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教育規章的對象

教育規章的對象

發布時間: 2025-03-30 20:35:41

Ⅰ 地方性教育法規和教育規章的區別

行政法規:教育政府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部門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教育單行條例,制定主體人大及其常委會,所以效率最高的是教育政府規章。對於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這三個是平級關系,誰也不能比誰高一頭。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優先順序: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帶「法」字的屬於法律,如《婚姻法》《刑法》,但《憲法》是例外。從名稱上來看,你列舉的這些,效力優先順序全部在法律之下。
教育法規是調整教育活動和教育行政活動中發生的各種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主要指有關教育的專門法律、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規中調整有關教育的各種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條文。在中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發布的教育法規,稱為"教育法律",由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發布的教育法規,稱為"教育行政法規";由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發布的教育法規,稱為"地方性教育法規"。其內容具有多層次性、廣泛性、調整對象的多樣性、法律後果的特殊性。
教育規章亦稱"教育行政規章"。國家行政機關根據並為實施教育法律、行政法規而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中國憲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在自身許可權內發布規章。
【拓展資料】
按制定、發布機關教育規章可分為兩類。(1)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的稱部門教育規章。常用的名稱為:規定、辦法、規程、大綱、標准、定額等。採取國家教育委員會令或國家教育委員會與國務院其他部委聯合令形式發布,其效力低於行政法規,適用全國。(2)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稱地方政府教育規章或簡稱政府教育規章。常用的名稱為:規定、辦法、實施意見等。由其制定的政府採取政府令的形式發布,只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

Ⅱ 班級規章制度是什麼

班級規章制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班級活動狀況直接關繫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教學質量,任何一個好的學校都會把班級規章制度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

班級規章制度的對象是班級中的各種管理資源,而主要對象是學生,班級規章制度主要是對學生的管理。

功能和目的

有助於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班級組織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因此,如何運用各種教學技術手段來精心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安排、協調各種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

Ⅲ 「三大規程」和「五項規定」的內容是什麽

三大規程是指國務院1956年頒發的

《工人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五項規定是指國務院1963年頒發的《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

具體內容有:

關於安全生產責任制;關於安全技術措施計劃;關於安全生產教育;關於安全生產的定期檢查;關於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3)教育規章的對象擴展閱讀:

「三大規程」和「五項規定」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重要的法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大規程

1956年,國務院發布了《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及《關於防止廠、礦業中的矽塵危害的決定》,其中前三者被統稱為「三大規程」。

五項規定

在1963年5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中,規定從以下5個方面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它們構成了當時我國企業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1、安全生產責任制主要規定了五種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2、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規定了企業在編制生產、技術、財務計劃的同時,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以有計劃地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改善勞動條件,消除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3、安全生產教育主要規定了4種教育對象及教育的內容。對象四種教育對象分別是新工人三級教育、特殊工種培訓、職工全員教育和採用新工藝、工人換崗教育。教育的內容包括國家方針政策、法規教育、安全生產技術知識教育、事故教訓等。

4、安全生產定期檢查 規定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情況必須定期進行檢查,包括全面檢查、專業檢查(針對行業安全特點)和季節性檢查。要求安全檢查必須有計劃、有領導地進行,並且要依靠群眾,講究實效。

2、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強調要嚴格執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發主傷亡事故後一定要查明原因、弄清責任、落實整改措施。對不同程度的責任者要分別給予不同處分。要定期分析事故,找出規律,採取措施預防事故發生。

Ⅳ 班級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

班級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學習方面。包括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逃課;有事不能上課要按照有關程序請假,獲得批准方可;積極配合相應科代表的工作,認真完成作業,按時上交;遵守課堂紀律,尊重老師,體現出大學生應有的風度。

班級規章制度是什麼?

班級規章制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班級活動狀況直接關繫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教學質量,任何一個好的學校都會把班級規章制度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

班級規章制度的對象是班級中的各種管理資源,而主要對象是學生,班級規章制度主要是對學生的管理。

Ⅳ 教育法律規范的結構

教育法規的體系結構:
教育法規體系是指教育法作為一個專門的法律部分,
按照一
定的原則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完整統一的法律有機整體。

(一)

縱向結構:教育法規體系的縱向結構,即教育法規的表現形式,是指由不同層級的
教育法律文件組成的等級、
效力有序的縱向體系。
我國教育法律體系的縱向結構為:

1.
《憲法》中有關教育的條款:
《憲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規制定的依據。

2.
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調整教育內部、外部相互關系
的基本法律准則。對整個教育全局起宏觀調控作用,或稱為「教育憲法」
「教育母法」
.
我國
的教育基本法律為
1995
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
育法》

3.
教育單行法律:教育單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定教育領
域某一方面具體問題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低於《憲法》和教育基本法。

4.
教育行政法規:教育行政法規是行政法規的形式之一,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
依據《憲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關於教育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低於《憲法》和教
育法律,高於地方性教育法規和教育規章。教育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有三種:條例、規定、
辦法或細則,如《國務院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
則》
《教師資格條例》等。

5.
地方性教育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專稱。制定地方性
教育法規,
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地方性教育法規只在該行政區域內有效,
不得同憲法、
法律行政法規想抵觸,其名稱通常有條例、辦法、規定、規則、實施細則等。

6.
教育規章:
教育規章是中央和地方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頒布的有關
教育的規范性文件,
有的稱為教育行政規章,
包括部門教育規章和帝反政府教育規章。
部門
教育規章是國務院所屬各部、
各委員會發布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
這類文件主要是就國
家有關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問題制定出相應的實施辦法、條例、大綱、標准等,以
保證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如《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地方政府教育規章是整個
教育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橫向結構:
教育法規體系的橫向結構是指依據教育法規所調整的教育社會關系的特點
或教育關系構成要素的不同,
劃分出若干處於同一層級的部門教育法,
形成法規調整的橫向
體系。我國教育法規體系的橫向結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類:

1.
教育基本法。它奠定了我國教育制度的基礎,是決定我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法,即已頒布施
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
基礎教育法。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領域的教育
法律的總稱。
已頒布施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即為基礎教育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3.
高等教育法。是以高等教育為調整對象,涵蓋大學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非學歷高
等教育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即已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4.
職業教育法。是以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為調整對象的教育法律法規的總稱,即已
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5.
成人教育或社會教育法。以各類在職人員和職後人員的教育為調整對象,包括成人教育、
繼續教育、
終身教育等。
從內容上應是橫向結構不可缺少的方面,
但是否單獨立法鄭子昂進
行論證。

6.
學位法。
主要就學位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學位的等級、
學位授予的條件和程序等作出規定,
即已頒布施行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7.
教師法。是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人員的地位、權力、義務、職稱、考評、進修、培養
等為調整對象的教育法律法規,即已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8.
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財政法。是以教育經費的來源、分配、使用、核算及教育基建和教學設
備等辦學物質條件保障為調整對象的教育法律法規。
從教育發展的實際來看,
需要制定該法
律。

Ⅵ 我國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教育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6)教育規章的對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十七條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

國家建立科學的學制系統。學制系統內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形式、修業年限、招生對象、培養目標等,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八條國家制定學前教育標准,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條件和支持。

第十九條 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第二十條 國家實行職業教育制度和繼續教育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和行業組織以及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措施,發展並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等方面的教育,促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國家教育考試制度。

國家教育考試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種類,並由國家批準的實施教育考試的機構承辦。

第二十二條 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

經國家批准設立或者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第二十三條 國家實行學位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依法對達到一定學術水平或者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授予相應的學位,頒發學位證書。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各種措施,開展掃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國家規定具有接受掃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應當接受掃除文盲的教育。

第二十五條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

熱點內容
律師王肅 發布:2025-04-01 20:02:04 瀏覽:897
彩禮要納入婚姻法 發布:2025-04-01 19:51:28 瀏覽:88
收據怎樣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01 19:38:31 瀏覽:353
二十年前浙江婚姻法 發布:2025-04-01 19:33:29 瀏覽:405
家電維修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01 19:11:04 瀏覽:837
從嚴治黨到依法治黨 發布:2025-04-01 19:09:23 瀏覽:356
金華律師名錄 發布:2025-04-01 18:55:16 瀏覽:829
彌勒市司法所 發布:2025-04-01 18:51:36 瀏覽:526
司法考試試卷4 發布:2025-04-01 18:45:46 瀏覽:587
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01 18:35:57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