油罐」方式。來油先進入油罐,再被輸油泵從油罐中抽出、加壓後輸往下站,其特點是油品全部通過油罐。該方式可避免各種雜質和管道內空氣直接進入輸油泵,但是操作繁雜、輕質油品在油罐蒸發損耗大,故而只在施工掃線、投產初期、通球清蠟時及早期原油管道中應用。
(2)「旁接油罐」方式。來油同時進入油罐和輸油泵,經加壓輸入下站,只有少量油品進出油罐,調節輸油量的變化,輕質油品的蒸發損耗明顯減少。由於自動化水平要求不高,易於各站獨立操作管理,因此我國的原油管道過去大都採用這種輸送方式。
輸油站
油罐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