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法規罰款總結
Ⅰ 財經法規 案例分析
答:(1)W企業開出的轉賬支票是空頭支票。
(2)銀行可以對W企業進行罰款 罰款金額為票面金額的5%,即9000元。
(3)供應商有權要求W企業對其進行賠償,賠償金額為3600元(票面金額的2%)
Ⅱ 財經法規題里關於指使 強令他人偽造憑證的處罰到底要不要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
《會計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這是對授意、指使、強令他人偽造、變造或者隱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所謂「授意」,就是指行為人通過暗示方式使他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報告的違法行為。這里講的「他人」應作廣義的理解,既包括法人、自然人,同時,也應包括單位及其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就是說只要有條件實施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理解為他人(下同)。
所謂「指使」,就是指行為人利用職權或者特殊的地位通過明示方式,要求他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所謂「強令」,就是指指明知其命令是違反法律的,而利用職權強迫他人執行其命令,實施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范,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所以說不選
Ⅲ 違反會計法規罰款的額度和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薄、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罰款額度為什麼不一樣
前者是違法,後者是違規,處罰的部門和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一、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力會計報告的行政責任:
1、通報
2、罰款
可以對單位並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可處以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3、行政處分
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
二、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刑事責任
1、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相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述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10%以上並且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規定處罰。對多次犯有上述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2、根據《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
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
3、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
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上述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本罪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三、違反會計法規行為: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及危害程度,在責令限期整改的同時,對單位並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Ⅳ 調走會計私自拿單位的賬本和原始憑證拒絕交出應該負什麼責任
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財經法規》中有寫到:
隱匿或故意銷毀依法應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等尚不構成犯罪
對單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對單位並處5千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於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3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若上述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