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懲治叛亂條例

懲治叛亂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4-04 15:40:10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第一條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七條的規定,為懲治反革命罪犯,鎮壓反革命活動,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凡以推翻人民民主政權,破壞人民民主事業為目的之各種反革命罪犯,皆依本條例治罪。第三條勾結帝國主義背叛祖國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四條策動、勾引、收買公職人員、武裝部隊或民兵進行叛變,其首要分子或率隊叛變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其他參與策動、勾引、收買或叛變者,處十年以下徒刑;其情節重大者,加重處刑。第五條持械聚眾叛亂的主謀者、指揮者及其他罪惡重大者處死刑;其他積極參加者處五年以上徒刑。第六條進行下列間諜或資敵行為之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其情節較輕者處五年以上徒刑:
(一)為國內外敵人竊取、刺探國家機密或供給情報者;
(二)為敵機、敵艦指示轟擊目標者;
(三)為國內外敵人供給武器軍火或其他軍用物資者。第七條參加反革命特務或間諜組織,有下列情節之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其情節較輕者處五年以上徒刑:
(一)受國內外敵人派遣潛伏活動者;
(二)解放後組織或參加反革命特務或間諜組織者;
(三)解放前組織或領導反革命特務或間諜組織,及其他罪惡重大,解放後無立功贖罪表現者;
(四)解放前參加反革命特務或間諜組織,解放後繼續參加反革命活動者;
(五)向人民政府登記、自首後繼續參加反革命活動者;
(六)經人民政府教育釋放仍繼續與反革命特務、間諜聯系或進行反革命活動者。第八條利用封建會門,進行反革命活動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其情節較輕者處三年以上徒刑。第九條以反革命為目的,策謀或執行下列破壞、殺害行為之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其情節較輕者處五年以上徒刑:
(一)搶劫、破壞軍事設施、工廠、礦場、森林、農場、堤壩、交通、銀行、倉庫、防險設備或其他重要公私財物者;
(二)投放毒物、散播病菌或以其他方法,引起人、畜或農作物之重大災害者;
(三)受國內外敵人指使擾亂市場或破壞金融者;
(四)襲擊或殺、傷公職人員或人民者;
(五)假借軍政機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名義,偽造公文證件,從事反革命活動者。第十條以反革命為目的,有下列挑撥、煽惑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上徒刑;其情節重大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一)煽動群眾抗拒、破壞人民政府征糧、征稅、公役、兵役或其他政令之實施者;
(二)挑撥離間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或人民與政府間的團結者;
(三)進行反革命宣傳鼓動、製造和散布謠言者。第十一條以反革命為目的偷越國境者,處五年以上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第十二條聚眾劫獄或暴動越獄,其組織者、主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其他積極參加者處三年以上徒刑。第十三條窩藏、包庇反革命罪犯者,處十年以下徒刑;其情節重大者,處十年以上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第十四條凡犯本條例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酌情從輕、減輕或免予處刑:
(一)自動向人民政府真誠自首悔過者;
(二)在揭發、檢舉前或以後真誠悔過立功贖罪者;
(三)被反革命分子脅迫、欺騙,確非自願者;
(四)解放前反革命罪行並不重大,解放後又確已悔改並與反革命組織斷絕聯系者。第十五條凡犯多種罪者,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者外,應在總和刑以下,多種刑中的最高刑以上酌情定刑。第十六條以反革命為目的之其他罪犯未經本條例規定者,得比照本條例類似之罪處刑。第十七條犯本條例之罪者,得剝奪其政治權利,並得沒收其財產之全部或一部。第十八條本條例施行以前的反革命罪犯,亦適用本條例之規定。第十九條對反革命罪犯,任何人均有向人民政府揭發、密告之權,但不得挾嫌誣告。第二十條犯本條例之罪者,在軍事管制時期內由各地軍區司令部、軍事管制委員會或剿匪指揮機關所組織之軍事法庭依照本條例審判之。第二十一條本條例自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公布之日施行。

❷ 白色恐怖的歷史階段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直至1949年敗退台灣期間對共產黨以及其他政治異見人士進行迫害。
1927年 - 1937年以及1946年 - 1949年的壓迫「左翼」作家。
1931年國民黨左派人士鄧演達被處決。
1936年中期的七君子事件。
1946年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李公朴、聞一多被當局暗殺的李聞慘案。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947年發生「2·28」事件,兩年後人心浮動,當局決定整肅,該年到1987年解除戒嚴的38年之間。另一說是1949年至1991年,當局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和《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的42年之間。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專門審問、囚禁政治犯和刑事重犯的「調查局」安康接待室內部存有大批重要檔案數據。但媒體日前現場直擊,發現接待室有如廢墟毫無管理,包括民進黨已故黨主席黃信介、已故作家柏楊等在戒嚴時期被審問的珍貴資料竟被如垃圾棄置。
歷程
1987年8月30日,「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
1988年9月27日,「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成立。
1992年,刑法100條廢止。刑法100條,所謂的「言論內亂罪」,結合「動員戡亂時期」的「懲治叛亂條例」,是導致4000人被槍斃、上萬人長期監禁的法源條例。
1997年9月26日,「50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成立。主要訴求:1、推動平反活動。2、催促政府公布相關資料。3、成立六張犁和馬場町的「白色恐怖紀念公園」。
1998年6月17日,公布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9月5日設立「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開始對受難者家屬發放補償金。
1999年,控制言論、提供文字獄法源基礎的《出版法》廢除。
2000年8月,台北市政府歷經兩任市長,設立了馬場町紀念公園,悼念在此被槍殺的所有政治犯。
2000年12月,台北縣政府立碑紀念「鹿窟事件」。1952年12月29日,軍警包圍台北縣鹿窟山區,大肆圍捕地下共產黨人,前後四個月逮捕200多人,是50年代台灣最重大的政治案件。
2001年,修訂《陸海空軍刑法》,使軍人也受合乎憲法的人權保障。原有四十四項「惟一死刑」修訂後只剩下兩項。
2001年,修訂《冤獄賠償法》,擴大賠償范圍,包括流氓。
2002年,廢止《懲治盜匪條例》。2002年6月2日,長年監禁政治重犯的綠島設立了人權碑,碑文作者是曾在此監禁12年之久的作家柏楊:「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被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 2003年1月11日,六張犁「亂葬崗」正式成為「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對民眾開放。

熱點內容
沒有消防驗收的廠房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10 14:35:17 瀏覽:18
sitv法治天地頻道 發布:2025-04-10 14:26:26 瀏覽:153
新建區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4-10 14:18:52 瀏覽:990
勞動法多少條 發布:2025-04-10 14:12:27 瀏覽:272
合同法中的撤銷權設計案例 發布:2025-04-10 14:11:43 瀏覽:881
中國婚姻法對女性 發布:2025-04-10 14:07:59 瀏覽:467
婚姻法第二章第八條 發布:2025-04-10 14:03:26 瀏覽:566
日本行政訴訟法特點 發布:2025-04-10 13:45:12 瀏覽:283
道德胡作文 發布:2025-04-10 13:42:51 瀏覽:277
溫李殺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10 13:36:55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