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
⑴ 國家旅遊局、外交部、公安部、海關總署關於發布施行《中俄邊境旅遊暫行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中俄邊境旅遊管理的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第二條制定和實施本細則,旨在促進中俄邊境旅遊健康有序發展,促進中俄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中俄邊境地區的繁榮穩定。第三條本細則所稱的中俄邊境旅遊,是指經國家批准,由特許經營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的國際旅行社組織和接待中俄公民,集體從指定的邊境口岸出入境,在中俄雙方商定並由國家主管機關批準的區域和期限內進行的旅遊活動。第四條開展中俄邊境旅遊業務活動,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第二章管理部門及其職責第五條國家旅遊局是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的主管部門;有關省、自治區旅遊局和開辦中俄邊境旅遊項目的地(市)、縣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管理本轄區內的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第六條國家旅遊局的職責為:
(一)研究制定中俄邊境旅遊政策;
(二)協調中央有關部門處理中俄邊境旅遊中的政策性問題;
(三)指導有關省、自治區旅遊局管理中俄邊境旅遊業務;
(四)審批中俄邊境旅遊項目和特許經營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的國際旅行社;
(五)監督檢查中俄邊境旅遊業務開展情況;
(六)查處擅自開辦中俄邊境旅遊項目、延長線路和停留時間以及增加承辦旅行社等重大事件;
(七)處理其它應由國家旅遊局負責處理的重大問題。第七條中俄邊境地區有關省、自治區旅遊局的職責為:
(一)管理本地區的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督促、檢查並保障中俄邊境旅遊政策、法規在本地區的貫徹執行;
(二)審核並向國家旅遊局上報本地區有關口岸地(市)、縣推薦的特許經營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
(三)印製、發放本地區邊境旅遊團名單表;
(四)負責邊境旅遊領隊的培訓、考核、發證工作;
(五)會同有關部門對邊境旅遊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六)每年7月底前和下一年1月底前,向國家旅遊局書面報告本地區上半年和全年中俄邊境旅遊統計數字和開展中俄邊境旅遊的情況;
(七)及時向國家旅遊局(國際聯絡司)、外交部(領事司)、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及海關總署(監管局)報告本地區邊境旅遊業務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或突發事件。第八條開辦中俄邊境旅遊項目的地(市)、縣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為:
(一)在當地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具體組織實施和管理本地區的中俄邊境旅遊業務;
(二)推薦本地區特許經營中俄邊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
(三)會同當地公安、外事、海關及工商等部門,及時查處中俄邊境旅遊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和事件;
(四)按月向所在省、自治區旅遊局報告本地區中俄邊境旅遊統計數字;
(五)及時向所在省、自治區政府外辦、旅遊局報告本地區中俄邊境旅遊出現的重大事件或突發事件。第三章中俄邊境旅遊項目的設立第九條開辦中俄邊境旅遊項目的地(市)、縣,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國家批準的對外國人開放的地區;
(二)有國家正式批准對外開放的一、二類口岸,且設施完備,運行正常;俄方亦有條件相應的口岸;
(三)有可以承辦邊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
(四)具有接待外國旅遊者的餐飲、住宿、交通、游覽、購物、娛樂設施;
(五)具備就近辦理參遊人員出入境證件的條件;
(六)中俄雙方有關地方政府均同意開辦邊境旅遊項目,雙方旅遊部門簽訂有意向性協議;
意向性協議應包括以下內容:1、雙方同意開辦邊境旅遊項目;2、雙方組織邊境旅遊擬採用的方式及邊境旅遊的活動范圍、線路、停留時間;3、列明雙方參遊人員使用的出入境證件及旅遊團名單式樣;4、雙方承辦單位;5、雙方承諾教育本國遊客遵守對方國家法律、法規;6、雙方保證平等對待對方遊客,維護其合法權益。
(七)雙方擬經營此項業務的旅行社已就合作事宜簽訂合同草案。
合同草案內容應包括:1、合作方式;2、旅遊團接待標准(含住宿、用餐、用車、參觀游覽等)、質量;3、為遊客辦理旅遊意外保險的約定;4、對旅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遊客滯留、意外事件等)的處理辦法和各自應承擔的義務與責任的約定。
⑵ 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與旅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旅遊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與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3、《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4、《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5、《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
6、《綠色旅遊飯店評定標准(附附錄A、附錄B)》
三、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7、《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8、《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
9、《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
四、福建省和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10、《福建省旅遊條例》
(2)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在法律層級上,除了《旅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外,我國規范旅遊活動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司法解釋方面,其中還有:
1、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
2、規范旅行社旅遊經營活動的有《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等。
3、規范導游和領隊旅遊活動的有《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出境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等。
4、規范旅遊安全的有《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
5、規范旅遊糾紛處理的有《旅遊投訴處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問題的通知》等。
6、現行有效調整旅遊活動的一般性法律還包括《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公司法》、《刑法》等。
⑶ 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旅行社的管理,保護旅行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事業發展,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旅行社(旅遊公司或其他同類性質的組織,下同)是指依法設立並具有法人資格,從事招徠、接待旅行者,組織旅遊活動,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第三條旅行社應當遵循擴大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豐富社會主義文化生活,繁榮社會主義旅遊經濟的原則,開展經營活動,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第四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旅遊行社的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散經營的方針。第五條本條例中的下列用語,除條文中另有規定者外,含義如下:
(一)「招徠」指旅行社按照主管部門批準的業務范圍,在國外、國內開展宣傳推銷的業務,組織招攬遊客的工作。
(二)「接待」指旅行社根據旅行者的要求,安排食宿、交通工具、活動日程、組織游覽。
(三)「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指國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局以及市、縣的相應管理機構。第六條旅行社按其經營業務范圍的不同,分為三類:
第一類:經營對外招徠並接待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來中國、歸國或回內地旅遊業務的旅行社;
第二類:不對外招徠,只經營接待第一類旅行社或其它涉外部門組織的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來中國、歸國或回內地旅遊業務的旅行社;
第三類:經營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業務的旅行社。第七條開辦經營第一類、第二類旅行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符合國家規定的旅行社章程;
(二)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法定代表,有固定的辦公或營業場所和必要的通訊設備;(三)經營對外招徠和接待業務的旅行社,須擁有人民幣5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只經營接待業務的旅行社,須擁有人民幣25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
(四)有為旅行者提供符合條件的食、宿和交通等項服務的組織能力;
(五)有能保證服務質量和進行正常業務活動、熟悉旅遊業務的經理人員、工作人員和經過考核合格的翻譯導遊人員。第八條開辦經營第三類旅行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符合國家規定的旅行社章程;
(二)有固定的辦公地點或營業場所;
(三)有人民幣3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
(四)有按照經營的業務范圍,向旅行者提供符合服務要求的組織能力;
(五)有熟悉旅遊業務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第九條申請開辦經營第一類業務的旅行社,地方上,應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局提出申請,報國家旅遊局審批;中央一級的部門,向國家旅遊局申請審批。
前款旅行社獲得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批准後,必須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規定辦理申請登記手續;經核准,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第十條申請開辦經營第二類業務的旅行社,地方上,須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局審查批准;中央一級的部門,須經國家旅遊局審查批准。
前款旅行社獲得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批准後,必須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規定辦理申請登記手續;經核准,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第十一條申請開辦經營第三類業務的旅行社,經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批准,並經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第十二條第一類旅行社在國外或港澳地區設立或撤銷派駐機構,事前必須報請國家旅遊局審查批准。第十三條外國或港澳地區的旅行社未經國家旅遊局批准,不得在中國設立其派出機構。經過批准設立的派出機構,不得經營招徠和接待的旅遊業務。第十四條旅行社的基本職責是:
(一)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旅遊事業的方針、政策同有關經營單位簽訂合同或協議,經營旅遊業務;
(二)根據統一計劃和市場需要編制旅遊路線,進行招徠活動;
(三)按照旅行者選的路線,安排食宿、交通、游覽活動;
(四)為旅遊者配備必要的翻譯、導遊人員;
(五)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聽取旅遊者的批評建議,查處本單位工作人員違章違紀的行為;
(六)經營同旅遊有關的委託代辦業務。第十五條旅行社同民航、鐵道、交通、飯店、汽車公司等營業部門或旅行社行業間的業務往來,應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在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等價有償的原則下,簽訂一定形式的經濟協議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