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1. 河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及戶籍在本省而離開省境的公民,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履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職責,並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制定具體措施,共同做好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五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各級計劃生育協會應當協助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公民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第六條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主要負責人負責,根據工作需要設置計劃生育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工作人員。企業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負責,並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機構的指導、監督和檢查。第二章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人口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人口發展規劃,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並加強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檢查指導。
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應當規定控制人口數量、優化人口結構、加強母嬰保健、提高人口素質的措施。第九條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本管轄區域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第十條城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單位負責、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的管理和服務機制,並將其納入創建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的內容。第十一條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二條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對生育政策、獎勵政策、處罰標准以及安排生育情況等定期公開,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必須實事求是,如實上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統計數據。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並負責貫徹實施。
發展改革、財政、衛生、民政、公安、工商、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葯品監督、統計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供人口與計劃生育有關數據,實行人口信息資源共享。第十四條計劃生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民政、新聞、出版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引導公民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人口觀念和生育觀念,自覺實行計劃生育。
大眾媒體負有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社會公益性宣傳的義務。第十五條對縣級以下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機構和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專職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實行崗位津貼;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計劃生育管理人員給予適當報酬。
縣級以下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崗位工作二十年以上,並在計劃生育工作崗位上退休的,增加百分之五的退休金。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予以保障,並逐步提高對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剋扣、挪用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第三章生育調節第十七條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第十八條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第十九條雙方無子女的公民結婚後,可以自願安排生育第一個子女。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經過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第一個子女為病殘兒,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但醫學上認為可以再生育的;
(二)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的;
(三)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子女的;
(四)夫妻一方為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或者相當此標準的其他非遺傳性殘疾者,只有一個子女的;
(五)夫妻雙方均為全國一千萬以下人口的少數民族,只有一個子女的;
(六)夫妻雙方均為歸國華僑或者在本省定居的台灣、香港、澳門同胞,只有一個子女的;
(七)從事海洋作業的沿海漁區的漁民,只有一個子女的;
(八)山區、壩上的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子女的;
(九)農村中男到有女無兒家結婚落戶的居民,只有一個子女的;
(十)從事井下作業連續五年以上,且繼續從事井下作業的礦工,只有一個女孩的;
(十一)平原、丘陵的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女孩的;
(十二)再婚夫妻一方無子女,另一方有兩個以下子女的;
(十三)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屬於其他特殊情況的。
2. 河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居住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中國公民和戶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履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職責,並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制定具體措施,共同做好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五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各級計劃生育協會應當協助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公民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第六條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主要負責人負責,根據工作需要設置計劃生育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工作人員。企業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負責,並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或者機構的指導、監督和檢查。第二章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人口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人口發展規劃,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並加強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檢查指導。
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應當規定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加強母嬰保健和嬰幼兒照護服務,促進家庭發展的措施。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本管轄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貫徹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第十條城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單位負責、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的管理和服務機制,並將其納入創建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的內容。第十一條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人民政府為主,戶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第十二條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生育調節、獎勵與社會保障、生育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自覺接受公眾監督。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必須實事求是,如實上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統計數據。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並負責貫徹實施。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教育、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民政、政務服務管理、公安、市場監督管理、統計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制定、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提供人口與計劃生育有關數據,實行人口信息資源共享。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以及衛生健康、教育、科技、文化和旅遊、民政、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引導公民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人口觀念和婚育觀念,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落實夫妻共同承擔育兒責任。
新聞媒體負有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社會公益性宣傳的義務。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健全基層工作網路,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計劃生育管理人員給予適當報酬。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剋扣、挪用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