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汽車召回條例
『壹』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條例起草
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部門開始起草關於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的相關條例。
2004年,實施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簡稱「管理規定」)正式生效。
2012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發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新增規定指出,若生產者或經營者未停止生產、銷售或進口缺陷汽車產品,或生產者在被責令召回後仍拒絕召回,將面臨貨值金額2%至10%的罰款。若存在違法所得,則需沒收違法所得。若情節嚴重,許可機關將吊銷有關許可。
相較於「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將罰款額度顯著提高,從1000元至5000元、10000元至30000元,提升至5萬元以上20萬元、50萬元以上100萬元。這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強對缺陷汽車產品的管理,保護消費者權益,提升汽車產品質量與安全性。
(1)缺陷汽車召回條例擴展閱讀
汽車召回,指由缺陷汽車產品製造商進行的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包括通知、修理、更換、收回等具體措施。缺陷汽車召回制度最早源於美國。2002年,中國國家質量監督部門起草相關條例;2004年質檢總局等四部門發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中國汽車召回制度拉開帷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已於2012年10月10日國務院第219次常務會議通過,10月31日正式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對拒不改正的生產者、經營者,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
『貳』 2019年質監局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12月22日,質檢總局正式公布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該管理辦法將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具體內容:
質檢總局公布新《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汽車和汽車掛車(以下統稱汽車產品)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汽車產品生產者(以下簡稱生產者)是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主體。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應當依照本辦法實施召回。
第四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負責全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各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履行職責。
第五條質檢總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委託省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統稱省級質檢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境內生產和進口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的部分工作。
質檢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機構(以下簡稱召回技術機構)按照質檢總局的規定承擔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缺陷調查、召回管理中的具體技術工作。
第二章信息管理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投訴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等有關問題。
第七條質檢總局負責組織建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收集匯總、分析處理有關缺陷汽車產品信息,備案生產者信息,發布缺陷汽車產品信息和召回相關信息。
質檢總局負責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建立汽車產品的生產、銷售、進口、登記檢驗、維修、事故、消費者投訴、召回等信息的共享機制。
第八條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發現本行政區域內缺陷汽車產品信息的,應當將信息逐級上報。
第九條生產者應當建立健全汽車產品可追溯信息管理制度,確保能夠及時確定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范圍並通知車主。
第十條生產者應當保存以下汽車產品設計、製造、標識、檢驗等方面的信息:
(一)汽車產品設計、製造、標識、檢驗的相關文件和質量控制信息;
(二)涉及安全的汽車產品零部件生產者及零部件的設計、製造、檢驗信息;
(三)汽車產品生產批次及技術變更信息;
(四)其他相關信息。
生產者還應當保存車主名稱、有效證件號碼、通信地址、聯系電話、購買日期、車輛識別代碼等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
第十一條生產者應當向質檢總局備案以下信息:
(一)生產者基本信息;
(二)汽車產品技術參數和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
(三)因汽車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故障而發生修理、更換、退貨的信息;
(四)汽車產品在中國境外實施召回的信息;
(五)技術服務通報、公告等信息;
(六)其他需要備案的信息。
生產者依法備案的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進行更新。
第十二條銷售、租賃、維修汽車產品的經營者(以下統稱經營者)應當建立並保存其經營的汽車產品型號、規格、車輛識別代碼、數量、流向、購買者信息、租賃、維修等信息。
第十三條經營者、汽車產品零部件生產者應當向質檢總局報告所獲知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關信息,並通報生產者。
第三章缺陷調查
第十四條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組織調查分析,並將調查分析結果報告質檢總局。
生產者經調查分析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缺陷汽車產品,並實施召回;生產者經調查分析認為汽車產品不存在缺陷的,應當在報送的調查分析結果中說明分析過程、方法、風險評估意見以及分析結論等。
第十五條質檢總局負責組織對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收集的信息、有關單位和個人的投訴信息以及通過其他方式獲取的缺陷汽車產品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發現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通知生產者開展相關調查分析。
生產者應當按照質檢總局通知要求,立即開展調查分析,並如實向質檢總局報告調查分析結果。
第十六條召回技術機構負責組織對生產者報送的調查分析結果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報告質檢總局。
第十七條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質檢總局應當組織開展缺陷調查:
(一)生產者未按照通知要求開展調查分析的;
(二)經評估生產者的調查分析結果不能證明汽車產品不存在缺陷的;
(三)汽車產品可能存在造成嚴重後果的缺陷的;
(四)經實驗檢測,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情形的;
(五)其他需要組織開展缺陷調查的情形。
第十八條質檢總局、受委託的省級質檢部門開展缺陷調查,可以行使以下職權:
(一)進入生產者、經營者、零部件生產者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調查;
(二)查閱、復制相關資料和記錄,收集相關證據;
(三)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情況;
(四)其他依法可以採取的措施。
第十九條與汽車產品缺陷有關的零部件生產者應當配合缺陷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
第二十條質檢總局、受委託的省級質檢部門開展缺陷調查,應當對缺陷調查獲得的相關信息、資料、實物、實驗檢測結果和相關證據等進行分析,形成缺陷調查報告。
省級質檢部門應當及時將缺陷調查報告報送質檢總局。
第二十一條質檢總局可以組織對汽車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必要時向社會發布風險預警信息。
第二十二條質檢總局根據缺陷調查報告認為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向生產者發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通知書,通知生產者實施召回。
生產者認為其汽車產品不存在缺陷的,可以自收到缺陷汽車產品召回通知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質檢總局提出書面異議,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生產者在15個工作日內提出異議的,質檢總局應當組織與生產者無利害關系的專家對生產者提交的證明材料進行論證;必要時質檢總局可以組織對汽車產品進行技術檢測或者鑒定;生產者申請聽證的或者質檢總局根據工作需要認為有必要組織聽證的,可以組織聽證。
第二十三條生產者既不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通知書要求實施召回,又不在15個工作日內向質檢總局提出異議的,或者經組織論證、技術檢測、鑒定,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質檢總局應當責令生產者召回缺陷汽車產品。
第四章召回實施與管理
第二十四條生產者實施召回,應當按照質檢總局的規定製定召回計劃,並自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或者被責令召回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質檢總局備案;同時以有效方式通報經營者。
生產者制定召回計劃,應當內容全面,客觀准確,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及召回措施的有效性負責。
生產者應當按照已備案的召回計劃實施召回;生產者修改已備案的召回計劃,應當重新向質檢總局備案,並提交說明材料。
第二十五條經營者獲知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租賃、使用缺陷汽車產品,並協助生產者實施召回。
第二十六條生產者應當自召回計劃備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過報刊、網站、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發布缺陷汽車產品信息和實施召回的相關信息,30個工作日內以掛號信等有效方式,告知車主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避免損害發生的應急處置方法和生產者消除缺陷的措施等事項。
生產者應當通過熱線電話、網路平台等方式接受公眾咨詢。
第二十七條車主應當積極配合生產者實施召回,消除缺陷。
第二十八條質檢總局應當向社會公布已經確認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生產者召回計劃以及生產者實施召回的其他相關信息。
第二十九條生產者應當保存已實施召回的汽車產品召回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10年。
第三十條生產者應當自召回實施之日起每3個月向質檢總局提交一次召回階段性報告。質檢總局有特殊要求的,生產者應當按要求提交。
生產者應當在完成召回計劃後15個工作日內,向質檢總局提交召回總結報告。
第三十一條生產者被責令召回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缺陷汽車產品,並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實施召回。
第三十二條生產者完成召回計劃後,仍有未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的,應當繼續實施召回。
第三十三條對未消除缺陷的汽車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不得銷售或者交付使用。
第三十四條質檢總局對生產者召回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或者委託省級質檢部門進行監督,組織與生產者無利害關系的專家對消除缺陷的效果進行評估。
受委託對召回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的省級質檢部門,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質檢總局。
質檢總局通過召回實施情況監督和評估發現生產者的召回范圍不準確、召回措施無法有效消除缺陷或者未能取得預期效果的,應當要求生產者再次實施召回或者採取其他相應補救措施。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生產者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規定更新備案信息的;
(二)未按規定提交調查分析結果的;
(三)未按規定保存汽車產品召回記錄的;
(四)未按規定發布缺陷汽車產品信息和召回信息的。
第三十六條零部件生產者違反本辦法規定不配合缺陷調查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違法行為的,依法予以處理。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具有管轄權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條本辦法所稱汽車產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規定的汽車和掛車。
本辦法所稱生產者是指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生產汽車產品並以其名義頒發產品合格證的企業。
從中國境外進口汽車產品到境內銷售的企業視為前款所稱的生產者。
第四十一條汽車產品出廠時未隨車裝備的輪胎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由質檢總局另行規定。
第四十二條本辦法由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自1月1日起施行。 ;
『叄』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加強監督管理,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汽車和汽車掛車(以下統稱汽車產品)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缺陷,是指由於設計、製造、標識等原因導致的在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
本條例所稱召回,是指汽車產品生產者對其已售出的汽車產品採取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動。第四條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負責全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負責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的部分工作。
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機構按照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的規定,承擔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具體技術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投訴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以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公布受理投訴的電話、電子郵箱和通信地址。
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建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收集匯總、分析處理有關缺陷汽車產品信息。
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汽車產品主管部門、商務主管部門、海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汽車產品的生產、銷售、進口、登記檢驗、維修、消費者投訴、召回等信息的共享機制。第七條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有關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履行本條例規定職責所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不得泄露。第八條對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依照本條例全部召回;生產者未實施召回的,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責令其召回。
本條例所稱生產者,是指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生產汽車產品並以其名義頒發產品合格證的企業。
從中國境外進口汽車產品到境內銷售的企業,視為前款所稱的生產者。第九條生產者應當建立並保存汽車產品設計、製造、標識、檢驗等方面的信息記錄以及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10年。第十條生產者應當將下列信息報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備案:
(一)生產者基本信息;
(二)汽車產品技術參數和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
(三)因汽車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故障而發生修理、更換、退貨的信息;
(四)汽車產品在中國境外實施召回的信息;
(五)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要求備案的其他信息。第十一條銷售、租賃、維修汽車產品的經營者(以下統稱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的規定建立並保存汽車產品相關信息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5年。
經營者獲知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租賃、使用缺陷汽車產品,並協助生產者實施召回。
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報告和向生產者通報所獲知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關信息。第十二條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組織調查分析,並如實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報告調查分析結果。
生產者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缺陷汽車產品,並實施召回。第十三條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通知生產者開展調查分析;生產者未按照通知開展調查分析的,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開展缺陷調查。
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認為汽車產品可能存在會造成嚴重後果的缺陷的,可以直接開展缺陷調查。第十四條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開展缺陷調查,可以進入生產者、經營者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調查,查閱、復制相關資料和記錄,向相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情況。
生產者應當配合缺陷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產品和專用設備。經營者應當配合缺陷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
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不得將生產者、經營者提供的資料、產品和專用設備用於缺陷調查所需的技術檢測和鑒定以外的用途。
『肆』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條例影響
按照條例規定召回汽車運送維修生產商要承擔費用。
按照條例徵求意見稿的規定,若按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0%罰款的最高額度,即便是對於均價10萬元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按照同一批次1000輛的保守估計數,企業也將面臨「千萬級罰金」,從而對明知有缺陷拒不召回或召回後拒不消除缺陷的企業,產生巨大震懾作用。
隨著上述條例得以「落地」,預計未來在華銷售的進口車、合資車和自主車將在召回頻次、召回批次、單批次召回量等方面大幅增加。崔東樹分析道,由於自主品牌車型太過擔心品牌形象受影響,再加上單車型銷量比合資與外資車型小,自主品牌車型鮮有召回,但隨著上述條例付諸實施,自主車企將不得不在召回成本和巨大違法成本之間權衡,從而更尊重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的召回建議。
相關規定對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相關車企履行社會責任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有助於規范汽車產業發展,提高汽車產品質量安全。
『伍』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汽車召回,指由缺陷汽車產品製造商進行的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包括通知、修理、更換、收回等具體措施。缺陷汽車召回制度最早源於美國。2002年,中國國家質量監督部門起草相關條例;2004年質檢總局等四部門發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中國汽車召回制度拉開帷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已於2012年10月10日國務院第219次常務會議通過,10月31日正式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對拒不改正的生產者、經營者,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
條例起草
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部門起草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的相關條例。
2004年,實施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簡稱“管理規定”)。
2012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發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新增規定,生產者或經營者出現“未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缺陷汽車產品的”“生產者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的”,將被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相對於“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將罰款額度大幅提高,分別從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提高到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和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意見徵求
為了規范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加強監督管理,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國家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在調查研究,總結現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實施經驗的基礎上,起草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為充分了解社會各方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立法質量,現將《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見,可在2012年3月4日前提出。
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管理,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汽車和汽車掛車(以下統稱汽車產品)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缺陷,是指由於設計、製造、標識等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包括:
(一)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要求;
(二)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要求,但仍有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
本條例所稱召回,是指汽車產品生產者採取修正或者補充標識、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預防和消除缺陷的活動。
第四條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以下稱國務院質檢部門)負責全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質檢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工作。召回
第五條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制定並發布缺陷調查、信息報告和備案等具體工作要求。
國務院質檢部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機構承擔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具體技術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質檢、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應當建立車輛生產、 安全技術 檢驗、銷售、登記、維修、召回、消費者投訴、人身傷害等信息共享機制。
第七條生產者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召回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召回缺陷汽車產品而未實施召回的,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責令其召回缺陷汽車產品。
本條例所稱生產者,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生產汽車產品並以其名義頒發產品合格證的企業。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進口汽車產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企業視為前款所稱的生產者。
第八條有關部門開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相關工作時,應當保守當事人的商業秘密。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向國務院質檢部門投訴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
第十條生產者應當建立並保存有關汽車產品和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10年。
生產者應當主動收集汽車產品質量信息,使其生產的汽車產品具有可追溯性,能夠通過標識和記錄,確定汽車產品的召回范圍。
第十一條生產者應當向國務院質檢部門備案以下信息:
(一)生產者基本信息;
(二)汽車產品技術參數和汽車產品初次銷售的車主信息;
(三)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信息;
(四)同一類型汽車產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開展召回的信息;
(五)國務院質檢部門要求備案的其他信息。
第十二條銷售、租賃、維修汽車產品的經營者(以下統稱經營者)應當建立相應的汽車產品經營台賬及維修記錄,如實記錄經營的汽車產品品種、規格、數量、維修情況等內容。經營台賬保存期不得少於5年,維修記錄保存期不得少於5年。
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質檢部門和生產者報告所獲知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關信息。經營者獲知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租賃、使用,並協助生產者實施召回。
第十三條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組織調查分析,並自調查分析結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國務院質檢部門報告。
生產者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存在缺陷的汽車產品,並實施召回。
第十四條國務院質檢部門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通知生產者開展調查分析。必要時,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開展缺陷調查。
缺陷調查可以採取進入生產者、經營者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調查,查閱、復制相關資料和記錄以及向相關單位和個人調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情況等措施。
生產者應當配合缺陷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產品和專用設備。經營者應當配合缺陷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
國務院質檢部門不得將生產者、經營者提供的資料、產品和專用設備用於技術檢測和鑒定以外的用途。
第十五條國務院質檢部門經調查認為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通知生產者實施召回。 生產者認為其汽車產品不存在缺陷的,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國務院質檢部門提出意見,並提供證明材料。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證明材料進行論證,必要時對汽車產品進行技術檢測或者鑒定。經論證、技術檢測或者鑒定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責令生產者召回。
第十六條生產者實施召回,應當按照國務院質檢部門的規定製定召回計劃,自召回計劃制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交國務院質檢部門備案,並根據召回計劃組織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生產者修改已備案的召回計劃的,應當按照國務院質檢部門的規定重新備案。
第十七條生產者實施召回,應當以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告知車主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避免發生損害的緊急處理方法以及其他召回信息,必要時應當告知車主停止使用。車主應當配合生產者實施召回。
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告已經確認的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信息以及生產者實施召回的相關信息;對汽車產品存在的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可以發布預警信息。
第十八條生產者應當在向國務院質檢部門提交召回計劃的同時,將召回計劃的內容告知銷售者,並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缺陷汽車產品,待缺陷消除方可銷售。
第十九條生產者應當及時採取修正或者補充標識、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消除已經售出的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
生產者應當承擔消除缺陷的費用和對缺陷汽車產品進行運輸所需的必要費用。
第二十條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務院質檢部門的規定提交召回階段性報告,並自召回完成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提交總結報告。
第二十一條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採取技術評估等措施加強對召回過程的監督,發現召回范圍、消除缺陷的方式等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應當依法處理。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質檢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生產者未按照規定保存有關汽車產品、車主信息記錄的;
(二)生產者未按照規定備案有關信息、召回計劃的;
(三)經營者未按照規定建立汽車產品經營台賬、維修記錄的;
(四)生產者未按照規定提交有關召回報告的。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者、經營者不配合質檢部門缺陷調查的,由質檢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質檢部門責令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租賃或者使用缺陷汽車產品,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
(一)生產者未如實報告調查分析結果的;
(二)生產者未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缺陷汽車產品的;
(三)生產者未發布召回信息的;
(四)生產者未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缺陷汽車產品的;
(五)生產者未按照已提交備案的召回計劃實施召回的;
(六)生產者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的;
(七)生產者未按照規定方式消除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的;
(八)經營者未停止銷售、租賃或者使用缺陷汽車產品的。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從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一)將生產者、經營者提供的資料、產品和專用設備用於技術檢測和鑒定以外的用途的;
(二)泄露當事人商業秘密的;
(三)有其他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行為的。
第二十六條汽車產品出廠時隨車裝備的 輪胎 存在缺陷的,由汽車產品的生產者負責召回;未隨車裝備的輪胎存在缺陷的,由輪胎的生產者負責召回。
輪胎的召回參照本條例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生產者依照本條例召回缺陷汽車產品,不免除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