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授權規章法律效力

授權規章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5-02-11 11:26:26

① 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

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制定的對特定行業、區域或對象具有約束力的規定性文件,如規劃、標准、細則、辦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對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定性文件。」 其中,「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是其他規范性文件所適用的范圍,而「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則是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依據。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但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比,其法律效力較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容應該合法、必要、明確、穩定,不得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抵觸,也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其他規范性文件可以包括各種形式,如政策、規劃、標准、細則、辦法等,內容也涵蓋經濟、財稅、環保、衛生、安全等多個方面。其他規范性文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利益關系。

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法律上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比有何不同?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比,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較弱,但在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中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可以有效規范相關行為。

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對特定行業、區域或對象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然而,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利益關系,以確保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合法、必要、明確、穩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 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對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定性文件。

② 規章效力高還是法律效力高

法律的效力高於法規和規章。這個是正確的。
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法規是指國務院依據法律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地位次於法律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擬訂,並經各該級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討論決定的法律規范形式。其效力等級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通常對於規范性文件的理解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情況。廣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狹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薯慎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目前這類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體非常之多,例如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所以法律、法廳或規、規章都是規范性文件根據《立法法》第78、79、80、82條。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如下:1、憲法的效力高於法律、法規和規章。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5、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6、部門規章的效力與地方性法規數伏敬的效力沒有高下之分。兩者發生沖突,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立法法》第86條)。7、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與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沒有高下之分希望有幫助

③ 部門規章是否屬於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部門規章屬於法規,不屬於法律。部門法規屬於行政法規,不屬於法律,但具有法律效力。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中的法律項目應當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④ 授權制定法規與法律規定之間效力

法律是人大來或者人大常委自會制定並通過的,授權制定的法規也是人大常委會授權的,如果兩者出現了沖突,那肯定得由人大常委會來裁決了。
其實授權制定的法規往往是行政領域內急需制定相應法律調整相應法律關系,但是該類型的法律尚未列入人大制定法律的規劃中或者基於其他考慮,因此人大常委會才授權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其效力自然不及法律的效力高,但是如果和法律出現沖突,自然得由人大常委會來裁決。

⑤ 公司規章制度有法律效力嗎

公司規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具有三個條件:
1.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須具合法性;
內容合法就是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其內容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相抵觸的部分是無效的。《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企業的規章制度要依法制定,咐者蘆《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指出《勞動法》第4條規定的"依法"是指依據所有的法律、法規、規章,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行政規章。依法制定規章制度,是保證其內容合法的基礎。法律有明文規定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據法律的規定,制定出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細化、具體的規章制度,對於沒有相關法律規定以及法律沒有禁止性規定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據勞動法律立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公平合理原則出台相應的規章制度。
合法性原則作為認定企業規章制度效力的標准毫無爭議,但問題是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案件。例如:制度中規定:二次遲到單位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對於該規定,一種意見是,這樣的規定就此新交通狀況而言,過於苛刻,缺乏合理性;另一種意見衡帶是:如果這個員工是流水線上的關鍵崗位,他的遲到就會造成停產,很嚴重,這樣解除合同不為過。
2.公司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通過要經過民主程序;
首先,涉及到規章制度的范圍。什麼樣的規章算是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個含義很廣泛的概念,在不同的語境下,都有不同的意義。但在勞動法律的語言環境下,則是一個專門的勞動法律術語,亦稱勞動規章、工作規則、勞動規則等,是指用人單位為了有效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激勵員工工作而規定的員工應當享有的權利以及應當遵守的各項義務以及違反義務時的處罰措施。它的內容可以包括勞動合同管理、工資工時制度、獎懲制度等。因此,對規章制度應當做廣義的理解,凡是涉及到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都要走民主程序,包括但不限於如何發紅包的政策。
其次,民主程序對規章效力的影響應以勞動合同法實施時間為准,在2008年1月1日以前制定的規章制度只要內容合法且經過公示程序,即是缺少制定階段的嫌明民主程序也可以作為用人單位管理、處分勞動者的依據。而在2008年1月1日以後制定的規章制度,只要缺少制定階段的民主程序,一般就認定無效,不能作為用人單位管理、處分勞動者的依據。
最後,所謂的民主程序,第一步是討論程序,與全體職工或職工代表討論,全體職工或職工代表可提出意見和方案;第二步是協商確定程序,用人單位與職工或公會協商確定。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用人單位手中。
3.公司規章制度要向勞動者公示。
如何公示、公示的方式及形式,法律上均無明文規定。實踐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習、培訓、考試、製作員工手冊的方式告知勞動者。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對用人單位最安全的方法卻是讓員工簽字確認已全部知悉該規章制度並同意遵守。相對而言,網上告知和板報的方式存在風險,如果員工否認的話,單位很難舉證。同時,也不宜採用勞動合同附件的形式送達,原因有二,第一,將來很難修改;第二,如修改,存在新舊版本沖突,勞動者有權選擇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對其有利的版本。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第四條【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⑥ 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近來發生多起學校法律糾紛,學校的規章制度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這些爭議反映出當代學生權利意識的變化及其對學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觀念形成的沖擊,需要教育法學研究者做出回答。
1學校和學生:該遵從何種法律關系
規章制度只是學校制定的內部規則,不屬於「法」的范疇,因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也不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或參照。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作為內部規則,對內部的成員和利用者有約束力,這種約束力的法律根據主要在於不同學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
1.公立學校:特殊的行政關系
公立學校不僅是一個社會組織,還是根據教育法的授權或行政機關的委託而行使國家公權力的授權組織。為保障教育公務的順利實施,法律授予它一定的行政管理權,當它在行使這些權力的時候,它與學生的關系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而是一種特殊的行政關系。這一點不僅得到學界的支持,而且在司法上得到了認可。
2.民辦學校:基於入學契約的合同關系
民辦學校也是事業單位法人的一種,但它不具有行政權力主體的地位,它與學生的關系是基於入學契約而建立的合同關系。學生同意入學並報到注冊,即視為學生接受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合同當事人的學生就產生了約束力。學生如果不服從,就可能構成違約並被學校解除合同關系。但是,即使學生與民辦學校構成的是平等主體間的合同關系,學校的規章制度也往往是在學生入學之前就由學校根據情況單方面制定的,學生並沒有必然的權利參與制定校規,也不能因自己未參與制定校規而認定它對自己不適用。這為很多國家的契約理論所支持。
3.應當提倡:學生參與制定規章
無論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雖然學生沒有法定的權利參與制定校規校紀,但從學校民主的角度考慮,允許學生參與討論制定與自己有關的規章制度,既能更好地反映學生的意見,使規章制度符合現實,實施起來也會減少學生的心理抗拒,是應當提倡的。
2相關法律:校規必須服從的原則
1.案例:某博士生控訴母校不發畢業證
有這樣一起訴訟案:北京某高校博士生劉某於1996年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論文通過了答辯委員會和系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的審查,但最終未被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通過,學生未能獲得博士學位。根據該校《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博士生未取得學位證書,學校就不能頒發畢業證書,所以學校也未向學生頒發畢業證書。學生於1999年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學生的代理人認為,學校的規定違背了原國家教委《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對頒發學歷證書的要求,不具有合法性,因此,不予頒發畢業證書的做法是錯誤的。
且不去管訴訟結果如何,其中一個原則學校必須遵守:學校雖然有辦學自主權,可以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但學校並不能隨意制定,必須受到相關法律原則的制約。學校制定規章制度首先要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則,即行政權力的設定、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能與法律相抵觸,其中特別值得闡述的是法律優先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
2.原則一:法律優先原則
法律優先的字面意思是法律優於行政權;實質是指行政應受既存法律的約束,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與法律相抵觸的行政行為原則上是可以撤銷和可以訴訟的。這個原則當然應無條件地適用於學校行政活動的各個方面。
司法對學校適用法律優先原則的要求是很明顯的,在1998年田某訴北京科技大學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指出:「學校依照國家的授權,有權制定校規、校紀,並有權對在校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和違紀處理,但是制定的校規、校紀和據此進行的教學管理和違紀處理,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必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國正處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中,作為一個基層組織,學校做到依法治校是十分必要的。而要真正做到依法治校,遵循法律優先原則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3.原則二:法律保留原則
法律保留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指憲法關於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等專屬立法事項,必須由立法機關通過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代為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授權。公立學校制定校規校紀等行為是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傳統的理論認為,學校作為公務法人,享有在其公務領域內制定內部章程和規則的權力,這些內部規則對外不具有法的效力。學校可以在沒有法律授權之下自行制定內部規則,並可依照內部規則做出處理決定,這些都不必遵循法律保留原則。但20世紀中葉以來,所謂的福利行政、給付行政的領域越來越大,法律保留原則逐漸擴大。學者們認為,如果公立學校制定校規的行為不適用法律保留原則,就有可能成為「法治國下的一個隙裂」,因此,要將公立學校這一傳統上在法律保留原則之外的對象,納入法律監督之下,減少其利用特別權力關系規避法律的空間。
4.公立學校:適當運用法律保留原則
在現代法治國家中,公立學校應當部分適用法律保留原則。因為公立學校既不應脫離法治的監督,也不同於行政機關,是一個特殊組織,應具有自身的獨立性和自治特徵。因此,公立學校應適用法律保留原則,但不能和行政機關那樣完全適用,應當允許公立學校在適當的領域保持特殊性。但是,在公立學校制定校規校紀的時候,究竟哪些領域適用法律保留原則,哪些領域學校可以自行規定,現在還沒有公論。
5.法律保留:國際借鑒
在這一方面,德國將學校管理關系分為基礎關系與管理關系,或稱基本關系與工作關系。涉及基礎(基本)關系的包括學生身份的取得、喪失及降級等決定,必須保留給法律做出規定,學校的規章制度只能在現有法律規定下進行細化,不得自行創設新的規范。而其他如學生的服裝、儀表規定,作息時間規定、宿舍規定等都屬於管理(工作)關系,可以由學校規章制度自行決定。這種理論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就台灣和內地的研究現狀來看,一般認為,學校的退學處置影響學生求知權和工作權,也會改變學生在學校的身份,因此,學校對學生強制退學需適用法律保留原則,以此規范和約束學校的退學權。在其他不涉及學生基本權益的方面,如學校的作息時間、教學安排、評優獎勵制度、住宿管理規定等問題上,即使沒有法律依據,學校也可以自行制定本校規則。
3自由裁量權:學校要適度把握
英國有一個有名的案件,一位教師因為長著紅頭發而被解僱。在一個著名的英國判例中,法官指出,「僅因為她的發色是紅的而被解僱了。在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不合理的。在另一個意義上講,它考慮了不重要的事情,它是如此不合理以至它幾乎被視為惡意。」這位法官對行政合理性原則的闡釋,已經成為行政法中被頻繁引用的段落,它表明,行政判斷不僅要合法,還要合理。
1.概念:學校自由裁量權
學校在制定規章制度時,也會遇到合理性問題。學校是一個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的組織,為了使其積極主動地完成教育目標,法律需要賦予它相當多的自由裁量權,即學校對很多事務享有自由判斷並作出決定的權力。學校在制定有關規章制度時,可以根據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判斷做出規定,一般都不涉及違法的問題。例如,1990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六十三條規定了對學生予以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的6種情況,其中的第四項「品行極為惡劣,道德敗壞者」和第五項「違反學校紀律,情節嚴重者」,都屬於學校的自由裁量權范圍。如何判斷學生的品行惡劣、道德敗壞,都給學校留下了極大的自由裁斷空間。如果學校認為,某個學生的行為屬於道德敗壞而將其勒令退學,而外界或學生卻不這樣認為,並且雙方爭議很大,甚至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學校的做法,並不能表明學校的校規或勒令退學行為違法,因為這屬於學校的自由裁量權。
2.案例:自由裁量權是柄雙刃劍
我們同時也注意到,自由裁量權是一柄雙刃劍,它可以滿足積極行政的要求,但如果完全任其自由行使,又極易被濫用,反而成為侵害學生基本權利的源泉。例如劉某訴天津某學院一案中,學生認為,自己只是對廢舊自行車進行組裝,並未偷車,也有多名同學和老師證明該學生一貫表現良好,以往並無盜竊記錄。但學校認定,所謂的「組裝」就是偷盜,而且數額已達到300元的法定處分標准,因而將劉某勒令退學。很多人對此案提出:劉某所犯的錯誤是否嚴重到非得勒令退學不可的地步?難道就沒有改正錯誤的更好辦法嗎?正如天津廣播電台的記者所言:「對一個學院來說,少一個學生算不了什麼,對一個城市來說,少一個外地的大學生也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於這個肩負著全家人甚至全村人的希望,從貧困農村好不容易走到天津的年輕人來說,在這里讀書,在這里畢業,是他一生的指望。這樣一個弱小的人,背著這沉重的包袱,他今後的路將怎麼走呢?」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地方,既應當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也應當關注學生的將來,要從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不當行為,通過恰當的方法來平衡這兩個目的。
3.制約:行政合理性原則
各個國家都發展出相應的原則對自由裁量權進行制約,這些原則主要體現為行政合理性原則。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學生權利意識不斷高漲,人們不再將學生視為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逐漸承認他們在進入學校之後仍然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因此,要求學校的行為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則也是對學生權利日益重視的體現,是教育法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則不像行政合法性原則所要求的那樣徹底和嚴格,否則自由裁量權將失去存在意義。在制定校規校紀時,學校如何才能夠把握好適度的自由裁量權呢?
首先,學校在制定校規校紀時,動因要符合目的,比如制定校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學生、維持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而不是為了歧視某類學生或剝奪某些學生的權益。
其次,學校在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時,應當考慮該制度相關的合理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究竟哪些是相關因素、哪些是不相關因素,應當根據每一個具體制度或事項決定,並沒有絕對不變的說法。如在制定學生升降級、分流等制度時,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表現、性向評價以及學生本人的志向等因素就是相關因素,而學生的容貌、衣著等則可能是不相關因素。
最後,學校在制定校規時還要做到合乎情理,兼顧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保護學生的權益。在制定的校規可能對學生的權益造成某種不利影響時,應將這種不利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

熱點內容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宣傳 發布:2025-02-11 19:33:43 瀏覽:191
消費者權益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5-02-11 19:29:40 瀏覽:14
廣東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2-11 18:47:46 瀏覽:217
一個店鋪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11 18:05:14 瀏覽:830
教育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11 17:45:19 瀏覽:198
鎮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2-11 17:11:04 瀏覽:512
湖南省耒陽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1 16:58:13 瀏覽:970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