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❶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學校體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第三條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第四條學校體育工作應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強身健體活動,重視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注意吸取國外學校體育的有益經驗,積極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工作。第五條學校體育工作應當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第六條學校體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由學校組織實施,並接受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第二章體育課教學第七條學校應當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實施體育課教學活動。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各年級和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第八條體育課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地理、氣候條件。
體育課的教學形式應當靈活多樣,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第九條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學生因病、殘免修體育課或者免除體育課考試的,必須持醫院證明,經學校體育教研室(組)審核同意,並報學校教務部門備案,記入學生健康檔案。第三章課外體育活動第十條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
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除安排有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第十一條學校應當在學生中認真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活動和等級運動員制度。
學校可根據條件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遠足、野營和舉辦夏(冬)令營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第四章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第十二條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普通高等學校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以開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訓練。第十三條學校對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應當安排好文化課學習,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並注意改善他們的營養。普通高等學校對運動水平較高、具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報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第十四條學校體育競賽貫徹小型多樣、單項分散、基層為主、勤儉節約的原則。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第十五條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每3年舉行一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每4年舉行一次。特殊情況下,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舉行。
國家教育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生體育競賽。第十六條學校體育競賽應當執行國家有關的體育競賽制度和規定,樹立良好的賽風。第五章體育教師第十七條體育教師應當熱愛學校體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掌握體育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方法。第十八條學校應當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數內,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佔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除普通小學外,學校應當根據學校女生數量配備一定比例的女體育教師。承擔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訓練任務的學校,體育教師的配備應當相應增加。第十九條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進修培訓。對體育教師的職務聘任、工資待遇應當與其他任課教師同等對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妥善解決體育教師的工作服裝和糧食定量。
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學校對妊娠、產後的女體育教師,應當依照《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給予相應的照顧。
❷ 國家規定中學生每周體育課工作量是多少
國家規定每天小時體育活動(含體育課),也就是一周最少五小時。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二十七條對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令其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一)不按規定開設或者隨意停止體育課的;
(二)未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的;
(三)在體育競賽中違反紀律、弄虛作假的;
(四)不按國家規定解決體育教師工作服裝、糧食定量的。
(2)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擴展閱讀
檢查和評定體育課課的運動負荷,一般用以下幾種方法:
1、教育觀察觀察分析學生的表現,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動作的准確性、控制身體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等。
2、學生自我感覺了解學生的食慾、睡眠、精神狀態、對練習的興趣、練習後的身體的疲勞程度、肌肉是否酸痛以及其他不適反應等。
3、生理測量是檢查運動負荷較為客觀的方法。包括用儀器測量學生的脈搏、 血壓、 吸氧量、呼吸頻率、肺活量等。用心率遙測儀測量運動負荷,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在中國的體育課上,學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數字為宜:小學120~13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
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認為,中小學生體育課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鍾 130~170次為宜。每分鍾130次以下屬於小運動負荷。
達到 170次,學生就會感到非常疲勞。如果心率在 130次以上的練習不到1/3,就顯得沒有生氣,如果佔1/2,學生就非常興奮,學習情緒較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❸ 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落實加強學校體育的重點任務
為確保學校體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需從多個方面加強和改進。
首先,規范學校體育課程與活動。各地應確保學生每天有至少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避免體育課及校園體育活動時間被挪用。地方和校本課程中應合理安排體育課時,並建立學生體育競賽體制,促進學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創建,豐富學生體育活動。
其次,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教師結構調整,制定並實施專職體育教師配備計劃,增加體育教師的渠道來源。構建體育教師培養體系,擴大體育教育專業招生規模,優化農村學校體育教師補充機制。鼓勵退役運動員參與學校體育工作。加強體育教師培訓,確保2015年前對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體育教師進行一輪全面培訓。確保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在待遇和評價上享受同等待遇。
同時,加快學校體育設施建設。依據相關標准,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力度,統籌規劃學校體育設施,確保體育設施和器材達到國家標准。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向青少年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學校體育設施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
此外,建立健全學校體育風險管理體系。研究制定學校安全條例,修訂相關條例,加強對學校體育安全的指導和監督。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風險管理機制,包括安全教育培訓、活動過程管理、保險賠付等制度,妥善處理體育意外傷害事故。各學校需制定並實施體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確責任人,確保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加強體育設施的維護和使用管理,確保使用安全。
(3)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擴展閱讀
2012年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2〕53號印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加強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明確加強學校體育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落實加強學校體育的重點任務、建立健全學校體育的監測評價機制、加強對學校體育的組織領導5部分。
❹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第四章 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
第十二條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普通高等學校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以開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訓練。
第十三條學校對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應當安排好文化課學習,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並注意改善他們的營養。普通高等學校對運動水平較高、具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報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
第十四條學校體育競賽貫徹小型多樣、單項分散、基層為主、勤儉節約的原則。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
普通小學校際體育競賽在學校所在地的區、縣范圍內舉行,普通中學校際體育競賽在學校所在地的自治州、市范圍內舉行。但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舉行。
第十五條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特殊情況下,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舉行。
國家教育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生體育競賽。
第十六條學校體育競賽應當執行國家有關的體育競賽制度和規定,樹立良好的賽風。
❺ 貴州省學校體育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學校體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學校、職業中學、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全日製成人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第三條學校體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學校組織實施,並接受體育主管部門的指導。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和體育主管部門應有相應的機構和人員管理、指導、檢查學校體育工作。第四條教育研究機構應有專門人員研究學校體育科學,指導體育教學與訓練,為學校體育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第五條普通高等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和規模較大的普通中學,應有相應的體育工作機構或管理人員。
學校衛生、總務機構應與體育工作機構密切配合,搞好學校體育衛生、後勤保障工作。
學校應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以及體育協會等組織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作用。第六條學校體育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主,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開設體育課,開足學時,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並將體育課作為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對體育運動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按有關規定在其升學時給予照顧。
體育課教學應符合《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健全教學檔案,落實課堂常規,建立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教學秩序。第七條學校應執行學生體育合格標准,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建立健全學生的體育檔案和學生體育達標登記制度。第八條民族地區的民族學校應因地制宜,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體育學科總課時中留出適量課時安排民族體育教蔽鏈材的教學。第九條普通中小學校、職業中小、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每天應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第十條學校體育競賽定期舉行。每4年舉辦1次全省大學生運動會;每3年舉辦1次全省中學生運動會和中等專業學校學生運動會;每年舉辦1-2次大、中學生的單項比賽。
學校應當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每學年至少組織1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校運會。
學校或學生參加跨行政區域的體育競賽,由其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普通中小學校、普通中等師范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體育競賽,需經同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組織小學生的體育比賽一般不跨縣(市、區)。第十一條學校進行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及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加強安全教育,採取有效措施,嚴防事故的發生。第十二條學校應在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編制數內,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佔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加強體育教師的培中並渣訓,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鼓勵和支持開展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第十三條體育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課時計算、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學校應按有關規定解決體育教師的工作服裝以及與其工作特點有關的待遇。
對年滿賣悄50周歲的男性體育教師和年滿45周歲的女性體育教師,學校在安排課時和訓練項目時給予照顧。對妊娠、產後的女性體育教師按《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給予照顧。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解決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保證學校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提倡和鼓勵學校自籌資金修建、擴建體育場地,按規定標准自製體育器材。
新建、改建學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體育場(館)的建設。
學校應科學配置適合學生鍛煉的固定體育器材設備,保證學生安全。第十五條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必須用於體育活動,不得擅自改變用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佔用和破壞。第十六條社會體育場(館)、設施應安排一定時間向學生開放,並減免有關費用。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學校教育經費時,應有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
學校在安排年度經費時,體育經費應不少於學校經費的1%。有其他收入的,還應安排一部分用於學校體育工作。
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自願捐助學校體育工作。第十八條對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