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處置條例
⑴ 不良資產5大處置方式
法律分析: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活動。
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資產處置的方式按資產變現手段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終極處置主要包括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等方式,階段性處置主要包括債轉股、債務重組、訴訟及訴訟保全、以資抵債、資產置換、企業重組、實物資產再投資完善、實物資產出租、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
法律依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指非金融機構所有,但不能為其帶來經濟利益,或帶來的經濟利益低於賬面價值,已經發生價值貶損的資產(包括債權類不良資產、股權類不良資產、實物類不良資產),以及各類金融機構作為中間人受託管理其他法人或自然人財產形成的不良資產等其他經監管部門認可的不良資產。
第五條 資產公司收購和處置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以下簡稱非金業務)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依法合規。資產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的各類經營行為,應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二)商業化。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收購和處置由資產公司按照公司治理程序,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
(三)服務實體經濟。資產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可採取多種經營手段,做好問題項目和問題企業的風險化解,提升企業資產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風險可控。資產公司應本著審慎經營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控制業務風險,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⑵ 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方法
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方法
一、直接催收
這是銀行針對逾期貸款的普遍做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在訴訟時效內進行催收;
2、注意催收的方式;
3、催收主體的問題;
4、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
二、協議處置
根據《民法典》第410條的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三、借新還舊
借款人因臨時周轉困難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有的銀行通過借新還舊、無還本續貸、債務重組等方式盤活不良資產。但這種方式應重點注意兩個問題:
1、保證人。根據《民法典》第695條的規定:「債權人和債務人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協商變更主債權債務合同內容,減輕債務的,保證人仍對變更後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加重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和債務人變更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履行期限,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期間不受影響。」
2、擔保物。借新還舊合同為新合同,因此原對主合同的擔保物要重新簽訂抵(質)押合同,抵(質)押登記也要重新辦理,保證債權擔保的延續性和有效性。
四、實現擔保物權
根據《民法典》第410條規定:「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第437條規定:「質權人不行使的,出質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質押財產。」因此,如果銀行無法與抵(質)押人達成書面處置協議,可以通過法院拍賣、變賣拍賣、變賣抵(質)押物實現擔保物權。
五、法院訴訟
通過法院訴訟追償不良貸款是銀行慣常做法,要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訴訟時效。銀行應注意在訴訟時效期間主張債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的法律後果是喪失勝訴權。如果超過訴訟時效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2、應及時申請查封抵押物。有的銀行認為,只要抵押物辦理登記,依法享有優先受償權,起訴時無須申請法院查封抵押物,其實不然。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執行規定》)第91條規定:「對參與被執行人財產的具體分配,應當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凍結的法院主持進行。首先查封、扣押、凍結的法院所採取的執行措施如系為執行財產保全裁定,具體分配應當在該院案件審理終結後進行」。
3、擔保物權人申請直接參與執行分配。根據《民事訴訟法解釋》第508條關於「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的規定,抵(質)押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執行法院參與分配,而不用經過法院判決,取得執行依據(生效判決書或者民事調解書),為銀行處置擔保物節約時間和金錢成本,提高處置不良資產的效率。
六、不良資產轉讓
不良資產的轉讓主要有兩種方式,
1、打包(批量)轉讓;
2、單戶轉讓。
七、貸款損失稅前扣除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25號,以下簡稱《貸款損失稅前扣除公告》)規定:金融企業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逾期1年以上,經追索無法收回,應依據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分類證明,計算確認貸款損失進行稅前扣除。貸款損失的稅前扣除應注意以下問題:
1、保留催收證據;
2、司法追索;
3、資產損失確定證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一十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第四百三十七條出質人可以請求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後及時行使質權;質權人不行使的,出質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質押財產。
出質人請求質權人及時行使質權,因質權人怠於行使權利造成出質人損害的,由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百九十五條債權人和債務人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協商變更主債權債務合同內容,減輕債務的,保證人仍對變更後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加重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和債務人變更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履行期限,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期間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