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吉林省保護區管理條例

吉林省保護區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3-27 04:55:27

A. 吉林省森林管理條例第四章

吉林省森林管理條例第四章著重於森林的保護與管理。

第二十四條規定,各級政府需加強對森林保護的領導,建立護林防火組織,如林區村民委員會、國營企業等需設立基層護林防火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護林員,明確森林保護責任區,並制定護林防火公約,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專職護林員由縣人民政府委任,兼職護林員由鄉政府委派,須持有省統一制發的《護林員證》執行任務。

第二十五章強調「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各級政府需制定相關措施,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在行政區域交界林區,應建立聯防組織共同負責防火工作。

第二十六條確定了森林防火戒嚴期,規定在戒嚴期內禁止在林區野外用火。火警發現後,所有單位和個人都應立即上報並參與撲救,各部門需協作提供運輸和通訊支持。

第二十八、二十九條分別關注森林病蟲鼠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檢疫。林業主管部門負責防治工作,林權所有者需迅速報告和處理病蟲害。運輸森林植物和林產品時必須持有檢疫證書,疫區的劃定和撤銷需經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條強調保護森林資源,禁止非法活動如毀林開墾、採石等,進入林區人員需遵守相關規定,不得破壞林業標志。

對於具有生態和經濟價值的地區,第三十一條規定劃定自然保護區進行特別保護,所有活動必須遵守保護區的規定。

保護野生植物如五味子、獼猴桃等是條例的重要內容,鼓勵在適宜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採集需謹慎,不得損害樹林。

B. 吉林市松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第一章 總則

為了管理並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位於吉林市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松花湖,依據國務院相關法規、《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護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條款,結合風景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松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以水曠、山幽、林秀、雪佳等自然景觀為主體,適合游覽觀光、度假休養及科學文化活動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范圍包括豐滿水電大壩以上40公里水域及周邊的豐滿區和蛟河市的五個鄉,總面積500平方公里。所有在風景區內從事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需遵守本條例。風景區內的土地、森林、水資源權屬關系不變,開發利用需經相關主管部門批准。風景區的總體規劃須納入三湖保護區的總體規劃,景區詳細規劃需報備省松花江三湖保護委員會。風景區管理遵循「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統一管理、永續利用」的方針,確保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風景區行政管理部門為風景區主管部門,負責執行法律法規、編制實施規劃、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審查監督建設項目、管理公共設施與環境衛生、審查監督經營活動及處理其他相關事務。市城建、公安、交通、工商、水利、林業、土地、環保、衛生等部門及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需協同風景區管理部門做好風景區的保護、管理工作。所有在風景區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資源與設施的義務和舉報、制止破壞行為的權利。對在風景區保護、開發建設和管理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C. 吉林省土地管理條例(1994)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土地資源和資產的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和資產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全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使用和管理,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土地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土地資源和資產以及進行土地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的產權代表,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和城鄉地政的統一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設土地管理人員,負責土地管理工作。第六條實行土地有償、有限期使用,逐步培育、完善、規范土地市場。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第七條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八條下列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一)城市土地(依法確認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除外);
(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撥給集體、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和未撥用的林地、草地、水域等;
(三)國家撥給機關、團體、部隊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土地;
(四)國家依法徵收、沒收的土地;
(五)國家建設依法徵用的土地;
(六)依法確認屬於集體所有以外的其他土地。第九條下列土地屬於集體所有: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據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有關文件的規定,已確定給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
(二)農村的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自留塘;
(三)依法確認屬於集體所有的其他土地。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土地的權屬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辦理土地權屬登記,頒發《國有土地使用證》、《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確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和集體土地的所有權。
跨縣(市、區)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按行政區劃分別到土地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辦理土地權屬登記,由土地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核發土地使用證。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一條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在政府批准文件之日起30日內,到原搭拿發證機關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任何單位和個人旁舉出賣、轉讓房屋等地上附著物,涉及土地權屬變更的,須在地上附著物權屬變更之日起30日內,到原發證機關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第十二條承包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承包者依法享有承包合同規定的經營權、合法收益權,同時承擔合理利用和保養土地的義務。第十三條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其管理許可權和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先行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方可出讓土地使用權。第十四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負責處理。
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或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知啟搭地使用權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
有爭議雙方分屬本省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爭議雙方所在地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解決。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的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護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如需調整,須報請原批准機關批准。
各類用地規劃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區的土地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劃;鄉(鎮)村建設的土地利用應當符合鄉(鎮)村建設規劃。
在江河、湖泊的管轄區、各種類型的保護區、風景旅遊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該區的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國有農、林、牧、漁、參、葦場(站)和水庫等單位的土地利用規劃,應當在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由其自行編制,經主管部門審核,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D. 吉林省自然保護區條例(2005修改)

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各級、各畢滾類自然保護區的設立、建設、保護和管理,均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各級自然保護區是指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自然保護區。
本條例所稱各類自然保護區是指自然生態系統類、野生生物類和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第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堅持保護為主、開發利用服從保護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採取積極措施保護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正常進行。
縣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其職責是:擬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發展規劃;組織、協調設立自然保護區的評審工作;對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監督檢查職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林業、農業、水利、地礦、牧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所主管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需要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具體負責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應服從其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綜合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各自職責相互配合,依法做好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六條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林業、農業、水利、地礦、牧業等有關自然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在對全省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編制全省自然保護區總體發展規劃,經省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自然保護區總體發展規劃應納入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七條自然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全省自然保護區總體發展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意見,編制各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規劃。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規劃經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納入本級人民政府和部門的投資計劃。第八條凡符合國家規定建立自然保護區條件和標準的自然區域,應當建立自然保護區。
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市(州)、縣人民政府或者省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向省人民政府申報;建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由市(州)、縣人民政府按規定程序,向省人民政府申報。
申請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或者行政主管部門,應填報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的《建立自然保護區申報書》,並附有關文件、資料,交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評審結論進行協調,提出審批建議,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由省環境保護、林業、農業、水利、地礦、牧業等有關部門和專家組成負責建立省級以下自然保護區的評審和擬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評議工作。評審應按國家規定的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申報審批程序、條件、標准以及建設規范進行。評審委員會日常工作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承擔。第十條省級、市級、縣級自然保護區的撤銷及其性質、范圍、界線的調整或者改變,應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撤銷和調整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經批准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可以劃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可以在自然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面積的外圍保護地帶。第十三條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主要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確因科學研究需要進入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必須事手蔽余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省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須報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行政並基主管部門批准。

E. 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護區管理條例第四章 近湖區的保護管理

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護區的近湖區管理條例在第四章中詳細規定了相關保護措施。

第十七條明確了近湖區的范圍,即正常蓄水位線與最高水痕線之間,向外延伸500米內的區域,若區域內有山脊,以第一層山脊為界,並要求設立界線標志以界定邊界。

第十八條強調了森林管理,僅限於撫育採伐和衛生採伐,採伐強度不得超過20%,陡坡和岩石裸露地帶嚴禁採伐。所有在近湖區內進行採伐的林木,必須經過保護局或授權保護站的審查和林業部門的審批。

第十九條規定,禁止在近湖區內新開墾耕地,已有的耕地根據坡度採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低坡度進行改良,高坡度則需實施停耕還林,由當地政府制定相應規劃和政策。

第二十條嚴格限制在近湖區內進行挖掘、取土、採石等活動,未經保護局和相關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這些生產活動,同時禁止堆放工業廢渣和有毒有害廢棄物。

第二十一條規定,建設賓館、度假村等設施需經過保護局的嚴格審查,並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確保不破壞保護區環境。現有企事業單位必須按規定安裝污水處理設施,防止污水直排。

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強調,設置旅遊景點、開發旅遊線路需經過保護局的規劃審批,旅遊服務單位和個人需遵守森林防火、環境衛生和植被保護規定。旅遊管理部門需加強管理,提高旅遊者的保護意識。

熱點內容
合同法自考教材答案 發布:2025-03-30 05:14:54 瀏覽:94
海興司法 發布:2025-03-30 04:50:03 瀏覽:58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 發布:2025-03-30 04:49:23 瀏覽:259
公司法人代表只能 發布:2025-03-30 04:48:37 瀏覽:750
編撰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發布:2025-03-30 04:47:01 瀏覽:366
一年級道德日記大全 發布:2025-03-30 04:46:20 瀏覽:374
價值觀法治 發布:2025-03-30 04:45:20 瀏覽:791
法院公務用車 發布:2025-03-30 04:40:11 瀏覽:18
長江學者法學 發布:2025-03-30 04:35:20 瀏覽:960
羅定法官 發布:2025-03-30 04:33:53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