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政府規章
『壹』 什麼是指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
1、方針、政策主要在黨的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回展第**個五年規劃答綱要等文件中提出。
2、法律指全國人大及常委會等權力機關經過特定程序制定出來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憲法、法律、地方性法律等。
3、法規指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等規范性文件。
『貳』 政策與法規,規章,有什麼區別
政策,一般是指黨和國家政府針對社會的具體現實情況而制定和採取的政治策略和有效措施。政策既可以是由國家最高的政府機關制定也可以是由黨來制定。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叄』 一個地方的法規政策與國家的大法有沖突怎麼辦
當然是以國家的大法為准。
《立法法》
第七十八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八十一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肆』 「財政部令」屬於「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制度」中哪一種為什麼
你好,這應該屬於部門規章!理由:財政部是國務院下的部委,其依法有權製作部門規章。
『伍』 什麼是規章與政策二者區別是什麼
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性規章。部門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制定的,地內方性規章是由省政容府和較大市政府制定的。政策通脹是指各級政府制定的文件,包括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二者主要區別在於效力問題。如規章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省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行政許可。規章屬於行政法的法律淵源。而鄭粗通常是各級政府針對專門性的問題作出的知道或要求,不是行政法的法律淵源。
『陸』 行政規章\法律法規\政策文件 三者的區別聯系
「法律」,是專指由全國人大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稱,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規」是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一是由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而制定的行政法規,也稱行政規章;
二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三是省會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人大批准)。
「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稱謂,如《徵兵工作條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簡稱「法」。比如,稱全國人大制定某部法律為「立法」。但「法規」則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別稱為「行政規章」,或稱為「地方法規」,而一般不能簡稱為「法」,因而將制定行政規章或地方性法規籠統地稱為「立法」是不準確的。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
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法規即指國務院、地方人大、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