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行業法律法規
Ⅰ 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職業健康法律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是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的基本法律。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清伍枝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是可以預防的疾病,通過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預防職業病的發生。國家加強職業健康保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職業病防治規劃,提高職業病綜合防治能力和水平。用人單位是職業病防治的責任主體,應當為職工創造有益於健康的環境和條件;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職業健康知識,提高職業健康素養水平,保持和促進自身健康。女職工依法享有月橘碼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的職業健康保護。用人單位應當積極組織職工開展健身活動,保護職工健康;國家鼓勵用人單位開展職工健康指導工作,提倡用人單位為職工定期開展健康檢查。
1.勞動合同應寫明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濃度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勞動者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女職工有權拒絕礦山井下、高強度體力勞動等禁忌作業。職業健康檢查是早期發現勞動者健康損害與職業禁忌症,減輕職業病危害後果的重要措施,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健康檢查不能由一般健康體檢替代。
2.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應及時進行應急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疑似職業病應依法進入職業病診斷程序,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病診斷可以在單位所在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進行。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有異議的,可以向作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申請鑒定。職業病診斷鑒定實行兩級鑒定製,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職業病診斷爭議的首次鑒定,省級鑒定為最終鑒定。國家對職業病實行分類管理,制定並發布《職業病分類和目錄》。
3.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確診為職業病後,應及時申請工傷認定以便享受工傷待遇。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的,職業病相關的醫療和生活保障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用人單位不存在或無法確定勞動關系的職業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醫療和生活方面的救助。
二、職業健康保護基本知識
1.職業病危害因素導致不良健康效應的嚴重程度與接觸危害因素的水平有關。長期吸入礦物性粉塵導致的塵肺病是不可逆的疾病。生產性粉塵的控制應採取綜合防控措施,遵循「革、水、密、風、護、管、教、查」八字方針。不能用棉紗口罩和醫用口罩代替防塵口罩。
2.工作中接觸化學有害因素應注意預防化學中毒,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強工作場所通風,規范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定期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工作中接觸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應注意預防窒息和刺激性氣體中毒,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定期檢修設備,防止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加強通風和日常監測,作業場所設置警示標識,裝置自動報警設備,正確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3.工作場所長期接觸高強度雜訊可導致聽力損傷甚至耳聾,應做好雜訊源和雜訊傳播的控制,規范佩戴防雜訊耳塞或耳罩,並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工作要注意預防中暑,嚴重中暑可致死亡,應合理設計工藝流程,採取通風降溫、隔熱等技術措施,供給含鹽清涼飲料、補充營養,特殊高溫作業勞動者須佩戴隔熱面罩和穿著隔熱、阻燃、通風防熱服。工作中接觸放射線可能導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癌症或遺傳疾患。從事放射工作作業時,應正確使用放射防護用品,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進入可能存在大劑量的放射工作場所時,需攜帶報警式劑量儀。
4.長期伏案低頭作業、固定體位作業或前傾坐姿工作要通過伸展活動、間歇性休息答敏等方式,避免頸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發生。長期站姿作業要通過適當走動等方式保持腰部、膝蓋放鬆,防止靜脈曲張。工作壓力過大或暴露於極端場景可能會損害身心健康,要積極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或尋求專業幫助予以緩解。抑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有利於維護和促進身心健康。
三、職業健康保護基本技能
1.知曉獲取職業健康信息和服務的途徑。
2..知曉本崗位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理解本崗位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和說明。
4.理解本崗位有關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和建議。
5.遇到急性職業傷害時,能夠正確自救、互救並及時報告。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能撥打 120 或合作醫療機構聯系電話。
6.體表被放射性核素污染時,能夠立即實施去污洗消;放射性核素進入體內時,能夠盡快尋醫進行阻吸收和促排。出現心理問題,懂得向心理健康熱線或醫療機構尋求專業幫助。
7.發生工作場所暴力或騷擾時,能主動報告或報警。
四、健康工作方式和行為
1.遵守與職業健康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2.積極參與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積極參加職業健康教育與培訓,主動學習和掌握職業健康知識和防護技能。正確使用和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並能判斷其運行狀態。正確選用和規范佩戴個體防護用品。正確識別有機溶劑有毒成分。正確使用工作場所沖洗和噴淋設備。
3.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要做到一通風、二檢測、三監護。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應積極參加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關注檢查結論,並遵循醫學建議,需要復查的要及時復查。發現所患疾病可能與工作有關,及時到職業病防治專業機構進行咨詢、診斷、治療和康復。
4.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或不良姿勢作業,合理安排工間休息和鍛煉。了解身心健康狀況,懂得自我健康管理。積極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增強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掌握新冠肺炎和其他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法律依據
《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對下列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須制定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一)職業衛生專業基礎標准;
(二)工作場所作業條件衛生標准;
(三)工業毒物、生產性粉塵、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四)職業病診斷標准;
(五)職業照射放射防護標准;
(六)職業防護用品衛生標准;
(七)職業危害防護導則;
(八)勞動生理衛生、工效學標准;
(九)職業性危害因素檢測、檢驗方法。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立項、起草、審查、公布、復審和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二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職業病防治活動。
本法所稱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Ⅱ (食品飲品法律法規)茶葉包裝 必須有什麼內容
我曾經服務過茶文化雜志和設計公司對這個比較了解,希望能幫到你。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相關法律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
針對茶葉包裝的特點還需要以下幾點:
國家對於精製成品」茶葉「實行申請食品市場准入制度的企業適用的范圍(QS認證),還要遵守《食品標識管理辦法》第五條的規定:
第五條食品或者其包裝上應當附加標識,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不附加標識的食品除外。
食品標識的內容應當真實准確、通俗易懂、科學合法。
第六條食品標識應當標注食品名稱。
食品名稱應當表明食品的真實屬性,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對食品名稱有規定的,應當採用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規定的名稱;
(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對食品名稱沒有規定的,應當使用不會引起消費者誤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稱或者俗名;
(三)標注「新創名稱」、「奇特名稱」、「音譯名稱」、「牌號名稱」、 「地區俚語名稱」或者「商標名稱」等易使人誤解食品屬性的名稱時,應當在所示名稱的鄰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型大小標注本條(一)、(二)項規定的一個名稱或者分類(類屬)名稱;
(四)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食品通過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觀均勻一致難以相互分離的食品,其名稱應當反映該食品的混合屬性和分類(類屬)名稱;
(五)以動、植物食物為原料,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個體、器官、組織等特徵的食品,應當在名稱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樣,並標注該食品真實屬性的分類(類屬)名稱。
第七條食品標識應當標注食品的產地。
食品產地應當按照行政區劃標注到地市級地域。
第八條食品標識應當標注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應當是依法登記注冊、能夠承擔產品質量責任的生產者的名稱、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規定相應予以標註:
(一)依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應當標注各自的名稱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產基地,應當標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產基地的名稱、地址,或者僅標注公司的名稱、地址;
(三)受委託生產加工食品且不負責對外銷售的,應當標注委託企業的名稱和地址;對於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食品,委託企業具有其委託加工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應當標注委託企業的名稱、地址和被委託企業的名稱,或者僅標注委託企業的名稱和地址;
(四)分裝食品應當標注分裝者的名稱及地址,並註明分裝字樣。
第九條食品標識應當清晰地標注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食品的保質期與貯藏條件有關的,應當標注食品的特定貯藏條件。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固態食糖類,可以免除標注保質期。
日期的標注方法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規定或者採用「年、月、日」表示。
第十條定量包裝食品標識應當標注凈含量。對含有固、液兩相物質的食品,除標示凈含量外,還應當標示瀝干物(固形物)的含量。
凈含量應當與食品名稱排在食品包裝的同一展示版面。凈含量的標注應當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
第十一條食品標識應當標注食品的配料清單。
配料清單中各種配料應當按照生產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進行標注,具體標注方法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執行。
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劑、防腐劑、著色劑的,應當在配料清單食品添加劑項下標注具體名稱;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劑的,可以標注具體名稱、種類或者代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應當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食品標識應當標注企業所執行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號或者經備案的企業標准號。
第十三條食品執行的標准明確要求標注食品的質量等級、加工工藝的,應當相應地予以標明。
第十四條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食品,食品標識應當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及QS標志。
委託生產加工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食品,委託企業具有其委託加工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可以標注委託企業或者被委託企業的生產許可證編號。
第十五條混裝非食用產品易造成誤食,使用不當,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的,應當在其標識上標注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Ⅲ 蜜雪冰城檸檬水喝出蟲子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規被罰1萬,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近日,在齊齊哈爾市的一家蜜雪冰城店由於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被當地的監督管理局處置了一萬元的罰款。原因是一位消費者在這個店購買了一些奶茶,發現了其中的兩杯檸檬水中有蟲狀的異物。所以對於這一情況,當地的市場管理局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這家店進行了罰款。
齊齊哈爾的這家蜜雪冰城店被處罰1萬元,只是當地的市場監管局給其他飲食店的一個警示。提醒所有的從事飲食方面的店鋪,要牢記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為了盈利,從而忽視了食品安全的問題,不要因小失大,要始終把食品安全的問題放在首位,也要加強對店鋪的衛生管理,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衛生管理,嚴格把控產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