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醫療糾紛條例

江蘇醫療糾紛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4-05 17:16:09

❶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時,索賠金額超過多少應當進行鑒定

有些省份規定超過十萬元以上就應當進行鑒定,有些省份則執行全國統一的標准,沒有規定金額超過需要鑒定,醫患雙方可以自行申請調解或者直接起訴。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三十四條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醫療糾紛,需要進行醫療損害鑒定以明確責任的,由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醫學會或者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可以經醫患雙方同意,由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委託鑒定。

《江西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第四十二條 醫患雙方當事人申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對索賠金額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且醫患雙方對醫療責任存在爭議的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委託其專家庫中相關專家進行咨詢;專家出具的書面咨詢意見應當明確醫患雙方的責任。

對索賠金額十萬元以上且醫患雙方對醫療責任存在爭議的醫療糾紛,應當先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者醫療損害鑒定,明確責任。鑒定應當委託醫學會等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費由醫患雙方按照責任比例承擔。

《江蘇省醫療糾紛處理條例》第三十五條 醫患雙方不願自行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醫療機構所在地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糾紛與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無關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不予受理。

醫患雙方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是否存在過錯致使患者受到損害有爭議,患方索賠金額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組織專家咨詢,或者由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醫療損害鑒定;索賠金額十萬元以上的,應當由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醫療損害鑒定。

《安徽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辦法》第二十條 醫患雙方可以在賠償限額內自行協商解決醫療糾紛。雙方協商一致的,可以製作和解協議書。

患方提出的賠償數額超過賠償限額的,醫患雙方可以向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調委申請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前款規定的賠償限額,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定。

《福建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第四十一條 對索賠金額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醫療糾紛,醫調委應當向其專家庫中相關專家進行咨詢,徵得專家咨詢意見和調解建議。

對索賠金額10萬元以上的醫療糾紛,應當先進行醫療損害鑒定或者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明確責任。

醫療損害鑒定或者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河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暫行辦法》第二十九條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醫療糾紛應當自受理調解開始之日起1個月內調結。當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再延期1個月。調解到期仍未達成調解協議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江蘇醫療糾紛條例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十二條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第三十條醫患雙方選擇協商解決醫療糾紛的,應當在專門場所協商,不得影響正常醫療秩序。醫患雙方人數較多的,應當推舉代表進行協商,每方代表人數不超過5人。

協商解決醫療糾紛應當堅持自願、合法、平等的原則,尊重當事人的權利,尊重客觀事實。醫患雙方應當文明、理性表達意見和要求,不得有違法行為。

協商確定賠付金額應當以事實為依據,防止畸高或者畸低。對分歧較大或者索賠數額較高的醫療糾紛,鼓勵醫患雙方通過人民調解的途徑解決。

醫患雙方經協商達成一致的,應當簽署書面和解協議書。

❷ 江蘇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有效預防與規范處理醫療糾紛,保護患者、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斷、治療、護理等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第三條醫療糾紛預防應當堅持全面、系統、綜合的工作方針。
醫療糾紛處理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的領導,將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的考核指標體系,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協調解決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履行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執業行為的監督管理職責,督促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維護醫療場所的治安秩序,加強對醫療機構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及時查處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促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專業化。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葯品和醫療器械質量監督管理,做好醫療糾紛中爭議葯品、醫療器械的質量檢驗工作,對有關質量問題依法予以處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民政、信訪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的相關工作。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醫療責任保險業務的監督管理。第六條衛生健康行政等部門、醫療機構和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宣傳,普及醫療衛生常識,引導公眾理性對待醫療風險,倡導文明、和諧、互信的醫患關系。
新聞媒體在報道醫療糾紛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報道,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第二章醫療糾紛預防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第八條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評估制度、激勵機制和約談制度,加強對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督促、指導醫療機構建立健全醫療糾紛預警機制、醫患協商溝通機制。第九條醫院協會、醫師協會等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弘揚醫德醫風,協助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開展醫療質量評估、控制工作,引導和促進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第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制度,評估本機構醫療質量管理規范執行情況,分析和反饋醫療質量信息,對醫療質量問題和醫療安全風險進行預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有效干預措施,並評估干預效果,促進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
醫療機構應當成立醫療質量管理專門部門或者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醫療質量管理具體工作。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並落實醫療安全責任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第十一條醫療機構應當執行葯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規定,全面實行價格公示、費用結算清單等制度;使用特殊葯品或者醫療器械,應當事先徵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急救需要除外。第十二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患溝通、投訴管理制度,明確咨詢、投訴管理部門,設置專門場所,配備專(兼)職人員,接受患者及其近親屬的咨詢和投訴,及時解答和處理有關問題。第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對其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以及診療規范、專業技能、醫患溝通技巧的培訓,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第十四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診療規范,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尊重和平等對待患者,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治療。
(二)向患者如實告知病情、醫療措施、醫療費用等情況,並及時解答其咨詢;不宜向患者告知的,應當如實告知其近親屬。
(三)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四)按照規定書寫病歷並妥善保管;因搶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後六小時內據實補記,並註明補記時間、補記人。

熱點內容
關於行政訴訟法中正確的有 發布:2025-04-10 11:24:07 瀏覽:1
律師執業年 發布:2025-04-10 11:18:23 瀏覽:619
合同法中涉及招投標的條款 發布:2025-04-10 11:16:37 瀏覽:908
司法所傳訊 發布:2025-04-10 11:10:40 瀏覽:554
實習律師可以做常年法律顧問么 發布:2025-04-10 11:09:49 瀏覽:277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法律宣傳 發布:2025-04-10 11:07:30 瀏覽:586
法院委託鑒定函 發布:2025-04-10 11:07:24 瀏覽:229
深圳法官 發布:2025-04-10 11:07:23 瀏覽:133
合同法車位租賃期限 發布:2025-04-10 10:52:27 瀏覽:723
私法和社會法 發布:2025-04-10 10:47:16 瀏覽:328