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A. 學習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精選五篇
學習《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精選五篇(1)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以下簡稱《幹部任用條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遵照執行。《幹部任用條例》是重要的黨內法規,是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自1995年《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頒布以來,黨中央先後於2002年、2014年兩次作出修訂。《幹部任用條例》時隔五年再次修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對不少內容進行了修改、調整。
總則部分對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的原則進行了修改,增加「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等內容。組織路線是為政治路線服務的,選幹部、配班子必須著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總則中增加了「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領導幹部應當進行調整,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等內容,將激勵幹部擔當作為視作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的應有之義。大力發現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是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總則修改「注重發現和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表述,體現了黨對推動優秀年輕幹部涌現、促進優秀年輕幹部成長的重視。
《幹部選用條例》的完善,一方面有利於黨的基本路線的全面貫徹執行,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此次新修訂的《幹部任用條例》,從政治上講,條例把政治標准放在了首位;從選才用人上講,條例堅持精準科學選人用人;從規矩上講,條例堅持將從嚴要求貫穿始終;從體繫上講,條例銜接近新政策新法規;從作用上講,條例回應了幹部選拔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可以說,《幹部任用條例》的修改進一步使得我們黨內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學習《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精選五篇(2)
「國以賢興,政以才治,為政之要惟在用人。」習 __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xx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修訂後的《幹部任用條例》,體現了中央對幹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經驗新成果,也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的有力武器。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標准落實到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嚴把「品德關」,樹立選人用人導向。在xx年《幹部條例》的基礎上,新《條例》將對官員品德操守的考察提升到首要位置。除了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總體原則外,還特別提出以德為先的幹部選拔任用原則。同時,在對幹部的考察中突出考察政治品質、道德品行、行為操守等方面的情況。強化廉政情況考察,深入了解遵守廉潔自律有關規定,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慎獨慎微,秉公用權,清正廉潔,不謀私利,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等情況。可以說,新的《幹部任用條例》將好乾部標准寫進了總則,豐富發展了「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時代內涵,為幹部成長了樹立了正確導向,也為幹部選拔提供了基本遵循。
嚴把「入口關」,規范選人用人標准。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在幹部提拔上的唯分、唯票、唯年齡的做法,挫傷了很多幹部的積極性。新條例的出台,提出注重結合幹部一貫表現,加強對考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嚴把入口關,規范了選人用人的標准。比如,舊條例未明確哪些人不被列為考察對象,而新的《幹部任用條例》明確規定六種情形,不得列入考察對象,即除了「裸官」,群眾公認度不高的,近三年年度考核結果中有被確定為基本稱職以下等次的,有跑官、拉票行為的,受到組織處理或者黨紀政紀處分影響使用的,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也不被列入考察對象。這一明確規定既堵死了問題官員或疑似問題官員晉升的渠道,減少帶病提拔的可能,更呼應了近年來的公眾訴求,可操作性更強,選人用人標准進一步明確。
嚴把「責任關」,追究用人失察責任。在15日公布的新《條例》中明確指出,凡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本地區本部門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嚴重、幹部群眾反映強烈以及對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行為查處不力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追究黨委(黨組) __成員、有關領導成員、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有關領導成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這一舉措給幹部人事和組織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讓有為者有位,歷來是群眾的期盼。新條例嚴把責任觀,強化選人用人責任意識,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順應了人民的期盼。幹部選拔任用公道了,那些私德官德不淑的幹部,跑官要官、拉票賄選的不正之風,那些帶病提拔的腐敗分子,就會被整肅,就不會成為失去民心人心的「滑鐵盧」。在選人用人上公正、公平、公心,幹部心齊氣順了,幹事才有合力。
學習《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精選五篇(3)
4月11日,調查隊領導組織全體職工學習了《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學習的內容總共十三章:分別是總 則 ,選拔任用條件 ,民主推薦 ,考 察,醞 釀,討論決定 ,任 職 ,依法推薦,提名和民主協商 ,交流、迴避 ,免職、辭職、降職,紀律和監督 及附 則 。現在我就對《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的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是黨內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行政法規,條例明確規定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本原則、基本程序、基本辦法及擴大民主、強化監督等實體性和程序性的內容,認真學習《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不斷鼓勵自己前進,以優秀領導幹部為榜樣。
通過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充分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這有利於有關部門能更好的發現優秀人才,優秀人才憑自身能力和本事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調動了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以前封閉、神秘的選拔方式,以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的方式使更多數人參與選拔,選拔過程透明,把整個人才選擇過程放到群眾監督之下,阻斷了跑官、買官的現象,有利於防止用人不正之風。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
思想,貫徹了中央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們黨關於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規章,也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風的有力武器。《幹部任用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於建立健全科學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推進幹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對於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集體,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學習《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精選五篇(4)
根據組織部門要求,天長投資促進局開展了幹部任用條例及四項監督制度的學習。通過學習,我認為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堅決遵守,做到有章必依、執行必嚴、違規必究。在學習貫徹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深刻認識和領會學習貫徹條例和制度的重要意義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關系民心向背和黨的事業興衰成敗,一直倍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同志指出:「吏治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是導致吏治腐敗的重要原因,必須堅決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四項監督制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是幹部選拔任用監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創新。四項監督制度共同構成了事前報告、事後評議、離任檢查、違規失責追究的完整幹部監督體系,把選人用人的重要方面、關鍵環節都納入監督范圍,為加強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防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促進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提高落實《幹部任用條例》及相關政策法規的自覺性,嚴格按章辦事;對於防止用人失察失誤,嚴肅處理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違規違紀行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對於進一步提高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提高選人用人質量,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要增強學習和貫徹條例和制度的自覺性
從各地查處的買官騙官、違紀提拔幹部的典型案件中,我們可以發現,個別領導幹部責任意識薄弱,用人失察失誤,導致許多不合格人員甚至是違法違紀人員「帶病提拔」,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害。造成這現象的重要原因就在於責任追究制度不嚴,對責任主體查處不力。要進一步明確規定組織人事部門主要領導幹部和有關人員的責任、紀檢監察機關有關領導幹部和有關人員的責任以及有關領導幹部和人員的責任。對出現用人失察失誤,違紀違法用人的,堅決嚴肅查處。要將幹部選拔任用與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機關、有關領導幹部的切身利益相聯系,做到權責統一、分級負責、嚴格要求、違規必究,促其增強學習貫徹四項監督制度的自覺性和強烈的責任感。
三、要嚴格落實和執行條例和制度
學習貫徹貴在落實。首先,要拓展廣度和深度,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各級領導幹部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上。將學習貫徹幹部任用條例和四項監督制度,作為日常學習、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全面的分析檢查,
整改提高擴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採取舉辦專題輔導、學習交流會、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強化學習教育,使入心入腦,做到熟記熟用。其次,要抓住重點,全面推行。嚴格執行,必將對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和滿意度起到持續的推動作用。認真抓好貫徹落實,關鍵是抓住重點。要完善落實「倒查」機制,推進責任追究制度的落實;加強事前防範和監督指導,前移監督關口,推進幹部選拔任用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的落實;推進「一報告兩評議」制度的落實,做到全面覆蓋;堅持離任必查,查之必嚴,推進離任檢查制度的落實。第三,要加強督促檢查,提高制度執行力。要從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全社會高度負責的高度出發,認真貫徹落實、嚴格遵照執行四項監督制度,嚴格約束選人用人權力,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第四,要加強警示教育,提高幹部的自身防範意識。堅持做到有規必嚴守、違規必查處,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第五,大力營造幹部群眾參與氛圍,提高幹部群眾參與度。嚴格執行「一報告兩評議」制度,對新選拔任用領導幹部進行評議,在一定范圍內接受對本級黨委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和新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民主評議。對民主評議滿意度明顯偏低的,要按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對新選拔作用幹部進行相應的教育和處理。
學習《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精選五篇(5)
為進一步推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大力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有效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近日,重慶市廣泛開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活動內容涉及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資格條件、程序規定、紀律監督等各個方面,涵蓋了《公務員法》、《幹部任用條例》、《市委組織部關於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法規政策。
一、開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幹部任用政策法規是時代的產物,因此就必須要在時代發展中接受時代的檢驗與考證,從而不斷得到修正與完善,繼而才能在社會發展中起到我們所預期的作用。因此,開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二、開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
通過學習《公務員法》、《幹部任用條例》、《市委組織部關於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實施意見》等法規,有力的促進了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全面熟悉和自覺遵守幹部政策法規。
通過學習,使黨管幹部原則,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辦事原則等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原則深入人心,自覺抵制「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行賄受賄」等違規違紀行為,嚴格執行中組部規定幹部工作「十不準」,把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力,結構合理、團結堅強的領導集體。
三、開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是提高群眾對幹部滿意度的必然需求。
人民群眾對幹部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是檢驗幹部合格與否的重要條件。通過開展幹部任用政策法規學習宣傳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幹部任用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加大幹部工作的公開力度,完善幹部工作公開制度,通過新聞發布、座談通報、論壇交流,以及幹部任用工作「一報告、兩評議」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幹部工作的公開度和公信力,提高群眾對幹部政策法規的知曉度,以公開彰顯公正,以公開贏得信任。
B. 正股級到副科需要幾年
政治家族的壟斷,令平民出身的幹部的不公平感與日俱增。馮軍旗考察新野官場得出的規律是:
普通幹部有股級到副科需要8年,
從副科晉升到正科需要3年,
從正科晉升到副處需要7年,
從副處晉升到正處需要7年。
也就是說,一名22歲畢業的大學生,三十歲成為副科,33歲成為正科,40歲成為副處,47歲成為正處,然後在正處崗位上再干幾年退休,只有極個別的能成為副廳級幹部,這就是大部分縣鄉領導幹部的政治生命歷程。
但這只是理想的狀態,現實中能實現這一歷程的官員屈指可數,熬了幾十年才混到一個虛職副科職位的大有人在。一位1983年參加工作幹部用了20多年時間,只是把鄉里的各種委員幹了個遍,而一同上班的政治家族子弟早成為副處級,進入領導核心。
該幹部抱怨,每次幹部調整,他都被列入提拔名單,但「總是被有背景的人頂掉」,一開始,領導會安慰自己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後來又拿出如「群眾基礎不夠」等借口,意指需要花錢跑要才能調整職務。
據傳新野官場的行情是,根據升遷級別的大小從1萬元到5萬元不等,即使跑送,無背景的幹部也不會調到理想職位,基本在虛職圈內打轉,比如從宣傳委員調為組織委員。
鄉鎮副科升到正科有8個隱形階段,從小到大依次為:
綜治辦主任
工會主席
人大副主席
鄉鎮長助理
武裝部長
黨委委員
副鄉鎮長
鄉鎮黨委副書記
很多平民子弟會耗盡半生都走不出這八個階梯,而幹部子弟基本能夠通過「小步快跑」跳躍到正科位置上。
正科向上升遷的通道是副處,這里又依次排出:
縣政府黨組成員
縣長助理
副縣長
統戰部長
宣傳部長
政法委書記
組織部長
紀委書記
常務副縣長
縣委副書記
......十幾個隱形階梯。
有背景的政治家族成員可在短短幾年內完成跳躍,最後異地調動在另一縣擔任正處實職(書記,縣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而平民子弟抱怨,這道大門幾乎已對他們完全封閉了。
政治家族子弟仕途上的暢通,使得平民子弟幹部感覺不公平。一位鄉幹部第N次失意後,將自己關在書房內,整整一天都在苦練書法,未曾進食。
以下是政治家族子弟晉升實例:
李姓官員有二子,長子初中未讀完輟學,被安排到檢察院當司機,幹了幾年後又借調到財政局作一般工作人員,在這一期間,李又運作關系更改了兒子的檔案,花錢買了個大專文憑,用聘乾的指標將其轉化為幹部身份。因為新野人都知道其只上過初中,就將其調到南陽市,從某區辦公室副主任一路干到現任區長。李的次子中專畢業,通過研修大專的方式取得了幹部身份,先安排到一個鄉當一般工作人員,經三年歷練,作為第一梯隊推薦副科人選,進入幹部圈子,後借調南楊某市直機關。幾年之後,回新野擔任一正科實職不在話下。
上述運作模式,可用一句經典的新野土語進行概括——「磨活」,意指多方運作,窮盡關系網而求得上升。
03
日薄西山
近期的河南肅貪風暴中,新野一批科級幹部落馬,官場地震一觸即發。
馮軍旗的論文見報之前,新野副縣長高志科,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局長程文和曾當過六年財政局長的紡織集團副董事長高照陽先後因違紀被「雙規」。
坊間相傳,程文的落馬和人民路改造工程有關,該工程預算3000餘萬元,完工時實際花費達到8700萬元,在這一過程中程文通過弟弟程雷和具有涉黑背景的商人樊小超進行合作,並從中牟利,程文被「雙規」後,其弟程雷和樊小超均被控制。
一個官員的倒台,往往伴隨的是其家族勢力的瓦解。幾乎同一時間,原新野縣組織部長,已經調任內鄉常務副縣長的李玉芬被「雙規」,她涉入開封組織部長李森林案。馮軍旗曾經訪談過新野的10個女性正科級實職幹部中,幾乎每一個都出身政治家族。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女性政治家族成員的佼佼者,李玉芬在接受馮軍旗訪談時曾說出驚人之語:「我跟你說,在家庭和事業方面,沒有一個女人能處理好的,女人幹事業都患得患失。我最後的觀點就是女同志要過女性式生活,青春愉快,養尊處優,不宜從政。」
一個趨勢是,政治家族在新野縣呈現逐漸衰落現象,計劃生育政策是根本因素。新野第一大政治家族張家,家族龐大的原因就是子女眾多,但現在幹部群體嚴格執行的「一孩化」計劃生育政策,對政治家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另一個原因來自幹部交流制度,異地任職對於打破政治家族網路,起到了很大作用。再者就是就業觀念轉變和高等教育的普及。1980年代,很多新野幹部千方百計回家就業,不願意留在大城市。現在他們的子女就業時,則是千方百計留在大城市。隨著幹部子弟逐漸選擇中等以上城市就業,新野的政治家族可持性的繼承傳遞逐漸消耗,將融入更大范圍內的體制系統。
在《中縣幹部》的扉頁上,馮軍旗為中縣(新野)的幹部寫了一首小詩,題為《蒲公英》:
中縣的天空
飄滿了蒲公英
飄著的,是命運
落下的,是人生
新野的政治家族也像一朵蒲公英,在眼下政治和社會體制變遷的天空中飄動。落在地上的,則是那些沒有關系的平民公務員。
有評論稱:這份基層政治研究論文,為中國未來的改革路徑選擇,提供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考察樣本。
基層官場到底有多真實、多殘酷?
【01】
吃喝,官員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馮軍旗首先到一個鄉掛職副鄉長。他下到鄉里後,接連兩周時間,鄉里領導班子的十幾個成員輪番為新到任的副鄉長接風,酒量只有一兩的馮軍旗吐了半個月。有人偷塞給他兩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參滴丸」,並解釋說,這是「官場必備良葯」。接風宴肯定不用個人買單,而如此的熱情寬待背後,說明了吃喝已經成為官場的常態,否則,速效救心丸和丹參滴丸怎麼能成為官員保護自己身體的「必備良葯」呢?茅台等高檔酒輪番漲價,中國成為奢侈品消費大國,其中的原由大概就不說自明了。
【02】
形象,官員絕不能混同於老百姓
在好心人的提醒下,馮軍旗特意買了兩件有牌子的衣服,同事笑著說:「哎呀,馮博士你這個穿著才像副鄉長嘛!」次年改任縣長助理,他迎來了一個秘書、一輛黑色的桑塔納3000轎車,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官員應該是什麼樣?在澡堂子里,都脫得光光,分不出哪個是官,而穿上衣服就不一樣了。過去的軍官是四個口袋,現在官兵就更加分明。馮軍旗短暫的為官經歷告訴我們,官員絕不會混同於老百姓,官的樣子是衣服裝扮起來的,是車子、房子等待遇抬舉起來的,是前呼後擁捧起來的,像楊善洲沒有樣子的「傻」官真是太另類了。整天想著樣子、待遇,還有精力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嗎?
【03】
成熟,上下有人才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現
某鄉黨委副書記通過曾任政府辦主任的公公做了縣委書記的工作,但競爭對手卻將招呼打到了同省的政協主席那裡。落敗後的她說:「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潛規則的重要性,認為光從下面推就行了,沒想到還需要上面有人拉你。」官員職務晉升歷來都是個變數,在沒有最後敲定之前,就可能發生令人無法想像的N種變化。「上拉、下推」不乏抱怨的成分,但其形象比喻說明,官員的選拔任用與百姓無關,百姓喜歡沒有用,基層推舉也起不了多大用,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看上面有沒有人。有些人就是因為被領導「看上」後,才進步很大、很快,上面的集中打壓了下面的民主。
【04】
年齡,官員越活越年輕
有一次,馮軍旗與一個科級幹部聊天,當問及年齡時,這個幹部脫口而出:「你問我檔案年齡還是真實年齡?」按照簡歷上的年齡倒推,這位幹部9歲就當上了民辦教師。在年齡與崗位掛鉤的硬性標准之下,官員讓自己越來越年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從與坦盪的一問一答中可以發現,更改年齡已經成為官場公開的游戲規則。在為官即有特權的現實情況下,只要官員在其位,無論是否謀其政,但有車坐、有煙抽、有酒喝「一個也不能少」。難怪了,很多官員都挖空心思讓自己年輕,再活上五百年,原來是想為黨和人民多工作幾年。
【05】
學歷,黨校是官員「文憑批發基地」
年齡要合格,政治要過關,學歷當然也要過硬。在中縣,各級黨校被很多幹部戲稱為「文憑批發基地」。被稱為「中專一代」的正科級一把手們,大多從這里取得在職教育的本科文憑,為升遷「掃除障礙」。當學歷成為官員晉升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後,黨校作為官員培訓基地,有的公然製造批發「假的真文憑」,無論是什麼學歷、什麼成績,只要能交上學費,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混到一張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的文憑,為此,政府部門里突然變得「人才濟濟」。奇怪的是,擁有一大批高水平官員政府部門,在有些地區卻連群眾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
【06】
實力,有財權的官員提升快
馮軍旗對中縣近10年來的副處級升遷軌跡觀察發現,不少縣委縣政府領導都是從鄉鎮黨委書記中產生,卻沒有一名是從縣直機關一把手中產生;在一次幹部調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長的財政局黨委委員就大倒苦水,說某領導把他踢出財政局,是「往死里整他」。縣直一把手根本拼不過鄉鎮黨委書記,說明鄉鎮經濟迅速崛起,為建立維護上下層關系提供了財力支撐,使當政官員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而官員寧可不進步也要死守在「富衙門」,說明崗位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權力的多寡」。在制度不健全、不落實、不規范的條件下,管錢管物的位子,總是擁有著比別人更為優越的地位。
【07】
追逐,對皇權的頂禮崇拜
在現行體制下,縣委書記的權力高於縣長。中縣有人戲稱,只有縣委書記算官,別的都不算官。2008年馮軍旗初到鄉里的時候,每逢時任縣委書記視察,鄉政府的領導班子都要列隊歡迎。有旁觀者感慨:「咱們中縣的皇帝來了。」在中縣,如果縣長接任不了縣委書記,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頂了。當地管這叫做「沒干成」。從古至今,對皇權的追逐與崇拜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過去迎接皇帝是凈水潑街、黃土墊道,如今是列隊歡迎,夾道相慶。時代雖不同,方法雖有異,但追逐與崇拜皇權的心態沒有變。在如此的百般獻媚縣委書記之下,說明權力的誘惑力有多大,主政官員在組織內真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啊。
【08】
政治,一張血緣與姻緣構築的族網
馮軍旗在深入調研後發現,在這個副科級及以上幹部僅有1000多人的農業縣里,竟然存在著21個政治「大家族」和140個政治「小家族」。在這個龐大的「政治家族」網路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潛規則變得清晰可見。有的官位「世襲」,或是幾代人,或是親屬連續穩坐同一官位;有的裙帶提拔,凡是副處級及以上領導幹部的子女,至少擁有一個副科級以上職務;普遍的規則是「不落空」現象,幹部子弟們的工作會隨著單位盛衰而流動。更為可怕的是,政治家族之間並不割裂,往往以聯姻或者拜干親的方式不斷擴大,「幾乎找不到一個孤立的家族」。如此的門當戶對,如此的龍生龍、鳳生鳳,除了阻斷草根百姓的上升通道之外,政治家族化恐怕會使官場生態更惡劣。
【09】
作風,官員玩女人算個屁事
馮軍旗在調查中發現,中縣1950~1978年查處的幹部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作風問題,而近年來一個有趣的演變趨勢是,實際發生越來越多,但被查處的越來越少。自2005年以來,中縣沒有一名幹部因為作風問題被查處。2000年,大門鎮人大副主任狀告鎮長將其強奸,司法機關最終的判定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這種現象在諸多腐敗案中也可以看到,貪官被紀委請去「喝茶」之後,供出情人是他們最為爽快的事。重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文強被「雙規」後,就主動講述一些強奸少女、玩女明星的過程。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也是首先自己供認,與其有染的女幹部、女公務員多達兩位數。奇怪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官員把玩女人看成是屁事呢?
【10】
特權:,假如沒有特權,還會有人為此打得頭破血流嗎?
馮軍旗在論文的引言中寫道,「縣鄉幹部,作為中國幹部隊伍中數量最大的一個群體,其狀況直接關乎國家的穩定與改革的推進。」「改革開放30年中,基層中國的政治精英是個怎樣的群體,這個群體的內部經歷了怎樣的變遷,他們內部又有著怎樣的政治生態和游戲規則?」
回到學校的馮軍旗,已不再是中縣的幹部,也沒有了專車與秘書。敞亮的三居室變成了10平方米的集體宿舍,菜單變成了學生飯卡,「馮縣長」也變回了「馮同學」。馮軍旗稱,他「確實失落過好一陣。」然後不好意思說:「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官?」
假如官員沒有特權,還會有人為此打得頭破血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