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① 最近企業改制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企業改制的法規有:《公司法》;《證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關於企業兼並的暫行辦法》;《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八條 公司職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組織工會,開展工會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公司應當為本公司工會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公司工會代表職工就職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福利、保險和勞動安全衛生等事項依法與公司簽訂集體合同。 公司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公司研究決定改制以及經營方面的重大問題、制定重要的規章制度時,應當聽取公司工會的意見,並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②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依據主要有哪些
國有企業改制的法律依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人大常委會制定,2009年5月1日生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人大常委會制定,2013年12月28日第三次修訂,於2014年3月1日起實施。
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務院國資委制定,2003年11月30日生效。
4、《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財政部、國資委制定,2004年2月1日生效。
5、《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制定,2005年4月1日生效。
6、《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2005年12月19日生效。
7、《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的通知》,國務院國資委制定,2006年7月21日生效。
③ 國有企業改制有哪些法律法規
一、總體
1、《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通知》
2、《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的通知》
3、《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
4、《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二、產權管理登記
1、《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
2、《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
3、《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三、清產核資與財務管理
1、《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辦法》
2、《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認定工作規則》
3、《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4、《企業公司制改建有關國有資本管理與財務處理的暫行規定》
四、資產評估
1、《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2、《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3、《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
4、《關於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5、《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
6、《國有資產評估項目核准管理辦法》
7、《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備案管理辦法》
五、國有資產處置與產權轉讓
1、《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
2、《關於加強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管理的通知》
3、《關於出售國有小型企業中若干問題意見的通知》
4、《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
5、《規范國有土地租賃若干意見》
6、《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土地資產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7、《關於改革土地估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
8、《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9、《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
10、《關於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問題的通知》
11、《關於加強對國有企業改制及國有產權轉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
12、《關於加強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3、《關於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
14、《企業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結果確認暫行辦法》
15、《關於做好貫徹落實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有關工作的通知》
六、勞動關系處理與職工補償安置
1、《失業保險條例》
2、《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3、《工傷保險條例》
4、《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5、《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6、《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7、《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8、《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9、《<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廢止後有關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生活補助費問題的復函》
10、《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11、《關於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
12、《關於破產企業職工安置有關政策問題的復函》
七、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
1、《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
2、《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
3、《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
4、《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勞動關系處理辦法》
5、《關於做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有關工作的通知》
6、《關於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有關問題的復函》
(3)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搞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是當前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本書收集整理國有企業改制方面的中共中央決定2項、法律20項、行政法規18項、部門規章10項、規范性文件76項以及司法解釋8項,共計134項。
國有企業改制的方案制訂:
1、國有企業改制採取重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合資、轉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進行,包括轉讓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或者通過增資擴股來提高非國有股的比例等,必須制訂改制方案。
2、國有企業改制方案可由改制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或主管部門制訂,也可由其委託改制企業或者中介機構制訂,但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有產權的改制方案不得委託該改制企業制訂。
3、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企業概況及近三年資產和財務狀況,改制的基本原則、目標和程序,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方案,改制後企業股權設置方案和企業發展規劃等。
4、國有企業改制方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並經企業主管部門審核後,按照國資企改〔2004〕10號文件的規定報經批准。改制方案未經批准不得實施。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改制是最近一段期間政府主抓的工作之一,地方政府在制定國企改制政策的時候,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依據包括很多,有國有資產管理法、公司法、國有產權轉讓管理辦法及關於國企改制工作的意見等。國企改制的目的是通過股份制改革,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④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國有企業改制,是指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包括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為國有資本控股、相對控股、參股和不設置國有資本的公司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或中外合資企業,即改變原有國有企業的體制和經營方式,以便適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條 中央企業推進公司制改制,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改制方案,明確改制方式、產權結構設置、債權債務處理、公司治理安排、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等事項,並按照有關規定起草或修訂公司章程。
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改制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基本法律法規:公司法、證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關於企業兼並的暫行辦法、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第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平等民事主體間在企業產權制度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案件;(一)企業公司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二)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三)企業分立中發生的民事糾紛;(四)企業債權轉股權糾紛;(五)企業出售合同糾紛;(六)企業兼並合同糾紛;(七)與企業改制相關的其他民事糾紛。
第二條 當事人起訴符合本規定第一條所列情形,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第三條 政府主管部門在對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行政性調整、劃轉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