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規不可以設定
A. 地方法規可以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嗎
地方性法規不能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只能設定查封的場所,設施或者是財務和扣押的財物。行政的強制執行只能由法律進行設定,而其他的地方性法規還有行政法規都是不能設定行政強制執行的。一、地方法規可以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嗎?
地方性法規只可以設定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和扣押財物
行政強製法第13條規定:「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此規定要求行政機關的自行強制執行必須由法律設定,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因此此規定限縮了行政強製法實施前授權行政機關能夠自行強制執行的范圍。
二、行政強制執行程序
(一)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
一般來說,行政機關強制執行要經過以下程序:
1.告誡;
2.陳述和申辯;
3.製作執行決定書;
4.送達;
5.採取各種強制執行方式。
(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義務,行政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的申請,一般進行書面審查。對不受理的應當在五日內書面通知行政機關,並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行政決定不具備法定執行效力、行政決定沒有法定依據、明顯事實不清或者違反法定程序的以及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的,裁定不予執行。經審查,認為符合申請執行條件的,人民法院作出執行裁定,在三日內發布公告並送達當事人,限定當事人履行的期限。
救濟途徑
1、行政強制執行中由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執行部分,由於執行主體是司法機關,所以此種執行行為不適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但可以適用申訴或賠償程序以作救濟。
2、對於行政機關自行強制執行行為,它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根據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規定,相對人如果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是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以提起行政訴訟作為救濟途徑的。
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程序需要經過固定流程的,並且在被執行人不履行相應的義務的時候可以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行政強制執行的自行強制執行的行為,可以作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救濟途徑的。
B. 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什麼的處罰
法律分析:地方性法規不能設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處罰法》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C. 行政法規不可以設定的行政處罰
法律分析:不得設定行政處罰的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當中是明確的規定了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的是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或者以基金、會費等名義的收費、排除或者限制公平競爭、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等事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D. 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的處罰種類
法律分析:地方性法規不能設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處罰法》 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E. 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哪些行政處罰
地方性法規不能設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除企業營業執照外的其他執照;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行政處罰。
不能夠設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公民的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人身權未經法律規定的程序,不受侵犯。
只有違反了法律規定,同時依照法律明確規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權利才受到限制。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個效力更高。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可見,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個效力更高。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由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
2.效力不同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法規,地方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
3.適用范圍不同行政法規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法規只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十四條 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F.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所有行政許可嗎設定的是不是臨時的許可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決定、省級人民政府規章——內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容除此之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注意:部門規章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無權設定行政許可。
地方性法規不能設定所有行政許可;只有法律才可以設定所有的行政許可;
地方性法規設定的不是臨時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