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財政條例
A. 四川省財政監督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財政監督工作,加強財政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維護財經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照法定職權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相關人員(以下統稱監督對象)涉及財政、財務和會計等事項實施的監督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財政監督工作,建立健全財政監督工作機制,落實監督檢查人員,保障開展財政監督工作的經費,督促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財政監督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財政監督工作。按照財政管理體制、財務隸屬關系對財政、財務事項實施監督,按照行政區域對會計事項實施監督。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導並督促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其承擔鄉鎮財政管理職責的機構加強財政資金監督。第五條財政監督工作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公開、公正的原則,堅持財政監督與財政管理相結合,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相結合,建立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預算執行、預算調整、決算和財政監督專項工作情況,並接受其監督。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加強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利用財政、稅務、會計管理信息平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財政監督,提高財政監督效率。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應當加強與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和協作。財政部門履行監督職責,可以提請有關部門予以協助。第九條監督對象應當加強本單位制度建設,嚴格財務管理,真實編制會計資料,支持、配合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財政監督職責。
與監督檢查事項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財政監督職責。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財政違法行為,財政部門應當依法受理,並負有為檢舉單位和個人保密的義務。第二章監督范圍和許可權第十條財政監督職責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財政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共同履行,實行統一歸口管理、統一組織實施、統一規范程序、統一行政處罰。
上級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財政部門財政監督工作的指導。
對財政監督的重大事項,上級財政部門可以直接實施財政監督。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對下列事項實施財政監督:
(一)財稅法律、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和社會保障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情況;
(三)部門和單位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情況;
(四)財政收入的徵收、票據管理情況和收納、劃分、留解和退付情況;
(五)財政資金的申請、分配、撥付、管理、使用和績效情況;
(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和處置情況;
(七)政府性債務規模及舉借、使用、償還情況;
(八)政府采購活動;
(九)住房公積金的歸集、提取和使用情況;
(十)財務會計制度執行情況和會計信息質量情況;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省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對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設立及執業情況實施監督。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加強績效監督,建立績效評價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績效監督內容包括:
(一)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合理性、時效性;
(二)財政政策執行情況,使用財政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安全性;
(三)績效評價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可以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調取、查閱、復制監督對象與財政、財務和會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及電子數據;
(二)核查監督對象的現金、有價證券、實物等資產,核實生產經營、業務活動和會計核算等情況;
(三)向與監督檢查事項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
(四)向與監督對象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查詢有關情況,向金融機構查詢被監督單位的存款情況;
(五)對可能滅失、毀損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有關證據先行登記保存。
發現有違法行為涉及財政資金的,應當責令停止。拒不執行的,可以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或者予以追回;逾期不繳回或者無法繳回的,可以扣減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相關的財政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