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疫情

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疫情

發布時間: 2025-02-20 07:45:29

❶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對報告的時限是怎樣規定的

根據不同情況分為1小時內、2小時內。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十九條:國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規范,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條: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1)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疫情擴展閱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二十二條:接到報告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報告的同時,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對報告事項調查核實、確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調查情況。

第二十三條: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接到通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應當及時通知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發生或者發現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❷ 烏魯木齊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提升公共衛生社會治理水平,有效預防、控制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公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等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常備不懈、生命至上的方針,實行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分級負責、兵地協調聯動、社會共同參與,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責任,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等體系以及醫療保險、救助等制度,完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應急機制,並將應急保障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市、區(縣)人民政府根據應對工作需要成立市、區(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組織、指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片區管委會)應當做好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管理工作。

居民委員會(社區工作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網路化管理工作,指導轄區內單位和個人做好防控工作。第六條衛生健康部門按照職責,組織和指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工作,組織實施公共衛生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發展和改革、商務、工業和信息化、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的徵用、生產、采購、儲備,以及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調度供應等工作。

民政部門負責指導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養護機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工作,指導開展慈善捐贈、志願服務相關活動。

教育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學校(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措施,制定並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期間的停學和復學方案。

公安、交通、司法、財政、林業和草原、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城市管理、文化和旅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科技、民族宗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責任制,做好預防與應急處置相關工作。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第八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區域合作,建立和完善信息通報制度,實行信息數據共享,聯合開展應急演練,實行應急資源合作、應急物資生產聯合保障、應急措施聯動,共同做好區域聯防聯控相關工作。第九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社會動員機制,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增強公眾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意識,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第十條本市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責任,積極參與、配合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第十一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應急准備第十二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

市、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片區管委會)應當根據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的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本區域的相關應急預案。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以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具體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定期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應急演練,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❸ 疫情防控應急方案及具體措施

法律分析: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啟動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向國務院報告。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法律依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

第二十七條 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啟動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向國務院報告。

第四十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❹ 湖南省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生活飲用水急性污染、有毒氣體泄露、放射事故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第三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由政府主要領導人擔任總指揮,統一領導、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嚴格的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責任制,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其主要領導人是第一責任人。第四條 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實行人員統一指揮,資源統一調度,信息統一發布的應急機制。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農村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當地政府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配合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證應急設施、設備、預防救治葯品、醫療器械等物資儲備與技術、人才資源儲備。所需經費列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省人民政府對貧困地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給予資金、物資等支持。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療衛生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和保健津貼;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刁難、歧視參加突發事件救治工作的醫療衛生人員及其家屬。第二章 預防與應急准備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根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本省實際,制定全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上級人民政府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級人民政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及時進行修訂、補充。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傳染病預防和其他公共衛生工作,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民健身活動和全民健康教育活動,普及衛生知識,防範突發事件的發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的建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准配備相應的現場快速監測、實驗室檢驗、調查取證、交通、通訊等儀器、設備、工具及葯物、試劑和專業技術人員,保證其開展突發事件調查、控制、現場處置、監督檢查、監測檢驗、衛生防護等物質條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標准,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健全以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急救醫療服務網路,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葯物、技術、設備、人員,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醫療緊急救援中心建設,完善緊急救援體系。
設區的市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設置與傳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或者選擇在一所具備傳染病防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設立傳染病科並建立位置相對獨立的傳染病隔離病區,承擔傳染病防治任務。必要時可以指定傳染病應急後備醫院。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指定醫療機構設立傳染病門診、隔離病房。
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立傳染病門診和隔離觀察室。

熱點內容
二手房交易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21 22:13:50 瀏覽:834
財產保險公司法律顧問服務方案 發布:2025-02-21 21:29:24 瀏覽:56
三商法是傳銷嗎 發布:2025-02-21 21:16:05 瀏覽:479
軟體公司質量保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21 21:16:03 瀏覽:303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 發布:2025-02-21 20:52:45 瀏覽:672
開律師事務所賺錢嗎 發布:2025-02-21 20:33:26 瀏覽:615
2018年中級會計經濟法第一批次 發布:2025-02-21 20:13:13 瀏覽:425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發布:2025-02-21 20:04:36 瀏覽:722
電視大學專科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21 19:51:34 瀏覽:468
廣西城鎮供水條例 發布:2025-02-21 19:44:01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